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食管破裂14例外科诊治分析

李厚怀

关键词:自发性食管破裂, 外科治疗
摘要:自发性食管破裂早期易误诊,如延误治疗病死率可达89%~100%[1].但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可提高治愈率,1989年3月~2000年12月,笔者共治疗此类患者14例,现报告如下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肾病综合征患儿PBMC IL-10表达的研究

    吴元俊,陈荣华,陈吉庆,等 (南京医科大学小儿肾脏病研究中心)上海免疫学杂志 2001,21(5):311 摘要: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变化及其与病理形态之间的关系.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ELISA法检测了PNS患儿PBMC IL-10 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理形态改变关系.结果:(1)PNS患儿急性期IL-10 mRNA与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2)IL-10表达与患儿肾脏病理形态存在一定关系,系膜增生性肾炎及IgA肾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BMC IL-10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判断病理类型的一个免疫学指标.IL-10在PNS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116例外科治疗体会

    陈鑫,郭子黄,陈振强,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36[摘要] 目的回顾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疗效和经验.方法 116例冠心病患者中,97%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男性102例,女性14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7.4岁.6 3例左室射血分数≤45%,19例<30%.63例患者的心绞痛CCS分级为Ⅲ~Ⅳ级.1例行左前外侧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手术,余均为正中开胸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23例采用左侧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搭桥,余均为大隐静脉搭桥.术后2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LABP)支持.人均旁路移植血管3.1支.结果连续116例患者手术临床效果良好,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94%的患者心绞痛完全消失.结论本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表明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国福建尖吻蝮蛇蛇毒类凝酶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福建尖吻蝮蛇蛇毒类凝酶止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断尾法测小鼠出血时间,观察止血剂量对家兔全血凝固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结果:蛇毒类凝酶在0.000 1~0.010 0 kU/kg可使小鼠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而当剂量增大到3.000 0 kU/kg时,则显著延长小鼠出血时间.其0.000 4~0.003 6 kU/kg 剂量能使家兔全血凝固时间明显缩短,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论:中国福建尖吻蝮蛇蛇毒类凝酶在小剂量时可作为止血药,它可能通过适度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缩短出凝血时间而发挥其止血作用.

    作者:倪永兵;张孝清;肖继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会阴部结肠切除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例分析

    本院新生儿组采用经会阴部结肠切除术(soave)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小群;邢美芬;耿其明;刘继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的诊治

    邢光前,陈智斌,卜行宽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36(1):28 [摘要]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 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7月~2000年3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9例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全面采集病史,行纯音听阈测试和耳神经学检查,常规施行仰卧侧头位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并按Barbecue翻滚法行耳石复位治疗.结果 [ HT SS 本病以头位改变所诱发的短暂旋转性眩晕为特征,常见诱发体位为床上翻身(9/9例)和转头(5/9例).仰卧侧头位试验可诱发水平向地性眼震,无潜伏期和疲劳性.采用Barbecue 翻滚法治疗后全部患者症状立刻消失,随访4~15个月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表现和体位试验结果,可明确区分水平半规管性和后半规管性BPPV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Barbecue翻滚是治疗HC-BPPV有效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喉结核11例临床分析

    喉结核临床上较少见,1990~2000年间,本科收治11例喉结核,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潘志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肾上腺病变36例的计算机体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

    目的:为探讨肾上腺病变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对该院1996~2001年收治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肾上腺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作了CT、MRI检查.结合病理,分析CT、MRI的影像特点.结果:腺瘤14例及肾上腺皮质增生4例,CT和MRI诊断准确率分别均为75%和 10 0%;髓样脂肪瘤10例及嗜铬细胞瘤3例,皮质腺癌2例,转移瘤3例,CT和MRI诊断准确率均为 100%.结论:薄层CT增强扫描仍为肾上腺病变影像诊断的主要方法,MRI在肾上腺病变的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谭小欣;王小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微动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一定参数的微动对骨组织生长分化的影响.[ HTH 方法:用特制的骨微动室模型,通过动物实验分别计算无微动组(A组),微动组(B组)实验中,长入骨微动室模型中的骨组织占所有新生组织的比例.结果:在A组中可见大量不成熟新生骨形成,B组可见少量或无新生骨组织,但可见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A组中,骨组织占新生组织的比例为(40.65±8.25)%,B组为(6.65±2.34)% . 结论:一定参数的微动可以显著抑制骨组织的形成而有利于纤维组织的形成.

