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肺健脾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作用的研究

王胜;张念志;季红燕;李泽庚

关键词:健脾中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用机制, 中药治疗, 气道炎症
摘要:我们从气道炎症角度去探讨益肺健脾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煎汤热擦洗治疗扁平疣98例

    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药煎汤热擦洗法治疗扁平疣,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自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性聋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与疗效观察

    1995年1月~2000年10月,我们对100例老年性聋患者,利用在改善异常血流变学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红细胞Ca2+拮抗剂,观察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变化及疗效情况,分析疗效与RCD的关系,现报告于下.

    作者:毛承深;臧秀琴;徐健;吕向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49例

    1998年5月~2000年9月,我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雷公藤多甙对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血清IL-2及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TWP)对急性前葡萄膜炎(AAU)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以TWP治疗为主;对照组50例,以乙双吗啉治疗为主,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IL-2及TNF-α水平含量检测,并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IL-2及TNF-α水平含量分别为(1.31±0.27)μg/L及(1.20±0.65)μg/L,治疗后为(1.19±0.27)μg/L及(0.96±0.5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2.22及2.00,P<0.05);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1.31±0.26)μg/L及(1.22±0.66)μg/L,治疗后为(1.20±0.27)μg/L及(0.98±0.51)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2.08及2.03,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IL-2、TNF-α治疗前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05),而治疗后均接近健康组(P均>0.05).结论:(1)AAU患者存在IL-2及TNF-α异常改变;(2)TWP对AAU患者IL-2及TNF-α有明显抑制作用;(3)TWP治疗AAU临床疗效可靠.

    作者:黄庆山;张兆来;刘玉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人参皂甙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GS)是否具有诱导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株的凋亡作用.方法:取不同浓度的GS处理HL-60细胞,观察GS所致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DNA含量的改变,并进行DNA片段分析(DNA Ladder);用Annexin V-FITC试验法分析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人参皂甙能够抑制HL-60细胞生长,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可引起细胞凋亡.结论:提示人参皂甙能特异性地诱导HL-60细胞凋亡,可为临床应用人参皂甙作为化疗药物的辅助剂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牛泱平;高瑞兰;Helen Tao;B.H.Chong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自体表皮移植术后疗效的影响

    自体表皮移植易于成活,应用范围广泛,1997年6月~2001年6月,笔者收集本院各类行自体表皮移植术患者67例,其中39例患者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尚飞;马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补肾与健脾复方调节皮质酮鼠T细胞凋亡的对比研究

    目的:补肾复方与健脾复方调节皮质酮鼠T细胞凋亡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TUNEL标记的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对激活诱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T细胞凋亡(%)为45.87±7.22,正常对照组34.25±6.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右归饮组T细胞凋亡(%)为35.90±7.39,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补肾益寿胶囊组为36.20±9.14,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四君子汤组T细胞凋亡(%)为36.92±11.82,与皮质酮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皮质酮鼠激活诱导的T细胞凋亡敏感性显著增高,两个补肾复方均可显著降低皮质酮鼠激活诱导的T细胞凋亡,而四君子汤对皮质酮鼠激活诱导的T细胞凋亡无显著的下调作用,提示下调激活诱导的T细胞凋亡可能是补肾法改善皮质酮鼠T淋巴细胞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陈瑜;沈自尹;陈伟华;应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证候和危险因素调查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常见病,尽管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高血压病已有数十年,但辨证分型始终没有统一.我们采用中医辨证理论方法与流行病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思路,对北京部分地区高血压病患者常见中医证候及危险因素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文泉;于向东;崔玲;金仁根;崔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从创新中药角度认识血清药化学

    按照研究对象的来源不同,血清化学一般又可以分为血清生化学和血清药化学两大部分.现代中药研究中关系较密切的是血清药化学.

    作者:邢东明;潘卫松;炎彬;向兰;陆群;杜力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8例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率较高的感染性眼病,目前国内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我院自1999年3月~2001年3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扶正健脾方对脾虚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含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扶正健脾方治疗脾虚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含量、免疫功能的变化、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用扶正健脾方治疗130例脾虚厌食症患儿,每天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选择同期健康儿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每疗程前后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免疫球蛋白(Ig)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脾虚患儿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尤以CD3、CD4降低明显,IgG含量低,治疗后CD3、CD4、CD4/CD8的比值明显提高(P<0.01);IgG、IgA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IL-2R接近正常,治疗组微量元素Zn、Fe的变化较为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扶正健脾方可使脾虚厌食症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恢复动态平衡,并改善患儿体内微量元素含量.

