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钝伤合并肠腔破裂CT分析

金杰

关键词:腹部钝伤, 肠腔破裂, CT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腹部外伤引起肠腔破裂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7例有明确外伤病史、进行了CT检查且手术确诊的肠腔破裂穿孔病例,回顾分析CT图像.结果:小肠破裂4例,小肠及降结肠破裂1例,十二指肠破裂2例.CT表现:腹腔积液7例,肠系膜血肿5例,腹腔局部管壁增厚、间隙不清5例,气腹2例.结论:腹部钝伤合并肠腔破裂CT检查非常有价值.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治疗COP迟发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应用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COP)迟发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用单人纯氧舱治疗急性COP迟发脑病患者53例,高压氧治疗压力0.18 MPa~0.2 MPa,时间100 min,每疗程10次,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给予全程营养、心理等方法的护理.结果:53例患者中治愈33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92.2%.结论:应用高压氧治疗急性COP迟发脑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贾秋云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针刺扶突穴行甲状腺瘤切除术麻醉效果观察

    针麻或针药复合麻醉对甲状腺手术的应用由来己久,人们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如下.

    作者:赵爱华;赵敏;宋德泉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1 082例早期妊娠妇女弓形虫感染筛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我地育龄妇女弓形虫的感染情况,我们对来我院作常规孕期体检的1 082例早期妊娠妇女进行了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CAg)、特异性IgM(TOXAb-IgM)、特异性IgG(TOXAb-IgG)抗体的酶联免疫分析检测.以便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孕妇应用药物治疗并采取必要的优生指导,降低了胎儿宫内感染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 检测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TOXAb-IgG)、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M(TOXAb-IgM)和弓形虫循环抗原(CAg).结果:在1 082例早期妊娠妇女中检出CAg阳性4例,阳性率0.36%;TOXAb-IgG,阳性24例,阳性率2.22%;TOXAb-IgM,阳性36例,阳性率3.33%;TOXAb-IgG+TOXAb-IgM,阳性7例,阳性率0.65%;CAg+TOXAb-IgG+TOXAb-IgM阳性2例,阳性率0.18%;总阳性73例,阳性率6.75%.结论:应该加强对育龄妇女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她们的卫生知识和防治意识,并对孕前和孕期妇女进行弓形虫感染的动态血清监测,以便早诊断、早治疗,对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积极的重大意义.

    作者:吴大富;杨红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治疗肺心病30例临床观察

    笔者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例肺心病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又给予酚妥拉明与多巴胺静滴,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仝霞;高水莲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所有入选的急性肾衰竭患者45例均给予一周2次~3次,每次2 h~4 h的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愈34例(占75.6%),转为慢性4例(占8.9%),死亡7例(占15.6%).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早期及时血液透析治疗,有利于减少严重并发症,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减少死亡率.

    作者:张亚莉;柳红婷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腹膜后恶性神经鞘膜瘤误诊为肝脏血管瘤CT分析

    目的:分析腹膜后恶性神经鞘膜瘤误诊为肝脏血管瘤的原因.方法:通过两所医院CT及一所医院MRI,两所医院B超及结合临床对本病例进行诊断.结果:在影像学检查不典型时,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结论:在阅片时应综合分析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明确病变的部位并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可以降低本病的误诊率.

    作者:张锦;范跃星;王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儿童血铅水平与其他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全血中铅水平与钙、铜、铁、锌、镁等微量元素的相互关系.方法:血铅水平测定采用阳极溶出法;全血的钙、铜、铁、锌、镁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铅中毒与血铅未超标组相比,铅中毒组的钙(1.56±0.15)、锌(71.31±19.13)、铁(7.81±1.90)极显著低于血铅未超标组(P<0.01),而铜(19.28±7.93)则显著升高(P<0.05),镁则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铅超标者除导致铅中毒外,可致铜元素不同程度的中毒,还导致钙、锌、铁的微量元素缺少.铅中毒患者在驱铅的同时,还要同时驱铜和补充钙、锌、铁的微量元素.

    作者:陈社安;吕婉娴;黄丽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子宫全切术前后性生活状况调查及健康指导

    子宫是众多女性生殖器中的一个重要器官,愈来愈多的学者认为在子宫切除术前后应对妇女生理、心理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自2002年8月至2003年10月来我院因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的病人有169例,我们对这169例妇女进行了手术前后相关性知识方面的调查,旨在了解子宫全切术对这些妇女是否在生理、心理上造成影响,以制定出相关护理措施,消除她们的心理障碍.

