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艳;李凤秋;张宏艳
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多排螺旋CT(MD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及薄层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的MD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准直器厚度为2.5 mm,常规重建图像厚度和间隔均为6 mm,肝门部位行层厚和间隔3 mm薄层重建.结果:22例肝门胆管癌按CT表现形式分为肿块型、结节型和壁厚型,平扫所有病灶均表现为等低密度.肿块型特点为肝门肿块,动脉期表现为轻度不均匀边缘部强化,静脉期病灶强化更明显;结节型表现为肝门部<2 cm的结节,动脉期主要为边缘明显环状强化,静脉期持续明显强化,且向中心部充填;壁厚型表现为肝门部胆管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2 mm,动脉期及静脉期均呈明显环状强化.86.3%的病例延迟强化.薄层3 mm图像对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强化特征及判断肝门部侵犯等均明显优于6 mm图像,10 min比3 min延迟显示结节更清楚.结论:肝门胆管癌动态增强CT表现有明显特征性;MDCT 10 min延迟扫描及薄层重建可明显提高小病灶诊断正确性.
作者:茅旭平;陆建东;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宫内妊娠合并黄体囊肿破裂为妇科少见的急腹症,极易误诊为异位妊娠,现将我院1997年6月至2006年6月间18例宫内妊娠合并黄体破裂误诊为异位妊娠的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杨志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囊性增生病25例,乳腺纤维腺瘤24例,乳腺囊肿15例,乳腺乳头状导管癌4例,乳腺髓样癌2例,乳腺硬癌3例,80例乳腺肿瘤超声诊断与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符合率达91.3%.结论:超声对乳腺占位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乳腺肿块存在良恶性交错现象,故超声诊断也有其局限性.
作者:钟笑伟;王新伟;尤淑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应用带锁髓内钉术治疗下肢长干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提出防治方法.方法:对98例股骨、胫骨干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出现各种并发症12例.结论:带锁骨髓内钉具有损伤小,脊膜干扰小,骨折固定力臂长等优点.虽有不少并发症,只要不断总结改进,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其应用是安全和稳定的.
作者:张志坚;朱小敏;邱雪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孕37周~42周单胎阴道顺产56例,选择性剖宫产26例,抽取新生儿脐静脉血以血球分析仪常规检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顺产的新生儿脐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值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结论: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较选择性剖宫新生儿的部分免疫功能有所增强,有益于新生儿的免疫状况,应鼓励阴道分娩,减少不必要剖宫产发生.
作者:黄海深;唐光定;张丽珍;邓桂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广泛,技术要求较强的操作,也是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急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检验.
作者:李淑萍;景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摄影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使用DR系统影像质量及可靠性进行评测.结果:摄影投照20 110例中,优20 000例(99.45%),良100例(0.5%),差10例(0.05%).结论:数字化摄影系统成像质量好,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水平,辐射剂量少,工作效能好,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使用环境、操作程序要求严格.
作者:刘超;周祝谦;邢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为探讨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本院住院患者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测定结果全阴1 000例,仅潜血阳性500例、仅白细胞阳性500例分别与人工镜检结果对比,以镜检结果为金标准,发现尿液分析仪的假阴性较低,而潜血假阳性偏高.提示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对正常标本的筛选作用极强,可免镜检,而对分析仪显示异常的标本应结合镜检,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作者:尹湘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化学性静脉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穿刺成功后将康惠尔透明贴覆盖在穿刺部位及针翼上,对照组则以透明薄膜敷料覆盖,进行连续观察.结果:A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1.7%,B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0.0%,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化学性静脉炎的疗效明显,并且操作简单易行.
作者:张玲玲;蔡霜;袁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法.方法:5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术前教育、术后教育、出院指导.教育方法:书面教育、图示讲解、随机教育等多种形式.结果:通过健康教育,46例患者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占82.1%,10例患者部分掌握健康教育,占17.8%,患者综合满意度98%.结论: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反复强化.
