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黄片加胃复安治疗脑梗塞后便秘32例

魏德新;薛任坚

关键词:精黄片, 胃复安, 治疗, 梗塞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梗塞部位, 年龄, 脑梗塞, 基底节, 住院患者, 多发性, 便秘病, 现报告如下, 资料选择, 专家经验, 枕叶, 西沙必利, 文献标准, 沈阳, 排便次数
摘要:1997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使用精黄片、胃复安治疗脑梗塞后便秘患者32例,并与使用西药西沙必利治疗的31例患者进行了疗效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经颅脑CT确诊为脑梗塞的住院患者,并参照文献标准(于润江主编.中国内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499)具备以下3点:(1)既往无便秘史;(2)粪便坚硬、排便费力;(3)排便次数<3次/周。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8~69岁,平均61岁,病程6h~6天,平均3天(便秘病程0.3~1.2个月,平均0.7个月)。梗塞部位:基底节15例,顶叶6例,额叶4例,枕叶4例,多发性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16例,中型14例,重型2例。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48~68岁,平均60岁,病程5h~6天,平均2.9天(便秘病程0.3~1.1个月,平均0.6个月)。梗塞部位:基底节14例,顶叶5例,额叶5例,枕叶3例,多发性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15例,中型14例,重型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扶正清毒方治疗育龄期妇女弓形虫感染60例

    弓形虫病(TOX)是人畜共患疾病,孕妇感染弓形虫后有50%可以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先天性弓形虫病。积极预防和治疗弓形虫感染,避免先天性弓形虫病对胎儿引起的严重后遗症,对提高人口素质、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对育龄期妇女孕前进行弓形虫感染的检查,对弓形虫抗体阳性TOX-DNA者,在中医扶正祛邪的理论指导下,选择扶正、祛邪两大类药物:四君子汤与普济消毒饮相结合加减,组成了扶正清毒方,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育贤;牛华珍;于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大黄素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腺组织细胞转化因子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从胰腺再生角度探讨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雨蛙肽(caerulei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前后6、24、48、72及96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β1 mRNA表达,同位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以及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大黄素治疗后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6h未见TGFβ1 mRNA表达。TGFβ1 24h后出现表达,72h时达高峰。大黄素治疗后6h即可检测到TGFβ1 mRNA表达,且24、48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并于48h时达大值。同时胰腺炎诱导后72h,胰腺组织DNA合成显著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 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显著增加。结论: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因子TGFβ1基因表达增强,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刺激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加胰组织DNA合成和蛋白含量,参与胰腺细胞修复、再塑过程。

    作者:楼恺娴;龚自华;袁耀宗;涂水平;翟祖康;徐家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热清口服液对胶质瘤、脑膜瘤手术后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热清口服液对胶质瘤、脑膜瘤手术后发热的退热疗效。方法:手术后按自然病区分脑热清组(中药组)、脑热清配合常规西药组(中西药组)和常规西药组(西药组),连续用药7天,对胶质瘤和脑膜瘤患者的药前体温、发热天数,药后体温、退热度数、退热天数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中西药组治疗后胶质瘤及脑膜瘤手术后发热患者体温明显降低,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脑热清口服液具有显著降低脑瘤手术后发热患者的体温的作用,其退热作用与胶质瘤或脑膜瘤无关。

    作者:樊永平;胡以明;李艳;张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由感而发,对中医药精确化的思考

    应德国著名临床化学家Gerd Assmann教授之邀,1993年新年伊始我就开始了赴欧求学之旅。当踏上这个令我仰慕已久、具有先进的技术和优美的环境、哺育着诚实的德意志人民的土地之后,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手段,我的科研项目很快取得了进展,首次发现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若干新的突变位点,并分别阐明了它们各自对血脂代谢的影响,这一工作曾在1994年美国心脏年会上交流并获得专家高度评价,有关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Circulation》。

    作者:陆付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精黄片加胃复安治疗脑梗塞后便秘32例

    1997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使用精黄片、胃复安治疗脑梗塞后便秘患者32例,并与使用西药西沙必利治疗的31例患者进行了疗效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经颅脑CT确诊为脑梗塞的住院患者,并参照文献标准(于润江主编.中国内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499)具备以下3点:(1)既往无便秘史;(2)粪便坚硬、排便费力;(3)排便次数<3次/周。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8~69岁,平均61岁,病程6h~6天,平均3天(便秘病程0.3~1.2个月,平均0.7个月)。梗塞部位:基底节15例,顶叶6例,额叶4例,枕叶4例,多发性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16例,中型14例,重型2例。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48~68岁,平均60岁,病程5h~6天,平均2.9天(便秘病程0.3~1.1个月,平均0.6个月)。梗塞部位:基底节14例,顶叶5例,额叶5例,枕叶3例,多发性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15例,中型14例,重型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

