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弥散成像临床应用探讨

黄洲;欧阳可勋;符平仲

关键词:弥散成像, 急性脑梗死, 变性灶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鉴别急性脑梗死与脑白质变性灶.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282例脑白质变性灶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例,常规T.WI、T2WI、FLAIR及DWI扫描.结果:脑白质变性灶及急性脑梗死病灶常规T2Wi、T2WI、FLAIR序列信号差异无显著性,而DWI图像差异有显著性,脑白质变性灶DWI为等信号,急性脑梗死DWI为高信号.结论:DWI中能明确鉴别急性脑梗死与脑白质变性灶.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

    目的:通过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征像的认识提高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CT复查确诊,其中1例还有MRI证实,发病在6 h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征象有:病变区周围脑沟、脑池变窄或闭塞、消失;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或称为动脉致密征);灰白质分界不清(或称岛带征);病变区密度略减低;病变部位、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结论:平扫CT可发现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一些早期征像,同时CT可排除脑出血,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

    作者:张文昌;邱丹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宫内妊娠合并黄体囊肿破裂误诊为异位妊娠18例临床分析

    宫内妊娠合并黄体囊肿破裂为妇科少见的急腹症,极易误诊为异位妊娠,现将我院1997年6月至2006年6月间18例宫内妊娠合并黄体破裂误诊为异位妊娠的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杨志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去除术的护理体会

    子宫内膜切除术用于治疗功能子宫出血,术后造成闭经、月经稀少或呈正常月经量.因其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明显低于切除子宫的患者,尤其适合那些期望保留子宫又想解除异常出血之痛苦的患者,对不能耐受开腹丰术.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更是一个首选方法.

    作者:耿方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为探讨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本院住院患者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测定结果全阴1 000例,仅潜血阳性500例、仅白细胞阳性500例分别与人工镜检结果对比,以镜检结果为金标准,发现尿液分析仪的假阴性较低,而潜血假阳性偏高.提示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对正常标本的筛选作用极强,可免镜检,而对分析仪显示异常的标本应结合镜检,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作者:尹湘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夫西地酸乳膏与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夫西地酸乳膏(奥络)和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与维A酸乳膏单独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比较观察,从而评价奥络和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对照临床实验,分别用奥络与维酸乳膏联合治疗寻常性痤疮51例,维A酸乳膏单独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52例,病程4周.结果:奥络和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组疗效为94.1%,单用维A酸乳膏组疗效为78.8%,经统计学检验P<0.01,两者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奥络和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单用维A酸乳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1%,经统计学检验P<0.01,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安全性高于后者.结论:奥络和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安全性优于单用维A酸乳膏,疗效也优于单用维A酸乳膏.

    作者:王慧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心房颤动的研究新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特点是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导致患者心绞痛、低血压、休克或心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为重要的是可以导致血栓栓塞、脑卒中等临床后果,其发生率在近几十年内持续增加[1],因此,现在认为房颤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李永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优化病理学实验课教学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规律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因其是一门形态学科,理解内容相对少,记忆内容多而令人感到枯燥乏味,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量.病理实验教学从实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实践.

    作者:吕小元;阳海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45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X线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X线诊断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血尿酸检查确诊的45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45例临床X线均做出了正确诊断,其中第1跖趾关节易受累破坏,病程越长、血尿酸浓度越高、X线改变越明显.结论:X线检查是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正确的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血尿酸测定对确定诊断十分重要.

    作者:林秀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孕卵枯萎的超声诊断

    目的:提高孕卵枯萎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0例孕卵枯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孕卵枯萎患者,超声诊断37例,误诊3例.B超能在8周以前对孕卵枯萎做出正确诊断.结论:超声检查对孕卵枯萎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作者:许本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在阴囊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阴囊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检查73例阴囊肿大患者,并与临床诊治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睾丸病变110例,附睾病变24例,精索病变10例,鞘膜积液22例,其他病变11例,其中5例合并及继发病变,符合率93%.结论:高频超声对于阴囊肿块鉴别诊断有极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叶传江;刘艾;曲延顺;梅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急性白血病与病理产科及肝硬化合并出血患者出凝血指标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病理产科及肝硬化合并出血患者出凝血指标改变的有关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各类患者治疗前静脉抗凝血,检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患者之间也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及肝硬化组四项指标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理产科组PT和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AL组比较,病理产科组BPC、肝硬化组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理产科组与肝硬化组比较BPC、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T、APTT是合并出血患者为有效的筛选指标,肝硬化组的APTT延长更为明显,观察这些患者的出凝血指标,对于指导临床用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霞;邓明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预制检测板MTT法检测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基于众多文献报道MTI法化疗药敏测定中癌细胞抑制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抑制率呈正相关,探讨预制检测板MTI法在检测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药物敏感性中的价值,以推动检测标准化与指导临床化疗用药.方法:应用泰伦公司生产的MTI法肿瘤细胞药敏预制检测板,对75例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20种药物的药敏检测,操作方法按预制检测板使用说明书.结果:39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由高到低前5名依次为:卡氮芥(BCNU),紫杉醇(PTX),阿霉素(ADM),长春瑞滨(NVB)和表阿霉素(eADM);25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前5名依次为:BCNU,PTX,NVB,ADM和米托蒽醌(MIT)11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前5名依次为:PTX,ADM,BCNU,eADM和阿糖胞苷(Ara-C).结论:该MTI法预制检测板适用于癌患者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临床癌患者个体化化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胜水;于翠珍;崔克勤;张风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肝门胆管癌的MDCT诊断

