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姜莉芸;周立明;杨妙媛
我们自1995年以来,进行化疗加中药与单纯化疗治疗异位妊娠的对照观察,认为中药在改善症状,消除体征、缩短病程,恢复正常生育功能方面有独到之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诊断标准 (1)停经或虽无停经但有异常阴道出血及不同程度腹痛;(2)妇科检查子宫小于孕龄大小,一侧附件触及包块或无包块但有明显压痛;(3)B超检查宫内未见妊娠囊而一侧附件有包块,部分伴子宫直肠窝有液平;(4)血β-促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3.1μg/L(正常值为<3.1μg/L)。
作者:赵运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干槽症是拔牙术后的一种并发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特别是链球菌与厌氧菌。对60颗阻生智齿拔牙创内置入双黄连甲硝唑粉预防干槽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门诊选取身体健康,1周内未使用过抗生素,冠周无急性炎症的阻生智齿拔牙患者120例。男45例,女75例,年龄17~40岁,平均28.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23例,女37例;对照组男22例,女38例。两组低位阻生各15颗(其中埋伏阻生各7颗),中位阻生各15颗。手术时间30min以内。手术由同一医师施行,根据阻力分析采用劈开法、去骨法或二者综合,挺出牙或以牙钳拔除之。低位阻生牙要先切开、掀起软组织瓣,然后再依上法拔除。两组之间性别、年龄、阻生类型、手术时间、创伤程度各项经均衡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可比性。
作者:姚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自控止痛术(PCA)在国内已广泛应用,已证实它的优越性和可行性,给药途径主要有硬膜外、静脉。而年老体衰、翻动困难的顽固性疼痛患者和晚期癌症患者硬膜外给药操作困难,患者难以接受;静脉给药限于住院患者,也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我们采用穴位埋管微泵持续给药法,并对不同剂量芬太尼在穴位持续给药止痛术中的镇痛效果、安全及可行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大燕;卢梅生;谭明义;赖洪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弓形虫病(TOX)是人畜共患疾病,孕妇感染弓形虫后有50%可以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先天性弓形虫病。积极预防和治疗弓形虫感染,避免先天性弓形虫病对胎儿引起的严重后遗症,对提高人口素质、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对育龄期妇女孕前进行弓形虫感染的检查,对弓形虫抗体阳性TOX-DNA者,在中医扶正祛邪的理论指导下,选择扶正、祛邪两大类药物:四君子汤与普济消毒饮相结合加减,组成了扶正清毒方,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育贤;牛华珍;于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7年~1999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48例,并与用西药治疗的40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9;9(1)∶52〕,并具有明显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TP)低于66g/L,白蛋白(ALB)低于35g/L,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小于1,按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30~72岁,平均50.2岁;病程1~18年,平均4.3年;原发病:肝炎后33例,酒精性2例,原因不明13例。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31~76岁,平均52.1岁;病程1~19年,平均4.2年;原发病:肝炎后30例,酒精性2例,原因不明8例。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魏玲玲;刘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全甲洋参胶囊(简称全甲洋参)对环磷酰胺(Cy)所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E)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治疗作用机理。方法:分别观察单纯给予全甲洋参、单纯给予Cy及Cy加全甲洋参3种方式对小鼠PE微核形成率和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的影响,并与空白对照组、单用Cy组进行对照。结果:全甲洋参对正常小鼠PE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WBC、RBC、Hb无明显影响;Cy组PE微核形成率显著上升(P<0.01),WBC、RBC、Hb显著下降(P<0.01);Cy加全甲洋参组(高、中、低剂量)使PE微核形成率上升及WBC、RBC、Hb下降得到控制,Cy加全甲洋参高、中剂量组各项指标与Cy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y加全甲洋参低剂量组与Cy组比较,除Hb外,各指标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全甲洋参胶囊可拮抗Cy的骨髓抑制作用,即对Cy的毒副作用有一定的拮抗性。
作者:任连生;汤莹;张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清胃止痛微丸对胃溃疡(PU)的溃疡愈合及清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作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用清胃止痛微丸、四方胃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溃疡愈合、中医证候和HP清除情况。结果:胃镜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1.6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88.3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有较好的抑制HP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P清除率为47%。结论:清胃止痛微丸有较好的治疗胃溃疡和清除HP作用。
作者:何良志;张琼;王书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天佛参口服液(TFS)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用TFS治疗的71例恶性肿瘤患者按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分析,评定其生存质量、3年存活率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并经实验用集落形成法测定对人胃癌(MGC803)细胞、人肝癌(SMMC7721)细胞、小鼠乳腺癌(EMT6)细胞肿瘤克隆原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应用以上3种肿瘤染料排斥实验测定对肿瘤细胞生长率的影响。结果:临床观察71例患者总缓解率为45.1%,有效率为71.8%,生存质量改善,机体免疫力增强,治疗1、2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8.5%、38.5%及10.8%,中位生存时间24.2个月。实验研究表明,TFS不但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和抑制单个细胞克隆的增殖能力;并且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和一定的量效关系,与对照药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FS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有明显疗效,其抗癌作用与机体免疫力增强和直接抑杀肿瘤细胞有关。
作者:孔平孝;陈光伟;王希胜;朱德生;李新民;刘文英;娄清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血虚证是中医常见证候之一。近年来,陈如泉教授带领血虚证课题组对它的实质进行过一系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总结了我们课题组及部分国内同道近十年来的有关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何东初;黎明辉;梁毅;欧敏;方邦江;陈如泉;潘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乳腺萎缩、增生雌性大鼠乳腺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对受体水平的影响机理。方法:分别用去势和长期大量肌肉注射己烯雌酚的方法建立成年大鼠乳腺萎缩和乳腺增生模型,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乳腺重量指数、乳腺组织结构及乳腺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结果:(1)补肾活血中药能使萎缩的乳腺组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1),乳腺组织胞浆和胞核雌、孕激素受体的数量明显升高(P<0.01,P<0.05),并使核/浆雌、孕激素受体比值趋于正常。(2)补肾活血中药能够使增生乳腺的重量指数及乳腺结构得到恢复或改善,使雌、孕激素核/浆受体比值均趋于正常。结论:(1)补肾活血中药能够预防与改善性激素水平低下导致的成年大鼠乳腺萎缩,并促进大鼠乳腺发育。(2)补肾活血中药与雌激素制剂虽然都具有促进乳房发育的作用,但作用途径不同。补肾活血中药治疗乳房发育不良具有应用开发前景。
