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强;宋立公;梅彤
为了控制酒精性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笔者采用本院研制的中药祛脂护肝冲剂,对该病进行了观察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鞠丽君;鞠传兰;汪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风湿Ⅰ号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的初步疗效.方法:筛选活动期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风湿Ⅰ号、甲氨喋呤(MTX)和柳氮磺胺吡啶(SSZ).对照组20例,口服MTX、SSZ用量、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临床控显率(95.0%)、毒副反应发生率(10.0%)分别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临床控显率(20.0%)、毒副反应发生率(45.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1.91、32.23、7.67,P<0.01).治疗组在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降低免疫学指标,改善影像学的表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风湿Ⅰ号不仅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而且可延缓骨破坏的发生,减少MTX、SSZ毒副反应.
作者:卢思俭;邵璟;李相如;杨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便秘是临床中风的伴随症状之一,发生率较高,对中风的预后与转归具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观察了芪蓉润肠口服液对中风后便秘的治疗作用,比较了其对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及混合性中风后便秘的疗效.
作者:黄小波;李宗信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开展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的疗效观察及评定方法的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符合VD纳入标准的轻中度患者242例,其中中药治疗组89例(口服健脑益智颗粒),西药对照组106例(口服喜得镇),安慰剂组47例,治疗60天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Blessed行为量表(BBS)和中医症状分级评分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8.4%,较安慰剂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效果为优.该药在整体调节、改善全身机能状况方面优势明显,不仅对轻中度VD智能障碍的核心症状及智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活动下降具有改善作用,而且还具有明显减轻或消除周边症状的作用.结论:健脑益智颗粒治疗VD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伯礼;王永炎;陈汝兴;王荫华;宫涛;张云岭;谢颖桢;马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990年1月~2000年1月,我们将因鱼刺所致的食道异物而来院就诊的30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采用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雄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993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对50例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与单纯西药治疗5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永珠;苏云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中药属天然药物,其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应用天然药物的热潮.中药以其良好的医疗、预防和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青睐.但随着中药热的兴起和中药的广泛应用,由其所致的皮肤不良反应的报道亦逐渐增多,对其临床表现、机制及防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仅对近年来国内学术期刊中有关中药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王云;李林峰;陈学荣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未明全身性血管炎,目前治疗首选方案为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1996年3月~2001年6月,笔者对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用丙种球蛋白的33例患儿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阿司匹林治疗,并与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的36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红雨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几乎均为原发性.多由肠蠕动紊乱所致,而七珍丹引起的肠套叠较为罕见.从1997年6月~2001年4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了7例肠套叠,均由于服用七珍丹所致.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保玲;李蓉;高琳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999年6月~2001年6月,笔者应用茵栀黄联合四磨汤佐治母乳性黄疸,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本院新生儿室收治的母乳性黄疸患儿,均为足月产,纯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的诊断依据<新生儿急救学>(张家骧,魏忠伦,薛辛东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59)标准.
作者:夏传雄;孟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笔者从1999年10月~2001年10月采用中药放疗增敏散配合放射治疗30例鼻咽癌患者,并与单纯放射治疗30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邬晓东;史建军;刘锦全;王兆武;王远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对慢性肾硬化中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慢性嘌呤霉素肾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当归合剂治疗组(简称中药治疗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Irbesartan)治疗组(简称AT1RA组).实验全程12周,血、尿标本进行生化检测、肾组织病理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骨桥蛋白,单核巨噬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laminin)、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的表达.结果:黄芪当归合剂具有与Irbesartan相似的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同时肾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尤其是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降低;间质细胞外基质(decorin和laminin)聚集明显减少;小管骨桥蛋白的表达和间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均明显减少,且两者呈正相关性(r=0.885,P<0.01).结论:黄芪当归合剂具有与Irbesartan相似的肾脏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涉及骨桥蛋白表达上调的抑制.
作者:赵雅妮;李惊子;余凌;王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现代语言学把语言单位划分为音位、词素、词、词组、句子和语篇六个层面.中医常用术语英译时,可以根据语境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翻译层面进行翻译.这里所指的中医常用术语包括中医名词和术语,但不包括人名、药名、方名和穴名.一个中医常用术语的英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六个层面中的一个或几个层面上进行翻译.哪个层面上中医常用术语的英译越准确、越科学、越简洁和规范,英译就越符合中医常用术语的英译的要求.
作者:罗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997~2001年,笔者运用电针加中药热敷治疗膝关节软骨软化性关节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73例均为本院门诊、住院患者,且不伴有其他疾病.
作者:周国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拉米夫定是目前治疗慢性反复发作性乙型肝炎的重要药物,但停药后大多数患者病情复发.笔者采用拉米夫定停药后服自拟加味四逆散之法,探索抗复发的新路,取得一定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内皮素(ET)是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血管活性因子,近10年来其对血管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ET与血瘀证相关性及中医药治疗对其影响的研究逐年增多.本文分析90年代以来国内公开发表有关血瘀证、活血化瘀治疗与ET的文献,探讨ET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治疗的干预作用.
作者:衷敬柏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化痰逐瘀解毒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口服化痰逐瘀解毒汤煎剂;对照组40例,口服独活寄生汤煎剂.2组均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控制12例,显效29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57例(95%);对照组近期控制2例,显效8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30例(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0.85,P<0.01).两组治疗后腰背痛显著减轻,脊柱运动功能(前屈、后伸、侧弯)均有显著改善,胸廓扩张度增加.血沉(ESR)、补体3(C3)、免疫球蛋白(IgA)、C-反应蛋白(CRP)显著下降,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X线片比较,治疗组改善11例,对照组改善4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99,P<0.01).结论:化痰逐瘀解毒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
作者:苗后清;阎平;刘书珍;陈恩华;路鸥;刘星;王益芝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编者按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两种致残率很高的慢性关节疾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明显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然而目前早期误诊、误治率仍相当高,为此我刊特邀部分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家就RA与AS的诊断、治疗问题进行讨论,以飨读者,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凤山;吴启富;王振宇;李瑞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本院应用中药配合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治疗了2例不孕症患者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例1 患者某,28岁,住院号:97543.2001年11月30日就诊.患者未避孕未再孕4年2个月,既往月经规律,5~6/28~32天,1997年10月孕40余天时行人工流产术.2001年11月9日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示双侧输卵管积水.妇科检查示双侧附件增厚.
作者:连方;张宁;张建伟;王哲;张萌;王希波;孙振高;李海仙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健脾温肾汤对糖尿病腹泻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及生长抑素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自拟健脾温肾汤(简称中药组)治疗,另一组采用易蒙停(简称西药组)治疗,并设立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生长抑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浆生长抑素水平明显增高,虽仍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在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测定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生长抑素水平则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腹泻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的观察,证明了健脾温肾汤能促进受损植物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上述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价糖尿病腹泻疗效的一项指标.
作者:肖文;刘静;刘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