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坏血病的X线诊断6例报告

侯海燕;吴银荣

关键词:坏血病, X线, 诊断
摘要:坏血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所致.维生素C主要含于青菜和水果中,人体不能合成.婴儿在胚胎期可自母体吸收大量维生素C出生时可多量储存.母乳含有多量维生素C,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发生坏血病.如母亲妊娠期缺乏维生素C,婴儿也可发生先天性坏血病.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水泥行业烧成车间技改治理效果评价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小型水泥厂烧成车间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为突出,某厂为控制职业危害和保护环境,决心对烧成车间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成球预加水,进一步密闭窑炉,对本厂现状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工程完成后,我们对该车间治理效果进行了职业卫生环境监测和现场验收,现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丁俊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6例吸入性损伤患者从心理、饮食、气道方面给予精心护理,除1例高龄大面积(98%TBSA)早期死亡外,其余均痊愈.

    作者:张立芳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HIV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为有效遏止HIV的蔓延,除寻求更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外,HIV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其早期诊断主要靠实验诊断,包括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

    作者:宋兴华;姜世辉;向华国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脊柱损伤的CT及X线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100例临床拟诊为脊柱损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与CT扫描检查,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单椎体骨折58例,多椎体骨折42例.骨折累及二柱或三柱椎体爆裂成多块,易致椎管狭窄(P<0.001).且对二者进行敏感性比较,得出χ2=17.21,P<0.01,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CT检查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为临床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较单纯的X线平片更多的信息及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彭红波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基层医院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43例体会

    通过对我院既往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的分析,强调现场急救措施在抢救中的作用以及普及急救知识、使急诊医学社会化的紧迫性.同时探讨了急性腹膜透析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牛顺平;侯红波;张锐;余红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MEK-6318K血细胞分析仪计数WBC、RBC、PLT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对MEK-6318K血细胞分析仪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和不随机选择标本法,对仪器进行精密度,相关性测试.再对WBC、RBC、PCL进行结果测试.结果:各项参数测定的变异系数均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与显微镜目测全血细胞的比较,有一定的可比性.结论:该血细胞仪能满足基层医院临床血液常规分析.

    作者:代苏忠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利用电子表格绘制多规则质控图

    目的:利用Excel绘制多规则质控图,并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将两种浓度的质控数据减去均值后与标准差的比进行转换后,录入电子表格,以计算出的两组数据作为两个系列,插入折线图表,将两种浓度的质控绘在同一个质控图中,引入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应用Excel绘制多规则质控图,简捷直观,能及时发现失控并予以纠正.结论:利用Excel绘制多规则质控图,通用性强,便于推广.

    作者:付千钧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我所开展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取得很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琴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期的心理研究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期间的心理状态.方法:以资料收集,术前了解患者的思想情绪,解除患者心理顾虑,重视术后功能锻炼和心理指导.结果:做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期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恢复功能的重要环节.

    作者:钟永红;万丽华;陈汝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的STS位点分析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azoospermiafactor,AZF)区域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 site,STS)缺失位点及其缺失特点,寻找适用于国内AZF微缺失常规检测使用的STS位点.方法: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库》自1994年以来的全部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在采用的35篇文献中,采用PCR技术检测了AZF区域四个亚区的32个相关STS位点,共2 745例无精症和少精症患者,检出413例存在不同类型的微缺失,总缺失率15.05%.在四个AZF亚区中,AZFd和AZFc为缺失热区.结论:所推荐的AZF区域8个STS位点缺失与中国人原发无精和少精密切相关,可作为原发无精与少精症AZF区域微缺失常规检测的候选位点.

    作者:周友泉;王厚照;刘芳;史彩虹;史化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肾穿刺标本的常规染色制作程序探讨

    目的:探讨肾穿刺标本制作技术特点,制订一套较快而稳定的制作程序.方法:对本科室5千多例肾穿活检病例制作的技术和步骤进行比较和总结.结果:本科室5千多例肾穿刺活检标本的冰冻切片,HE切片,PAS,PASM,Masson三色以及刚果红和甲基紫等特殊染色都完全满足病理诊断.结论:本科采用的肾穿刺活体标本制作程序稳定而且较快.

    作者:赖英荣;陶瑜;梁英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13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138例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检测CAP患者呼吸道及血液标本的常见病原体,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军团菌属占2.2%(3/138),肺炎支原体占11.61%(16/138),病毒占16.2%(23/138),其中甲型流感病毒2例,乙型流感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1例,腺病毒1例,细菌占2.9%(4/138),有58.0%(80/138)不能明确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8.7%(12/138).病毒性肺炎、军团菌肺炎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胸部影像均无特异性,其鉴别需靠病原学检查.结论: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CAP病因主要为非典型病原体和病毒,对此类CAP的经验治疗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比较应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联合喹诺酮类药物较为理想.

    作者:周安;田应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直接穿刺桡动脉建立血液净化血管通路140例的护理体会

    急性中毒、急性肾衰等患者病情急、发展快,需快速有效的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灌流或透析治疗,良好的血流量在急诊患者的抢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春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76例临床体会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生原因多由于骨质疏松,步态不稳,反应能力差,以及轻微外力即可造成.其治疗上比较困难,除老年性疾病外,由于长期卧床可带来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我院于2002年以来对76例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治疗,效果满意,优良率达92.7%.

    作者:吴孟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新进展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1]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部分,经历了单机运行版、实验室内部网络版阶段后,目前我国大多数实验室采用以数据后处理为主要任务的系统.

    作者:石同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脑出血162例死亡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死亡的诸多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意识状态、血压、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均无典型的头痛、呕吐及偏瘫等症状.意识状态、应激性溃疡出血、感染、心脏疾病、出血量多少、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病时间等等多因素与脑出血死亡相关.结论:脑出血死亡与多因素相关,单因素致死者少,多为多因素导致死亡.出血量的多少是致脑出血者死亡极重要的因素.

    作者:王剑威;谢海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青春期生殖健康的宣教

    青春期生殖健康是人类生殖健康的一个重要阶段,女性如果在此阶段妊娠或做人工流产手术,不仅对其生理有很大的危害,还会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本文通过分析原因,进行青春期生殖健康宣教,提高青春期女性对性健康地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从而达到降低婚前性行为、人工流产及其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作者:武玉琴;武军宏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随着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开展,广大患者得到了更有效的治疗.该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痛苦小且复发率低,功能恢复快等特点,从以往根治性手术或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微创的功能性手术,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手术的成功除了要有技术娴熟的医生,熟练和正确的护理措施亦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相关的护理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贾玉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微波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护理体会

    微波治疗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微波治疗是通过组织中离子带的胶粒在微波运动中产生热量.对深层组织无损伤、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不适宜电凝电切手术尤为实用.现将本组自2000年至今在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疾病80例介绍如下.

    作者:罗丽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使用TECOM-2000血液分析仪的体会

    我院于2000年购进一台国产TECOM-200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通过两年多来的使用,我们从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易出观的故障及原因、常出现的故障现象,简单故障的预防和排除及如何保证检验质量等方面深深地认识和体会到,TECOM-2000型血液分析仪与进口同类仪器相比,虽具有全中文显示、操作简便、混匀、吸样、加试剂、计数、识别及打印结果等步骤实现自动化的优点,且具有自动清洗、故障显示、贮存、查询检测结果及质控、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1],但要使用好该仪器,减少仪器的故障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认真仔细阅读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的原理、结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校准规程、掌握仪器的维护保养和简单故障的排除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陈增和;李淑珍;刘璞;王国强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