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病人健康价值与生活方式的指导

王娟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价值, 指导
摘要: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肝源性糖尿病6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6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共67例,占所有病例的97.10%,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乙型肝炎患者中为主,其中慢性肝炎患者中为32例;慢性重型肝炎11例;肝硬化为24例.通过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或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多见于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在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后,效果较好.

    作者:张毅;许东发;陈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临床输血感染环节分析

    临床输血感染是医院感染中的一部分,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其表现和后果却非常严重.从血液采集开始,存放、分离加工、储存、运输、领取、存放、输注都是相关的环节,希望通过对这些环节的分析,找到关键所在,以期在具体工作中使输血感染降到低,同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利益.

    作者:陈云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MCV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实验观察及相关探讨

    目的:比较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不同情况,进而探讨MCV与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先用F-8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作为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及糖尿病患者组的MCV,两组结果采用t检验作比较,然后制备3名健康体检者的7份不同葡萄糖浓度系列抗凝血,并测定其MCV,同时分离血浆用CIBA CORNING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糖浓度,再将MCV与血糖浓度作相关性检验.结果:糖尿病组MCV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体外试验MCV随血糖浓度上升而增高,呈正相关(r>0.875,P<0.01).结论:无论体内或体外,随血糖浓度增高都将导致MCV增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MCV增高,一定要结合血糖浓度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作者:许尊泽;徐晓玲;马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产后大出血的急诊介入栓塞治疗

    目的:评价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急诊治疗产后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3例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经皮双侧髂内动脉插管术,通过DSA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用明胶海绵栓塞双侧髂内动脉或超选择栓塞双侧子宫动脉,部分大出血患者还使用微钢圈栓塞.结果:DSA血管造影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或者其分支子宫动脉,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分支造影剂外渗,或表现为宫腔内弥漫性、局灶性或单侧子宫动脉分支出血,造影剂呈片状、小点状外渗,或子宫动脉明显扭曲;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加上微钢圈栓塞后即作DSA造影显示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已栓塞,造影剂无外渗,临床20例出血立即完全停止,1例出血逐渐减少,对症治疗后1周内出血停止,2例栓塞术后仍出血而作全宫切除术.结论:应用急诊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并可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

    作者:张高尚;李晓群;张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护理专业教师的发展方向

    教师专业发展终体现于个体的专业性发展,依赖于教师个体对专业性发展的追求,是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中其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方向是: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道德的培养;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

    作者:樊永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加强血透患者心理护理的意义

    目的:探讨加强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的意义和作用.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疏通、开导,搞好感情沟通,与患者亲属一道消除患者心理障碍,辅以必要药物治疗,以了解心理护理在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医从性以及并发症中的作用.结论: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医从性,减少透析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友桂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切吸

    本文报道了我院采用切吸仪(APLD)[2]行腰椎间盘切吸术600例的体会.髓核切吸平均重量1.8 g,经1个月~12个月的随访,优良率2000年以后达94%,2000年以前90%.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新方法,据国内外多数报道,疗效满意,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时间短,一次性治疗率高,无严重并发症.笔者认为应严格选择适应证.精确定位下施术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孙万兴;桑俊勇;姜丽花;董瑞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的护理体会

    自控硬膜外镇痛泵(PCEA)是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根据术后应用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呼吸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以及不当的使用方式而给病人造成的危害,医护人员提供以相应的护理和监测,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玲;李红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MRI及CT在脊柱损伤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MRI及CT是目前诊断外伤性脊柱损伤的客观有效的方法,也是鉴定伤情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19例外伤性脊柱损伤的分析,对MRI及CT在外伤性脊柱损伤的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宋秀丽;刘彦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血尿酸测定在几种常见老年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随着当今社会人口的逐步老年化,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腔隙性脑梗死等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均成为老年多发常见病,且这些疾病又不同程度伴有高尿酸血症[1].本文对274例确诊为上述4种疾病患者血清尿酸进行检测,旨在发现高尿酸血症,并探讨高尿酸血症在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春康;苏振文;郑洪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观察比较它们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12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氯胺酮全身麻醉组(PK组),n=60;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RO组),n=60.PK组:丙泊酚-氯胺酮以质量比2∶1 配成混合液(PK液),切皮前,先给予丙泊酚1.5 mg/kg,缓慢静脉注射,5 min后给予氯胺酮1.5 mg/kg,缓慢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按丙泊酚剂量以每小时4 mg/kg~8 mg/kg微泵输注PK复合液,按需调整给药速度.RO组:①先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 :注入0.33%罗哌卡因15 ml~20 ml;②再行颈深、浅神经丛阻滞:分别注入0.33%罗哌卡因4 ml和 5 ml.结果:PK组麻醉效果优为60例(占100%),术中血压、心率平稳,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均在94% 以上,术中无呕吐及呼吸抑制等情况.RO组:麻醉效果优为51例(占85%),良为9例(占15%),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1例,喉返神经阻滞3例,术中出现血压升高7例、心率加快7例,SpO2均在94%以上,术中无呕吐.PK组麻醉效果优于RO组.结论:PK组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优于RO组,副作用少.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麻醉效果佳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信发;郑妈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儿少见心律失常误诊为感染性心肌炎五例分析