    作者:魏德新;薛任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手术及化疗时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手术及化疗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3例胃癌术后及36例胃癌化疗患者,根据静脉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与否,分别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T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活性。结果:胃癌患者术后合并应用参芪扶正组较单纯术后组RBC-C3bRR、CD3、CD4、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RBC-ICR显著降低(P<0.01);胃癌患者化疗合并应用参芪扶正组较单纯化疗组RBC-C3bRR、CD3、CD4、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RBC-ICR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癌患者手术后和化疗时合并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免疫功能。

    作者:赵群;李勇;王力利;焦志凯;刘冀红;马志学;刘品一;于跃明;范立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从金黄地鼠性腺功能的四季变化探索肾通于冬气的内涵

    中医学认为,“肾”在周身脏腑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先天之本”,现代研究表明中医学肾的功能与人体内分泌、免疫、生殖等功能关系密切(1~3),因此得到当代医学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并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4)。

    作者:罗卫芳;郭树仁;张家俊;程士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参芪大枣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本研究应用中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38例,探讨其对RRTI患儿的免疫调控作用及临床防治效果。 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RRTI的诊断标准按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2)资料:73例均为本院儿科门诊和部分住院的RRTI患儿,随机分为中、西药两组。中药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13个月~14岁,平均(5.5±3.1)岁。西药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4.6±2.9)岁。中、西药组合并营养不良者分别为5例、3例;厌食、偏食分别为16例、14例;佝偻病分别为3例、3例;治疗前平均病程分别为(1.7±0.8)年、(2.4±1.9)年;每年平均发作次数分别为(12.5±5.5)次、(11.5±4.9)次。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选择健康儿童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11个月~11岁,平均(4.8±3.4)岁。

    作者:黄国平;康建民;何建峰;胡速成;胡跃山;陈东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葛根素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55例

    1993年11月~1998年10月,我们用葛根素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5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诊断符合1978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进行分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75〕的3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5例,男97例,女58例;年龄38~88岁,平均(55.9±10.8)岁;病程1.0~10.3年,平均(8.6±0.9)年。对照组155例,男98例,女57例;年龄37~82岁,平均(55.9±10.8)岁;病程0.5~11.5年,平均(9.1±1.0)年。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血压、心绞痛分型、心功能分级及静息心电图ST-T改变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陈炜;周培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清胃止痛微丸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清胃止痛微丸对胃溃疡(PU)的溃疡愈合及清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作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用清胃止痛微丸、四方胃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溃疡愈合、中医证候和HP清除情况。结果:胃镜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1.6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88.3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有较好的抑制HP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P清除率为47%。结论:清胃止痛微丸有较好的治疗胃溃疡和清除HP作用。

    作者:何良志;张琼;王书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输卵管阻塞有效而且实用的方法。方法:12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随机采用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组)、单纯中药(中药组)、单纯西药(西药组)3种不同方法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中西医组输卵管双侧通畅率86.7%,妊娠率85.0%;中药组分别为66.7%和63.3%;西药组分别为53.3%和50.0%。3组比较,中西医组效果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治疗3个疗程后,3组CRP和IL-1β均下降(P<0.0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效果好,实用性强。

    作者:康佳丽;夏薇;何谦谊;阮翠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48例

    1997年~1999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48例,并与用西药治疗的40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9;9(1)∶52〕,并具有明显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TP)低于66g/L,白蛋白(ALB)低于35g/L,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小于1,按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30~72岁,平均50.2岁;病程1~18年,平均4.3年;原发病:肝炎后33例,酒精性2例,原因不明13例。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31~76岁,平均52.1岁;病程1~19年,平均4.2年;原发病:肝炎后30例,酒精性2例,原因不明8例。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魏玲玲;刘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药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治疗上目前仍是放疗为主,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产生了一系列放疗副作用及后遗症。不少学者以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方法相结合进行了临床研究,颇有成效。现就几年来中药配合放疗鼻咽癌作一综述。 1 单味中药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国内学者认为放射线属于火热毒邪,作用于人体导致热毒过盛,日久热毒伤津耗气,脾肾受损。治法多为清热解毒、滋阴生津、活血化瘀、健脾益肾等法,与之相应的使用药物大致分为清热、活血及补益药三大类。

