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浅谈

侯临平

关键词:卫生部, 中心, 室间质评, 室间质量评价, 实验室认可, quality assessment, 全面质量管理, 临床实验室, 医疗机构, 评价工作, 临床检验, 检验质量, 检验水平, 组成, 专业
摘要: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简称EQA)是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和提高医疗机构检验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在全世界已普遍开展,并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室间评价工作,使参加者在各专业的检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在基层医院静吸复合麻醉中应用的探索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基层医院用吊袋持续输注代替靶控输注或持续注射泵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以瑞芬太尼2 μg/kg为诱导用药,维持用药为0.1 μg/(kg·min)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滴注,术中根据麻醉深浅调节瑞芬太尼量,手术结束前15 min停吸异氟醚,缝皮时停止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结果:吊袋持续输注麻醉效果满意,术毕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与文献报道持续注射泵或靶控输注泵效果相似.结论: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作者:董安顺;张宝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构建新型地段管理模式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

    儿童免疫规划,是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普及的工作.施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其目的是通过提高易感人群的有效接种率,形成人群保护屏障,从而提高人群对疾病的免疫水平,以降低、控制和终消灭相应的传染病.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是座落在宜昌市东大门的城郊结合部,是一所拥有500多名职工、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医院.自1982年以来,负责承担伍家岗工业辖区的地段预防保健工作.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辖区内的适龄儿童都得到了免疫,有效控制了相应的传染病发生率.

    作者:李琴凤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CD44与VEGF在颅内转移瘤与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VEGF、CD44s和CD44v6抗原在颅内转移瘤及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枸橼酸缓冲液(MW-CA)、EDTA修复抗原,微波-LSAB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在20例正常脑组织、3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和30例颅内转移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25%(5/20),CD44s和CD44v6表达均为阴性;3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VEGF、CD44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9%(29/35)和100%(35/35),CD44v6表达为阴性;30例颅内转移瘤中VEGF、CD44s和CD44v6性表达率分别为90.0%(27/30)、86.7%(26/30)和66.7%(20/30).VEGF、CD44s和CD44v6在正常脑组织、脑胶质母细胞瘤和颅内转移瘤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颅内转移瘤及脑胶质母细胞瘤与CD44v6表达差异有显著性,但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EGF有助于脑胶质母细胞瘤、颅内转移瘤与正常脑组织的鉴别,而CD44s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可能与其脑内侵袭过程有关,无CD44v6表达可能与其很少发生颅外转移有关,VEGF和CD44v6有可能成为颅内转移瘤诊治的有用指标之一.

    作者:熊正文;范水平;冯骥良;胡海霞;黄勇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的诊断价值

    主动脉窦瘤破裂(RAAS)又称乏氏窦瘤破裂,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6%.由于瘤体破裂可形成主动脉心腔瘘,产生急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腔容量负荷增加,而导致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多数病情发展迅速,及时正确的诊断对于改善病人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贾恩亮;庞丽;赵玲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在《护理学导论》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点体会

    现代护理教学不是要全部灌输知识和技能,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中包括加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问题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培养,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要养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

    作者:郭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如何做好门诊分诊工作

    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我院内科门诊分诊工作的经验.方法:首先要做好就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优化病人的服务流程,注意区分轻重缓急,提高分诊质量,提高分析和判断病人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地学习基础理论,丰富临床经验.结果: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门诊病人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作者:周苏珍;胡明瑜;徐菊芬;缪秋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身材矮小儿童的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民群众保健意识的增强,身材矮小在现代社会中已被极大地关注.凡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2 SD)者为身材矮小,低于3个标准差(3 SD)以上者为侏儒症.本作者对我院儿科矮小门诊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矮小儿童35例,通过用长春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心理干预、加强营养等方法治疗后,身材明显增高,现将治疗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丁培玲;杨金社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探讨抗乙肝颗粒剂制备工艺和质控标准

    目的:探讨抗乙肝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根据处方中药的性状和理化性质,确定了简单合理的制剂制备工艺;同时根据医院药品质量检测条件,应用薄层色谱法与丹参、赤芍、重楼和青黛的鉴别,经考察,剂型稳定,检测方法重现性好.结论;抗乙肝颗粒剂制备工艺设计合理,质量标准稳定可行.

