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燕;卢梅生;谭明义;赖洪康
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引起,流行于秋冬季节。是婴幼儿发生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白色稀水便或蛋花样大便。重者可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危及患儿生命。临床治疗多以微生态疗法,如口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制剂和对症治疗,但疗效往往不理想。我们1999年11月~2000年1月,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灌肠配合思密达治疗病毒性肠炎30例,疗效满意。
作者:王桂荣;祝端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采用自拟中药复方制剂——温阳健心灵口服液(健心灵),从1995年7月~2000年6月对120例充血性心衰(CHF)患者进行了随机单盲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2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心衰诊断根据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按NYHA分级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关于“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指导原则”的纳入标准。按3∶1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9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心功能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A组服用温阳健心灵口服液(由红参、黄芪、川芎、葶苈子、香加皮、白附片、淫羊藿组成,每支10ml,每毫升含生药3.28g,本院药厂生产)10ml,每天3次;B组开搏通(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2.5mg,每天3次,疗程14天。采用惠普Sonosloo-型CDFI测量两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D)、左室后壁增厚率(T)、心排量(CO)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情况。
作者:阎亚非;吴时达;吴桐;吴昌碧;徐俊波;王猷权;黄永成;庄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痤疮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病之一,在门诊中占较大比例。为提高痤疮的治愈率及控制复发,在临床证实有效的西药、中药方剂中,根据实验研究的作用机理,选药组方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学炎;黄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子午流注法是以时间为条件的针刺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在针灸老专家阎润茗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子午流注纳支法(简称纳支法)与一般常规经验取穴法(简称经验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21例,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侧面部板滞、松弛,不能作皱眉、露齿、鼓腮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晴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平坦,或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221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纳支法组和经验取穴组。纳支法组116例,男64例,女52例;年龄7~80岁,平均42.6岁;病程3天~1年,2周以内的61例(52.59%)。经验取穴组105例,男58例,女47例;年龄5~78岁,平均43.1岁;病程2天~1年,2周以内的55例(52.3%)。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作者:王芳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弓形虫病(TOX)是人畜共患疾病,孕妇感染弓形虫后有50%可以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先天性弓形虫病。积极预防和治疗弓形虫感染,避免先天性弓形虫病对胎儿引起的严重后遗症,对提高人口素质、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对育龄期妇女孕前进行弓形虫感染的检查,对弓形虫抗体阳性TOX-DNA者,在中医扶正祛邪的理论指导下,选择扶正、祛邪两大类药物:四君子汤与普济消毒饮相结合加减,组成了扶正清毒方,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育贤;牛华珍;于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小儿复发性腮腺炎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常见疾病,1997年2月~2000年12月我科采用中药为主,治疗该疾病64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64例,男性37例,女性27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3~12岁,平均7岁。病程4个月~4年。其中X线腮腺造影有19例。诊断标准为:(1)初次发病年龄<10岁;(2)一侧腮腺反复肿大,一般不少于3次,(3)每次发作时间持续2天~2周,(4)腮腺肿大,但不伴有脓液形成,少数例外,(5)对合作的儿童行腮腺X线造影摄片,显示有典型的末梢导管扩张的表现,(6)不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
作者:刘伟弘;钱家生;杨毅;朱虹青;倪健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采用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心律失常43例,与对照组30例比较,且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10例接受食道电生理检查,现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符合西医学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房室传导阻滞(AVB)、窦性心动过缓(24h内平均心率<55次/min,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者)〕诊断标准(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34—1136)。
作者:刘明;姜莉芸;周立明;杨妙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自1995年以来,进行化疗加中药与单纯化疗治疗异位妊娠的对照观察,认为中药在改善症状,消除体征、缩短病程,恢复正常生育功能方面有独到之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诊断标准 (1)停经或虽无停经但有异常阴道出血及不同程度腹痛;(2)妇科检查子宫小于孕龄大小,一侧附件触及包块或无包块但有明显压痛;(3)B超检查宫内未见妊娠囊而一侧附件有包块,部分伴子宫直肠窝有液平;(4)血β-促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3.1μg/L(正常值为<3.1μg/L)。
作者:赵运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治疗上目前仍是放疗为主,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产生了一系列放疗副作用及后遗症。不少学者以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方法相结合进行了临床研究,颇有成效。现就几年来中药配合放疗鼻咽癌作一综述。 1 单味中药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国内学者认为放射线属于火热毒邪,作用于人体导致热毒过盛,日久热毒伤津耗气,脾肾受损。治法多为清热解毒、滋阴生津、活血化瘀、健脾益肾等法,与之相应的使用药物大致分为清热、活血及补益药三大类。
作者:韦保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很长时间,且发生在异国他乡,但它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1994年春天,我刚到韩国不久,当时我应邀在韩国汉城大学天然物研究所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因为我是学医的,所以对韩国医学界的情况也就格外关心。我发现韩国医学界的气氛异常,见不到我在国内所熟悉的那种和谐,韩医(相当于我国的中医)和西医之间的纠纷愈演愈烈,相互游行示威,还举行罢工罢业。
作者:王学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研究应用中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38例,探讨其对RRTI患儿的免疫调控作用及临床防治效果。 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RRTI的诊断标准按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2)资料:73例均为本院儿科门诊和部分住院的RRTI患儿,随机分为中、西药两组。中药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13个月~14岁,平均(5.5±3.1)岁。西药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4.6±2.9)岁。中、西药组合并营养不良者分别为5例、3例;厌食、偏食分别为16例、14例;佝偻病分别为3例、3例;治疗前平均病程分别为(1.7±0.8)年、(2.4±1.9)年;每年平均发作次数分别为(12.5±5.5)次、(11.5±4.9)次。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选择健康儿童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11个月~11岁,平均(4.8±3.4)岁。