    作者:刘锋;范卫民;陶松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1例患者肝组织的显微结构研究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患者的肝脏病理学.方法:使用Chiba针对1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患者行经皮肝活检.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及糖原(PAS)等染色.未染色的石蜡切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在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肝细胞、Kuffer细胞及门脉区巨噬细胞中可见鱼籽状暗红色的色素沉积,色素还见于胆小管及胆管中.在偏光显微镜下,大多数色素沉积物均表现为显著的双折光特性,具有“Maltese”十字样特性.在电子显微镜下,肝细胞胞质中可见无膜包裹的结晶状物质,结晶呈直的或略弯曲状,其大小不一(长度为40~60 nm,宽度为6~22 nm).结论:偏光显微镜是诊断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的高度敏感与特异性的方法.

    作者:陈锦飞;张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抗肝吸虫成虫单抗的制备及其在感染豚鼠血、尿循环抗原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制备抗肝吸虫成虫单抗,用于检测肝吸虫宿主血、尿中肝吸虫循环抗原(CAg).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肝吸虫成虫单抗 ,经鉴定、筛选后,以特异性、敏感性均高的单抗做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肝吸虫动物宿主--感染豚鼠血、尿中的肝吸虫CAg.结果: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肝吸虫成虫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D2G8、D2E11、E11H8和H3B 4,其Ig类型鉴定结果均为IgG1,κ(kappa)型;其腹水单抗效价分别为1∶64 000、1∶ 128 000、1∶32 000及1∶2 000;其中D2G8、D2E11和E11H 8的免疫组化显示均定位于肝吸虫成虫的皮层.其中,D2G8、D2E11 和E11H8与血吸虫、肺吸虫、姜片虫、牛丝虫成虫抗原和棘球蚴囊液、囊虫抗原均无交叉反应,H3B4则仅与血吸虫成虫抗原有弱阳性交叉反应.以混合D2E 11、E11H8株单抗作包被抗体,以D2G8株单抗作酶标抗体,建立 ELISA夹心法进行检测.感染豚鼠血、尿中肝吸虫CAg检出率分别为95.4%和90.9%,CAg平均检出量分别为0.337 μg/ml和0.134 μg/ml.血、尿CAg联合检测检出率则可达100%.[ HTH 结论:抗肝吸虫单抗D2E11、E11H8及酶标D2G 8联合ELISA检测肝吸虫宿主血、尿中肝吸虫CAg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肝吸虫病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毅;侯敏;俞雷;张耀娟;章子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尼卡地平和硝普钠用于颅内血管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比较观察

    目的:探寻颅脑术中控制性降压的理想药物.方法:选用20例22~52岁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尼卡地平(N)组和硝普钠(S)组.观察两组降压前和降压10、20、30 min及停药10、20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颅内压(ICP),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同步监测动脉及颅内静脉血气值,计算动脉氧含量(CaO2)与颈内静脉氧含量(CjO2)的差,即动静脉氧含量差值(AJDO2)和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结果:两组降压均有效,与降压前比较,MAP明显下降(P<0.01).在控制性降压及复压过程中,N组血压变化平稳,HR、ICP和JADO2无显著变化,RPP明显下降(P<0.05).S组有一过性心动过速(P<0.05),ICP和AJDO 2明显升高(P<0.01或P<0.05),停药后,血压反跳(P<0.01或P<0.05) .结论:尼卡地平用于颅脑术中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其临床价值优于硝普钠.

    作者:王宁;朱美华;孔洁;刘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有无帮助. 方法: 76例Hp阳性的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250 mg、甲硝唑400 mg,均1日2次,用1周;对照组40例,给予西沙必利10 m g, 1日3次、法莫替丁20 mg,1日2次,用2周.1个月后检查14C尿素酶呼气试验(14 C-UBT),阴性者列入Hp根除组,阳性者列入Hp未根除组.观察用药前、用药结束后4周末及第6个月时各组的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6.1%.其中,Hp根除组4周末和第6个月时的症状积分分别为1.2±0.6,1.7±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1.1,3.6±1.3(P<0.01). Hp未根除组4周末症状积分为1.3±0.7,与Hp根除组无明显差异(P>0.05);第6个月时为 3.3±1.2,与Hp根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 结论:Hp阳性的FD患者采取根除Hp治疗,不仅能够改善近期症状,更有望获得长期缓解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中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呼吸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制呼吸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以探讨正常人和呼吸系疾病患者呼吸音的频谱特征,及其与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声电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建立起呼吸音信号计算机采集分析系统,对呼吸音信号进行采集、储存、显示和分析处理.结果:发作期哮喘的呼吸音频率增高,强度增大;哮喘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这些与哮喘的病理生理特点相符.结论:呼吸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能精确采集呼吸音信号;能储存、显示呼吸音波形;对正常人和哮喘患者呼吸音的频谱特征的分析,反映了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变化的特征;呼吸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的研制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作者:黄小平;殷凯生;辛晓峰;赵兴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微血管密度预测口腔鳞癌平阳霉素诱导化疗敏感性的意义

