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且说以意用药

费振钟

关键词:欧阳修, 医者意也, 医师, 医药, 苏轼, 手汗, 木头, 浸渍, 煎服, 患者, 茯苓, 风浪, 丹砂, 船舵, 病人
摘要:苏轼与他的老师欧阳修谈医药问题.欧阳先生讲,有一个人得了惊悸症,医师问患者得病的原因,病人说,乘船遇风浪受了惊吓,于是医师对症下药,取多年船舵木把,从被舵工手汗浸渍过的地方刮下木头末儿,加上丹砂、茯苓等药煎服,一饮而愈.欧阳先生因此议论道,医以意用药这样的情况很多,初看有一点如同儿戏,但有时很有效,不能轻易怀疑.从欧阳修的话里,不仅可以了解当时“医者意也”的观点已颇为流行,而且还知道人们对这个观点也有微词.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变老是变得更好

    过去人们对脑细胞的死亡和老年的健忘症、痴呆症有许多可怕的误传,说人的大脑从25岁以后每天要死亡10万个脑细胞,思维的衰退和健忘是不可避免的.现代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精确的计算,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结论:“人到二十几岁以后,每天损失的脑细胞大约只有一百个,按这一速度,只能在五六十年以后,也就是说在活到七八十岁以后,才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作者:蒋子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0万张追鸟图

    六旬“鸟叔”,既不会唱《江南style》,也不会跳骑马舞,却是名副其实的“鸟叔”.“鸟叔”爱鸟,爱到什么程度?他说,恨不得插上翅膀跟着鸟儿一起飞.没翅膀飞不了,“鸟叔”拿起相机追鸟.五年来,“鸟叔”走遍诸暨山水,拍下十万余张鸟照,记录了四十多种鸟.“鸟叔”叫郦以念,60岁,浙江诸暨市浣纱中学退休教师.1998年,爱好摄影的他,买来相机,先拍山水和人像.五年前,他开始追鸟之旅.鸟很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没影.“鸟叔”摸索出一套“隐蔽战术”,每次拍,他都身穿迷彩服、头戴迷彩帽,隐蔽在草丛里.看到鸟,他轻手轻脚,恨不得呼吸也停止.一阵“咔嚓”声后,鸟飞走,他也拍完了.

    作者:魏斌;俞佳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银发有风采

    人过中年,头上的白发渐渐多起来了,斑斑点点像海滩边的芦苇花.转眼间岁至天命,白发又突然茂盛起来.女儿从深圳捎回两盒染发剂,对我说:把头发染一下吧,看上去会年轻些.第一次染发后,面对镜子里满头乌黑头发的自己,好像真的年轻了许多.

    作者: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皇帝寿命悬殊之谜

    西汉诸帝平均寿命不到40岁,唯汉武帝过了70岁,这主要是因为汉武帝一生十分注意养生,如睡眠方面提倡“五不睡”,即露天不睡,有风吹头不睡,张灯不睡,脚凉不睡,床头朝北不睡.中医认为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是向右侧,半侧卧,微曲双腿.这样,心脏处于高位,不受压迫;肝脏处于供位,供血较好,有利于新陈代谢;胃内食物借重力作用,朝十二指肠推进,可促进消化吸收.

    作者:杨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烦恼是一根小刺

    一个朋友突然觉得自己患上了绝症,因为他用手指按身上每一个部位都觉得疼痛,一夜之间,他几乎要崩溃了.第二天,他绝望地来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可是身体都很正常.一个医生无意中捏住了他的手指,他立马就说,完了完了,连指头都疼得厉害.医生仔细一看,原来他的食指上有一根木刺.

    作者:葛取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靴子缓解失落感

    我们小区有个冯有为,当厂长的时候,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今年退下来,整天躺在床上不说话,也不出门.家人很担心,连忙请了一个心理医生.医生给老冯讲了一大堆道理,然后对他儿子和媳妇说,这是失落感造成的,这病应该以谈心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于是家人展开车轮大战,三天两头给他做思想工作,并且药一瓶一瓶地吃下去,可老冯还是一言不发地躲在家里.儿子跟心理医生急上了.

    作者:刘玉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筷子刀功与养生

    中国菜系用筷子进餐,至少已经有3000年了.《周礼》与《礼记》所记的“秩”和“箸”都是筷子,前者木制,后者竹制.据《韩非子》所记,殷纣时已有“象箸”,即象牙筷子.再以前,五六千年前曾用叉子.考古上曾出土过骨制餐叉,数量很多,有两齿的、三齿的.筷子出现后,叉子被淘汰了.筷子的发明,有个先决条件:刀功已很精细.餐桌上的食物已经分解得很细小,可以用筷子夹起来送入口中.

    作者:聂凤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趁热吃

    西餐不讲究食得及时,即不懂得鲜.西方人一个大冰箱,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这里说的是大概,别较真儿.中餐就不一样,讲究“得其时”.比如关中人给你下一碗捞面,面不是干捞,要带一点儿汤,搅拌起来有一种黏黏的感觉,这叫“然”面,这就要随捞随吃,不能等,再等就坨了,不好吃.所以,在北方,饭桌上常听人劝您:“趁热吃!”关中人说“闻热吃”,一个意思.四川水煮肉片,不趁热吃的话,就赶紧倒了吧.

    作者:许石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呆救父

    这天,一呆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心口痛,但没查出病因……一呆直奔医院,想起自己这几年没尽到孝道,早已泪流满面.于是让父亲做了全身检查.结论是父亲得了急性心肌梗死.父亲自认过不了这个门槛了,如即将诀别一般,怔怔地看着儿子,再看看小孙子,然后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主治医师把一呆叫到门外,说:“你父亲这次手术的风险比较大,能不能挺过去,主要靠你父亲的配合,但现在你父亲心态很不好,这需要你们做亲人的多多鼓励他.”

