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根;钟旗;余艳娥;康波;周艳平;朱列和
目的:观察补肾法延缓免疫衰老的临床疗效及相应的实验研究.方法:老年人22对(44名),采用随机分组,双盲给药(补肾方即补肾益寿胶囊和安慰剂);实验研究则比较两个补肾方(右归饮和补肾益寿胶囊)和活血方(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大鼠T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临床结果显示补肾组T细胞凋亡率比安慰剂组明显降低(P<0.01),FasL基因表达亦明显降低(P<0.05).动物实验显示两个补肾方组老年大鼠T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FasL基因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而活血方组均无变化.结论:补肾法对老年人与老年大鼠T细胞FasL基因的转录具有负调控作用,这是补肾法下调老年人与老年大鼠T细胞过度凋亡的分子机理之一.
作者:沈自尹;郑振;郭为民;陈伟华;应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6年3月~1999年3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胆囊炎10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10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常勇;宋民兰;薛亚萍;韩金江;陶玉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8年6月~2000年8月,我院门诊应用蒲公英配合德诺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44例,并与同期应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的44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莉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用千龙合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复感)患儿70例,并与用核酪口服液治疗的5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熙;叶锡洪;林胜英;沈春晖;罗蓉;顾为望;曲利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以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缓解期撤减皮质激素的疗效及对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SLE患者4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急性进展期均用皮质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常规治疗,治疗组于缓解期加用益气养阴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9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免疫指标(IgG及补体C3)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强的松维持量治疗组为(7.08±5.26)mg/d,对照组为(11.72±6.48)mg/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缓解期SLE能较为顺利地撤减皮质激素,消除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郭竹秀;喻文球;宋丙杭;赵文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脑缺血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分别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于缺血15min再灌注48h后,以Northern blot检测脑组织HSP70mRNA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HSP70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可使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mRNA表达减少,补阳还五汤的抑制作用强于有效部位组方;但两者对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蛋白表达的增加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可能通过抗缺血作用而抑制了缺血后HSP70mRNA的表达.
作者:邓常青;王敏;贺福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八纲辨证则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笔者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对中医八纲辨证的发展谈些看法与反思.
作者:周光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十年来,不断有报道证实IgA肾病患者尿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本研究重点观察益气滋肾口服液对IgA肾病患者(30例)尿IL-6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莉芳;王洪霞;李艳荣;刘京华;余仁欢;于大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从已存在的血管床中以出芽方式生长、形成新血管系统,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的研究发现,血管生成在生理与病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受到正向和负向调节信号之间平衡的严密调控,平衡失控,可产生血管生成性疾病(1),例如肿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血管瘤、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有血管的持续生长,这些基本上都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而血管生成不良,也不能产生很好的应答,如创伤愈合、溃疡愈合、骨伤愈合、微循环障碍等,直接影响病症的治疗.以新生血管为靶点治疗疾病有以下优点:针对已经启动的新生血管,故具有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血流中,药物能直接发挥作用,故剂量小、疗效高、副作用小;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相对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治疗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病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不同于西医的特殊性,并在这些病症的治疗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因此开发与血管生成相关的中药新药,在阐明中医基础理论、临床治疗及中药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志山;沃兴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软胶囊对产后出血的双向治疗作用.方法:60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用血塞通软胶囊和安慰剂治疗7天,观察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及心脏指数产后第3天均低于产前(P<0.05或P<0.01);网织细胞:治疗组产后低于产前,但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产后低于产前(P<0.05).出血时间:治疗组产后较产前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产后与产前相比无明显变化.血液粘度:对照组产前和产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后30min、1h、2h、24h出血量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子宫缩复情况:产后第2、4、7天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软胶囊对产后止血确有疗效,并可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恶露,加速产妇产后恢复.
