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空采血法血肿形成的预防

夏颖;刘丹

关键词:真空采血(vacuum hemospasia), 皮下血肿(hemotoma), 预防
摘要:真空采血是利用真空试管内的负压将血标本采集的方法.通过对2442例患者的统计,总结出真空采血后患者出现皮下血肿的原因,通过采取如下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形成血肿的阳性率下降.持针器与针头连接正确,顺时针旋转,拧紧;见回血后立即解开止血带;袖口松紧适宜;真空采集标本后,将针头留置在静脉内30s,再拔出针头.采用多指按压方法压迫针眼,好压迫5min,如果是血液病的患者可延长10min~30min.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硬脂酸替代二甲苯在组织透明浸蜡过程中的应用

    在病理组织处理过程中,常用透明剂是二甲苯.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液体,毒性较大,其毒性主要是对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麻醉及黏膜的刺激作用.

    作者:郭以河;张闽峰;孟加榕;林明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孕妇血液中五种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我地怀孕妇女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状态,以便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孕妇应用药物治疗并采取必要的优生指导,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3 825例怀孕妇女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Ab)、梅毒抗体(TPAb)、艾滋病抗体(HIVAb1+2型)和免疫印迹法检测ToRCH(弓形虫抗体ToxAb、风疹病毒抗体RVAb、巨细胞病毒抗体CMVAb、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抗体(HSVAb-Ⅰ、HSVAb-Ⅱ)、IgM型抗体.结果:在3825例中阳性率分别是HBsAg7.58%、HCVAb 0.42%、TPAb(或/和TRUST)0.34%、HIVAh(1+2)型0%、ToxAb7.08%、RVAb 1.88%、CMVAb4.18%、HSVAb 2.33%.结论:应加强育龄群体妇女孕前、孕早期自我保健水平及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卫生知识和防治意识,在孕前、孕早期应常规进行传染病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避孕或根据临床症状适时终止妊娠,切断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感染率,对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积极的重大意义.

    作者:吴大富;杨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诊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8例妇产科急症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检查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0例各类妇产科急诊中胚胎停止发育12例;异位妊娠22例,临床误诊1例,超声漏诊1例;妇科肿瘤12例;黄体破裂4例;胎盘早剥2例;前置胎盘11例;胎儿脐带绕颈8例;急性盆腔炎6例;葡萄胎7例,误诊1例;宫颈粘着3例;非手术治疗病例中盆腔炎12例,胎儿宫内窘迫3例,宫外孕3例.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0%、92.59%、94.44%、100%.结论:超声检查对妇产科急症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妇产科急症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保守治疗的患者随访观察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作者:张彩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156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1156例0岁~7岁儿童进行血铅含量测定.结果:1156例儿童血铅均值为56.54μg/L,其中血铅浓度≥100μg/L有157例,占13.58%;大年龄段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小年龄段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铅中毒已经对儿童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在儿童保健中应科学合理地推行铅中毒的防治,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改善儿童健康教育状况.

    作者:梁琼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自制匀浆膳作为肠内营养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住院患者,尤其是外科危重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达40%~60%.因为条件和费用的原因,使得基层医院肠内营养滞后,因此我们推荐基层医院自制匀浆膳作为肠内营养改善危重患者及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匀浆膳制作简便,价格低廉,是一种有效的基础临床营养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宋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真空采血法血肿形成的预防

    真空采血是利用真空试管内的负压将血标本采集的方法.通过对2442例患者的统计,总结出真空采血后患者出现皮下血肿的原因,通过采取如下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形成血肿的阳性率下降.持针器与针头连接正确,顺时针旋转,拧紧;见回血后立即解开止血带;袖口松紧适宜;真空采集标本后,将针头留置在静脉内30s,再拔出针头.采用多指按压方法压迫针眼,好压迫5min,如果是血液病的患者可延长10min~30min.

    作者:夏颖;刘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白细胞过滤器在预防输血反应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白细胞过滤器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保存期在3d~7d的92袋红细胞悬液过滤,检测滤除前后血细胞数.92例输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输血前、输血后作常规检查并记录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血常规、尿常规及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结果:92份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后,其白细胞数减少了99.3%,与过滤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未见明显变化(P>0.05).输血前两组患者均无发热现象,但输血后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出现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而观察组中无一例出现,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体温的变化,对照组的体温平均变化差与观察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映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慢性中耳炎手术治疗115例临床观察

