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科
MRI及CT是目前诊断外伤性脊柱损伤的客观有效的方法,也是鉴定伤情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19例外伤性脊柱损伤的分析,对MRI及CT在外伤性脊柱损伤的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宋秀丽;刘彦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8例成人慢性肠套叠的病人,全部均为继发性, 27例良性病变,其中息肉15例,平滑肌瘤6例,腺瘤2例,4例脂肪瘤;1例为腺癌.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①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史长,可自行复位,肠壁血运障碍发生率较少;②成人慢性肠套叠CT表现为靶形肿块,肾形肿块或慧星尾征,CT发现原发病变7例.结论: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可以明确诊断,但对原发病变的发现及定性有一定的限度.
作者:赖寿伟;杨华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急诊治疗产后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3例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经皮双侧髂内动脉插管术,通过DSA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用明胶海绵栓塞双侧髂内动脉或超选择栓塞双侧子宫动脉,部分大出血患者还使用微钢圈栓塞.结果:DSA血管造影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或者其分支子宫动脉,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分支造影剂外渗,或表现为宫腔内弥漫性、局灶性或单侧子宫动脉分支出血,造影剂呈片状、小点状外渗,或子宫动脉明显扭曲;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加上微钢圈栓塞后即作DSA造影显示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已栓塞,造影剂无外渗,临床20例出血立即完全停止,1例出血逐渐减少,对症治疗后1周内出血停止,2例栓塞术后仍出血而作全宫切除术.结论:应用急诊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并可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
作者:张高尚;李晓群;张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按TME原则行双吻合器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后如何预防吻合口瘘.方法:对104例该类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未进行预防性结肠造口的情况下,104例病例中仅6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77%.结论:完善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可以进一步降低TME原则Dixon手术的吻合口瘘发生率.
作者:王大巍;穆殿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的肾脏安全性.方法:60例做增强CT扫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肌酐(Cr)<110 μmol/L]和肾功能轻度损害组(B组,Cr介于111 μmol/L~178 μmol/L之间).所有患者于造影前及造影后24 h、48 h、72 h抽血测定肾功能尿素氮(BUN)、尿酸(UA)、Cr,另外收集尿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α1-MG.结果:A组使用碘普罗胺造影后24 h、48 h、72 h的BUN、UA和Cr等各项指标的改变与造影前基础值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尿α1-MG在造影后24 h有显著升高(P<0.05),但其值尚在正常范围,无临床意义.B组的Cr和尿α1-MG在造影后24 h和48 h有不同程度升高,它们与基础值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在72 h后大致恢复到基础值水平.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安全,对肾功能轻度损害的患者有一过性肾脏损伤,但是这种损伤在短期内可恢复.
作者:胡洁之;翁志蓬;刘杰明;潘石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听力缺陷是新生儿出生时常见异常之一,据调查统计,先天性听力缺失的发病率在新生儿占1 ‰~3 ‰,这种情况如能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如配戴助听器,进行耳聋康复治疗)可利用婴儿神经发育的可塑性,使婴儿的语言功能尽可能得到正常发育,将听力缺失时对婴儿各方面的不利影响降低到低程度.上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纷纷立法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我院自2002年9月起利用耳声发射,即OAE对本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传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对慢性肥厚性鼻炎进行治疗.方法:表面麻醉后,用微波手术治疗仪特定探头凝固下鼻甲肥大部分,使肥大的下鼻甲组织收缩,改善鼻腔通气状况.结果:128例中,痊愈106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微波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无出血,费用低,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心律失常是因心脏激动产生或/ 和传导异常,致使心脏活动变为过慢、过快、不规则或各部分活动的顺序变化,或在传导过程中时间延长或缩短.在小儿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律失常为常见,过早搏动等异位心律亦较常见,其次是传导阻滞[1].而心室扑动,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及干扰性房室分离等心律失常较为少见,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极易误诊为感染性心肌炎,现将我院近4 a来收治的5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黄玉强;孙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慢性腰肌劳损是常见的多发病,病程迁延较长,久治不愈,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药物治疗又无较好的治疗方法.足部反射区疗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此方法注重整体治疗,通过按摩足部反射区能启动机体自我调节机制,增加自我防御、自我修复能力,克服内外疼痛因子而达到疾病减轻症状的目的,其疗效有其独到之处,经此法治疗132例慢性腰肌劳损病例,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方长民;李小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气道慢性炎症病变引起的气管高反应性,在外源性和内源性刺激因素触发下而导致广泛的、可逆的气道狭窄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1].哮喘的治疗原则以抗感染为主,辅以支气管扩张药物.近年来,我们在上述方案的同时加用丙种球蛋白,效果显著.