    目的:寻找预测口腔鳞癌诱导化疗效果的有效指标.方法:收集35例平阳霉素(PYM)诱导化疗前的口腔鳞癌活检标本,用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TMD)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肿瘤TMD高者(≥128个/mm2)化疗效果好,反之则差(P<0.05) .结论:TMD是预测口腔鳞癌PYM诱导化疗效果的有效指标,可指导临床应用 .

    作者:袁冶;张永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导向内照射化疗栓塞治疗56例肝癌随访报告

    许成平,王建新,郑仕中,等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科)中华肿瘤杂志2000,22(1):42 [摘要] 目的为提高肝癌治疗效果,以超液态碘化油(LUF)及体毛颗粒(H) 作为载体,,+{125}I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CCNSA)为弹头,制成能经导管灌注的导向抗癌物ILCH,并随访其疗效.方法对56例肝癌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ILCH.治疗前后分别做CT、B超、DSA、AFP及血尿中+{125}I放射性测定 .结果 +{125}I与L标记率为60%~90%,能与H一起在100 μm直径以下的末梢动脉中长期滞留,不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全身循环,并将抗癌药限制在癌区共同发挥接触性内照射和化疗栓塞作用.术后副作用小,无排异反应,DSA证实发丝样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消失,肿瘤直径缩小50%~70%者,占64.3%;肿瘤无变化或缩小50%以下者,占35.7%.临床症状、肝功能及AFP均有改善.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1%、63.1%和5 5.6%.结论 ILCH作为一种新的导向抗癌物治疗肝癌,简便易行,导向性强 ,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手术绝经对身体脂肪分布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绝经对身体脂肪分布的影响.方法:手术绝经者32例,进行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自身比较.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体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及下肢脂肪量,并计算体脂肪率、躯干脂肪量/下肢脂肪量比(T/L)、上半身型的百分比.结果:手术绝经者术后6个月下肢脂肪量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T/L明显高于手术前(P<0.01),手术前后的上半身型各占19.4%和36.6%.结论:手术绝经也可能会使身体脂肪分布向上半身型移行,且初可能是下肢脂肪量的减少.上半身型脂肪分布会引起一系列代谢合并症, 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吴洁;堂地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并探讨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接种于20只裸小鼠右侧胸壁乳垫下,移植细胞总数为1×10+6/只.观察肿块生长情况,至90天处死荷瘤鼠, 切除肿块作病理切片,角蛋白19(KT19)mRNA、雌激素受体(ER)检测.结果:接种后第10天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肿瘤移植成功率(成瘤率)为95% (19/20).切除肿块平均直径为(14±3) mm,平均重量为1.4 g,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RT-PCR检测表达人角蛋白19(KT19)、ER阳性.结论:该方法建立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成功率高,肿瘤可部分保持人乳腺癌生物学特性,为研究人乳腺癌提供了重要工具.

    作者:甄林林;武正炎;范萍;查小明;王萱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观察

    本实验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冠心病心绞痛(AP)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液粘度的改变,探讨它们与冠心病血栓形成的关系.

    作者:赵枫;赵艳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快速染色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这种凝胶由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和交联剂N,N-叉基(亚甲基)双丙烯胺(N,N-methy/ene-bis-acrylamide,Bis)聚合而成.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机械强度好、弹性大、透明、化学稳定性高、无电渗等特性.在盘状电泳过程中有3种物理效应:①样品的浓缩效应;②凝胶的分子筛效应;③一般电泳分离的电荷效应.由于这3种物理效应,使样品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如人血清用醋酸纤维膜电泳(pH 8.6)可分成5~7 个成分,而用盘状电泳则可分成20~30个条带清晰的成分.

    作者:陆珊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探讨

    目的:根据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特点和病情,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成人PDA 153例中,采用PDA结扎术105例,切断缝合24例,左心转流下经主动脉缝闭11例,心停体外循环下7例,心导管下蘑菇伞堵闭术6例.结果:PDA结扎术左心转流下经主动脉缝闭术、心导管下蘑菇伞堵闭术死亡率均为0,切断缝合死亡率4.2%,心跳停搏体外循环下死亡率14.3%.结论:PDA结扎术仍不失为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而对于特殊的成人PDA及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的患者,采用体外循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魏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