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手术及化疗时免疫功能的影响

赵群;李勇;王力利;焦志凯;刘冀红;马志学;刘品一;于跃明;范立侨

关键词:胃癌, 红细胞免疫, T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参芪扶正注射液
摘要: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手术及化疗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3例胃癌术后及36例胃癌化疗患者,根据静脉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与否,分别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T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活性。结果:胃癌患者术后合并应用参芪扶正组较单纯术后组RBC-C3bRR、CD3、CD4、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RBC-ICR显著降低(P<0.01);胃癌患者化疗合并应用参芪扶正组较单纯化疗组RBC-C3bRR、CD3、CD4、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RBC-ICR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癌患者手术后和化疗时合并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免疫功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精黄片加胃复安治疗脑梗塞后便秘32例

    1997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使用精黄片、胃复安治疗脑梗塞后便秘患者32例,并与使用西药西沙必利治疗的31例患者进行了疗效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经颅脑CT确诊为脑梗塞的住院患者,并参照文献标准(于润江主编.中国内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499)具备以下3点:(1)既往无便秘史;(2)粪便坚硬、排便费力;(3)排便次数<3次/周。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8~69岁,平均61岁,病程6h~6天,平均3天(便秘病程0.3~1.2个月,平均0.7个月)。梗塞部位:基底节15例,顶叶6例,额叶4例,枕叶4例,多发性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16例,中型14例,重型2例。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48~68岁,平均60岁,病程5h~6天,平均2.9天(便秘病程0.3~1.1个月,平均0.6个月)。梗塞部位:基底节14例,顶叶5例,额叶5例,枕叶3例,多发性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15例,中型14例,重型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

    作者:魏德新;薛任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癀片配合西药治疗剥脱性皮炎23例

    剥脱性皮炎又称红皮症,是一种累及全身或几乎全身皮肤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以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脱屑为特征。现对1995年3月~199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采用新癀片治疗的23例剥脱性皮炎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高热(体温>38℃),全身皮肤70%以上潮红、肿胀、肥厚、脱屑,浅表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10×109/L;(2)资料: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0~76岁,平均42岁;病程2~18天,平均10天。发病前有感染史8例。原发病为银屑病16例(其中关节型3例,脓疱型5例,关节型合并脓疱型1例,余为寻常型),8例曾服用过乙双吗啉和双酮嗪,2例服用过克银丸,2例外用药不当(如局部外用蛇毒产生刺激);药疹5例(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2例,肺心病及银屑病1例);自家敏感性皮炎2例(其中多种抗生素过敏1例)。

    作者:姚凤苓;刘艳荣;陈丹;陈庆江;马铁中;边天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药清肝利胆汤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因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但长期以来对SAP的发病机理认识不足,因此疗效一直不佳。我院1993年1月~2000年1月采用自拟清肝利胆汤,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其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培乐;李昕钰;魏小义;高鹏程;梁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癫痫散配合西药治疗难治性癫痫50例

    我们自1995年6月~1999年6月应用本院药厂生产的中药癫痫散(dianxiansan, DXS),治疗难治性癫痫,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法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患者入选标准 (1)年龄32~60岁;(2)经临床/脑电图确诊,(3)曾接受1~3种相宜的常规抗癫痫药(ADE)治疗,药量符合标准,至少有一项原ADE血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内,发作仍每月至少有2次;(4)治疗前3个月有发作记录;(5)在添加DXS后,原AED剂量保持不变。

    作者:路辉;王炎焱;陈馥;吴英;关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导痰汤加减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

    脂肪肝主要由营养过剩、长期饮酒、感染、中毒及药物等原因引起。据报道,本病已占体检人数的5%~15%,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1)。自1999年10月~2000年9月底,我们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把脂肪肝分为湿浊中阻型、脾虚湿滞型、痰瘀互结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等5种不同的类型。分别应用导痰汤加减治疗40例(以下简称治疗组),以血脂康胶囊治疗36例作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结果报告于下。