    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多排螺旋CT(MD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及薄层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的MD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准直器厚度为2.5 mm,常规重建图像厚度和间隔均为6 mm,肝门部位行层厚和间隔3 mm薄层重建.结果:22例肝门胆管癌按CT表现形式分为肿块型、结节型和壁厚型,平扫所有病灶均表现为等低密度.肿块型特点为肝门肿块,动脉期表现为轻度不均匀边缘部强化,静脉期病灶强化更明显;结节型表现为肝门部<2 cm的结节,动脉期主要为边缘明显环状强化,静脉期持续明显强化,且向中心部充填;壁厚型表现为肝门部胆管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2 mm,动脉期及静脉期均呈明显环状强化.86.3%的病例延迟强化.薄层3 mm图像对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强化特征及判断肝门部侵犯等均明显优于6 mm图像,10 min比3 min延迟显示结节更清楚.结论:肝门胆管癌动态增强CT表现有明显特征性;MDCT 10 min延迟扫描及薄层重建可明显提高小病灶诊断正确性.

    作者:茅旭平;陆建东;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和防护

    在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环境中,存在着一些职业危害因素,为了保证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针对各种危害因素,提出了在实验室工作中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督查与考核,严格执行隔离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防护行为,防止锐器刺伤,对发生职业意外暴露者给予及时处置与关怀,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尽量避免职业危害.

    作者:刘生翔;王田慧;肖志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的人性化护理

    脑血管意外是高血压患者为常见的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临床上在早诊断、早治疗的基础上,若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特别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将对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朱孔翠;冯启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两种分娩方式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孕37周~42周单胎阴道顺产56例,选择性剖宫产26例,抽取新生儿脐静脉血以血球分析仪常规检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顺产的新生儿脐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值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结论: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较选择性剖宫新生儿的部分免疫功能有所增强,有益于新生儿的免疫状况,应鼓励阴道分娩,减少不必要剖宫产发生.

    作者:黄海深;唐光定;张丽珍;邓桂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查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查的质量控制.方法:血凝仪的使用及临床实际工作总结.结果:标本的采集、运输、抗凝剂、试剂的选择等与检验结果有着重要的关系.结论:只有正确掌握血栓与止血检查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出精确的数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裴军芳;赵燕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目的: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评估钙化积分在预测冠脉狭窄中的作用.方法:50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当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400时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符合率是100%,当管腔狭窄<50%,积分均值为23,当管腔狭窄>75%,积分均值为235.两组间有显著差别.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能较准确反映冠状动脉钙化,高积分值与冠脉狭窄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邵燕惠;钱农;薛跃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负压微柱层析法快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应用

    目的:利用负压装置引流可显著提高微柱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检测速度,且测定效果理想,现使用负压微柱层析法对健康组及糖尿病组HBAlc水平进行观察,以评价该法在糖尿病快速诊断及监控方面的效果.方法:采集健康组(无糖尿病)、糖尿病A组(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B组(血糖控制理想)各30例肝素抗凝血标本,使用负压微柱层析法快速测定以上三组受检者HBAlc水平,并观察各组之间结果差异.结果:使用负压微柱层析法测定HBAlc显著提高检测速度,糖尿病(A、B)组HBAlc水平较健康组均显著升高(P<0.01),糖尿病(A、B)组HBAlc水平异常率显著高于健康组;其中糖尿病A组HBAlc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B组.结论:负压微柱层析法测定HBAlc在糖尿病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控方面效果理想,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手段代替原方法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控.

    作者:刘堂兵;朱海波;邓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80例乳腺占位病变超声诊断

    目的:评价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囊性增生病25例,乳腺纤维腺瘤24例,乳腺囊肿15例,乳腺乳头状导管癌4例,乳腺髓样癌2例,乳腺硬癌3例,80例乳腺肿瘤超声诊断与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符合率达91.3%.结论:超声对乳腺占位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乳腺肿块存在良恶性交错现象,故超声诊断也有其局限性.

    作者:钟笑伟;王新伟;尤淑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