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分娩方式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结果分析

黄海深;唐光定;张丽珍;邓桂霞

关键词:分娩方式, 脐血,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孕37周~42周单胎阴道顺产56例,选择性剖宫产26例,抽取新生儿脐静脉血以血球分析仪常规检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顺产的新生儿脐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值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结论: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较选择性剖宫新生儿的部分免疫功能有所增强,有益于新生儿的免疫状况,应鼓励阴道分娩,减少不必要剖宫产发生.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超导光波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超导光波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方法:本文就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应用超导光波及腐敏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的外阴白色病变各40例及50例,超导光波组显效75%,有效20%,无效5%,腐敏组显效50%,有效10%,无效40%,P<0.01.结果:应用超导光波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肯定.

    作者:姚红艳;李凤秋;张宏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网络医学与现代整形美容

    目的:探讨互联网(Internet)上医学整形信息的来源和现代整形美容关系.方法:利用互联网(Intemet)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先进的医学整形美容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让本专业医务人员更好地为有需要的人们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结果:网络医学让人们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各种各样的现代整形美容信息,整形美容已成为一个很大的医疗消费市场.结论:网络医学与现代整形美容关系密切.

    作者:钟贵玲;李素霞;胡瑛;黄胜华;郭栋;欧阳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阴道分泌物PIP活性检测快速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脯氨酸氨基肽酶(PIP)活性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价值,观察BV患者应用替硝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疑为BV患者510例,每位患者均一次性留取2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作PIP和传统的Amsel临床诊断标准的判断,然后对检测结果与Arosel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确诊的BV患者采用替硝唑治疗.结果:PIP Test card与Amsel诊断法确诊结果比较,符合率98:4%(502/510),PIP Test card测定无1例假阳性;PIP Test card与Amsel方法相比,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7%(297/305)、100%(205/205)、100%(297/297)和96.24%(205/213);确诊的305例BV患者经替硝唑治疗后,治愈率达到91.2%(278/305),其中247例(81.0%)用药1个疗程,31例(10.2%)用药2个疗程.结论:阴道分泌物PIP活性检测是诊断BV较为可靠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敏感性均符合临床要求,尤其适用于床边检测.替硝唑是治疗BV相当理想的药物.

    作者:于庆珍;杨文东;郭连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静脉穿刺中的体会

    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广泛,技术要求较强的操作,也是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急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检验.

    作者:李淑萍;景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控制手术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二重感染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我院手术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状况的研究分析,找出降低手术患者二重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间非感染类病种手术患者1 564人抗生素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前预防性用药1 336人,占非感染类手术患者用药的85.4%,术后用药迭100%,手术前0.5 h或手术期间抗生素用药为0.结论:控制手术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是预防手术后发生二重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翠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两种麻醉方法在无痛胃镜中的效果比较

    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为430例做电子胃镜者实施了镇静麻醉,旨在解决多年来患者对做胃镜插管时的恐惧感及不适感,笔者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做无痛胃镜,术中对麻醉效果及循环、呼吸功能和并发症等进行了观察比较.

    作者:姬勇;姜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青壮年退变性颈椎失稳症的影像学表现探讨

    目的:探讨青壮年退变性颈椎失稳症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22岁~42岁年龄范围之间的退变性颈椎失稳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全部病例X线平片表现为颈椎曲度改变,椎体顺列排列不良,大屈伸活动范围变小,椎节不稳处水平位移(HD)异常或角度位移(AD)异常,CT与MRI检查病例部分伴有椎间盘病变.结论:青壮年退变性颈椎失稳症是颈椎退行性变的早期表现.发病年龄年青化,与生理、职业、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正确认识本病的影像学表现,对于临床本症的早期诊断、治疗、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的人性化护理

    脑血管意外是高血压患者为常见的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临床上在早诊断、早治疗的基础上,若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特别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将对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朱孔翠;冯启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护理要点

    胃十二指肠溃疡为外科常见病,以中老年多见,治疗原则首选为手术治疗.传统的开刀因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患者难以接受[1],腹腔镜技术为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微创手术,随着微创手术在全国各地逐步的开展,近年来我院也开展了多例此类手术,在护理方面也有一些新的业务和技术的赏识,总结我院开展的1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护理经验.

