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红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APP-A)作为血清标记物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9周~20周孕妇血清中PAPP-A浓度,检测结果低于正常下限值的孕妇视为不良妊娠的高危人群,并对其进一步行羊水染色体检查及B超检查,每例受检的孕妇随访追踪到胎儿出生.结果:流产、死胎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畸形、染色体异常、白化病等的孕妇血清PAPP-A浓度降低.孕期PAPP-A浓度异常的孕妇易发生羊水过多或过少、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早破、妊高症等并发症.结论:孕妇血清PAPP-A检测在产前筛查中有重要意义,对于PAPP-A低值的孕妇提示有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
作者:陈雪梅;陈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合泰来肽TL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方法:选择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分治疗1组50例,注射HBIG;治疗2组40例,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注射TLT;对照3组72例,自然观察.新生儿同时注射基因工程疫苗.分别采集孕妇治疗前后血清、初乳、新生儿及7个月龄儿血清,检查HBVDNA含量.结果:1组、2组治疗后见下面.结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合泰来肽TL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均能减少孕妇血清和初乳HBV-DNA含量,优以联合治疗组更明显.新生儿同时注射基因工程疫苗.7个月儿HBV感染率明显降低.通过观察提出了感染HBV孕妇分娩后婴儿能否哺乳的新建议.
作者:周均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存在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因此,注重体现医学模式下的人文精神,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的各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董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法.方法:5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术前教育、术后教育、出院指导.教育方法:书面教育、图示讲解、随机教育等多种形式.结果:通过健康教育,46例患者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占82.1%,10例患者部分掌握健康教育,占17.8%,患者综合满意度98%.结论: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反复强化.
作者:张红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优选清气化痰颗粒中黄芩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黄芩苷收率为考察指标.结果:优选出清气化痰颗粒中黄芩的佳提取工艺.结论:pH值1.5~2.0,加热温度70 ℃,保温时间60 min,静置24 h为黄芩的佳提取工艺.
作者:冯淑明;吴凯;余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过程中在患者安置、保暖、建立静脉通道、应用升压药、病情观察、防止感染和意外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白桂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为探讨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本院住院患者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测定结果全阴1 000例,仅潜血阳性500例、仅白细胞阳性500例分别与人工镜检结果对比,以镜检结果为金标准,发现尿液分析仪的假阴性较低,而潜血假阳性偏高.提示Clinitek 100尿液分析仪对正常标本的筛选作用极强,可免镜检,而对分析仪显示异常的标本应结合镜检,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作者:尹湘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广泛,技术要求较强的操作,也是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急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检验.
作者:李淑萍;景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个因素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分析1 208例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分析年龄、性别、体重、病种、合并症、假体固定方式、手术时间、输血、麻醉方式、患肢被动训练、术后防血栓药物等多因素对DVT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208例中发生早期并发DVT共93例,其中男39例,-k-54例,发生率为7.69%;性别、体重、病种、手术时间对DVT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年龄、合并症、假体固定方式、输血、麻醉方式、患肢被动训练、术后防血栓药物对DVT的发生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年龄、合并症、假体固定方式、输血、麻醉方式、患肢被动训练、术后防血栓药物对DVT的发生有明显影响,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积极预防.
作者:冯永洪;臧学慧;张利;黄中强;莫景生;吴旭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对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加强术中对血压、心率的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精神状态、皮肤颜色.结果:支架成功置入后,患者当即腹痛明显减轻.结论:护士应充分掌握术中护理及配合,及时发现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作者:汤萍;薛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评估钙化积分在预测冠脉狭窄中的作用.方法:50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当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400时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符合率是100%,当管腔狭窄<50%,积分均值为23,当管腔狭窄>75%,积分均值为235.两组间有显著差别.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能较准确反映冠状动脉钙化,高积分值与冠脉狭窄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邵燕惠;钱农;薛跃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护理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93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诊治护理经过.结果:痊愈出院78例,好转出院15例,住院1 d~26 d.结论:做好隔离,遵循医嘱治疗和全面护理,就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邝静霞;林美霞;钟贵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脯氨酸氨基肽酶(PIP)活性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价值,观察BV患者应用替硝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疑为BV患者510例,每位患者均一次性留取2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作PIP和传统的Amsel临床诊断标准的判断,然后对检测结果与Arosel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确诊的BV患者采用替硝唑治疗.结果:PIP Test card与Amsel诊断法确诊结果比较,符合率98:4%(502/510),PIP Test card测定无1例假阳性;PIP Test card与Amsel方法相比,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7%(297/305)、100%(205/205)、100%(297/297)和96.24%(205/213);确诊的305例BV患者经替硝唑治疗后,治愈率达到91.2%(278/305),其中247例(81.0%)用药1个疗程,31例(10.2%)用药2个疗程.结论:阴道分泌物PIP活性检测是诊断BV较为可靠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敏感性均符合临床要求,尤其适用于床边检测.替硝唑是治疗BV相当理想的药物.