    作者:陈汉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癀片治疗慢性喉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喉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病因多为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或用嗓过度,抗生素治疗效果常不理想。2000年1~9月,我们用新癀片治疗慢性喉炎84例,并与头孢氨苄胶囊治疗的75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59例均为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新癀片组和抗生素组。新癀片组84例,男35例,女49例;年龄16~73岁,平均45.5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1.6年;其中单纯型51例,肥厚型23例,萎缩型10例。对照组75例,男27例,女48例;年龄18~71岁,平均43.5岁;病程1.5个月~5年,平均1.3年;其中单纯型45例,肥厚型21例,萎缩型9例。其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颁发《新药治疗慢性喉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作者:蒲一平;李元模;周翠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复方石膏四黄汤加味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

    痤疮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病之一,在门诊中占较大比例。为提高痤疮的治愈率及控制复发,在临床证实有效的西药、中药方剂中,根据实验研究的作用机理,选药组方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学炎;黄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临床食道电生理研究

    我们采用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心律失常43例,与对照组30例比较,且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10例接受食道电生理检查,现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符合西医学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房室传导阻滞(AVB)、窦性心动过缓(24h内平均心率<55次/min,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者)〕诊断标准(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34—1136)。

    作者:刘明;姜莉芸;周立明;杨妙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由感而发,对中医药精确化的思考

    应德国著名临床化学家Gerd Assmann教授之邀,1993年新年伊始我就开始了赴欧求学之旅。当踏上这个令我仰慕已久、具有先进的技术和优美的环境、哺育着诚实的德意志人民的土地之后,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手段,我的科研项目很快取得了进展,首次发现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若干新的突变位点,并分别阐明了它们各自对血脂代谢的影响,这一工作曾在1994年美国心脏年会上交流并获得专家高度评价,有关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Circulation》。

    作者:陆付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鱼腥草注射液灌肠配合思密达治疗病毒性肠炎30例

    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引起,流行于秋冬季节。是婴幼儿发生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白色稀水便或蛋花样大便。重者可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危及患儿生命。临床治疗多以微生态疗法,如口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制剂和对症治疗,但疗效往往不理想。我们1999年11月~2000年1月,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灌肠配合思密达治疗病毒性肠炎30例,疗效满意。

    作者:王桂荣;祝端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温阳健心灵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采用自拟中药复方制剂——温阳健心灵口服液(健心灵),从1995年7月~2000年6月对120例充血性心衰(CHF)患者进行了随机单盲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2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心衰诊断根据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按NYHA分级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关于“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指导原则”的纳入标准。按3∶1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9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心功能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A组服用温阳健心灵口服液(由红参、黄芪、川芎、葶苈子、香加皮、白附片、淫羊藿组成,每支10ml,每毫升含生药3.28g,本院药厂生产)10ml,每天3次;B组开搏通(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2.5mg,每天3次,疗程14天。采用惠普Sonosloo-型CDFI测量两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D)、左室后壁增厚率(T)、心排量(CO)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情况。

    作者:阎亚非;吴时达;吴桐;吴昌碧;徐俊波;王猷权;黄永成;庄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扶正清毒方治疗育龄期妇女弓形虫感染60例

    弓形虫病(TOX)是人畜共患疾病,孕妇感染弓形虫后有50%可以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先天性弓形虫病。积极预防和治疗弓形虫感染,避免先天性弓形虫病对胎儿引起的严重后遗症,对提高人口素质、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对育龄期妇女孕前进行弓形虫感染的检查,对弓形虫抗体阳性TOX-DNA者,在中医扶正祛邪的理论指导下,选择扶正、祛邪两大类药物:四君子汤与普济消毒饮相结合加减,组成了扶正清毒方,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育贤;牛华珍;于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热清口服液对胶质瘤、脑膜瘤手术后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热清口服液对胶质瘤、脑膜瘤手术后发热的退热疗效。方法:手术后按自然病区分脑热清组(中药组)、脑热清配合常规西药组(中西药组)和常规西药组(西药组),连续用药7天,对胶质瘤和脑膜瘤患者的药前体温、发热天数,药后体温、退热度数、退热天数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中西药组治疗后胶质瘤及脑膜瘤手术后发热患者体温明显降低,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脑热清口服液具有显著降低脑瘤手术后发热患者的体温的作用,其退热作用与胶质瘤或脑膜瘤无关。