    作者:韦保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全甲洋参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和外周血象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甲洋参胶囊(简称全甲洋参)对环磷酰胺(Cy)所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E)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治疗作用机理。方法:分别观察单纯给予全甲洋参、单纯给予Cy及Cy加全甲洋参3种方式对小鼠PE微核形成率和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的影响,并与空白对照组、单用Cy组进行对照。结果:全甲洋参对正常小鼠PE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WBC、RBC、Hb无明显影响;Cy组PE微核形成率显著上升(P<0.01),WBC、RBC、Hb显著下降(P<0.01);Cy加全甲洋参组(高、中、低剂量)使PE微核形成率上升及WBC、RBC、Hb下降得到控制,Cy加全甲洋参高、中剂量组各项指标与Cy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y加全甲洋参低剂量组与Cy组比较,除Hb外,各指标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全甲洋参胶囊可拮抗Cy的骨髓抑制作用,即对Cy的毒副作用有一定的拮抗性。

    作者:任连生;汤莹;张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芬太尼经穴位埋管微泵持续给药治疗顽固性疼痛临床研究

    患者自控止痛术(PCA)在国内已广泛应用,已证实它的优越性和可行性,给药途径主要有硬膜外、静脉。而年老体衰、翻动困难的顽固性疼痛患者和晚期癌症患者硬膜外给药操作困难,患者难以接受;静脉给药限于住院患者,也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我们采用穴位埋管微泵持续给药法,并对不同剂量芬太尼在穴位持续给药止痛术中的镇痛效果、安全及可行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大燕;卢梅生;谭明义;赖洪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内镜下气囊扩张结合中医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0例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贲门括约肌缺乏松弛而其上的食管缺乏蠕动所造成的食物不能顺利入胃。临床上以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反食)、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少见的疑难病。单纯的药物治疗,疗效欠佳。  我院自1997年~2000年,对中、西医药物治疗疗效不好的1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使用气囊扩张器行胃镜下气囊扩张结合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学斌;黄穗平;邱瑞娟;陈培琼;甘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50例

    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龙胆泻肝汤口服、阴道灌洗,内外合治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50例,并与单纯口服罗红霉素50例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00例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诊断以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伴外阴瘙痒,尿道刺激征,或有不洁性生活史,实验室检查:宫颈分泌物UU培养阳性的门诊女性患者,并排除衣原体、淋球菌感染。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18~59岁,平均(33.2±9.4)岁,已婚27例,未婚有性交史23例;有不洁性交史者18例;分泌物增多27例,外阴瘙痒12例,尿道刺激征7例,无临床症状者11例;病程2周~4年;治疗过程中病例流失2例。对照组50例,年龄20~55岁,平均(36.5±6.3)岁,已婚30例,未婚有性交史20例;不洁性交史16例;分泌物增多29例,外阴瘙痒9例,尿道刺激征5例,无临床症状者13例;病程2周~3.5年,病例流失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条件基本齐同,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陈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五子衍宗丸及其拆方对老年大鼠心脑线粒体DNA缺失、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及ATP合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五子衍宗丸及其拆方对线粒体DNA缺失、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及三磷酸腺苷(ATP)合成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酶动力学和生物发光技术进行检测。结果:五子衍宗丸及其拆方的枸杞子、菟丝子可减少老年大鼠脑组织线粒体DNA缺失(P<0.01),提高脑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Ⅳ活力和ATP的合成(P<0.05,P<0.01);枸杞子、菟丝子还可减少老年大鼠心线粒体DNA缺失(P<0.05,P<0.01)。结论: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对老年大鼠线粒体DNA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学美;富宏;刘庚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复方石膏四黄汤加味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

    痤疮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病之一,在门诊中占较大比例。为提高痤疮的治愈率及控制复发,在临床证实有效的西药、中药方剂中,根据实验研究的作用机理,选药组方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学炎;黄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鱼腥草注射液灌肠配合思密达治疗病毒性肠炎30例

    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引起,流行于秋冬季节。是婴幼儿发生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白色稀水便或蛋花样大便。重者可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危及患儿生命。临床治疗多以微生态疗法,如口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制剂和对症治疗,但疗效往往不理想。我们1999年11月~2000年1月,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灌肠配合思密达治疗病毒性肠炎30例,疗效满意。

    作者:王桂荣;祝端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