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林林;武正炎;范萍;查小明;王萱仪
目的:观察电应激对肝组织形态及机能代谢的影响,旨在探讨多种疾病过程中肝脏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一般机制.方法:用电刺激复制应激模型、图像计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化学方法检测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应激组肝细胞、肝血窦及门管区发生明显损伤.②肝组织内SOD和 MDA含量均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电应激可明显改变肝组织结构和功能,其机制与组织内氧化机制的激活有关.
作者:眭建;杨美青;缪亦安;任春兰;钱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为探讨肾上腺病变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对该院1996~2001年收治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肾上腺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作了CT、MRI检查.结合病理,分析CT、MRI的影像特点.结果:腺瘤14例及肾上腺皮质增生4例,CT和MRI诊断准确率分别均为75%和 10 0%;髓样脂肪瘤10例及嗜铬细胞瘤3例,皮质腺癌2例,转移瘤3例,CT和MRI诊断准确率均为 100%.结论:薄层CT增强扫描仍为肾上腺病变影像诊断的主要方法,MRI在肾上腺病变的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谭小欣;王小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与凋亡之间的关系,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HIBD的保护作用,为用NGF治疗新生儿HIBD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生后7天SD大鼠40只制成HIBD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两组:HIBD模型对照组20只,HIBD模型NGF治疗组20只,观察NGF对HIBD模型新生大鼠体重增长情况、死亡率、左右脑重量的影响,并用原位缺口末梢标记(TUNEL)法检测N GF对缺氧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HIBD模型NGF治疗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实验过程中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IBD模型NGF 治疗组与对照组健侧(右侧)脑重量相近,但治疗组患侧(左侧)脑重量明显重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左右脑重量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左右脑重量差异显著(P<0.01);TU NEL染色所见阳性凋亡细胞,其凋亡特征为胞体缩小、核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NGF 治疗组阳性细胞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NGF治疗减轻了缺氧缺血后脑萎缩和细胞凋亡.
作者:周艳;陈吉庆;邵小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许成平,王建新,郑仕中,等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科)中华肿瘤杂志2000,22(1):42 [摘要] 目的为提高肝癌治疗效果,以超液态碘化油(LUF)及体毛颗粒(H) 作为载体,,+{125}I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CCNSA)为弹头,制成能经导管灌注的导向抗癌物ILCH,并随访其疗效.方法对56例肝癌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ILCH.治疗前后分别做CT、B超、DSA、AFP及血尿中+{125}I放射性测定 .结果 +{125}I与L标记率为60%~90%,能与H一起在100 μm直径以下的末梢动脉中长期滞留,不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全身循环,并将抗癌药限制在癌区共同发挥接触性内照射和化疗栓塞作用.术后副作用小,无排异反应,DSA证实发丝样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消失,肿瘤直径缩小50%~70%者,占64.3%;肿瘤无变化或缩小50%以下者,占35.7%.临床症状、肝功能及AFP均有改善.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1%、63.1%和5 5.6%.结论 ILCH作为一种新的导向抗癌物治疗肝癌,简便易行,导向性强 ,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包含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aturity-ons 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患者的2型糖尿病家族中可能存在的MODY基因的致病突变 .方法:选择MODY基因中突变率高的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GCK, MO DY2)和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ic nuclear factor-1α, HNF-1α,MODY3)基因的微卫星多态遗传标志,在一个包含2名MODY患者的中国人2型糖尿病家系中进行连锁分析,对可能与疾病连锁的基因进行全基因外显子的突变筛查--DNA序列直接测定以明确具体的碱基突变和所编码的氨基酸的改变.结果:家系50001中MODY3的大LOD(logarit hm of odds)值达到2.375 930(θ=0.000 000),但未发现与MODY2连锁的依据.DNA直接测序发现在家系50001中所有家族成员MODY3基因外显子7中存在一个杂合多态Ser487Asn(AGC/A AC ),该多态在正常人中也可见到.结论:GCK基因内或附近的基因变异不是本家系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原因;HNF-1α基因的启动子和所有外显子内均未发现明确的致病突变,但无法否定内含子或其他调节区域的变异有可能的致病倾向;也不能排除HNF-1α基因附近其他未知疾病基因的致病可能.本家系的致病基因有待进一步明确 .
作者:马立隽;卞茸文;王华;陈家伟;金卫新;刘立;沈捷;华子春;柴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寻找预测口腔鳞癌诱导化疗效果的有效指标.方法:收集35例平阳霉素(PYM)诱导化疗前的口腔鳞癌活检标本,用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TMD)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肿瘤TMD高者(≥128个/mm2)化疗效果好,反之则差(P<0.05) .结论:TMD是预测口腔鳞癌PYM诱导化疗效果的有效指标,可指导临床应用 .