    作者:刘丽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浅谈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简称EQA)是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和提高医疗机构检验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在全世界已普遍开展,并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室间评价工作,使参加者在各专业的检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作者:侯临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浓缩集菌法在痰结核菌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直接涂片和浓缩集菌法对同一份痰标本做痰结核菌检查,以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方法:直接涂片法:将痰直接涂片、萋-尼氏染色、镜检;浓缩集菌法:将痰消化、煮沸0.5 h、离心0.5 h、取沉淀涂片、萋-尼氏染色、镜检.结果:1 032例痰标本直接涂片法阳性率为9.8%,浓缩集菌法14.1%.结论:浓缩集菌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P<0.05).

    作者:季之森;沙云风;商敏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前S1抗原在急性HBV感染中的表现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急性乙型肝炎的关系,正确评价其在急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急性HBV感染者前S1抗原进行检测,并与无症状HBV携带者的前S1抗原比较.结果:300例急性乙型肝炎中271例(90.33%)前S1抗原阳性,在160例无症状HBV携带者中有22例(13.75%)前S1抗原阳性,病例组的前S1抗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S1抗原的出现提示与急性HBV感染有密切关系.

    作者:莫善颖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训练

    偏瘫是脑血管意外后常见的功能障碍.它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行走几乎是每位患者大的愿望,所以恢复患者的步行功能就成了偏瘫康复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琴苗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眼球壁巨大异物的手术分析

    1 临床病例患者,男性,35岁,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右眼被碎石迸伤,即感眼球剧烈疼痛,视物不清,伤后0.5 h在外院行诊治并行右眼B超检查提示:右眼玻璃体内异物,积血,晶状体膨胀,前房积血,未予特殊处理.伤后2 h来我院就医,当时眼科情况:Vos 1.0 Vod HM/眼前,右眼睑皮肤肿胀,结膜充血,水肿,角膜12:00~5:00弧形全层裂伤,前房积血,约0.4 ml, 虹膜下方部分离断,瞳孔约4 mm×5 mm,晶状体混浊,余窥不清.左眼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右眼角膜穿通伤;右眼前房积血;右眼外伤性白内障;右眼球内异物;右眼眼内炎.

    作者:李建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在《护理学导论》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点体会

    现代护理教学不是要全部灌输知识和技能,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中包括加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问题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培养,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要养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

    作者:郭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炎的治疗在临床上较为棘手,蛋白尿是促进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而肾性高血压亦可引起主要靶器官肾脏的损害,诸多因素终导致慢性肾损害乃至尿毒症,它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为探索减缓肾炎发展的方法,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取得了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做好部队官兵无偿献血的几点体会

    我站自2000年建站以来,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严格按照<军队献血管理办法>,积极组织部队官兵无偿献血,使部队无偿献血工作步入制度常规化、操作规范化的轨道.现就5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林福地;徐卫平;施素月;付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CD44与VEGF在颅内转移瘤与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VEGF、CD44s和CD44v6抗原在颅内转移瘤及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枸橼酸缓冲液(MW-CA)、EDTA修复抗原,微波-LSAB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在20例正常脑组织、3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和30例颅内转移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25%(5/20),CD44s和CD44v6表达均为阴性;3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VEGF、CD44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9%(29/35)和100%(35/35),CD44v6表达为阴性;30例颅内转移瘤中VEGF、CD44s和CD44v6性表达率分别为90.0%(27/30)、86.7%(26/30)和66.7%(20/30).VEGF、CD44s和CD44v6在正常脑组织、脑胶质母细胞瘤和颅内转移瘤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颅内转移瘤及脑胶质母细胞瘤与CD44v6表达差异有显著性,但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EGF有助于脑胶质母细胞瘤、颅内转移瘤与正常脑组织的鉴别,而CD44s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可能与其脑内侵袭过程有关,无CD44v6表达可能与其很少发生颅外转移有关,VEGF和CD44v6有可能成为颅内转移瘤诊治的有用指标之一.

    作者:熊正文;范水平;冯骥良;胡海霞;黄勇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心脏黏液瘤的外科治疗24例报告

    心脏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分原发与继发两类.心脏黏液瘤是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本院从1986年12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心脏黏液瘤24例,且全部进行了手术摘除,现报告如下.

    作者:柴辉;卫永太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股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50例体会

    目的:探讨DCS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DCS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50例.结果:术后经3 a随访,50例患者骨折全部痊愈,优良率为86%.结论:使用DCS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性能优越,固定牢靠,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黄希勤;高文波;陈伟兵;何春雷;廖文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的诊断价值

    主动脉窦瘤破裂(RAAS)又称乏氏窦瘤破裂,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6%.由于瘤体破裂可形成主动脉心腔瘘,产生急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腔容量负荷增加,而导致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多数病情发展迅速,及时正确的诊断对于改善病人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贾恩亮;庞丽;赵玲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