    心律失常是因心脏激动产生或/ 和传导异常,致使心脏活动变为过慢、过快、不规则或各部分活动的顺序变化,或在传导过程中时间延长或缩短.在小儿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律失常为常见,过早搏动等异位心律亦较常见,其次是传导阻滞[1].而心室扑动,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及干扰性房室分离等心律失常较为少见,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极易误诊为感染性心肌炎,现将我院近4 a来收治的5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黄玉强;孙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成人慢性肠套叠的CT诊断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8例成人慢性肠套叠的病人,全部均为继发性, 27例良性病变,其中息肉15例,平滑肌瘤6例,腺瘤2例,4例脂肪瘤;1例为腺癌.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①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史长,可自行复位,肠壁血运障碍发生率较少;②成人慢性肠套叠CT表现为靶形肿块,肾形肿块或慧星尾征,CT发现原发病变7例.结论: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可以明确诊断,但对原发病变的发现及定性有一定的限度.

    作者:赖寿伟;杨华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等容血液稀释治疗急性脑梗死

    目的:观察等容血液稀释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发病在48 h内的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等容血稀释治疗和普通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等容血液稀释治疗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对于老年人脑梗死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贾恩虎;胡琴芳;屠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PSB人工皮治疗Ⅱ度烧伤的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PSB人工皮治疗Ⅱ度烧伤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2例Ⅱ度烧伤创面病人实施PSB人工皮治疗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2例患者86处烧伤创面中,浅Ⅱ度烧伤创面5 d~10 d愈合,深Ⅱ度烧伤创面12 d~18 d愈合.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和消毒隔离,控制创面感染,预防创面和人工皮受压,是保证PSB人工皮治疗Ⅱ度烧伤创面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一湘;陈运祥;郭剑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的肾脏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的肾脏安全性.方法:60例做增强CT扫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肌酐(Cr)<110 μmol/L]和肾功能轻度损害组(B组,Cr介于111 μmol/L~178 μmol/L之间).所有患者于造影前及造影后24 h、48 h、72 h抽血测定肾功能尿素氮(BUN)、尿酸(UA)、Cr,另外收集尿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α1-MG.结果:A组使用碘普罗胺造影后24 h、48 h、72 h的BUN、UA和Cr等各项指标的改变与造影前基础值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尿α1-MG在造影后24 h有显著升高(P<0.05),但其值尚在正常范围,无临床意义.B组的Cr和尿α1-MG在造影后24 h和48 h有不同程度升高,它们与基础值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在72 h后大致恢复到基础值水平.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安全,对肾功能轻度损害的患者有一过性肾脏损伤,但是这种损伤在短期内可恢复.

    作者:胡洁之;翁志蓬;刘杰明;潘石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子痫剖宫产12例临床分析

    子痫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抢救及时,可降低母儿死亡率.大量资料表明,子痫除药物治疗外,剖宫产是抢救子痫的一种有效手段[1].本文是我院近年来对12例子痫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盛杰;刘晓辉;张玮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菌毒绝杀杀菌效果及稳定性与腐蚀性的检测

    菌毒绝杀为一种二氧化氯消毒剂,为了解其杀菌效果及稳定性与腐蚀性,在实验室对其进行了杀菌效果及稳定性与腐蚀性的检测.结果:以含二氧化氯20 mg/L溶液对悬液中大肠杆菌作用10 min,对悬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含二氧化氯30 mg/L溶液作用10 min,杀灭率均为100%.该消毒剂对金属有中度至重度腐蚀.其二元型包装存放于54℃下14 d,二氧化氯含量下降率为5.76%.该消毒剂为杀菌效果、稳定性较好的消毒剂.

    作者:卢秀杰;刁晓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异丙酚结合脑电双频指数在门诊胃肠镜检查麻醉中的体会

    在门诊胃镜、肠镜检查时,为减轻病人痛苦,我院自2002年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术.选2003年11月至2004年9月中62例病人,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静脉推注异丙酚麻醉,体会如下.

    作者:尚书军;李长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超短波并调制中频电疗配合药物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超短波并调制中频电疗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上述处理外,增加超短波并调制中频电疗,3个疗程后观察效果,并用病情程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病情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均数:对照组为(9.951±3.811)分,治疗组为(12.942±4.411)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平均所需次数:治疗组(15.542+5.108)次,少于对照组(20.083±7.051)次(P<0.05).结论:超短波并调制中频电疗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杨冬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