学术投稿

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朱宏文;史正芳;陈云燕;钱秋芳;顾文勇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脑恩,extract of Gnkgo bilboa leaf,EG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影响.方法将68例早期D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GB 9.6mg,每天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中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α1-微球蛋白(αt-microglobulin,α1-MG)、免疫球蛋白G(IgG)、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al binding protein,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beta-D-glucosaminidase,NAG)等检测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尿mALB、α1-MG、IgG、TF、RBP、NAG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EG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解郁丸合并多虑平治疗抑郁症45例

    我院自2003年开始应用解郁丸合并多虑平治疗抑郁症共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祝强;邢双红;祝英禄;孙梦月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西药与基因治疗家兔退变颈椎间盘对软骨终板钙化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家兔颈椎软骨终板钙化与颈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探讨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应用及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软骨终板钙化有无抑制作用.方法选用35只4月龄新西兰兔,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7个月,药物治疗组(浅层、全层)给予抗骨增生胶囊和葡立胶囊(剂量按体重折算),灌胃2次/日,连用1个月,基因治疗组则将带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注入C2-3、C3-4、C4-5椎间盘中(每个椎间盘用量为20μ1).1个月后用耳缘静脉气栓法处死各组动物,切取C4 5椎间盘(包括上、下部分椎体),在形态学上评定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测定各组动物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明显增厚,有统计学差异,而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应用、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软骨终板钙化是颈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二者呈高度正相关.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应用及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福成;赵晓勇;王海涛;苏江宁;孙喜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1013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饮酒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1013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饮酒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1 013例心肌梗死或(和)脑梗死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多元逐步回归和分组比较的方法研究患者饮酒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瘀血证积分随饮酒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但不能证明饮酒能防止瘀血证;长期、大量饮酒湿热证积分增高.结论饮酒导致湿热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应限制酒精的摄入量.

    作者:魏陵博;戎冬梅;丁书文;焦华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左归丸对小鼠自身免疫性卵巢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补肾复方左归丸对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的影响.方法以SD雌性大鼠卵巢组织制备卵巢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卵巢早衰模型.于造模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用左归丸处理小鼠,以泼尼松为阳性对照,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水平(E2),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抗卵巢抗体(AoAb),原位杂交法检测卵巢组织生长分化因子-9(GDF-9)mRNA的表达.结果POF小鼠卵巢间质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外周血FSH升高,E2下降,AoAb阳性,卵母细胞GDF-9 mRNA阳性细胞数减少,生长卵泡及成熟卵泡数减少.左归丸能减缓POF小鼠外周血FSH升高,提高体内E2水平,抑制AoAb产生,提高卵母细胞GDF-9 mRNA阳性细胞数,使生长卵泡及成熟卵泡数增加,早期用药比后期用药作用显著.结论左归丸能改善卵巢免疫性炎症的损伤,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朱玲;罗颂平;许丽绵;朱初良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通心络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内皮素-1的影响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再灌注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变化及通心络对其影响,探讨无再流的可能机制.方法中华小型猪4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小、中和大剂量通心络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3 h,松解1 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造模前、后和再灌注后血清及AMI再灌注后心肌组织ET-1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观察正常、缺血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ET-1 mRNA的表达.结果(1)与造模前比较,模型组造模后5 min时、造模后3 h、再灌注5 min和1 h的血ET-1水平显著升高,且呈递增趋势(均P<0.01).而ET-1升高幅度中、大剂量通心络组均低于模型纽(P<0.05,P<0.01).(2)与正常区心肌组织比较,模型组和3个通心络组一样,缺血区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ET-1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1),且无再流区ET-1含量升高比缺血区更显著(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和大剂量通心络组仅缺血区心肌组织中ET-1含量显著降低(P<0.01).(3)与正常区心肌组织比较,模型组和通心络各组缺血区心肌组织中ET-1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0.01),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ET-1 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和大剂量通心络组仅缺血区ET-1mRNA表达上调幅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内皮细胞受损可能是无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通心络可能通过保护内皮细胞起到了减少无再流的作用.

    作者:赵京林;杨跃进;尤士杰;荆志成;吴永建;杨伟宪;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化疗后自汗盗汗96例

    我们采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自汗和盗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9月-2005年5月住院及门诊接受化疗后自汗盗汗患者138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96例,男68例,女28例;年龄22~81岁;病程1个月~6.5年.其中肺癌35例,大肠癌12例,肝癌9例,食道癌10例,淋巴瘤9例,乳腺癌9例,其他恶性肿瘤12例;对照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21~78岁;病程1个月~5年.

