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红斌
目的: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高压发生器的作用以及工作流程而设计的一种模拟展示台.方法:设计一个高压发生器展示台,用灯泡模拟X-光球管,灯泡亮度代表管电压的大小,灯丝的亮度可以直接观察.结果:通过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该展示台能够较好的达到目的,且造价不高.结论:整套设计将原来抽象的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还能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洪国慧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如何经济有效地治疗胃石症.方法:口服5%碳酸氢钠,应用抑酸剂,胃动力药,结合胃镜下用胃石碎石器,异物钳治疗22例胃石症患者.结果:22例患者中3例仅用药物治疗胃石消失,15例经1次镜下治疗胃石消失,4例2次镜下治疗胃石消失,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药物结合胃镜下胃石碎石器及异物钳治疗胃石症是经济有效的方法,器械简单,患者痛苦少,花费低,便于临床推广.
作者:胡秀娟;王海燕;刘惠琴;潘立红;刘素珍 刊期: 2007年第25期
Crohn病现译为克罗恩氏病,是一种胃肠道的非特异性炎性病变,病因不清.好发于回肠末段,胃肠道均可受侵.15岁~30岁是一高峰,55岁~80岁是另一较小的高峰.女性比男性发病危险性高20%~30%.收集我院2000年至2006年9例Crohn病,结合文献做一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钟红霞;刘兴生;向正敏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由基底层向肌层异位生长,局限于子宫肌层的一种病变.子宫肌瘤是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含少量结缔组织构成.两者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及常见病,据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子宫内有潜在大小不等肌瘤.临床症状有痛经,经期延长及经量增多等.但两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因此两者的鉴别分析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以上两种疾病的鉴别有重要的价值,现将我科超声诊断报告如下.
作者:田英;凡燕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乾宁汤(羌活、防风、桃仁、红花、细辛、川芎、当归、地龙、菊花、薄荷、荆芥、全蝎等)配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70例.结果:总有效率92.85%,愈后复发率11.63%.结论:本方祛风活血,通络止痛,配合尼莫地平治疗,对偏头痛有满意的疗效.
作者:石旭星;石磊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8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7例患者中男41例,女46例,平均年龄56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21例,黄疸30例,腹部包块12例,肠梗阻12例,腹泻5例,腹水4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例.剖腹探查确诊者32例.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28例,小肠气钡造影确诊22例,肠系膜动脉造影确诊4例,术中内窥镜诊断1例.术后病理为腺癌47例,乳头状腺癌18例,平滑肌肉瘤16例,淋巴瘤4例,类癌2例,平滑肌瘤2例,未分化癌1例.治疗结果为肿瘤完全切除者62例,占72.1%,行姑息性肿瘤切除14例,胃空肠吻合术10例.结论:应用综合诊疗手段,可以提高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李治延;王昌林;王健生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总结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切除颅内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研究加强护理对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对9例患者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进行颅脑手术前、中、后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结果: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8 d,无手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神经导航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少手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杜晓霞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神经胶质瘤是来源于神经上皮的肿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50%.根据瘤细胞的分化情况又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国学者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新方案,其中主要有:
作者:陈磊;周福祥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凝血指标的改变.方法:检测实验组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结果,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PT、APTT、TC、LDL-C结果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5),Fg、TG 、HDL-C的结果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脂类代谢紊乱,合并凝血指标有显著的缩短,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廖奔兵;叶妙琴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尽管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应用颇有争论[1],由于其操作简单、对全身影响小、术中且可观察患者发音情况、术后恢复快特点,仍为外科首选麻醉方法.血压升高是颈丛阻滞后常见的并发症,且在围术期直接威胁扰乱患者生命体征,麻醉医生对其态度比临床科都重视三分.我院从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实施138例,就其循环影响和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哈盼;张东玲;靳晓玲;钱建平 刊期: 2007年第25期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是供应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用品的重要科室,其消毒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的质量和患者安危,预真空灭菌器是我科重要的仪器之一,B-D试验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消毒供应质量.灭菌器B-D试验显示不合格,有灭菌器本身故障所致,也有其它因素所引起,其处理方法亦不相同,这对加速故障排除,确保灭菌质量,很有实际意义.
作者:李玉;武文慧;张萍;吴龙淼;史丽珍;杜玉红 刊期: 2007年第25期
本文对76例取宫内节育器(IUD)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护理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科学的心理护理对提取IUD的成功率和减少痛苦有重要作用.
作者:方海琼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术等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采用微创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ADL分类:良好30例,轻残19例,重残4例,死亡9例.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孟辉;郭世文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妊娠事实上有许多潜在及不可预见的风险,一些产妇往往急诊入院,因危及胎儿等不得不行剖宫产手术,对此类患者加强护理很重要,本文即对此加以分析.
作者:郭小娟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为了减轻持续输注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联合便携式微量注射泵用于持续输注化疗药物,如5-FU.结果:8例肿瘤患者应用PICC联合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注化疗均顺利完成了化疗. 结论:PICC使用微量注射泵操作简单、易于携带、使用方便,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
作者:徐海英;谢华琴 刊期: 2007年第25期
报告了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术前应该配合的具体事项,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注意手术侧肢体体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内瘘通畅情况,做好术后宣教,做好术后常见并发症(出血、感染、血流量不足、血栓形成)的防治和护理,认真做好出院指导.本组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1 a~5 a,16例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均能满足长期血液透析需求.
作者:谭静;宋秀三;李霖;龙青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对该地区0岁~5岁儿童微量元素的检测,了解其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并指导临床给予合理补充.方法:利用极谱分析法测定儿童末梢血镁、锌、铁、钙、铜,利用溶出伏安法对末梢血铅进行测定.从我院检验科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2年里微量元素检测中随机抽取0岁~5岁儿童486例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在该地区儿童中缺铁普遍存在,钙、锌仅次之,发生率分别为42.15%、38.91%和33.79%,镁、铜缺乏者较少见,发生率分别为3.75%、3.58%,血铅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步上升趋势,从小于1岁的(3.12±1.65)ug/dl上升到3岁~5岁的(6.81±4.05)ug/dl.结论: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较快,需要补充大量的微量元素,如补给不足,会造成严重的缺乏,且年龄越小,铁、钙、锌的缺乏也越严重,也越普遍,而血铅随着年龄的长量逐步上升趋势.该地区微量元素缺乏较普遍,应加大宣传力度,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做好早期预防工作,选择佳时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作者:任超杰;余艳丽;汪建军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护理技术.方法:对3例PAP患者行肺泡灌洗术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3例PAP患者均能顺利完成肺泡灌洗术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观察、配合,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保证肺泡灌洗术的顺利进行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铁花;谭瑞珠;吴少珠 刊期: 2007年第25期
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我院血库从无偿献血者和受血患者中,用ELISA法检出梅毒抗体阳性者共计62例,笔者把这62份血清同时用密螺旋体抗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密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单明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胆囊结石是我国十分常见疾病.随年龄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食高胆固醇食物增多的缘故,发病率也升高,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胆囊结石占全国胆石病的52.8%,到了20世纪90年代,已上升至79.9%.近年来,虽然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目前有效的方式是胆囊切除术.残余胆囊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经典胆囊切除术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普及,该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增加[1].1998年 6月至 2006年6月我科共行胆囊切除术800余例,残余胆囊结石再次手术 6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曹雨峰 刊期: 2007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