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芳;吴成;柳丽娟
目的:观察芎芍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芎芍胶囊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以芎芍胶囊和西药消心痛、阿司匹林对照治疗4周.结果:芎芍胶囊组、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6.67%;心电图疗效,芎芍胶囊组、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4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芎芍胶囊组治疗后全血粘度明显降低,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粘附率亦有明显降低(P<0.05,P<0.01),血小板聚集率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芎芍胶囊组治疗后血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5,P<0.01),西药对照组LDL-C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芎芍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在改善心绞痛症状、缺血心电图改变和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有较好疗效,同时还可降低TC及LDL-C,降低动脉硬化指数.
作者:徐凤芹;陈可远;马晓昌;李立志;张东;周国栋;史大卓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塑造与人类代谢类似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观察中药菊苣提取物对其影响.方法:选择鹌鹑作为模型动物,以酵母食饵为造模剂,塑造高尿酸血症模型,动态检测鹌鹑血清尿酸等生化指标,观察菊苣提取物对该模型动物血清尿酸水平等的影响.结果:饲酵母食饵(15g/kg)7天,鹌鹑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持续5周.菊苣提取物小剂量给药7天可明显降低酵母诱发的鹌鹑血尿酸升高和对抗其一过性血糖的增高,给药14天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苯溴马龙.结论:(1)该模型是筛选防治高尿酸血症中药及研究其机制较理想的动物模型.(2)菊苣提取物有明显的降尿酸作用.(3)造模机制和药物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刘小青;张冰;胡京红;刘春梅;洪庆涛;张浩军;孔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8年2月-2000年12月,笔者采用自拟冠心通脉散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与西医常规治疗的35例做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吕红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8年1月-2000年12月,笔者运用自拟中药活血散结汤配合西药抗结核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38例,并与西药抗结核和对症治疗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镇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9年10月-2001年10月,我科以自拟中药清热滋阴方用于临床治疗急、慢性单纯性咽炎患者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达木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密骨片预防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将44例老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服用补肾中药密骨片和钙剂,对照组只服用钙剂,均用药1年.研究开始和结束时检测受试者腰椎和股骨上端骨密度,以及血清骨钙素(s-BGP)和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Hyp/Cr).结果:均用药1年后,中药组腰椎骨密度略有上升(P>0.05),而股骨颈、Ward′s三角区和股骨粗隆骨密度则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各处骨密度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s-BGP和Hyp/Cr比值均上升(P<0.05),而中药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补肾中药密骨片可通过抑制骨转换而防止老年男性骨质丢失.
作者:谢晶;沈霖;杨艳萍;周丕琪;高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9年12月-2002年6月,我们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35例,并与单纯纳络酮治疗的29例及单纯醒脑静治疗的31例进行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瑛;李奇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科自1972年以来从民间验方砒霜治疗皮肤癌有良好效果中得到启示,经过1200多例各类白血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为有效.由复方简化至单味砒霜乃至改变给药途径成为亚砷酸静脉注射液.进一步得到分子水平的解释,而被国际诸多学者所公认.
作者:张亭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2000年1月-2001年6月,笔者应用中药配合治疗非破裂型异位妊娠24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住院确诊异位妊娠并符合药物治疗条件的46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加氨甲喋呤(MTX)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4例,年龄(27.2±4.7)岁,停经天数(42.3±6.8)天,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1396.0±128.2)IU/L,B超提示异位妊娠包块(3.90±1.3)cm.MTX对照组(简称对照组)22例,年龄(29.4±2.3)岁,停经天数(41.7±6.4)天,血HCG为(1387.0±106.5)IU/L,B超提示异位妊娠包块(3.85±1.2)cm.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1)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腹腔内出血表现.
作者:高金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国内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的现状国内外学者近10年来的调查表明,国内发表的临床试验质量普遍较低[1-3].这将直接影响到对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同时也是中医药走出国门所难以逾越的大障碍.近几年来,中医界开始意识到随机临床试验的重要性,因此有关期刊杂志上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数量和所占临床研究的比例均在不断上升.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和疏肝健脾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湿热中阻型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一般对症治疗和静脉滴注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肝安等;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和疏肝健脾的中药.观察治疗后两组肝功能、血清IL-6、IL-8、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法能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活动度,降低血清IL-6、IL-8、TNF-α水平.
作者:邱梅;周大桥;周小舟;郑晓瑛;高辉;漆艳平;徐文军;郑颖俊;饶伟良;徐韶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消癌平在配合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radio-frequency,RF)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作用.方法:对3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RF术,并加用消癌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与同期收治的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单纯RF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发热平均天数少于对照组,WBC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甲胎蛋白(AFP)下降幅度及症状体征好转率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在RF治疗中晚期肝癌中加用消癌平可明显减轻RF术后的无菌性炎性反应,同时对RF治疗肿瘤有增效作用.
作者:王文荣;崔生达;曾黎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3%,对照组为69.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58.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32.1%(P<0.01).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参数有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合用临床疗效更显著.
作者:易玉新;杨宇;屈晓冰;刘亚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和脾胃气虚证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124例,辨证为湿热蕴脾证64例,脾胃气虚证60例,两证型均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服中药组,另设健康对照组30名,分别在治疗前后空腹抽取肘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和脾胃气虚证TNF-α、IL-6均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证型治疗后TNF-α、IL-6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湿热蕴脾证加服中药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脾胃气虚证加服中药组TNF-α、IL-6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较脾胃气虚证病情严重;慢性乙型肝炎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改善TNF-α、IL-6水平的变化.
作者:陈锦芳;吴成;柳丽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试验组,50例血脂正常的成人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血脂康治疗8周,分别测定试验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脂情况、基础肱动脉内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flow mediated dilation 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及血清NO水平、血浆E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患者FMD反应明显受损,血清NO水平降低、血浆ET水平升高(P<0.01);基础肱动脉内径及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8周后,血脂异常明显改善,FMD明显提高,血清NO水平升高,血浆ET水平降低(P<0.01).结论:血脂康可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并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杨海波;唐元升;许法运;张兴华;朱兴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机体内存在多种免疫监视机制发挥着抗肿瘤作用,而免疫活性细胞致敏、激活和扩增又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提呈相应的抗原多肽以及共刺激信号.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 DC)被确认为是目前发现的功能强的APC,它能摄取各类抗原,在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控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何彦丽;苏俊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肾衰冲剂对大鼠残余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mRNA过度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制作大鼠5/6肾切除肾衰模型,分别予肾衰冲剂及党参、丹参、制大黄灌胃治疗1个月后取各组大鼠残余肾.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残余肾TGF-β1、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慢性肾衰模型组表现为TGF-β1、TIMP-1 mRNA的过度表达;经肾衰冲剂治疗后TGF-β1、TIMP-1 mRNA的表达降低(P<0.01).其组成单味药丹参、制大黄则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党参作用不明显.结论:肾衰冲剂减轻残余肾纤维化的病变与其抑制残余肾组织TGF-β1、TIMP-1 mRNA的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高建东;何立群;郑平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刘成海;徐列明;刘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4-2001年,笔者以火把花根片口服与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治疗银屑病关节炎(PA)3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陆燕;纪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