    作者:陶拉娣;秦绍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黄芪提取物免疫调节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Astragalus membranaceus extract, AME)对人的外周血免疫细胞(PBIC)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分析AME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增殖活性及对外周血粘附单核细胞(PBAM)吞噬肿瘤细胞的影响;采用51Cr释放法测定AME对杀伤性T细胞(CTL)杀伤肿瘤细胞的影响;用ELISA法和生物学法研究AME对外周血B细胞(PBBC)产生IgG及对PBAM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SDS-PAGE分析AME的蛋白组成.结果:AME能促进PBMC的增殖;提高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PBAM对肿瘤细胞的吞噬和产生细胞因子的功能;促进了PBBC产生IgG;AME含有多种蛋白成分.结论:AME对人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提高了抗肿瘤免疫效应,可应用于临床调节免疫功能和治疗肿瘤等疾病.

    作者:王润田;单保恩;李巧霞;唐建发;乔芳;杜肖娜;李宏;叶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黄提取片等治疗肥胖合并高胰岛素血症122例

    我们采用大黄提取片等治疗122例肥胖合并高胰岛素血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雅萍;焦东海;沈学敏;王梅莉;王秀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前列腺癌中医药治疗的经验与思路

    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据2000年统计资料表明在美国男性肿瘤患者中,其发病率占第1位而病死率则排第2位(CA-Cancer J Clin 2000;50∶7-33).在中国的发病率也正在不断上升,并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模式的改变,对中国老年男性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王沛教授对某些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了中医药治疗,在10余年间共诊治了10位患者,其中有2例D期患者存活期超过10年,这对于采取常规疗法D期患者中位存活期为3~5年的现实是有一定意义的.但在这些病例中,由于时间跨度大、治疗多样化和药物不统一等,使得病例疗效难以总结,中药的疗效难以得到确切评价,但采用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是有应用前景的.现将积累的经验及思路简述于下.

    作者:厉将斌;王沛;那彦群;郭应禄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脾胃气虚与胃下垂关系的探讨

    本研究通过对138例胃下垂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胃下垂与脾胃气虚程度的相关性,将脾胃气虚进行量化评分,分组测量其胃下垂的距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胃下垂程度与脾胃气虚程度呈正相关,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金勇;王朝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对呼吸衰竭患儿膈肌疲劳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呼吸衰竭患儿膈肌疲劳的影响.方法:35例呼吸衰竭伴有膈肌疲劳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采用抗感染、吸氧和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注射.运用电阻抗呼吸图作为疗效标准,观察药物使用后30min有效例数、膈肌疲劳消失所需的时间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在30min内,A组有效例数(15/18)明显高于B组(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增加pH,降低PaCO2.在降低PaCO2时,A组同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A组患儿膈肌疲劳消失所需时间比B组患儿短(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膈肌疲劳的药物,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严纯雪;杨运刚;张正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长期小剂量应用关木通对部分肾切除大鼠肾脏的影响

    目的:了解长期小剂量应用关木通是否可加重慢性肾衰竭大鼠肾脏损害.方法:采用5/6肾切除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第1组给予与药典剂量相当(1g/kg)的关木通煎剂,第2组给予关木通3g/kg,第3组给予相同量的自来水,均每天灌胃1次,共8周,观察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含量以及肾脏形态变化.结果:8周后,第2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排泄量显著高于第3组[分别为(165.0±15.6)和(109.8±10.0)μmol/L,(27.8±3.6)和(18.7±2.5)mmol/L,(68.2±10.1)和(44.6±8.5)mg/24h,P值均<0.05],肾间质病变和肾小球硬化程度也较重.结论:慢性肾衰竭大鼠对小剂量关木通的肾脏毒性作用的易感性增加,长期小剂量应用关木通可显著加速慢性肾衰大鼠肾脏损害进程.

    作者:叶志斌;许静;梅小斌;陆国才;王忠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90例UAP患者用通心络胶囊(60例)及复方丹参片(30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并与20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UAP患者血浆ET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CGRP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患者ET明显下降(P<0.01),CGRP明显升高(P<0.05);复方丹参片治疗后ET明显下降(P<0.05),CGRP无明显改变(P>0.05);通心络组降低ET、升高CGRP作用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组(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调节ET、CGRP代谢失衡状况,减少心肌缺血损伤程度,是治疗UAP的有效药物.

    作者:梁铁军;张才擎;张伟;贾新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益肺健脾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作用的研究

    我们从气道炎症角度去探讨益肺健脾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胜;张念志;季红燕;李泽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