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蝮蛇毒诱导人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董庆华;郑树;吕庆华;何立明

关键词:浙江蝮蛇毒, 人白血病Jurkat细胞, 凋亡, Bcl-2蛋白表达
摘要:目的:研究浙江蝮蛇毒诱导人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MTT法测定IC5o值及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FCM)Annexin V 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发生率,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同时用流式细胞汁FCM及Western-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浙江蝮蛇毒能抑制Jurkat细胞生长,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并能诱导人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48h时作用强,此时Bcl-2蛋白表达下降,随后此作用减弱,低浓度作用下细胞逐渐恢复生长.结论:浙江蝮蛇毒能诱导人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此作用与Bcl-2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清肠饮加减辅助治疗肛窦炎100例

    1998年3月~2001年3月,笔者用自拟清肠饮加减辅助西药治疗肛窦炎10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10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桂明;韩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5例

    2000年2月~2002年2月,我们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5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5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花;李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纯中药外用治疗慢性外耳道湿疹40例

    1997年7月~2001年5月,我们采用纯中药外用治疗慢性外耳道湿疹40例,并与西药外涂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丽娜;卢满存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乳腺癌术后化疗35例

    2000年3月~2002年3月,我们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35例,并与单纯术后化疗的27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雅琴;彭世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天然药物对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和再灌注的作用

    天然药物里对脑缺血损伤具有治疗作用的主要是活血化瘀药.中医对缺血性疾病的治疗理论是气血相关理论、活血化瘀理论,治则是活血生肌、行气通脉、补气活血.西医研究显示脑缺血损伤的级联反应分为4个阶段(1),治疗策略是恢复再灌注和保护脑组织.活血化瘀药在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非活血化瘀药也可以作用于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某一阶段,保护缺血缺氧的神经细胞.

    作者:廖维靖;范明;杨万同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从冠心病中医防治的若干进展探讨结合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冠心病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中医药防治同样也获得一些可喜的苗头.本文将作简介并对中西医结合在此领域内研究的可能性结合点略加探讨.

    作者:汤益明;杨宁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把中西医结合的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

    1959年的夏天,我从西医医学院校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来到了美丽的首都时是多么的兴奋和高兴,到京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并立即参加全国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又继续学习中医3年,时至今日40余个春秋过去了,回忆当年初学中医时,正是我年富力强之际,而今年过花甲,瞬将进入古稀,过去的40余年是我一生中宝贵的年华,也是我坚持系统学习中医、全面掌握整理提高和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40余年.

    作者:张代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清热除湿汤配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12例

    糖皮质激素虽然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主要药物,但长期应用副反应多.1996年8月~2001年8月,笔者应用导师刘国安的经验方清热除湿汤配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12例,并与单用常规剂量激素治疗的11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红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抑颤汤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黑质细胞形态学的作用

    目的:探讨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PD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给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给等量生理盐水)、抑颤汤组(给抑颤汤1.7~1.8g/只),分别每天灌胃1次,连续8周;并观察PD大鼠行为特征及脑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抑颤汤组大鼠治疗后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1);脑黑质细胞数明显增多,神经元体积较饱满,结构较清晰,细胞内高尔基体、线粒体等趋于正常.结论:抑颤汤能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促进受损脑黑质细胞修复,为临床治疗PD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杨明会;窦永起;刘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丹芎通络汤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芎通络汤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丹芎通络汤治疗)56例和对照组(用尼群地平治疗)29例,分别治疗2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压和左室舒张功能等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芎通络汤能够改善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杨维华;周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7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冠脉造影阴性者,2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其中54例冠脉造影阳性(血管狭窄≥50%)患者经中医辨证后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3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阳性者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人(31.5%与2.2%,X2=14.1,P<0.01),冠脉造影阳性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冠脉造影阴性者(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增高.在非重度狭窄者、重度狭窄者中心血瘀阻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痰浊壅塞、气阴两虚两型(P<0.05),而痰浊壅塞、气阴两虚两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病变的严重性呈正相关.血瘀是导致冠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同型半胱氨酸值可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严卉;胡晓晟;陈君柱;朱建华;陈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孙怡;裘昌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复方皂矾丸辅助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8例