    作者:袁志平;邹才华;杜小波;姜愚;罗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正肝方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方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AFP)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64例肝硬化伴高AFP患者,随机分为正肝方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正肝方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正肝方,每天1剂,每天2次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GGT、TBIL、ALB)、AFP值、CD4、CD4/CD8值及肝脏影像学检查情况,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正肝方能有效降低患者AFP水平(P<0.01),升高患者CD4、CD4/CD8值(P<0.01或P<0.05).结论正肝方能有效降低AFP水平,其机理可能与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杨大国;李知玉;邓欣;李晓良;聂广;何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降逆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疗效.方法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R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降逆和胃汤,每天1剂;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疗效、胃镜下RE分级和积分评价.结果应用降逆和胃汤和奥美拉唑治疗RE,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痊愈率37.8%(17例),总有效率为84.5%;对照组痊愈率为36.7%(11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胃镜下,治疗后两组0级均明显增多,Ⅲ级均为0;治疗组治愈率为48.9%(22例),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治愈率为46.7%(14例),总有效率为93.3%;治疗后组内胃镜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该结果显示,降逆和胃汤在改善RE患者的烧心、反酸和胸痛等临床症状、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以及促进胃镜下食管炎的愈合等方面的疗效与奥美拉唑的疗效相近,但停药12周后复发情况比较却明显低于奥美拉唑(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降逆和胃汤治疗RE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钟毅;周红;钟灵;赵自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清血颗粒治疗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血颗粒对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post-transplant erythrocytosis,PTE)的疗效.方法按随机表将符合入组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两组,中药组采用清血颗粒,西药组采用依那普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10例,显效3例,有效2例,进步2例,无效1例,退出1例,失访1例,总有效率77.8%.西药治疗组10例,显效4例,进步2例,无效2例,退出1例,失访1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两组脱落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意向性分析(Intent-to-Treat,ITT分析)和符合方案分析(Per-Protocol Population,PP分析)之间结果无差异.结论清血颗粒与经典西药治疗PTE有同样疗效.对脱落病例意向性分析结果,证实了清血颗粒药效学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作者:马麟麟;杨宇飞;吴煜;吴显文;阎小平;张玉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乳腺癌的普查与乳腺X线摄影

    国际抗癌联盟(UICC)曾指出:除戒烟外,成功地开展大规模的乳腺癌普查,比近30年癌症研究中所提出的任何其他方法对公众的健康更具潜在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积极开展乳腺癌的普查,是一利大于弊的预防措施.

    作者:张保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乳腺癌的人性化和个体化治疗

    展望21世纪,乳腺癌的人性化和个体化的治疗理念,将是乳腺癌诊断和治疗重大变革的两种原动力.

    作者:李乃卿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人参皂甙Rg1诱导骨髓干细胞游走分化促进家兔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内皮细胞再生的研究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1能否促进骨髓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进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方法将家兔从髂骨处抽取骨髓液用赤色荧光色素DiI进行标记后输回家兔体内,然后将其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人参皂甙Rg1治疗组,测定两组家兔缺血1周和2周末的左室功能及2周末的心肌梗死面积.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心肌缺血部位来自骨髓细胞的DiI阳性细胞率和血管内皮细胞的CD31阳性细胞率.另外还测定了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期间心肌间质的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水平.结果治疗组CD31染色阳性细胞中同时呈现DiI阳性的细胞比率明显增加,心肌间质G-CSF的浓度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好转,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结论人参皂甙Rg1通过刺激心肌局部组织分泌G-CSF而诱导骨髓细胞游走至心肌组织进而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内皮细胞的再生直接对缺血心肌组织的毛细血管再生及血流供应的维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宁元;吕传江;陈学海;凑口信也;藤原久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脑恩,extract of Gnkgo bilboa leaf,EG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影响.方法将68例早期D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GB 9.6mg,每天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中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α1-微球蛋白(αt-microglobulin,α1-MG)、免疫球蛋白G(IgG)、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al binding protein,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beta-D-glucosaminidase,NAG)等检测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尿mALB、α1-MG、IgG、TF、RBP、NAG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EG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朱宏文;史正芳;陈云燕;钱秋芳;顾文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理血消银汤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理血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22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例口服理血消银汤,对照组102例口服复方青黛胶囊,疗程8周后评价其临床疗效;并用放免法检测治疗前后ET含量.结果两组效率分别为73.7%、5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52,P<0.01);银屑病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治疗后两组ET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理血消银汤治疗银屑病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改善微循环,抑制上皮细胞分裂,促进表皮细胞分化,对血浆ET有调节作用.

