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酒肝消脂冲剂治疗酒精性脂肪肝102例

侯留法;陈宝玲;赵玉瑶;张影;毛重山

关键词:冲剂, 治疗, 酒精性脂肪肝, 疗效, 报告
摘要:我们采用酒肝消脂冲剂治疗酒精性脂肪肝10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于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儿脑清合剂配合西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

    近年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研究倍受重视,但少见颅内血流动力学检测资料支持的报道.为了挖掘中西医结合治疗HIE的潜能和优势,我院组合用人参、丹参为基本方的儿脑清合剂辅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HIE.并运用双功经颅彩色多普勒动态追踪观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维莉;胡苏平;王茜;付斌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CD11b/CD18的表达及活血化瘀药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DM)患者中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及活血化瘀药预防血管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49例无高血压、无临床肾病的2型DM患者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CD11b/CD18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等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DM患者的CD11b/CD18表达增高,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也明显增高(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活血化瘀中药治疗3个月后,2型DM患者的CD11b/CD18表达,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降低(P<0.01),而常规治疗组无类似的变化.相关性分析提示,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与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降低和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的下降呈正相关(r=0.56,P<0.01,r=0.64,P<0.01).结论:2型DM患者的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增高;活血化瘀法预防血管病变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D11b/CD18表达有关.

    作者:黄琦;倪海祥;邵国民;夏大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药对中枢神经细胞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在各学科的渗入,使中医药实验研究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近年来,国内许多科研单位及学者已着手中药对神经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而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作用原理与其生物活性成分调控基因表达有关[1],本文就中药对中枢神经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袁海峰;李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以丙型肝炎病毒体内感染裸鼠模型筛选20种常用清热解毒类中药

    目的:用HCV体内感染裸鼠模型筛选20种常用清热解毒类中药,以寻找有效的抗HCV药物.方法:模型鼠用药3个月,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裸鼠脾内移植的人胎肝细胞中是否仍有HCV样颗粒,用定量RT-PCR技术检测用药前后血清HCVRNA含量.结果:(1)各中药组,用药3个月在裸鼠脾脏内移植的人胎肝细胞中均可找到HCV样颗粒.(2)仅龙胆草、黄芩、山豆根、栀子、苦参5味中药组,用药3个月后血清HCVRNA含量明显下降,其他中药组,用药3个月前后血清HCVRNA含量无明显下降.结论:该20种中药均无直接清除HCV的作用,但龙胆草、黄芩、山豆根、栀子及苦参5味中药可明显抑制HCVRNA的复制.

    作者:唐智敏;彭萌;詹春姣;李航森;石淑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19例

    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19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常规西医治疗25例对照,现报告于下.

    作者:卢振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慢性胃炎患者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不同舌象、舌上皮细胞凋亡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方法:选择10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舌象、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凋亡基因相关蛋白p53、Bcl-2和Fas等为指标进行观察.结果:(1)不同舌质和舌苔的AI差异显著;分别以淡白舌与薄白苔和白厚苔为高.(2)不同舌象的p53、Bcl-2和Fas表达阳性率,呈现相应的变化.相关蛋白表达不仅与舌色有关,而且与舌苔颜色和厚度有关.结论:舌象形成与细胞凋亡具有密切关系,p53、Bcl-2和Fas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控,共同构成了本病舌象形成的细胞学基础.

    作者:李灿东;兰启防;张坚娟;林雪娟;邱秀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肝郁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放免法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中医辨证肝郁为主患者血浆胃动素(Motilin, MTL)含量,并设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及健康对照组,以探讨肝郁证功能性消化不良与MTL的关系.

    作者:凌江红;黄李平;陈业强;秦荔荣;韦宗平;吴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川芎嗪配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30例

    缺氧所致的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高压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之一,也是并发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病理生理基础.近来我们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川芎嗪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贺;韩子明;巩梅艳;贾汝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菌性前列腺炎34例

    淋菌性前列腺炎是淋病性尿道炎的常见并发症,自1999年1月-2002年3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淋菌性前列腺炎34例,取得较理想的疗效,现总结报告于下.

    作者:庞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医脉诊位数形势属性的检测方法探讨

    脉诊是中医的一项传统的重要诊法,脉诊的现代研究是结合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脉诊数字化的客观指标,可以规范脉诊术语,交流脉诊经验和研究成果,促进中医脉学的现代化,利于中医的国际化交流和推广;作为中医医疗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脉诊图具有可记录性、可重复性,在解决科研、临床、医疗纠纷中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有利于初学者掌握和推广脉诊技术,适用于新兴的远程医疗和网上会诊.