作者:袁冶;张永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高血压病可导致左室肥厚(LVH),而LVH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降压药物降低动脉血压的程度大致相同,但其逆转LVH的效果并非一致[1].纯中药制剂--山绿茶降压片逆转LVH的疗效至今缺少临床评价[2].现将本院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惠元诚;束志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陈鑫,郭子黄,陈振强,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36[摘要] 目的回顾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疗效和经验.方法 116例冠心病患者中,97%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男性102例,女性14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7.4岁.6 3例左室射血分数≤45%,19例<30%.63例患者的心绞痛CCS分级为Ⅲ~Ⅳ级.1例行左前外侧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手术,余均为正中开胸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23例采用左侧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搭桥,余均为大隐静脉搭桥.术后2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LABP)支持.人均旁路移植血管3.1支.结果连续116例患者手术临床效果良好,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94%的患者心绞痛完全消失.结论本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表明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绝经对身体脂肪分布的影响.方法:手术绝经者32例,进行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自身比较.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体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及下肢脂肪量,并计算体脂肪率、躯干脂肪量/下肢脂肪量比(T/L)、上半身型的百分比.结果:手术绝经者术后6个月下肢脂肪量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T/L明显高于手术前(P<0.01),手术前后的上半身型各占19.4%和36.6%.结论:手术绝经也可能会使身体脂肪分布向上半身型移行,且初可能是下肢脂肪量的减少.上半身型脂肪分布会引起一系列代谢合并症, 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吴洁;堂地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活体供肝原位部分肝移植的麻醉处理.方法: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在全麻下行活体原位部分肝移植,术中连续监测体温、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结果:与术前相比,术中血钾、血糖、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心率、体温均有显著变化.结论:在确保供体安全的同时维持受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随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加强血气、生化及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吴硕雄;傅诚章;刘存明;沈通桃;陈新春;朱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喉结核临床上较少见,1990~2000年间,本科收治11例喉结核,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潘志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吴元俊,陈荣华,陈吉庆,等 (南京医科大学小儿肾脏病研究中心)上海免疫学杂志 2001,21(5):311 摘要: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变化及其与病理形态之间的关系.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ELISA法检测了PNS患儿PBMC IL-10 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理形态改变关系.结果:(1)PNS患儿急性期IL-10 mRNA与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2)IL-10表达与患儿肾脏病理形态存在一定关系,系膜增生性肾炎及IgA肾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BMC IL-10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判断病理类型的一个免疫学指标.IL-10在PNS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这种凝胶由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和交联剂N,N-叉基(亚甲基)双丙烯胺(N,N-methy/ene-bis-acrylamide,Bis)聚合而成.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机械强度好、弹性大、透明、化学稳定性高、无电渗等特性.在盘状电泳过程中有3种物理效应:①样品的浓缩效应;②凝胶的分子筛效应;③一般电泳分离的电荷效应.由于这3种物理效应,使样品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如人血清用醋酸纤维膜电泳(pH 8.6)可分成5~7 个成分,而用盘状电泳则可分成20~30个条带清晰的成分.
作者:陆珊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从卫氏肺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并鉴定可用于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的基因克隆.方法:采用预吸收成虫抗原免疫兔血清(IR S,多抗)筛选阳性克隆,经PCR扩增后测定其插入片段的大小.用辅助噬菌体做体内剪切, 以抗生素平板筛选含重组质粒的阳性菌落.选取插入片段不同的两个克隆测定其DNA序列, 用BLAST软件对所得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得到P.w-2, P.w-4 两个阳性克隆,长度分别为801 bp和1 053 bp,分别与卫氏肺吸虫原组织蛋白酶L和卫氏肺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同源,同源程度分别为99%、86%.结论:用卫氏肺吸虫成虫多抗筛选成虫cDNA文库,所获P.w-2和P.w-4阳性克隆可能可用于肺吸虫病的免疫诊断和预防.
作者:凌家俭;章子豪;张耀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PML)好发于有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但近来在非免疫抑制人群中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院1985~1998年收治CPML 16例,均经病理证实,占同期颅内肿瘤1.5%,报告如下.
作者:刘宏毅;邹元杰;张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院新生儿组采用经会阴部结肠切除术(soave)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小群;邢美芬;耿其明;刘继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易军,蒋嘉萍,李涛,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外科)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1,22(5):265 [摘要] 目的既不用开腹,也不需腹腔镜,在微创的情况下实现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根治术式.方法采用经肛门斜行切断直肠(前高后低),处理直肠、结肠系膜,拖出病变肠管并予以切除,结、直肠Ⅰ期斜面吻合的方法,治疗短段型 (5例)及普通型(18例)巨结肠共23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无须扩肛,随访1~12个月,排便正常,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非开腹式,经肛门拖出并切除病变结肠,是一种全新的手术路径.它在实现对巨结肠根治的同时, 获得了佳的美容效果,并降低了一定的术后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发性食管破裂早期易误诊,如延误治疗病死率可达89%~100%[1].但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可提高治愈率,1989年3月~2000年12月,笔者共治疗此类患者14例,现报告如下 .
作者:李厚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院自1998年5月至2000年12月共施行15千克以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3 0例,现将体外循环管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为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出现以来,给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产ESBLs菌株的依据,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监控各种耐药菌 , 已经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5种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菌及其耐药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志奇;陈友华;梅亚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