    随着中耳显微手术的发展完善,慢性中耳炎治愈率越来越高,彻底清除病灶、保存原有听力或听力重建、提高听力成为如今中耳手术的发展模式.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115例本院手术资料完整者进行回访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贺德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后牙纵折保留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后牙纵折保留治疗疗效.方法:将63例纵折后牙复位、固定、根管充填治疗、全冠修复保护治疗.结果:63例后牙纵折,成功61例,失败2例,成功率96.8%.结论:磨牙纵折保留治疗长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莉君;王颖文;陈兆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TCD与MRI联合检测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TCD与MRJ联合检测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CD与MRI技术检测出20例AVM患者,均经手术、MRA或DSA协同证实.其中AVM血管团大直径6.5cm,小为2.0cm.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畸形血管团、以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果:20例AVM患者TCD检测结果均有高流速、低搏动的特点,频谱形态及声频均符合AVM改变;MRA检测结果均显示畸形血管团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TCD与MRI联合检测出直径>2.0 cm的血管团在诊断上有独特的临床实用价值,安全性高,是比较合理的检测手段.

    作者:孙梅;周亚必;周菜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与单纯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比较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共6a中收治住院的56例患者,其中3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21例单纯手术治疗,比较其住院天数、费用、疾病种类和术后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住院费用、天数、疾病种类和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复发情况: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1例无一例复发,而单纯手术组21例有6例复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文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2003年至2007年度德州地区临床用血分析

    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但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输血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所谓成分输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有选择的提取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输给患者.为此,笔者对本市2003年至2007年度临床用血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玉慧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白血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白血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白血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生率11.73%,其危险因素是严重感染、白细胞淤滞症、DIC、多次大量输血及肝肾功能异常等.结论: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白血病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病情恶化及死亡的重要因素,应早期诊断及治疗并对可能的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

    作者:宋艳萍;张梅;胡凯;杜明珠;李罡灿;王浩;谢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浅谈心肌梗死的护理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是内科的重症急症,起病急,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和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的早期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置,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在实践中我认识到对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重要部分,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作者:白宜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分析两种献血方式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方法:根据血液质量要求检测1383例亲友互助献血者、13809例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种献血方式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亲友互助献血组血液筛查结果不合格率高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组.结论:街头自愿无偿献血是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方向,亲友互助献血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时期的补充.

    作者:林昂;庄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微电脑骨伤治疗仪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微电脑骨伤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自制问卷对4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有效20例,无效4例,对照组有效11例,无效13例.结论:微电脑骨伤治疗仪在治疗HIVD的病程中,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作者:徐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大面积烧伤患者各期的心理特点不同,总结如何正确使用交流技巧,以促进护患心理沟通.并根据患者治疗各时期的变化及时了解烧伤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目的.

    作者:秦争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内出血及血肿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CT三雏重建在颅内出血及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6例颅内出血及血肿患者行螺旋CT扫描,然后将图像经过平滑处理传入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MPR多平面重建有利于从多方面观察,保留有助于定性诊断的密度CT征象,但缺乏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立体感;SSD能清楚显现病变与颅骨的立体解剖全貌,但失去有利于病变定性诊断的密度CT征象;MIP在显示出血及血肿上与SSD基本一致.结论:3种三维重建相结合可以全面了解出血和血肿的立体解剖信息,使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对病灶更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术前对手术计划的制定.

    作者:谢胜利;杨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鼻咽癌与EB病毒血清及组织学关系的研究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鼻咽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它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仍不是非常清楚,20世纪70年代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现在各国的研究已从NPC患者EBV的血清学检查逐步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有关NPC与EBV关系的研究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作者:刘卫华;董长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心肌酶及其比值和肌钙蛋白的测定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初步了解本地区儿童心肌酶的正常范围,探讨其比值及肌钙蛋白T(cTnT)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αHBDH),并计算出CKMB/CK、αHBDH/LDH;CK采用酶偶联测定法,αHBDH采用连续监测法,LDH采用连续监测法(LDHL),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cTnT采用固相层析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本地区100例健康儿童心肌酶水平均高于健康成人(P<0.01),但不同组的CKMB/CK<2%的占85%以上,αHBDH/LDH在0.6~0.8之间占87%以上.50名健康儿童运动后的心肌酶普遍高出儿童正常范围,但其比值并未升高.已确诊的66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肌酶异常的有55例(占84%),CKMB/CK>6%的有41例,αHBDH/LDH>0.8的有39例.cTnI结果阳性的有46例,比值和cTnT的结果经配对检验,存在一致性关联.结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儿童心肌酶异常与否,儿童心肌酶单项升高不能作为VMC的诊断依据;CKMB/CK>6%、αHBDH/LDH>0.8以及cTnT结果阳性对诊断VMC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任宏伟;于淑玲;沈宗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