作者:于庆珍;杨文东;郭连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查的质量控制.方法:血凝仪的使用及临床实际工作总结.结果:标本的采集、运输、抗凝剂、试剂的选择等与检验结果有着重要的关系.结论:只有正确掌握血栓与止血检查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出精确的数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裴军芳;赵燕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金标法检测249名健康体检者血清Hp尿素酶抗体.结果:249名健康体检者Hp感染率为27.71%,男女性别Hp感染率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Hp感染情况经x2检验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重视Hp的高感染率和其高致病性,建议实行分餐制或进行预防性抗Hp治疗来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作者:汪宏良;胡芳;饶锦秀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讨论二维图像(2D)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2D和CDFI对8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颈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斑块33例占37.1%;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9例,占32.6%;颈外动脉14例,占15.7%;颈总动脉主干13例,占14.6%,45例内膜增厚,内膜-中膜厚度(IMT).结论:2D及CDF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无创、有价值的实用方法,并且对指导临床用药和观察疗效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志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和氨甲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采用5-FU静脉滴注和64例采用MTX单次肌肉注射治疗的异位妊娠.结果:5-FU组31例有效,有效率81.58%;MTX组57例有效,有效率89.06%.结论:两种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均可靠,差异无显著性(P>0.05),创伤小、简单、安全,可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皮青灵;李清;刘丽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患者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8例糖耐量异常患者每3个月~6个月进行血糖检测,连续追踪5年,5年后分为严格遵医者与非严格遵医者,伴血脂异常与血脂正常者、肥胖者和体重正常者.结果:38例糖耐量异常患者1、2、3、4、5年糖尿病发病率严格遵医者与非严格遵医者分别是0、5.3%、15.8%、23.68%、31.58%和10.5%、18.4%、26.3%、39.5%、60.5%,肥胖者和体重正常者发病率分别是10.5%、21.1%、34.2%、52.6%、76.3%和2.1%、7.9%、18.4%、28.9%、34.2%.,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发病之间关系密切,且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肥胖、运动减少以及遵医行为等密切相关.
作者:赵燕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脑血管意外是高血压患者为常见的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临床上在早诊断、早治疗的基础上,若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特别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将对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朱孔翠;冯启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多排螺旋CT(MD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及薄层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的MD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准直器厚度为2.5 mm,常规重建图像厚度和间隔均为6 mm,肝门部位行层厚和间隔3 mm薄层重建.结果:22例肝门胆管癌按CT表现形式分为肿块型、结节型和壁厚型,平扫所有病灶均表现为等低密度.肿块型特点为肝门肿块,动脉期表现为轻度不均匀边缘部强化,静脉期病灶强化更明显;结节型表现为肝门部<2 cm的结节,动脉期主要为边缘明显环状强化,静脉期持续明显强化,且向中心部充填;壁厚型表现为肝门部胆管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2 mm,动脉期及静脉期均呈明显环状强化.86.3%的病例延迟强化.薄层3 mm图像对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强化特征及判断肝门部侵犯等均明显优于6 mm图像,10 min比3 min延迟显示结节更清楚.结论:肝门胆管癌动态增强CT表现有明显特征性;MDCT 10 min延迟扫描及薄层重建可明显提高小病灶诊断正确性.
作者:茅旭平;陆建东;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