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峰;顾卫;黄涛;王金良;吴海科;黄彪
我们在海洛因依赖脱毒治疗中,采用中药配合美沙酮(中药组)改善海洛因戒断症状,并分别与单纯使用美沙酮(对照组)和中药加针刺配合美沙酮联合治疗(联合组)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浩;陈向明;宋小鸽;王振华;徐国龙;谷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7年8月-2001年6月,笔者用雷米封加丹参注射液胸腔内注入结合西药抗痨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30例,并与单纯西药抗痨治疗的28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孟国;袁锋;陆玉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6年1月-1999年6月,笔者应用自拟补气活血方加西药常规综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并与同期单纯西药常规综合治疗的3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智;卢来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与细胞因子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65例发病在3天以内的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清开灵注射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FCM)、电化学发光(ECL)等技术测定两组ACI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CD62P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的水平,并以30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ACI患者治疗前后CD62P、TNF-α、IL-2R、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或P<0.01),ACI患者CD62P表达与TNF-α、IL-2R、IL-6水平升高呈正相关;治疗组治疗后CD62P、TNF-α、IL-2R、IL-6水平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临床治愈率、显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ACI的作用机制与其抑制血小板活化增强、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及炎症损伤等有关.
作者:谭峰;顾卫;黄涛;王金良;吴海科;黄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6年6月-2001年10月,笔者用仙方活命饮加减结合西药治疗急性附睾炎42例,并与同期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自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8年7月-2001年6月,笔者根据中医平调阴阳法,自行研制的中药制剂神龙降压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100例,并与用牛黄降压丸治疗的5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符合高血压诊断(<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制定,1999∶15),属1级、2级.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年龄<18岁及>65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按就诊顺序(以2∶1)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52.3±8.0)岁;病程1~18年,平均(6.21±4.81)年;合并2型糖尿病16例,高胆固醇血症9例,高甘油三酯血症21例;中医辨证为肝火亢盛型32例,阴虚阳亢型68例.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3.5±8.2)岁;病程1~20年,平均(6.53±5.10)年;合并2型糖尿病4例,高胆固醇血症6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3例;中医辨证为肝火亢盛型15例,阴虚阳亢型35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作者:贾树培;张慧霞;王春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补肾调经系列方周期给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16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补肾调经系列方(治疗组174例)及西药(对照组142例)治疗.对两组止血及调整月经周期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浆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及血浆、子宫内膜、经血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Hb值均上升(P<0.01);两组血浆E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经血6-keto-PGF1α及FD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补肾调经系列方有调节卵巢功能,改善子宫内膜局部纤维溶解和止血功能及补益精血的作用.
作者:杜惠兰;闫华;白凤楼;宋翠淼;李惜芳;张俊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种植于子宫腔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具有侵袭性、广泛种植、易复发等特性.EM发病年龄在15~50岁,发病率为10%;合并不孕的发病率为40%.EM严重者影响了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已成为当今妇科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俞超芹;司徒仪;陈德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报考研究生时,有的同学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选择中西医结合专业?我回答: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上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作者:连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临床疗效及其发展趋势的监测.方法:28例中重度OHSS患者分妊娠、未妊娠两组,每日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人体白蛋白,肌肉注射黄体酮,并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B超监测卵巢大小.结果:28例OHSS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痊愈8例,缓解20例,两组HCT均趋下降;TP、Alb逐步上升;未妊娠组卵巢逐渐缩小,而妊娠组则在入院第3、5天卵巢达到高峰后逐步缩小.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OHSS效果好.
作者:俞而慨;归绥琪;邹琴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低温败血症是烧伤感染的危急情况,病死率极高,笔者近年来重用四逆人参汤抢救成功多例,疗效显著,现将2例典型病例介绍于下.
作者:庄廷芳;庄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以餐后胀满隐痛、嗳气恶心、纳呆食少等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病例的30%~70%[1].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目前尚无特异性治法.1998年10月-2001年10月以来,我们以健功合剂治疗FD患者119例,并与用西药西沙必利等治疗的104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祁宏;许定仁;张洪俊;李明中;陈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8年5月-2001年5月,为了观察中药月华丸加抗痨药物在治疗肺结核方面的临床意义,笔者对8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并对肝功能指标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鲁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0年1月-2002年1月,笔者对224例因化疗药物所致的静脉炎患者,采用如意金黄散外涂及与美得喜乳膏外涂治疗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24例均为白血病住院患者,经病理学、细胞学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作者:吴小玲;唐菊英;苏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纯中药制剂丹蒲胶囊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标准大肠杆菌0.2ml注射至大鼠前列腺腹侧叶,造成细菌性前列腺炎病理模型,同时应用丹蒲胶囊治疗,观察对病理模型的影响.结果:光学显微镜显示模型大鼠前列腺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明显,丹蒲胶囊组大鼠前列腺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均轻于对照组.结论:丹蒲胶囊具有修复前列腺组织,减轻病变前列腺间质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作用.
作者:卢建新;高小松;孔令青;庞然;郭军;张亚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的质量.方法:手工检索83种中医类杂志(1977-2002年6月).纳入标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675篇.(1)交待了随机分配方法的58篇(8.59%);(2)提到了诊断标准及研究纳入标准的637篇(94.37%);(3)无一篇提到分配隐匿;(4)使用了盲法的64篇(9.48%),采用双盲的29篇(4.29%),单盲的35篇(5.19%);(5)提到基线可比性的563篇(83.41%);(6)无一篇提到样本含量的估算依据;(7)12个临床研究中病人有丢失,但无一在结果统计中进行intention-to-treat处理;(8)统计方法错误的24篇,占3.56%;有统计结果但没有说明方法的394篇,占58.37%.结论:迄今为止临床随机对照实试在有关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中还没有被广泛运用.我们在这一领域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中还很难见到分配隐匿,样本的估算依据,盲法与intention-to-treat的运用.一些文章还混淆了随机分配与随机抽样的概念.正确的统计学方法的运用率还比较低.总的看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RCT试验文献的质量亟待提高.
作者:段鑫;周礼鲲;吴泰相;刘关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胃术后胃轻瘫(gastroparesis)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症患者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盟;宋振强;王世望;陈剑秋;李庆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镰状细胞病是指红细胞内含有异常血红蛋白S(HbS)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溶血性疾病,重型的病例为纯合子性遗传,称为镰状细胞性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和疼痛危象.自2000年12月-2001年9月,笔者在喀麦隆姆巴尔马尤医院对16例镰状细胞性贫血疼痛危象患儿应用复方丹参制剂辅助治疗,并设常规西药支持、对症治疗的12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1年1月-2002年2月,笔者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并与用常规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辛莉;童文新;张汝菁;陈雨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湿环境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分为3组,在高湿环境中处理5、10、15天,观察不同处理时间大鼠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水平变化.结果:高湿环境会导致大鼠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增高,NO水平下降,ET水平上升,且变化幅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高湿环境可以导致血瘀证相关指标的变化,为因湿致瘀的假说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作者:秦鉴;金明华;吴国珍;刘红健;张诗军;朱雅宜;罗致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