    作者:周萌;陶林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活血化瘀中药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常用活血化瘀中药赤芍、当归、红花、川芎、丹参、黄芪及复方当归补血汤、血府逐瘀汤、芎芍胶囊等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制备CAM模型,分别应用赤芍、当归、红花、川芎、丹参、黄芪及当归补血汤、血府逐瘀汤、芎芍胶囊的含药血清,观察CAM血管生成的情况,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血清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阳性对照组.结果所选药物及bFGF皆有促进CAM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其中,丹参及当归补血汤、血府逐瘀汤、芎芍胶囊等复方在血管生成及血管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血清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药bFGF的作用相当;中药复方的作用优于丹参之外的其他单味中药.结论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及当归补血汤、血府逐瘀汤、芎芍胶囊具有较好的促进CAM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本实验从一个侧面阐明了活血化瘀中药及方剂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作用机理,同时,研究也体现了中药复方应用的科学依据.

    作者:高冬;宋军;胡娟;林久茂;郑良朴;蔡晶;杜建;陈可冀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127例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mit constipation,STC)是由于结肠传输减弱,肠内容物通过缓慢而致的便秘,据统计此型便秘约占便秘的16%~40%,其病因不清,症状顽固,治疗困难.目前多用药物对症治疗,并有依赖性.笔者于2002~2005年对254例STC或混合型便秘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其中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12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亭;李东冰;李权;吴丹明;纪太军;张丽;周海祥;谭敬范;王占军;葛强;李华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滋肾消抗方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免疫性不孕系因抗原抗体反应干扰破坏内分泌、排卵、受精、着床等各个环节而引起的不孕,已被证实的常见抗体有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等,现代医学多采用免疫抑制疗法、隔绝疗法、宫腔内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等治疗方法,但疗效欠佳,不良反应较多.我们自拟滋肾消抗方治疗免疫性不孕8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健;徐两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评魏迺杰先生的《实用英文中医辞典》--论魏氏直译法

    本文以魏迺杰编写的<实用英文中医辞典>为依据,对他倡导的一个汉字对一英文词的逐字直译法进行评论,对他认为用此法仿造中医英文名词能忠实呈现中医原貌的观点提出疑问.魏迺杰的直译法是首先规定中医名词中常用单个汉字的英文对应词,然后在翻译时遇到这些汉字用规定的英文对应词置换,从而产生仿造的中医英文名词.通过这种直译法仿造出的中医英文词汇令人十分费解,其中有很多歪曲了中医的原义.这种逐字直译法的错误根源是混淆了中文的字与词的概念,误认为字就是意义的单位,双音词和多音词的意义不过是两个或多个字义的相加.另一个原则性错误是忽略了单音词的多义性,硬性规定中文单字的英文对应词,并据此仿造出中医英文词汇.本文通过<实用英文中医辞典>中的许多实例说明这种译法所造成的种种谬误.

    作者:谢竹藩;刘干中;吕维柏;方廷钰;张庆荣;王台;王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肺炎清直肠浓缩液配合西药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36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肺炎清直肠浓缩液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西药加肺炎清直肠浓缩液治疗组(治疗组,36例)及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6例),观察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IgA、IgG、IgE、CD3、CD4)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36例中治愈28例(77.8%),显效4例(11.1%),有效2例(5.5%),无效2例(5.6%),总有效率94.4%;对照组36例中治愈20例(55.6%),显效7例(19.4%),有效6例(16.7%),无效3例(8.3%),总有效率91.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提高血IgA、IgG、CD3、CD4、CD4/CD8,降低血Ig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清直肠浓缩液具有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作用,且未见不良反应,其机理之一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杨琳;尹杉杉;程淑玲;孙一帆;袁凯;刘素文;冯汉鸽;刘昌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大剂量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和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剂量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扩增为树突状细胞(DC)及对DC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患儿分为黄芪组与对照组,黄芪组20例,对照组24例.黄芪组于常规化疗同时应用大剂量黄芪(90g/d)1个月,对照组仅常规化疗.提取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贴壁获得单核细胞,加入白细胞介素-4(IL-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培养7~8天,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C的表型鉴定,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鉴定DC的抗原呈递能力.结果黄芪组与对照组从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生成的DC形态学差异无显著性;黄芪组DC的细胞数量平均为4.4×106/2.5×106MNC,对照组DC的数量平均为2.6×106/2.5×106MN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黄芪组DC可较强地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大剂量黄芪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生成DC的数量并增强DC的抗原呈递功能.

    作者:董静;顾华丽;马承泰;张芙蓉;陈志红;张源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