作者:张红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一直被认为是抽象、难懂、难记忆的学科.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通过引人入胜的绪论课,采用探究式教学为主导,建立多边互动的教学机制,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平时考核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情感教育等,因时、因势、因人制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作者:邱秀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阴囊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检查73例阴囊肿大患者,并与临床诊治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睾丸病变110例,附睾病变24例,精索病变10例,鞘膜积液22例,其他病变11例,其中5例合并及继发病变,符合率93%.结论:高频超声对于阴囊肿块鉴别诊断有极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叶传江;刘艾;曲延顺;梅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新生儿溶血病实验诊断中测定孕妇血清中IgG抗体效价的可行性及方法学.方法:孕妇血清用2-Me处理做倍量稀释后,采用微柱凝胶法测定IgG抗体效价.同时与试管法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同时检测孕妇血清中的IgG抗体效价,其结果符合率为84.5%(93/110),其中IgG抗体效价<64时符合率为85,4%(70/82),IgG抗体效价>164时符合率为82.1%(23/28).两种方法检测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微柱凝胶法测定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能够使实验方法简单化、自动化.使实验操作标准化,判读结果直观、与试管法相比减少了肉眼判读结果时的人为误差.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周安祥;傅凤琴;吴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长治市健康人群中破伤风抗体水平,为制定破伤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长子县常住人口2岁~4岁、6岁~8岁、13岁~15岁、25岁~39岁健康人群为检测对象,进行破伤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共检测191份血清标本.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49.21%(94/19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0.027 9 IU/ml;不同年龄组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以12岁~14岁组高(82.00%),低为25岁~39岁组(18.00%);各年龄组间比较,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χ2=42.36,P<0.05).GMT以2岁~4岁组高(0.054 6);25岁~39岁组低(0.0109).结论:检测人群破伤风疫苗基础免疫的效果可靠,但破伤风保护性抗体水平较低.故应进一步提高儿童基础免疫工作质量,同时对成人,特别是育龄期妇女开展破伤风疫苗免疫.
作者:崔永梅;赵水军;田青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护理措施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总结我科2005年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了血栓形成.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流缓慢、血管损伤,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胡艳君;韩红云;刘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我院自2003年6月开展新术式剖宫产术,该术式是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采用了Joel-Cohen切口进腹,钝性分离,不缝合腹膜的术式.
作者:任淑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子宫内膜切除术用于治疗功能子宫出血,术后造成闭经、月经稀少或呈正常月经量.因其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明显低于切除子宫的患者,尤其适合那些期望保留子宫又想解除异常出血之痛苦的患者,对不能耐受开腹丰术.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更是一个首选方法.
作者:耿方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对呼吸机螺纹管及时发现呼吸机螺纹管非发酵菌污染情况.方法:由医院各临床科室按常规无菌操作规范,用灭菌生理盐水多次荡洗后,将洗涤液送检,取洗涤液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经(36±1)℃培养有菌生长者,取菌落作系统细菌鉴定.结果:我院1999年5月至2006年6月共141件呼吸机螺纹管,检出带菌件数为43件,阳性率为30.49%,其中非发酵菌为37株,阳性率为26.24%.结论:呼吸机螺纹管细菌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加强呼吸机螺纹管的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黄淑萱;潘练华;陈展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UA)和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6例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胆红素、UA及血脂水平,并于5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T2DM伴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NDBIL)含量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血清U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微血管组TBIL、U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病变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降低(P<0.01).结论:低胆红素血症、UA升高及血脂异常与T2DM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相关,检测三者含量对判断T2DM伴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永波;余金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病理产科及肝硬化合并出血患者出凝血指标改变的有关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各类患者治疗前静脉抗凝血,检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患者之间也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及肝硬化组四项指标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理产科组PT和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AL组比较,病理产科组BPC、肝硬化组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理产科组与肝硬化组比较BPC、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T、APTT是合并出血患者为有效的筛选指标,肝硬化组的APTT延长更为明显,观察这些患者的出凝血指标,对于指导临床用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霞;邓明凤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