作者:黄国平;康建民;何建峰;胡速成;胡跃山;陈东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全甲洋参胶囊(简称全甲洋参)对环磷酰胺(Cy)所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E)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治疗作用机理。方法:分别观察单纯给予全甲洋参、单纯给予Cy及Cy加全甲洋参3种方式对小鼠PE微核形成率和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的影响,并与空白对照组、单用Cy组进行对照。结果:全甲洋参对正常小鼠PE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WBC、RBC、Hb无明显影响;Cy组PE微核形成率显著上升(P<0.01),WBC、RBC、Hb显著下降(P<0.01);Cy加全甲洋参组(高、中、低剂量)使PE微核形成率上升及WBC、RBC、Hb下降得到控制,Cy加全甲洋参高、中剂量组各项指标与Cy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y加全甲洋参低剂量组与Cy组比较,除Hb外,各指标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全甲洋参胶囊可拮抗Cy的骨髓抑制作用,即对Cy的毒副作用有一定的拮抗性。
作者:任连生;汤莹;张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手术及化疗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3例胃癌术后及36例胃癌化疗患者,根据静脉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与否,分别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T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活性。结果:胃癌患者术后合并应用参芪扶正组较单纯术后组RBC-C3bRR、CD3、CD4、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RBC-ICR显著降低(P<0.01);胃癌患者化疗合并应用参芪扶正组较单纯化疗组RBC-C3bRR、CD3、CD4、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RBC-ICR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癌患者手术后和化疗时合并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免疫功能。
作者:赵群;李勇;王力利;焦志凯;刘冀红;马志学;刘品一;于跃明;范立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龙胆泻肝汤口服、阴道灌洗,内外合治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50例,并与单纯口服罗红霉素50例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00例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诊断以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伴外阴瘙痒,尿道刺激征,或有不洁性生活史,实验室检查:宫颈分泌物UU培养阳性的门诊女性患者,并排除衣原体、淋球菌感染。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18~59岁,平均(33.2±9.4)岁,已婚27例,未婚有性交史23例;有不洁性交史者18例;分泌物增多27例,外阴瘙痒12例,尿道刺激征7例,无临床症状者11例;病程2周~4年;治疗过程中病例流失2例。对照组50例,年龄20~55岁,平均(36.5±6.3)岁,已婚30例,未婚有性交史20例;不洁性交史16例;分泌物增多29例,外阴瘙痒9例,尿道刺激征5例,无临床症状者13例;病程2周~3.5年,病例流失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条件基本齐同,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陈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3年11月~1998年10月,我们用葛根素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5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诊断符合1978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进行分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75〕的3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5例,男97例,女58例;年龄38~88岁,平均(55.9±10.8)岁;病程1.0~10.3年,平均(8.6±0.9)年。对照组155例,男98例,女57例;年龄37~82岁,平均(55.9±10.8)岁;病程0.5~11.5年,平均(9.1±1.0)年。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血压、心绞痛分型、心功能分级及静息心电图ST-T改变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陈炜;周培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五子衍宗丸及其拆方对线粒体DNA缺失、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及三磷酸腺苷(ATP)合成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酶动力学和生物发光技术进行检测。结果:五子衍宗丸及其拆方的枸杞子、菟丝子可减少老年大鼠脑组织线粒体DNA缺失(P<0.01),提高脑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Ⅳ活力和ATP的合成(P<0.05,P<0.01);枸杞子、菟丝子还可减少老年大鼠心线粒体DNA缺失(P<0.05,P<0.01)。结论: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对老年大鼠线粒体DNA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学美;富宏;刘庚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脂肪肝主要由营养过剩、长期饮酒、感染、中毒及药物等原因引起。据报道,本病已占体检人数的5%~15%,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1)。自1999年10月~2000年9月底,我们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把脂肪肝分为湿浊中阻型、脾虚湿滞型、痰瘀互结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等5种不同的类型。分别应用导痰汤加减治疗40例(以下简称治疗组),以血脂康胶囊治疗36例作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结果报告于下。
作者:陈汉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观察通精冲剂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Ⅱ(中度)~Ⅲ度(重度)精索静脉曲张伴精液质量异常的不育患者,分成中药治疗组(44例)与手术治疗组(31例)进行对照研究。中药组采用通精冲剂治疗,手术组采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或(和)加腹壁下静脉转流术。所有患者均定期复诊或随访。用精液电脑自动分析仪(CASA)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精子计数、活率、各项运动参数以及配偶怀孕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中药组与手术组各项指标大多差异无显著性,中药组精子密度、运动精子数、前向运动精子数等低于手术组;治疗后中药组CASA分析,精子质量明显改善,而手术组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通精冲剂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引起不育症,可达到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而且精子运动参数改善明显。表明手术治疗仅单纯改善局部情况,而中药通精冲剂治疗还能进一步调节全身功能。
作者:戚广崇;陆寄坤;阚钦林;王正民;李军;张国兆;徐文友;包正荣;李其信;胡全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寻求中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组合,笔者采用自拟六味散合西药二联(法莫替丁、阿莫西林)与西药三联(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甲硝唑)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伍德娜;陈进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医学认为,“肾”在周身脏腑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先天之本”,现代研究表明中医学肾的功能与人体内分泌、免疫、生殖等功能关系密切(1~3),因此得到当代医学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并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4)。
作者:罗卫芳;郭树仁;张家俊;程士德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