    作者:陈世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

    目的:通过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征像的认识提高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CT复查确诊,其中1例还有MRI证实,发病在6 h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征象有:病变区周围脑沟、脑池变窄或闭塞、消失;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或称为动脉致密征);灰白质分界不清(或称岛带征);病变区密度略减低;病变部位、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结论:平扫CT可发现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一些早期征像,同时CT可排除脑出血,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

    作者:张文昌;邱丹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去除术的护理体会

    子宫内膜切除术用于治疗功能子宫出血,术后造成闭经、月经稀少或呈正常月经量.因其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明显低于切除子宫的患者,尤其适合那些期望保留子宫又想解除异常出血之痛苦的患者,对不能耐受开腹丰术.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更是一个首选方法.

    作者:耿方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需注意的问题

    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过程中在患者安置、保暖、建立静脉通道、应用升压药、病情观察、防止感染和意外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白桂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APP-A)作为血清标记物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9周~20周孕妇血清中PAPP-A浓度,检测结果低于正常下限值的孕妇视为不良妊娠的高危人群,并对其进一步行羊水染色体检查及B超检查,每例受检的孕妇随访追踪到胎儿出生.结果:流产、死胎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畸形、染色体异常、白化病等的孕妇血清PAPP-A浓度降低.孕期PAPP-A浓度异常的孕妇易发生羊水过多或过少、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早破、妊高症等并发症.结论:孕妇血清PAPP-A检测在产前筛查中有重要意义,对于PAPP-A低值的孕妇提示有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

    作者:陈雪梅;陈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25例重症哮喘的治疗体会及健康指导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重症哮喘救治率及降低其复发率.方法:通过对25例重症哮喘的治疗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观察实施效果.结果:正确的使用呼吸机可明显提高重症哮喘的救治率,降低其并发症,通过对出院患者的健康指导,可有效降低重症哮喘的复发率.结论: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正确使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可提高重症哮喘救治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世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249名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金标法检测249名健康体检者血清Hp尿素酶抗体.结果:249名健康体检者Hp感染率为27.71%,男女性别Hp感染率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Hp感染情况经x2检验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重视Hp的高感染率和其高致病性,建议实行分餐制或进行预防性抗Hp治疗来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作者:汪宏良;胡芳;饶锦秀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诊断

    在解剖学上,基底核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其中豆状核又包括壳核和苍白球.在CT像上仅能见到豆状核和尾状核,而屏状核和杏仁体因体积较小而不能见到.

    作者:彭牡姣;辜虎臣;杨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目的:讨论二维图像(2D)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2D和CDFI对8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颈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斑块33例占37.1%;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9例,占32.6%;颈外动脉14例,占15.7%;颈总动脉主干13例,占14.6%,45例内膜增厚,内膜-中膜厚度(IMT).结论:2D及CDF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无创、有价值的实用方法,并且对指导临床用药和观察疗效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志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为探讨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本院住院患者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测定结果全阴1 000例,仅潜血阳性500例、仅白细胞阳性500例分别与人工镜检结果对比,以镜检结果为金标准,发现尿液分析仪的假阴性较低,而潜血假阳性偏高.提示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对正常标本的筛选作用极强,可免镜检,而对分析仪显示异常的标本应结合镜检,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作者:尹湘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孕卵枯萎的超声诊断

    目的:提高孕卵枯萎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0例孕卵枯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孕卵枯萎患者,超声诊断37例,误诊3例.B超能在8周以前对孕卵枯萎做出正确诊断.结论:超声检查对孕卵枯萎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作者:许本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UA)和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6例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胆红素、UA及血脂水平,并于5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T2DM伴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NDBIL)含量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血清U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微血管组TBIL、U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病变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降低(P<0.01).结论:低胆红素血症、UA升高及血脂异常与T2DM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相关,检测三者含量对判断T2DM伴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永波;余金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