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芹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健康人群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异常率,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至2005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员的资料106 698例,按年龄分组对肝功能、血脂、血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标志物的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脂、血糖检测结果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升高,各年龄组之间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L)、血糖(GLU)检测结果的异常率分别为11.0%、18.9%、9.2%、6.4%.HBsAg、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EB病毒抗体(EB)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9.7%、0.08%、0.02%、1.1%.结论:血脂、血糖检测结果的异常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HBsAg阳性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应加强健康教育,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汤学民;马江涛;王元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手术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状况的研究分析,找出降低手术患者二重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间非感染类病种手术患者1 564人抗生素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前预防性用药1 336人,占非感染类手术患者用药的85.4%,术后用药迭100%,手术前0.5 h或手术期间抗生素用药为0.结论:控制手术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是预防手术后发生二重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翠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查的质量控制.方法:血凝仪的使用及临床实际工作总结.结果:标本的采集、运输、抗凝剂、试剂的选择等与检验结果有着重要的关系.结论:只有正确掌握血栓与止血检查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出精确的数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裴军芳;赵燕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在解剖学上,基底核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其中豆状核又包括壳核和苍白球.在CT像上仅能见到豆状核和尾状核,而屏状核和杏仁体因体积较小而不能见到.
作者:彭牡姣;辜虎臣;杨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孕37周~42周单胎阴道顺产56例,选择性剖宫产26例,抽取新生儿脐静脉血以血球分析仪常规检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顺产的新生儿脐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值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结论: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较选择性剖宫新生儿的部分免疫功能有所增强,有益于新生儿的免疫状况,应鼓励阴道分娩,减少不必要剖宫产发生.
作者:黄海深;唐光定;张丽珍;邓桂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X线诊断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血尿酸检查确诊的45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45例临床X线均做出了正确诊断,其中第1跖趾关节易受累破坏,病程越长、血尿酸浓度越高、X线改变越明显.结论:X线检查是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正确的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血尿酸测定对确定诊断十分重要.
作者:林秀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医五型血瘀证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采用N6A全自动血液粘度仪进行常规测定.结果: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血瘀有直接相关性,其中Ⅱ型、Ⅲ型、Ⅳ型血瘀证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增高.结论:血液流变学对中医五型血瘀正定性和定位辩证诊断上升到定量诊断用参考指标.
作者:尹全吉;付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应用超导光波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方法:本文就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应用超导光波及腐敏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的外阴白色病变各40例及50例,超导光波组显效75%,有效20%,无效5%,腐敏组显效50%,有效10%,无效40%,P<0.01.结果:应用超导光波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肯定.
作者:姚红艳;李凤秋;张宏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护理措施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总结我科2005年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了血栓形成.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流缓慢、血管损伤,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胡艳君;韩红云;刘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HT-2000型尿液分析仪采用先进的冷光源检测技术,分析尿液成分的半自动分析仪器,用于检测尿液中的抗坏血酸(VC)、白细胞(LEU)、潜血(BLD)、尿胆素原(URO)、胆红素(BIL)、酸碱度(PH)、比重(SG)、酮体(KET)、蛋白质(PRO)、亚硝酸盐(NIT)、葡萄糖(GLU)共11个项目的含量.
作者:张红霞;冉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合泰来肽TL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方法:选择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分治疗1组50例,注射HBIG;治疗2组40例,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注射TLT;对照3组72例,自然观察.新生儿同时注射基因工程疫苗.分别采集孕妇治疗前后血清、初乳、新生儿及7个月龄儿血清,检查HBVDNA含量.结果:1组、2组治疗后见下面.结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合泰来肽TL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均能减少孕妇血清和初乳HBV-DNA含量,优以联合治疗组更明显.新生儿同时注射基因工程疫苗.7个月儿HBV感染率明显降低.通过观察提出了感染HBV孕妇分娩后婴儿能否哺乳的新建议.
作者:周均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健康教育内容.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收住我科的61例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给予相关知识教育.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未出现中度以上近期化疗反应和并发症.治疗后2个月~3个月CT复查客观有效率91%,生存时间1年者2例,余59例至今仍存活.结论:化疗期间的健康教育对保障化疗顺利完成、延长肺癌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毕梅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法.方法:5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术前教育、术后教育、出院指导.教育方法:书面教育、图示讲解、随机教育等多种形式.结果:通过健康教育,46例患者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占82.1%,10例患者部分掌握健康教育,占17.8%,患者综合满意度98%.结论: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反复强化.
作者:张红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麻醉是一项高风险技术,麻醉安全问题始终是麻醉科的头等大事,为了强化麻醉安全意识,本人结合工作经验和实例,归纳出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对夫西地酸乳膏(奥络)和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与维A酸乳膏单独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比较观察,从而评价奥络和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对照临床实验,分别用奥络与维酸乳膏联合治疗寻常性痤疮51例,维A酸乳膏单独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52例,病程4周.结果:奥络和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组疗效为94.1%,单用维A酸乳膏组疗效为78.8%,经统计学检验P<0.01,两者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奥络和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单用维A酸乳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1%,经统计学检验P<0.01,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安全性高于后者.结论:奥络和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安全性优于单用维A酸乳膏,疗效也优于单用维A酸乳膏.
作者:王慧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为外科常见病,以中老年多见,治疗原则首选为手术治疗.传统的开刀因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患者难以接受[1],腹腔镜技术为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微创手术,随着微创手术在全国各地逐步的开展,近年来我院也开展了多例此类手术,在护理方面也有一些新的业务和技术的赏识,总结我院开展的1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护理经验.
作者:陈世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病理产科及肝硬化合并出血患者出凝血指标改变的有关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各类患者治疗前静脉抗凝血,检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患者之间也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及肝硬化组四项指标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理产科组PT和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AL组比较,病理产科组BPC、肝硬化组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理产科组与肝硬化组比较BPC、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T、APTT是合并出血患者为有效的筛选指标,肝硬化组的APTT延长更为明显,观察这些患者的出凝血指标,对于指导临床用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霞;邓明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在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环境中,存在着一些职业危害因素,为了保证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针对各种危害因素,提出了在实验室工作中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督查与考核,严格执行隔离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防护行为,防止锐器刺伤,对发生职业意外暴露者给予及时处置与关怀,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尽量避免职业危害.
作者:刘生翔;王田慧;肖志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脯氨酸氨基肽酶(PIP)活性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价值,观察BV患者应用替硝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疑为BV患者510例,每位患者均一次性留取2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作PIP和传统的Amsel临床诊断标准的判断,然后对检测结果与Arosel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确诊的BV患者采用替硝唑治疗.结果:PIP Test card与Amsel诊断法确诊结果比较,符合率98:4%(502/510),PIP Test card测定无1例假阳性;PIP Test card与Amsel方法相比,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7%(297/305)、100%(205/205)、100%(297/297)和96.24%(205/213);确诊的305例BV患者经替硝唑治疗后,治愈率达到91.2%(278/305),其中247例(81.0%)用药1个疗程,31例(10.2%)用药2个疗程.结论:阴道分泌物PIP活性检测是诊断BV较为可靠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敏感性均符合临床要求,尤其适用于床边检测.替硝唑是治疗BV相当理想的药物.
作者:于庆珍;杨文东;郭连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为探讨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本院住院患者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测定结果全阴1 000例,仅潜血阳性500例、仅白细胞阳性500例分别与人工镜检结果对比,以镜检结果为金标准,发现尿液分析仪的假阴性较低,而潜血假阳性偏高.提示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对正常标本的筛选作用极强,可免镜检,而对分析仪显示异常的标本应结合镜检,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作者:尹湘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