作者:刘冬岩;范玲;黄醒华;王琪;王晓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9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简称丹参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9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光霞;岳宗柱;李艳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7年3月~2000年12月,我们用猫爪草胶囊局部外用辅助治疗小儿卡介苗接种后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患儿20例,并与常规治疗的2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徐翠云;刘旭平;张宏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1年1~6月,我们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腹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IBS)20例,并与西药维生素和能量合剂治疗的2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茹;何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当归、丹参和川芎嗪注射液(简称中药)对腹膜透析(PD)腹腔巨噬细胞(MC)功能的影响.方法:(1)将MC置于含当归、丹参和川芎嗪的腹膜透析液(CDS)的培养液中培养24h,测定3个中药组、CDS组和对照组MC的一氧化氮(NO)含量和对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还原能力.(2)MC分别置于含2、10、100μg/ml的3个中药的CDS中培养24h,观察不同浓度中药对MC吞噬能力、NO含量和MTT还原能力的影响,对照组为等量培养液代替CDS.结果:CDS组MC的NO含量和MTT还原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CDS组比较,川芎嗪组的MC NO含量和3个中药组MC MTT还原能力均有明显提高(P<0.01),并随着培养液中的中药浓度的提高,3个中药组MC吞噬能力和NO含量均有显著增加.结论:在CDS中加中药能改善腹膜腔MC的防御功能,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对提高PD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继承;杨泽然;张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缺血性中风中脏腑、中经络证候与高凝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能反映胰岛素抵抗结果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血高凝状态水平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纤维蛋白原(FG)、体外血栓长度(VTL)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来论证中风病证候与其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中脏腑组中,风证、痰湿证、火热证及阴虚阳亢证证候评分值及PAgT、VTL、FG等测定值均高于中经络组(P<0.05或P<0.01),而其ISI值则显著低于中经络组(P<0.01).结论:本病中脏腑及中经络证候与胰岛素抵抗及高凝血症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创鹏;谌剑飞;彭敏;张艳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以及水溶性丹参单体MP-1(简称MP-1)的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窦内皮细胞体外低温缺氧再氧化模型和大鼠离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损伤情况,用放免法分析透明质酸吸收率来反映肝窦内皮细胞的功能,用ELISA方法检测肝窦内皮细胞产生的TNFα和IL-8水平,以胆汁流出速率和ALT、AST、LDH的变化反映肝脏功能.结果:低温缺氧再氧化期间,肝窦内皮细胞的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TNFα和IL-8的释放也随之增加,但肝窦内皮细胞的功能下降;肝窦内皮细胞死亡率分别与TNFα和IL-8的释放呈正相关(r=0.949,P<0.05和r=0.892,P<0.05).加入TNFα抗体低温缺氧再氧化6h的内皮细胞死亡率降低;重组TNFα处理的肝窦内皮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离体大鼠肝脏的功能随低温保存和再灌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MP-1能明显降低人肝窦内皮细胞的死亡率及TNFα和IL-8的释放,同时可以减轻离体大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TNFα直接参与肝窦内皮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MP-1可能通过抑制TNFα和IL-8的途径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王洪超;张华;周童亮;乔军;胡晓明;赵武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是指用激素治疗无效或对激素依赖,病情反复发作的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处理不当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996年3月~1999年12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6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在金;张爱;刘安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主要包括肾小球高滤过,生化代谢紊乱(多元醇途径、蛋白质非酶糖化及脂质代谢异常等),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活化,细胞因子异常分泌(包括IL-1,IL-6,TGF-β,TNF,PDGF,IGF,ET,NO等),血液流变学变化及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相互影响,终导致DN的发生(1,2).近年来,有关DN的中医药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试就中医药治疗DN的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夏城东;丁学屏;叶伟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促进创面修复(呈皮肤修复)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以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作对照,分别加入生肌方、化瘀方及生肌化瘀方大、小剂量药物血清,运用细胞化学ABC法检测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生肌方能够提高创面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含量,且均高于模型组(P<0.01);化瘀方能够降低创面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含量,且低于模型组(P<0.01);生肌化瘀方大、小剂量组Ⅰ、Ⅲ型胶原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生肌化瘀方能够促进创面修复,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调节Ⅰ、Ⅲ型胶原的比值来调控Ⅰ、Ⅲ型胶原代谢.
作者:董莉;李斌;章云;韩志芬;王振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8年2月~2000年5月,我们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加灯盏花素治疗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58例,并与用常规溶栓治疗的56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俊玲;张小民;孙文彩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