    作者:樊永平;胡以明;李艳;张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以中药为主治疗小儿复发性腮腺炎64例

    小儿复发性腮腺炎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常见疾病,1997年2月~2000年12月我科采用中药为主,治疗该疾病64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64例,男性37例,女性27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3~12岁,平均7岁。病程4个月~4年。其中X线腮腺造影有19例。诊断标准为:(1)初次发病年龄<10岁;(2)一侧腮腺反复肿大,一般不少于3次,(3)每次发作时间持续2天~2周,(4)腮腺肿大,但不伴有脓液形成,少数例外,(5)对合作的儿童行腮腺X线造影摄片,显示有典型的末梢导管扩张的表现,(6)不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

    作者:刘伟弘;钱家生;杨毅;朱虹青;倪健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全甲洋参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和外周血象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甲洋参胶囊(简称全甲洋参)对环磷酰胺(Cy)所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E)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治疗作用机理。方法:分别观察单纯给予全甲洋参、单纯给予Cy及Cy加全甲洋参3种方式对小鼠PE微核形成率和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的影响,并与空白对照组、单用Cy组进行对照。结果:全甲洋参对正常小鼠PE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WBC、RBC、Hb无明显影响;Cy组PE微核形成率显著上升(P<0.01),WBC、RBC、Hb显著下降(P<0.01);Cy加全甲洋参组(高、中、低剂量)使PE微核形成率上升及WBC、RBC、Hb下降得到控制,Cy加全甲洋参高、中剂量组各项指标与Cy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y加全甲洋参低剂量组与Cy组比较,除Hb外,各指标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全甲洋参胶囊可拮抗Cy的骨髓抑制作用,即对Cy的毒副作用有一定的拮抗性。

    作者:任连生;汤莹;张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葛根素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55例

    1993年11月~1998年10月,我们用葛根素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5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诊断符合1978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进行分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75〕的3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5例,男97例,女58例;年龄38~88岁,平均(55.9±10.8)岁;病程1.0~10.3年,平均(8.6±0.9)年。对照组155例,男98例,女57例;年龄37~82岁,平均(55.9±10.8)岁;病程0.5~11.5年,平均(9.1±1.0)年。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血压、心绞痛分型、心功能分级及静息心电图ST-T改变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陈炜;周培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接受韩国记者采访记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很长时间,且发生在异国他乡,但它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1994年春天,我刚到韩国不久,当时我应邀在韩国汉城大学天然物研究所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因为我是学医的,所以对韩国医学界的情况也就格外关心。我发现韩国医学界的气氛异常,见不到我在国内所熟悉的那种和谐,韩医(相当于我国的中医)和西医之间的纠纷愈演愈烈,相互游行示威,还举行罢工罢业。

    作者:王学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血虚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探讨

    血虚证是中医常见证候之一。近年来,陈如泉教授带领血虚证课题组对它的实质进行过一系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总结了我们课题组及部分国内同道近十年来的有关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何东初;黎明辉;梁毅;欧敏;方邦江;陈如泉;潘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鱼腥草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64例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简称单疱角膜炎)是眼科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占角膜病首位。我院1994年7月~1999年6月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单疱角膜炎16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我院共收治320例(326眼)均符合《眼科全书》(李凤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79—138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诊断标准。其中门诊298例(302眼),住院22例(24眼)。按治疗方法不同及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单纯西医治疗,共156例(159眼),男88例(90眼),女68例(69眼);年龄8~62岁,平均42岁;病程2~45天,平均16天;初发142例(143眼),复发14例(16眼)。

    作者:罗荣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芬太尼经穴位埋管微泵持续给药治疗顽固性疼痛临床研究

    患者自控止痛术(PCA)在国内已广泛应用,已证实它的优越性和可行性,给药途径主要有硬膜外、静脉。而年老体衰、翻动困难的顽固性疼痛患者和晚期癌症患者硬膜外给药操作困难,患者难以接受;静脉给药限于住院患者,也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我们采用穴位埋管微泵持续给药法,并对不同剂量芬太尼在穴位持续给药止痛术中的镇痛效果、安全及可行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大燕;卢梅生;谭明义;赖洪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