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体会

贾俊仙;孙小芳;周胜云

关键词:结肠镜, 单人操作法, 主流趋势, 应用, 微细结构, 推广普及, 放大内镜, 操作体会, 安全程度, 准确性, 求术者, 手感, 技术, 国内, 病人, 病变, 暴动
摘要:结肠镜插入技术有两种:一是我国应用广泛的双人操作法,另一种为单人操作法.单人操作法由于手感明确,可以避免粗暴动作,病人痛苦小,安全程度高,以及放大内镜的应用,要求术者具有高超的操作准确性,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因此,单人操作在国际上已成主流趋势,国内也在逐步推广普及.我们对1 025例单人操作结肠镜的操作体会如下.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体会

    结肠镜插入技术有两种:一是我国应用广泛的双人操作法,另一种为单人操作法.单人操作法由于手感明确,可以避免粗暴动作,病人痛苦小,安全程度高,以及放大内镜的应用,要求术者具有高超的操作准确性,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因此,单人操作在国际上已成主流趋势,国内也在逐步推广普及.我们对1 025例单人操作结肠镜的操作体会如下.

    作者:贾俊仙;孙小芳;周胜云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儿童固定正畸的口腔护理

    错 畸形是口腔常见病,不仅影响美观,同时也影响口腔功能和口腔健康,近年来,固定矫治器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固定矫治器附件多、疗程长,过程复杂.在矫治期间如果口腔护理不当,会导致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疾病的发生,这样不仅影响矫治的效果,而且更有损于口腔健康.本文对近3 a来我院182例儿童固定矫治资料的收集,浅谈口腔护理在固定正畸治疗中的重要性.

    作者:王丽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机体气血平衡状态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合成代谢及主要脏器功能紊乱.其治疗原则为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纤溶系统活性.静脉溶栓治疗是冠脉再通的关键.

    作者:杨侠;侯钦丽;殷松松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一次给药完成CT增强扫描和IVP在儿童肾积水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儿童肾积水时,一次给药完成CT增强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IVP)两种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例既需要CT增强扫描又需行IVP检查的患儿,在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行CT扫描,然后在电视透视下根据需要点片完成IVP.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完成检查,得到无异于分别单独检查的CT增强和IVP影像资料,均获得了成功.结论:采用一次给药完成CT增强扫描和IVP两种检查的方法,不仅为临床提供了详尽的资料,同时又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和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作者:吴继志;顾维;王斌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复尔凯胃管在临床应用中的观察

    目的:对需长时间鼻饲的患者,如向保证营养供给同时,尽量减轻对病人的不良刺激,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方法:将92例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用复尔凯胃管,对照组(46例)用普通硅胶胃管(14号~16号).观察插管过程中恶心、呕吐、流泪、呛咳现象;插管成功率及病人的反应;插管过程感受及食管刺激症状.结果:观察组在插管过程中流泪、呛咳、恶心、呕吐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人均插管时间比观察组短,插管时食管刺激比对照组轻.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由于复尔凯胃管直径小(3.33 mm),长(130 mm),可留置时间长(42 d~90 d),插管过程减少病人的不良刺激及避免更换胃管的痛苦.临床病人较易接受留置复尔凯胃管.

    作者:黄慧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小儿推拿治疗口疮50例

    口疮是小儿时期消化道的常见病,是以齿龈、舌体、面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为主症,其特点是疼痛拒食、烦躁不安,本人自2002年以来,采用小儿推拿治疗此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幼蕊;樊景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恶性肿瘤的ICD-10编码

    熟记恶性肿瘤编码原则,认真阅读病案内容,准确做好恶性肿瘤的ICD-10编码.

    作者:黄妍璇;谢建英;黄亚容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膀胱有尿不能自解,是产后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初产妇常见,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痛苦,还不利于乳汁的分泌,影响母乳喂养.我科通过对79例产后尿潴留患者的病因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均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杨运良;刘风华;谢辉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LC手术合并阑尾切除25例分析

    目的:分析LC手术合并阑尾切除的适应证、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腹腔镜治疗胆囊疾病合并阑尾疾病25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5例中1例中转,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结论:LC手术合并阑尾切除具有痛苦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经济等优点,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赵建刚;印概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

    本文报告作者近年在DSA下采用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5例严重鼻出血的体会,其中3例栓塞单侧上颌动脉,1例栓塞双侧上颌动脉,1例栓塞单侧上颌动脉和面动脉,全部病例出血停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有效、安全、简单,并就优点和适应证、栓塞材料和操作方法、并发症和预防进行讨论.

    作者:许隽颖;陆进;徐平;王卫东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影响护生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及对策

    临床实习是中专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静脉输液是实习的主要内容之一,输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抢救和治疗,笔者针对94级84名护生实习措施,以达到提高护生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的目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袁广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立止血过敏性休克的急救配合和护理对策

    静脉注射立止血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极其罕见,本文分析总结了1例术前使用立止血后发生过敏性休克婴儿的抢救和护理,认为静脉注射立止血后应密切注意药物反应,及早发现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在抢救时应使患儿去枕仰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保暖,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通过本例的报告,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立止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和监护,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翠君;黄林华;郑汉琪;庄春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多媒体技术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怎样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促进内护教学的发展.

    作者:黄黎;李菲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49例临床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外科疾病.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国内资料为0.5‰~1‰[1].由于妊娠期间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导致孕妇和胎儿的并发症、死亡率增加.如何正确及时地诊断,恰当地处理将直接影响妊娠的结局.本文对我院1988年至2004年收治的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49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岚;蔺兵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HPLC法测定清热片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片中绿原酸含量的办法.方法:固定相为Hyper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13:87),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81 6 μg~0.816 0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103.37%,RSD=1.4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该片剂的成分含量测定.

    作者:魏文鹏;梁敏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190例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分析190例生理性绝经1 a以上的阴道出血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非器质性病变21.58%,良性病变65.79%,恶性肿瘤12.63%.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高.

    作者:张慧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技术学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的技术方法及优化扫描参数.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33例疑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颅脑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使用直接确定延时时间法及智能监测自动触发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通过3D软件的多平面重建(MRP),大密度投影(MIP)及立体漫游容积技术(VRT)重建颅脑血管图像.结果:33例中31例血管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共发现颅脑动脉瘤7例,动静脉畸形6例,颅脑肿瘤性病变4例,颅脑血管未见异常14例,通过CTA重建均能明确诊断.结论:CT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脑血管疾病检查手段.扫描延迟时间以智能监测触发扫描方法为优,VRT重建的图像质量佳.

    作者:林珏慧;林顺发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外伤性截瘫的护理

    外伤性截瘫系由创伤引起的瘫痪,病人丧失自理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照顾与护理.作者结合临床实践,从心理、饮食、皮肤、安全防护及功能锻炼、泌尿系护理几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作者:史晓劼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手术室中与术后感染有关的主要环节

    术后感染的部分原因与患者在手术室内接受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被细菌污染或使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有关.尽可能降低作为医院内感染重要组成部分的术后感染,做好院内感染重点科室之一的手术室感染管理极为重要[1],而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手术室中与术后感染有关的各种环节,然后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本文作者总结多年来手术室感染管理的经验,结合本院实际,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手术室中与术后感染有关的主要环节.

    作者:闵改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41例

    目的:介绍并讨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适应证,措施和中转手术指征.方法:总结我院外科1988年1月至1998年1月收治的41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经验.结果:41例病人假性胰腺囊肿并发症3例,肺部感染4例,无严重并发症32例;中转手术6例,死亡2例,死亡率4.8%.

    作者:冯军民;薛磊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