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清;朱晔;舒兰;莫非钧;欧正武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及复发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我院近4年对急性及复发性胰腺炎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邴玉芝;姚宏昌;张自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健对HBV-DNA阴转的临床疗效,我们对24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DNA追踪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贤;钱绍诚;邵新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枸杞子、淫羊藿水提液对衰老-年轻2BS融合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方法:以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国内标准株2BS为衰老模型,用细胞脱核和细胞融合技术,观察枸杞子、淫羊藿对衰老-年轻2BS融合细胞的DNA合成的影响.结果:2BS细胞分别在含0.025(V/V)枸杞子、淫羊藿水提液的DMEM培养液中,可连续培养至61.0±2.9、56.0±2.6代,对照组为49.0±2.6代(P<0.01);衰老的2BS细胞分别用枸杞子、淫羊藿水提液处理2h后,进行细胞脱核并与年轻2BS细胞融合,其[3H]TdR掺入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枸杞子、淫羊藿均能促进衰老-年轻2BS融合细胞的DNA的合成速率,延长2BS细胞寿命.
作者:吴白燕;邹俊华;孟书聪;郑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臌胀片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00~220g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0只),病理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10只),臌胀片小剂量治疗组(简称小剂量组,10只),臌胀片大剂量治疗组(简称大剂量组,10只),鳖甲煎丸阳性对照组(简称鳖甲组,10只).观察治疗8周后大鼠的相关血清酶类、肝纤维化标志物、氧自由基及肝组织病理学等变化.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大、小剂量组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均有改善,大剂量组效果更为显著;(2)与对照组比较,大、小剂量组对血清总蛋白(TP)作用无明显差异,对白蛋白(ALB)有升高作用;(3)与对照组比较,大、小剂量组对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均有降低的作用,大剂量组尤为显著;(4)大、小剂量组可以减少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一氧化氮(NO)含量,然而在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方面,与鳖甲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5)大、小剂量组具有明显抗纤维化的作用,并优于鳖甲组.结论:臌胀片在对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护肝细胞,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并促进其降解,其作用机制与对抗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作者:赵玉瑶;刘方洲;杨小平;侯留法;陈宝玲;毛重山;张关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信号转导介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的活化情况以及川芎素对其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川芎素组(每组15只),分别于缺血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ml,生理盐水4ml和川芎素100mg/kg(川芎素用4ml生理盐水溶解).采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2h、6h、12h、24h和72h分别处死大鼠(各组每个时间点3只),将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组织学染色观察.结果:病理组织学显示,缺血再灌注2h,川芎素组缺血侧皮层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较对照组减轻.脑缺血诱导ERKs活化,第6h达高峰,并持续到72h.川芎素组ERKs活化明显较对照组增强,而且各时间点ERK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川芎素组显著较对照组增多(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缺血脑细胞部分ERKs活化,川芎素干预可使缺血大脑皮质ERKs活化增强,减轻皮层细胞的缺血性损伤.
作者:王强;熊利泽;陈绍洋;王颖;金卫林;路志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扩张血管及抗凝治疗、外治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5.8,P<0.05).治疗组治疗后Ⅱ、Ⅲ、Ⅳ级例数减少,恢复为0级例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溃疡大小、新鲜创面肉芽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比单用西药治疗为好.
作者:吕维名;钟国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近十年间,我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病死率增长了18.31%,农村居民增长了11.03%[1].有人预测到2005年北京地区肿瘤发病率将比1977年增加15%以上[2].
作者:杨锐;郭继红;姜洋;朱军;徐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今年上半年,SARS疫情从广州迅速波及全国多个省市.作者亲临病房诊治患者,发现大多数SARS患者的舌苔有腻象,且舌质暗或暗红,多数患者渴不多饮,且有食欲不振,胸腹饱满,大便不爽之感,少数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
作者:高利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预防肿瘤患者使用华蟾素治疗后局部静脉炎的发生,我科自2000年8月始,对82例肿瘤患者采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酚妥拉明静脉滴注,观察酚妥拉明对华蟾素所致局部静脉反应的防治效果.
作者:谭道玉;王绍琼;李昌平;黄家群;肖定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临床试验的依从性临床试验的依从性包括二层含义,一是指临床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试验设计方案执行的程度,即有无偏离原先设计的方案以及偏离的程度;二是指纳入试验并被随机分组的病例是否接受干预措施以及治疗和随访的完整性.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2003年1月25日-4月5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共收治27例重症非典型肺炎患者,在抢救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现将治疗情况作一回顾性总结.
作者:张敏州;刘泽银;陈伯钧;韩云;林琳;欧爱华;李健;郭力恒;颜芳;尚文藩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们于2003年5月18日-6月2日,采用数码相机对48例SARS恢复期患者的舌象进行了拍照并作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志旭;冀晓华;黄尧洲;纪太军;徐凤芹;王伟;胡乃平;郭全;夏城东;顾仿娅;韩继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作者:穆大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截哮口服液防治病毒诱发小儿哮喘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60例有哮喘史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儿在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症状24h内服用截哮口服液,对照组使用病毒唑10~15mg·kg-1·d-1,疗程均为7日,并观察患儿临床体征、疗效,检测肺功能、免疫球蛋白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8%,临床控制率48.8%,与对照组(分别为62.5%、23.8%)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截哮口服液对患儿FEV1、PEF有明显改善作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自身前后对照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IgE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IgA、IgG、IgM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截哮口服液有较好的防治病毒诱发小儿哮喘的效果;具有改善患儿肺功能,调节免疫的作用.
作者:王孟清;朱晔;舒兰;莫非钧;欧正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丹芍颗粒治疗紫癜性肾炎(HSPN)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3例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丹芍颗粒治疗,对照组用雷公藤多甙片加复方丹参片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后患儿皮肤紫癜、肉眼血尿、高血压及浮肿消退时间,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含量、血清IgA、IgG、IgM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患儿皮肤紫癜、肉眼血尿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24h尿蛋白、血清IgA、SOD、MDA含量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24h尿蛋白含量及血清SOD、MDA含量,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芍颗粒可清除自由基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是治疗HSPN的理想药物.
作者:金钟大;汪受传;孙轶秋;朱萱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性疾病[1].
作者:赵亚红;王敏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1995年3月-2002年12月,笔者对15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分别采用推拿治疗(100例)及口服鼻炎康(50例)治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乔建君;于君;王吉俊;潘德军;王道全;王佩馨;梁俊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大脑早期即刻基因c-fos和c-jun蛋白含量的变化,电针预处理及合用ATP敏感钾通道(KATP)阻滞剂对其影响,以探讨电针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测定其积分光度值(ID).结果: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海马和皮层部位可同时诱导出c-fos和c-jun蛋白,2~4h达到峰值;海马的表达较皮层高;电针预处理可以降低KATP阻滞剂所致的海马区域的持续高表达.结论:针刺预处理抗脑缺氧缺血作用可能与激活KATP、抑制早期即刻基因诱发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江克文;张瑛;水泉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并发症之一.笔者对50例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中药外敷切口,明显缩短了切口愈合的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兰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全国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地诊治1例重症SARS患者,现整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勇;吴银根;余小萍;石克华;宋文宝;魏江磊;颜德馨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