    作者:欧一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控者无欢

    一个在感情上极度失意的人感叹:“一个人一生之中的悲欢离合,如果能由心控制,那就好了.”听到他这样说的人,自然都以为他在异想天开,绝无可能.若是真可以由心控制的话,那么任何人都会只选择一个“欢”字,其余一切皆可不论.离、合只不过是一种现象,并不重要,离可以欢,也可以悲;合可以欢,也可以悲,所以重要的只是欢.

    作者:倪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享受要趁老

    比起中国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英国老年人信奉“夕阳无限好,享受要趁早”.66岁的劳瑞太太和我住在同一个街区.劳瑞的丈夫两年前因患肺癌去世,女儿嫁到了苏格兰,儿子则被外派到北京工作,她已经有三年时间没有见到儿孙了.16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只剩下她和一只短毛猫.按照我的想法,劳瑞的晚年生活有点可怜.

    作者:关志鹏;安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萧乾八十自省

    一晃竟然成为一个八旬老人了,连自己都觉得难以相信.回首这80年我所走过的路,童年和中年吃尽了苦头,然而青年和晚年,却还顺当.晚景更为重要,因为这时期胳膊腿都不灵了,受苦的本事差了.我庆幸自己能有一个安定舒适的晚年.现在回顾这段旅程,我算不上是胜利者,然而我很幸运.

    作者:萧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服药顺口溜

    一位药剂师总结了一套用药顺口溜:空腹记住一和二、每八小时吃一次、餐中和饭一起吃、漏服一次不要补、缓控释片剂不能嚼碎、服药千万别干吞、吃完药后要歇歇、喷雾用完应漱口、中药超七天重煮.空腹记住一和二.一和二分别代表吃药的两个时间点,即空腹服药是指饭前一小时和饭后两小时吃药,并不是不吃饭.每八小时吃一次.一日三次指的是每隔八小时服药一次,跟一天三顿饭没什么关系.

    作者:韦川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书生临危当郎中

    “文革”时期我读医书消遣,倒印证了古人说的“秀才学医不费难”,碰到了实践机会,它们竟发挥了很大作用.1970年,“全家一锅端”下放湖北崇阳.一天夜里,一个老太婆找到我,说她儿子发冷发寒,让我去看看,希望我有药能给他一点.我没有药,但从杂七杂八的书上记住了一些诊断治疗的方法.我去了后,一切脉,洪大虚浮,典型的伤风感冒,便选择了几个穴位,按“君臣佐使”配伍为他按摩.

    作者:何祚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与两种病斗智斗勇

    1980年,我考上省城一所师范大学体育系,在例行的入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窦性心动过速”被退学.1990年,参加工作后,由于喝酒应酬较多,又引发牛皮癣.从此,我开始与牛皮癣和心脏病作战.二十多年过去了,年过花甲的我成功控制住牛皮癣,心脏病的症状也得到大大缓和,大多数时候胸闷心痛的症状一点都没有.我的实践体会有如下四点.

    作者:肖保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四阶段日行万步

    走路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可就是懒,不爱运动;就是忙,没有时间.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我们通过统计数据发现,一个人从不爱走路到喜欢走路,并且享受走路带来的乐趣,大致需要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迫地走开始的时候,需要有一种外力强迫我们走下去,走过难的30天,以后就会越来越爱走了.

    作者:刘玉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牛顿四爱

    牛顿,1642年诞生于英国东北部格兰瑟姆镇附近的农村,享年85岁.他一生都没害过大病,只掉了一颗牙,从未戴过眼镜,临终时头发仍茂密未脱.这在当时人均寿命不足50岁的英国,简直是凤毛麟角.牛顿长寿主要得益于他有四大爱好.爱思考.从学龄前开始,牛顿就非常爱思考,并制作各种“小玩意”,这种爱好一直保持到晚年.手与脑并用,对健康无疑是有益的.

    作者:于金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厨可以是良友

    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老头子毒辣的敌人,莫过于手艺高明的厨子.”从养生方面来说,老年人面对美味佳肴,适当节制是十分必要的.中医在这方面有许多箴规之言.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养老食疗》说:“人子养老之道……食啖鲜肴务令简少,饮食当令节俭,若贪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亨短气,必致霍乱.”《寿亲养老新书》说:“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

    作者:聂凤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怕电脑咳嗽

    岳父来我这里小住几日,住着住着就烦了,要回去.我说:“别啊,您住了这几天就回去,岳母还不说我啊?这么着,您在家不是爱下象棋吗,我上班时您可以在电脑上下下象棋.”一听这话,岳父来了兴致:“那你给我说说怎么玩法?”我登录QQ游戏,一步步教岳父怎样下棋.岳父在农村住了六十多年,知道电脑,但不知道这东西能下象棋,于是,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每天下个几盘,不再提回去的事了.

    作者:李绪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妈旅游有瘾

    显摆旅游经历自从我妈从台湾旅游回来后,观念大变,一会儿嫌乌鲁木齐太吵,一会儿嫌红墩乡太脏,整天一副“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下去”的模样.抱怨完毕,换了衣服,她立刻投入清理牛圈、打扫鸡粪的劳动中,毫不含糊.之后,足足有半年的时间,无论和谁聊天,她老人家总能在第三句或第四句话上成功地把话题引向台湾.在台湾,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海,感到忧心忡忡.她说:“太危险了,也不修个护栏.你不知道那浪有多大,水往后退的时候,跑不及的人肯定得给卷走.会游泳?那么深,咋游?”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