作者:李培英;欧阳惠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从1997年1月~2000年7月观察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NS),对肾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82例NS均符合全国儿科肾病协作组1981年制订的标准〔《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和治疗的建议》的修订意见.中华儿科杂志?1981;19(4)∶241〕。全部病例均为同期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5岁~12岁,平均年龄(9.4±2.7)岁,病程20天~2年;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2岁~11.5岁,平均年龄(8.9±2.6)岁,病程15天~1.5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国华;张荣珍;申兆文;王瑛;李佳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子午流注法是以时间为条件的针刺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在针灸老专家阎润茗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子午流注纳支法(简称纳支法)与一般常规经验取穴法(简称经验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21例,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侧面部板滞、松弛,不能作皱眉、露齿、鼓腮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晴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平坦,或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221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纳支法组和经验取穴组。纳支法组116例,男64例,女52例;年龄7~80岁,平均42.6岁;病程3天~1年,2周以内的61例(52.59%)。经验取穴组105例,男58例,女47例;年龄5~78岁,平均43.1岁;病程2天~1年,2周以内的55例(52.3%)。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作者:王芳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脂肪肝主要由营养过剩、长期饮酒、感染、中毒及药物等原因引起。据报道,本病已占体检人数的5%~15%,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1)。自1999年10月~2000年9月底,我们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把脂肪肝分为湿浊中阻型、脾虚湿滞型、痰瘀互结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等5种不同的类型。分别应用导痰汤加减治疗40例(以下简称治疗组),以血脂康胶囊治疗36例作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结果报告于下。
作者:陈汉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寻求中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组合,笔者采用自拟六味散合西药二联(法莫替丁、阿莫西林)与西药三联(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甲硝唑)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伍德娜;陈进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口腔粘膜损伤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们应用银菊四联液含嗽治疗8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临床资料 (1)口腔粘膜损伤分级标准:按RTOG粘膜损伤诊断标准分为5级。0级:无反应。Ⅰ级:轻度口腔、咽粘膜轻度充血水肿、咽干、下咽轻痛。Ⅱ级:口腔、咽粘膜明显充血水肿,有白色斑点,中度疼痛。Ⅲ级:口腔、咽粘膜呈片状粘膜炎、疼痛加剧影响进食。Ⅳ级:口咽粘膜呈大面积溃疡,并有白色粘液样夹膜,剧痛,不能进水、进食。
作者:岳彩雷;袁玉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小儿复发性腮腺炎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常见疾病,1997年2月~2000年12月我科采用中药为主,治疗该疾病64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64例,男性37例,女性27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3~12岁,平均7岁。病程4个月~4年。其中X线腮腺造影有19例。诊断标准为:(1)初次发病年龄<10岁;(2)一侧腮腺反复肿大,一般不少于3次,(3)每次发作时间持续2天~2周,(4)腮腺肿大,但不伴有脓液形成,少数例外,(5)对合作的儿童行腮腺X线造影摄片,显示有典型的末梢导管扩张的表现,(6)不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
作者:刘伟弘;钱家生;杨毅;朱虹青;倪健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采用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心律失常43例,与对照组30例比较,且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10例接受食道电生理检查,现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符合西医学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房室传导阻滞(AVB)、窦性心动过缓(24h内平均心率<55次/min,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者)〕诊断标准(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34—1136)。
作者:刘明;姜莉芸;周立明;杨妙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龙胆泻肝汤口服、阴道灌洗,内外合治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50例,并与单纯口服罗红霉素50例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00例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诊断以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伴外阴瘙痒,尿道刺激征,或有不洁性生活史,实验室检查:宫颈分泌物UU培养阳性的门诊女性患者,并排除衣原体、淋球菌感染。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18~59岁,平均(33.2±9.4)岁,已婚27例,未婚有性交史23例;有不洁性交史者18例;分泌物增多27例,外阴瘙痒12例,尿道刺激征7例,无临床症状者11例;病程2周~4年;治疗过程中病例流失2例。对照组50例,年龄20~55岁,平均(36.5±6.3)岁,已婚30例,未婚有性交史20例;不洁性交史16例;分泌物增多29例,外阴瘙痒9例,尿道刺激征5例,无临床症状者13例;病程2周~3.5年,病例流失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条件基本齐同,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陈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输卵管阻塞有效而且实用的方法。方法:12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随机采用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组)、单纯中药(中药组)、单纯西药(西药组)3种不同方法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中西医组输卵管双侧通畅率86.7%,妊娠率85.0%;中药组分别为66.7%和63.3%;西药组分别为53.3%和50.0%。3组比较,中西医组效果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治疗3个疗程后,3组CRP和IL-1β均下降(P<0.0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效果好,实用性强。
作者:康佳丽;夏薇;何谦谊;阮翠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医药学溶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医疗的实践经验和中国古代哲学的辩证法于一炉,理论独特,诊治方法与现代医学有异;而记录着中医药学的中医文献则尽为古文,费解难懂。这就决定了中医文献翻译的特殊性和困难性。
作者:肖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