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华;董长垣
目的:观察氯波比利联合丽珠肠乐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7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联合治疗组,35例,口服氯波比利0.68 mg/次,2次/d;口服丽珠肠乐2粒/次,2次/d.B组32例,口服丽珠肠乐2粒/次,2次/d.C组30例,口服氯波比利0.68 mg/次,2次/d.疗程均4周.结果:治疗4周后氯波必利联合丽珠肠乐治疗组有效率88.5%,明显优于单用氯波必利及丽珠肠乐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组间停药2个月后有效率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波必利联合丽珠肠乐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可行方案.
作者:郑和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断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意义.方法:通过对65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对于呼吸系统、肺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动态观察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较安全易耐受,从而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会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造成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原因,探讨术中预防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2004年至2006年212例实施甲状腺手术资料,分析RLN的特点.结果:6例患者发生一侧RLN,5例发生在右侧,永久性损伤1例,发生在右侧,暂时性损伤5例,无双侧病例.结论:手术时要掌握喉返神经的三个危险区的操作技巧;掌握喉返神经解剖变异;在做双侧大部切除术时,右侧腺体残留多些,左侧少些;腺叶切除时需掌握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的三种关系.术中根据术式要求显露喉返神经可有效避免神经损伤.
作者:高军;张凯;马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通过经阴道超声观察不同孕龄流产效果及寻找判断药物流产是否完全的声像学特点.方法:通过经阴道超声测量孕囊计算孕龄,将药物流产者分为早早孕组(孕龄30d~40d)及早孕组(孕龄41d~49d),对药物流产者药流前后孕囊着床部位螺旋动脉血流信号比较,并与清宫术后行病理检查作为对照.结果:早早孕组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早孕组,完全流产者螺旋动脉为高阻血流,不完全流产者螺旋动脉为低阻血流.结论:行药物流产选择孕龄<40d的早早孕者可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孕囊排出当天可通过着床部位的血流预测流产效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药物流产后的不全流产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罗晓燕;文秋平;敬宗玉;吕小霞;陈献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TCD与MRJ联合检测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CD与MRI技术检测出20例AVM患者,均经手术、MRA或DSA协同证实.其中AVM血管团大直径6.5cm,小为2.0cm.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畸形血管团、以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果:20例AVM患者TCD检测结果均有高流速、低搏动的特点,频谱形态及声频均符合AVM改变;MRA检测结果均显示畸形血管团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TCD与MRI联合检测出直径>2.0 cm的血管团在诊断上有独特的临床实用价值,安全性高,是比较合理的检测手段.
作者:孙梅;周亚必;周菜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为了促进抗生素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老年患者口服抗生素门诊处方100张,对处方中的各项基本指标、药物品种数、临床诊断、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使用抗生素7种类别,处方中抗生素以单用为主.临床诊断与选用药物有不合理因素存在.结论:门诊处方抗生素基本合理,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冀引文;毕文龙;李巧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对Sysmex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细胞化学光吸收,流体聚焦阻抗、差别溶解、电阻法对白细胞进行五分类测定,红细胞和血小板采用流体聚焦法,血红蛋白测定利用SLS血红蛋白检测法,并和MEK-8222K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比较.结果:此种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结论: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精密度、准确度表现优异,线性范围宽,携带污染率低,Sysmex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完全适合在门诊使用.
作者:刘汉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管成像(CTA)在全身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GE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做MPR、VR、CPR、MIP等后处理并结合断层做出诊断.结果:40例脑血管、26例颈部动脉、82例肺动脉、42例主动脉血管、30例上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均能做出正确诊断.结论:CTA可多方位、立体地显示全身各部位较大血管形态,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意义.
作者:解耀锃;霍晓恺;赵静;朱红霞;陈立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瘤,是起于周围神经髓鞘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周围神经,但主要长于大神经干,肿瘤生长较慢,大多无神经功能障碍,多发生于颅神经、脊髓、颈部、纵膈等部位,多见于20岁~40岁成年人,男女发病相似,发生于交感神经和腹膜后较少见,常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减少误诊和漏诊,现将腹膜后巨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聂洪刚;庞胜梅;陶伯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对人类健康危害为严重,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就约有3000万例.
作者:王梦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卫生部8月10日发布通报:2004年7月,狂犬病列中国内地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数之首.
作者:田玉爱;任清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临床标本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良好的医疗质量和诊断水平必须有准确的标本检验报告,然而检验标本的采集、转运、保管、检验等环节直接影响着标本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必须把检验标本的管理纳入检验科及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检验标本管理对于医院医疗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红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cs.SAP)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进展凶猛、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愈后差.目前国内外对SAP诊断的认识已基本一致.非手术治疗已逐渐为大家所接受,而手术治疗中手术指证、时机及方式的选择上仍有诸多争议.现将我院1999年至2005年12月份收治的重症胰腺炎42例的治疗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东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共6a中收治住院的56例患者,其中3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21例单纯手术治疗,比较其住院天数、费用、疾病种类和术后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住院费用、天数、疾病种类和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复发情况: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1例无一例复发,而单纯手术组21例有6例复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文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大面积烧伤患者各期的心理特点不同,总结如何正确使用交流技巧,以促进护患心理沟通.并根据患者治疗各时期的变化及时了解烧伤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目的.
作者:秦争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通过对压力蒸汽灭菌岗位人员的管理和严密的灭菌效果监测,保证压力蒸汽灭菌工作的质量,无差错事故发生,及时供应临床无菌物品,为患者诊疗.
作者:方彩云;王春梅;何胜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颈椎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颈椎外伤患者行16层SCT5mm容积扫描,以1.25 mm重建层厚传至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技术图像重建,观察分析颈椎损伤情况.结果:CT诊断33例均有颈椎损伤,其中为骨折31例,41个椎体骨,50个部位(包括附件);关节脱位39个,37个合并有骨折症,以寰枢关节脱位多见18个,小关节脱位11个,椎体间脱位或复合脱位10个;33例中有21例显示椎管完整性破坏,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表现,本组颈椎外伤中有9例表现为椎间盘突出症.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颈椎损伤情况,做出全面而正确的诊断,是颈椎损伤无创伤性重要的检查方法,能明显提高颈椎损伤的检出率.
作者:曲同峰;江志勇;田维泽;于卫中;李占堂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如何对基底动脉(BA)中远段狭窄进行检测及诊断.方法:人为地将BA全长分为近段80mm左右,中段90mm左右,远段100+mm进行TCD检测,并对36例BA中远段狭窄患者的TC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的TCD特点均符合BA中远段狭窄的诊断标准.结论:依据TCD检查并结合临床,诊断BA中远段狭窄是可能的,是其能获得及时诊断与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燕丽;廖虹;覃桂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白血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生率11.73%,其危险因素是严重感染、白细胞淤滞症、DIC、多次大量输血及肝肾功能异常等.结论: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白血病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病情恶化及死亡的重要因素,应早期诊断及治疗并对可能的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
作者:宋艳萍;张梅;胡凯;杜明珠;李罡灿;王浩;谢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近年采由于输液过程中大量使用激素和交通工具的发展,造成意外伤害骨股颈,使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较为多见.本文通过对155例有典型CT改变和病理证实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的研究.其中3例做了病理、CT对照观察,讨论了股骨头缺血坏死时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理基础和股骨头塌陷的临床意义,并观察了股骨头密度在各期的动态改变,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此类患者能够了解其演变过程,以便于区别其他疾病达到诊断的目的.
作者:韩永岗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