作者:张金浩;董爱兵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超短波并调制中频电疗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上述处理外,增加超短波并调制中频电疗,3个疗程后观察效果,并用病情程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病情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均数:对照组为(9.951±3.811)分,治疗组为(12.942±4.411)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平均所需次数:治疗组(15.542+5.108)次,少于对照组(20.083±7.051)次(P<0.05).结论:超短波并调制中频电疗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杨冬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及DM人寿命的延长,这一慢性并发症明显增多.因DF具有病情重,发展快,截肢率高的特点,仍为临床治疗难点[1,2],现将我科收治的30例DF总结如下.
作者:邓尧利;邱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钙(Ca)、葡萄糖(Glu)、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蛋白(TP)、尿酸(UA)及尿液(Cr)、该测定中不同标准基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血清校准液和水溶性标准液校准仪器,测定上述生化项目并进行t检验.结果:100份血清样品测定结果只有Ca存在统计学差异.80份尿样品测定结果中Cr有明显差异.Cr 50倍稀释前后测定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准确性实验结果中,Cr用水溶性标准校准仪器,测定水溶性样品准确度高.血及尿Cr回收试验结果,分别以血清校准液和水溶性标准液定标测定结果为佳.结论:标准液基质效应对临床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建议血清样品测定用血清校准液,水溶性样品用水溶性标准液.
作者:陈志龙;张斌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子痫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抢救及时,可降低母儿死亡率.大量资料表明,子痫除药物治疗外,剖宫产是抢救子痫的一种有效手段[1].本文是我院近年来对12例子痫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盛杰;刘晓辉;张玮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是国内外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疗效肯定.但是TACE在控制、破坏、杀灭原发肿瘤的同时,往往加重肝功能的损害、促使乙型肝炎病毒在肝内的复制,而肝癌的发生发展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肝功能又是影响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一平;许绍雄;尚国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6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共67例,占所有病例的97.10%,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乙型肝炎患者中为主,其中慢性肝炎患者中为32例;慢性重型肝炎11例;肝硬化为24例.通过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或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多见于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在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后,效果较好.
作者:张毅;许东发;陈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在三维空间上通过拉弧或多野非共面集束照射,使靶区的剂量分布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一致,靶区得到剂量均匀的精确高剂量,周围组织或器官受到较少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放射反应和后遗症.3DCRT作为一种治疗肿瘤的精确放射治疗手段,通过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及精确治疗三个过程,保证了放射治疗的精确性.科学合理的治疗计划终要通过直线加速器来实现,故规范直线加速器的使用和管理,在保证3DCRT的准确实施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1997年7月开展3DCRT以来,通过规范直线加速器的使用和管理,保证了3DCRT的准确实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作者:王永刚;刘跃;陈宏;林旭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24例单用H1受体拮抗剂治疗疗效差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联合应用法莫替丁治疗4周,结果显示临床痊愈率和显效分别为85.4%和10.5%,表明法莫替丁与H1受体拮抗剂联合用于这类H1受体拮抗剂不能奏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台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专护生开展护理教学查房模式.方法:规范护理教学查房模式、人员结构、现场准备、查房的步骤.结果:提高了护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专科临床护理技能,锻炼了护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结论:在查房中,设计以护生为主讲的教学模式,可以教给护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蔡立慧;方毅贞;李庐;黄芳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必可酮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其对大呼气流速 (PEF)的影响.方法:45例患儿给予必可酮吸入,疗程12个月,同时口服酮替芬3个月,测定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PEF,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控制14例(31.1%),显效20例(44.4%),有效8例(17.8%),总有效率93.3%,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PEF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必可酮吸入治疗小儿CVA安全有效.
作者:王晓乐;蔡坚;郑忠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