    1998年1月~2001年9月,我们采用复方皂矾丸加康力龙等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28例,并与单用康力龙等西药常规治疗的28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静;魏锦;胡宏;刘川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溶栓丸3号辅助治疗3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0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溶栓丸3号治疗3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方法:3期脉管炎患者1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0例)和治疗组(1000例);两组均用肠溶阿斯匹林、妥拉苏林、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加用溶栓丸3号,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动脉血流图、临床安全性及总疗效和2年后复发率.结果:近期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7.8%、98.6%,对照组分别为7.8%、54.5%;对主要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动脉血流图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溶栓丸3号是治疗3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子胜;马同长;张宏亮;刘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36例

    1996年1月~2001年5月,我们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36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8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成荣;赵克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温针疗法治疗雷诺氏病30例

    我们于2000年3月~2002年3月采用温针疗法治疗雷诺氏病30例,并与用倍他乐克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顺;蔡玉颖;卢金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药金叶败毒颗粒抑制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信号通路的研究

    目的:研究金叶败毒颗粒(简称中药)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治疗HCMV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中药和更昔洛韦(GCV)干预HCMV感染的细胞p38 mRNA及pRb蛋白表达水平,观察两种药物对HCMV感染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EL)的影响.结果:两种药物均可抑制HCMV在HEL中的增殖,但中药能明显抑制p38 mRNA的水平,并使其磷酸化底物pRb蛋白表达降低,而GCV无此作用.结论:中药可能通过调节MAPK通路而抑制HCMV基因的表达和复制.

    作者:汪辉;闻良珍;凌霞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平糖浓缩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平糖浓缩胶囊是杨叔禹教授在中医学辨证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总结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成药.我们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长期服用该药的患者,在血糖水平下降的同时,血清胰岛素水平也有所下降.提示该药的降糖作用可能与改善患者外周血胰岛素抵抗(IR)有关.1999年4月~2001年12月,我们以胰岛素抵抗指数(InRI)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该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IR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学军;杨叔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慢性重型肝炎1例

    病例介绍患者,女,36岁,因乏力、纳差,黄疸进行性加深70余天,伴腹水30天,尿少20天,于2001年1月31日就诊.既往无肝炎病史,无血吸虫病、嗜酒史.2000年n月15日因乏力、尿黄,查总胆红素(TBIL)173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60μmol/L,丙氨酸转氨酸(ALT)466U/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HBc均阳性.

    作者:陈旭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用基因芯片筛选针刺衰老大鼠涌泉穴的318个差异基因初报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研究针刺涌泉穴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针刺组,两组每日皮下注射10%D-半乳糖0.5ml造模,造模的同时针刺组予以针刺涌泉穴,7周后处死,并摘取肝脏提取mRNA,作逆转录为cDNA以备检测.随机选用2305条大鼠cDNA制备成表达谱芯片,用Cy3和Cy5两种荧光物质分别标记两组大鼠肝组织的cDNA,制备成探针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通过计算机扫描后进行数据分析,初步筛选出了差异表达基因318条,其中表达上调的有137条,表达下调的有181条,并对其中差异为显著的55条作了初步分析.结果:针刺涌泉穴对衰老大鼠的基因表达的影响涉及免疫、生长发育、基础代谢和细胞骨架运动等多个方面,这从基因水平证明了针刺治疗是一整体调节作用.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同时半定量的研究数千条基因的表达状态,可以从微观基因水平研究针刺的整体机理,并判定其分子疗效,进而提高中医的科研水平.

    作者:王米渠;张卫;李珉;王刚;吴斌;罗永芬;许锦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