    作者:徐元景;牛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辅舒酮吸入配合小青龙汤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6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辅舒酮吸入配合小青龙汤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血清IL-16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重度哮喘发作期患者54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辅舒酮吸入配合小青龙汤口服;辅舒酮组:单纯辅舒酮吸入;小青龙汤组:单纯口服小青龙汤.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定肺通气功能FEV1和呼吸阻抗R5,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的水平.另选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肺通气功能FEV1均显著增加、呼吸阻抗R5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以治疗组改善为明显(P<0.01).治疗前3组IL-1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组IL-16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以治疗组下降为明显(P<0.01).血清IL-16含量分别与FEV1、R5值呈负相关和正相关(r1=-0.67,r2=0.71,P均<0.01).结论:辅舒酮吸入配合口服小青龙汤对哮喘患者肺功能改善和抑制血清IL-16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吸入辅舒酮或单纯口服小青龙汤,可成为中、重度哮喘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张霞;王玲;时庆;李玉;刘春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术兼中西学贯阴阳--我的手术与中医药结合之路

    我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可能与他人有点不同.我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手术刀与终身事业的结合;第二步手术刀与中医专业的结合;第三步,手术刀与创新中药的结合.这三步攀登的动力都是患者的需求,以及个人感情上的鞭策.每当回首往事,有时连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一条多么艰难险阻而又变幻莫测的道路啊!但是我内心也沾沾自喜,在中西医结合的风雨路上,每个攀登者都会感到人生价值的充实、成就和幸福感.

    作者:李乃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扶正抑瘤颗粒对乳腺癌核转录因子-κB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扶正抑瘤颗粒(FYK)对乳腺癌肿瘤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5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常规化疗,治疗组同时口服FYK,1个月后取肿瘤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及肿瘤细胞周期各时相的比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NF-κB的表达明显提高(P<0.01);G0/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S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增殖指数(PI)明显下降(P<0.01).结论:FYK可提高乳腺癌组织NF-κB表达水平;能升高G0/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及PI值,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起积极作用.

    作者:赵健雄;连平;李玉田;沈世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内外合治促进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

    2002年6月-2002年11月我们采用芪朴汤加双侧足三里穴外敷黄香膏,对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观察,并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西药组、常规治疗加服芪朴汤的中药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作者:艾晓辉;黎孝坚;莫军;陈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半夏蛋白抗早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自20世纪70年代起,致力于三叶半夏抗早孕的研究,并于20世纪80年代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研究所合作分离了半夏结晶蛋白.此后,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该研究有所停滞,随着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与在线HPLC系统的联用,以及结构分析仪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蛋白质的研究获得新的契机,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玉东;李大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

    老年功能性便秘是以排便频率减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疾病.我们采用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于下.

    作者:魏小果;石玉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心脉通对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野生型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心脉通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作用机理.方法:用Fishman空气干燥法,建立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模型,以组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心脉通对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术后3天出现表达,7天表达增强,14天表达高峰,21天表达减弱,28天仍然持续表达.其中A组(心脉通组)表达信号强,B组(华法令组)弱于A组,C组(手术对照组)显著弱于A、B组.结论:心脉通能促进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野生型p53基因高表达,这可能是心脉通防治再狭窄的重要机理之一.

    作者:管昌益;张文高;周苏宁;邵念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缺氧再给氧对内皮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益生注射液干预效果初探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缺氧再给氧)对内皮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益生注射液的干预效果.方法: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缺氧再给氧模型模拟体内缺血再灌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并用益生注射液干预其缺氧再给氧过程.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胞内核因子-κB(NF-κB),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HLA-ABC、HLA-DR、CD86和CD54,并将内皮细胞与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ELR),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程度、IL-2的产生及凋亡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缺氧再给氧使ECV304细胞变圆、收缩、脱落,胞浆NF-κB表达增高,且由胞浆阳性为主转为胞核阳性为主,细胞表面HLA-ABC、HLA-DR、CD86增高,CD54无显著变化,MELR中3H-TdR掺入量、IL-2生成量显著增多,凋亡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益生注射液干预后ECV304细胞形态基本恢复正常,NF-κB表达未下调,但核阳性细胞百分率降低,以核浆阳性为主,其他多项检测指标的改变得以逆转.结论:缺氧再给氧影响了ECV304细胞几种重要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益生注射液可发挥拮抗作用,使内皮细胞保持相对正常的免疫学功能.

    作者:蒋红梅;李胜富;李幼平;张立;蔡美英;吴大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拉米夫定和补肾方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YMDD区域的影响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和补肾方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区域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分为拉米夫定组、拉米夫定加补肾方1组和拉米夫定加补肾方2组共3组,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肝脏生化指标和P基因YMDD区域变异.结果:在治疗52周时,拉米夫定加补肾方2组无论是HBV DNA阳性率(6.45%),还是YMDD变异率(3.23%)都比拉米夫定组低.结论:初步表明,拉米夫定与补肾方联合用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能减少YMDD的变异.

    作者:周飞;王灵台;陈建杰;张斌;赵钢;高月求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灯盏花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既是其早期的主要特征,又是促使其肾脏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逆转或消除尿微量白蛋白是临床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观察了灯盏花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康胜群;刘俊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