    作者:吴静;王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腹部钝伤合并肠腔破裂CT分析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腹部外伤引起肠腔破裂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7例有明确外伤病史、进行了CT检查且手术确诊的肠腔破裂穿孔病例,回顾分析CT图像.结果:小肠破裂4例,小肠及降结肠破裂1例,十二指肠破裂2例.CT表现:腹腔积液7例,肠系膜血肿5例,腹腔局部管壁增厚、间隙不清5例,气腹2例.结论:腹部钝伤合并肠腔破裂CT检查非常有价值.

    作者:金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前S1抗原在急性HBV感染中的表现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急性乙型肝炎的关系,正确评价其在急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急性HBV感染者前S1抗原进行检测,并与无症状HBV携带者的前S1抗原比较.结果:300例急性乙型肝炎中271例(90.33%)前S1抗原阳性,在160例无症状HBV携带者中有22例(13.75%)前S1抗原阳性,病例组的前S1抗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S1抗原的出现提示与急性HBV感染有密切关系.

    作者:莫善颖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侧胸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套状撕脱伤15例报告

    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15例手部脱套伤,其中仅一指脱套伤的10例,两指脱套伤的5例,均予以侧胸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效果良好.作者认为,运用侧胸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可以大限度恢复手指运动和感觉功能,且外观较好,是治疗手指套状撕脱伤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迎春;李江涛;杨延林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安达芬栓治疗宫颈糜烂68例临床观察

    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很多,我院门诊自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安达芬栓治疗宫颈糜烂,对能坚持随访的68例患者进行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侯雪娥;郝秀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卵巢畸胎瘤的螺旋CT诊断与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畸胎瘤的CT特征与病理基础.方法: 47例卵巢畸胎瘤病例,术前均常规进行平扫,两期或三期增强扫描,并进行各种二、三维重建,术后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与病理表现.结果: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成熟性畸胎瘤44例多有典型的脂肪、液体、软组织、骨、钙化等多种密度结构混杂;1例恶变成熟性畸胎瘤以软组织肿块为主,周围边界不清,有淋巴结转移;2例未成熟性畸胎瘤均有大量散在斑点及小结节钙化,而其他征象相对于成熟性畸胎瘤无明显特异.结论:螺旋CT拥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对卵巢畸胎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并能对病变是否恶变和分辨成熟性/未成熟性畸胎瘤做出初步判断.

    作者:陈爱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眼球壁巨大异物的手术分析

    1 临床病例患者,男性,35岁,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右眼被碎石迸伤,即感眼球剧烈疼痛,视物不清,伤后0.5 h在外院行诊治并行右眼B超检查提示:右眼玻璃体内异物,积血,晶状体膨胀,前房积血,未予特殊处理.伤后2 h来我院就医,当时眼科情况:Vos 1.0 Vod HM/眼前,右眼睑皮肤肿胀,结膜充血,水肿,角膜12:00~5:00弧形全层裂伤,前房积血,约0.4 ml, 虹膜下方部分离断,瞳孔约4 mm×5 mm,晶状体混浊,余窥不清.左眼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右眼角膜穿通伤;右眼前房积血;右眼外伤性白内障;右眼球内异物;右眼眼内炎.

    作者:李建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炎的治疗在临床上较为棘手,蛋白尿是促进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而肾性高血压亦可引起主要靶器官肾脏的损害,诸多因素终导致慢性肾损害乃至尿毒症,它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为探索减缓肾炎发展的方法,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取得了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超高倍显微仪和FQ-PCR检测泌尿生殖道UU和CT的探讨

    目的:探讨超高倍显微仪和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应用.方法:采用FQ-PCR 法,对超高倍显微仪检测143例CT/UU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FQ-PCR检测,CT阳性率26.57%(38/143),UU阳性率40.56%(58/143);CT、UU两者阳性率9.79%(14/143).结论:柳州地区妇科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CT、UU合并感染者占有一定的比例,FQ-PCR和超高倍显微仪检测CT、UU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但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作者:杨柳光;李卓园;蒋利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全面认识健康改变健康观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不仅要求身体健康、心情愉快、适应社会,而且要求品德高尚.

    作者:张亚妮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我们检测了13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胆酸(CG)水平,探讨其对各种慢性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蓉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

    目的:评价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对10例HIE患者进行检查分析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4例合并脑损伤情况.

    作者:林华锐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骨科病人术后留置硬膜外镇痛泵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骨科病人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术后留置硬膜外镇痛泵引起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出现不良反应,了解其原因,落实措施.结果:有效的提高了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减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受到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结论:考虑术后留置硬膜外镇痛泵,术前应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对于体质差及年老者,尽量减少采用此方法.

    作者:肖育卿;陈如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