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妮
目的:为了使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检测方法更加准确、简便适用于临床.方法:以细菌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免疫层析法(ICA)和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分别对健康对照组和临床病人组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四种方法经Kappa结果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操作的简便性、结果的准确性,ICA法适于临床标本的应用.
作者:李占荣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了本科近4年来94例全肺切除患者中合并有心律失常的类型、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发生心律失常29例(占30.8%),均发生在3 d内,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常见,均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心律失常是全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心电图异常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者,采用止痛治疗有效降低发生率.结论:术前对有心血管疾病和易患者应进行干预治疗,改善心肌储备,术中术后保持血氧平稳,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减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张荣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简称EQA)是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和提高医疗机构检验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在全世界已普遍开展,并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室间评价工作,使参加者在各专业的检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作者:侯临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8岁.因心悸胸痛20 d加重3 d伴头晕入院.查体: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4次/min,三尖瓣区可闻及全收缩Ⅱ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姚英;黄朝辉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老年人除了机体发生生理性或病理性的改变外,心理状态也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心理因素对人体既有导致疾病的作用,又有预防疾病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适当加以疏导,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惠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现代护理教学不是要全部灌输知识和技能,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中包括加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问题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培养,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要养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
作者:郭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我院自1995年至2004年共收治肾损伤患者64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4例.男59例,女5例.年龄15岁~59岁,平均33岁.左肾33例,右肾28例,双肾3例.
作者:史建国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的标准化应用,对尿液分析仪器的干扰因素造成的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UF-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和尿干化学仪联机后结果与显微镜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UF-100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所测管型和红细胞假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7.0%和26.3%;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假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3.5%和13.3%.结论:通过UF-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尿干化学仪和显微镜三者交叉互检,可排除假阳性结果,使尿液分析标准化.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梁秀兰;贺淑霞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对10例HIE患者进行检查分析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4例合并脑损伤情况.
作者:林华锐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本文介绍了我院自2000年至2004年收治的2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护理,并从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对症处理、胸腔穿刺护理及恢复期护理等几个护理环节全面阐明了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
作者:郑妮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在胆源性胰腺炎中,胆道梗阻或感染是胰腺炎发生出血坏死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常见的重症急腹症之一.一旦胰腺出现出血坏死,其病情特点:病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手术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手术创伤会加重胰腺损伤,并导致全身应激水平下降,因此,手术后的护理更为复杂.我科于2005年4月收治了2例老年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席冬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5例病例,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内镜手术、内镜辅助的显微外科、内镜控制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果:治愈13例,好转2例.结论:应用内镜手术需正确掌握神经内镜技术及手术适应证.
作者:薛国强;史益民;王静波 刊期: 2005年第22期
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出院病人451人次,现将主要病人的疾病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谢新田;高云花;赵兴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DCS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DCS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50例.结果:术后经3 a随访,50例患者骨折全部痊愈,优良率为86%.结论:使用DCS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性能优越,固定牢靠,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黄希勤;高文波;陈伟兵;何春雷;廖文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15例手部脱套伤,其中仅一指脱套伤的10例,两指脱套伤的5例,均予以侧胸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效果良好.作者认为,运用侧胸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可以大限度恢复手指运动和感觉功能,且外观较好,是治疗手指套状撕脱伤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迎春;李江涛;杨延林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中,我们发现一个项目会影响紧随其后项目的测试结果,这是由仪器清洗系统的工作模式造成的.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之一是一种试剂中含有另一试验的测定物质而直接干扰其测试结果.原因之二是一种试剂中含有改变另一试验反应条件或影响其反应进程的物质而间接干扰其测试结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常是用调整实验的前后顺序来消除这种影响[1],但遇到实验互相干扰或因选作实验使原本不相关的实验相互影响,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设置交叉污染对来解决.
作者:尤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急性乙型肝炎的关系,正确评价其在急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急性HBV感染者前S1抗原进行检测,并与无症状HBV携带者的前S1抗原比较.结果:300例急性乙型肝炎中271例(90.33%)前S1抗原阳性,在160例无症状HBV携带者中有22例(13.75%)前S1抗原阳性,病例组的前S1抗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S1抗原的出现提示与急性HBV感染有密切关系.
作者:莫善颖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很多,我院门诊自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安达芬栓治疗宫颈糜烂,对能坚持随访的68例患者进行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侯雪娥;郝秀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50例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方法:对10年间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多样性、复杂性、大部有原发病,血象大多数正常,骨髓象组织细胞增生异形性不大.结论: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大多数可找到原发病,预后良好.因发病的不同,疗效有差异.
作者:刘平;左新年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超高倍显微仪和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应用.方法:采用FQ-PCR 法,对超高倍显微仪检测143例CT/UU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FQ-PCR检测,CT阳性率26.57%(38/143),UU阳性率40.56%(58/143);CT、UU两者阳性率9.79%(14/143).结论:柳州地区妇科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CT、UU合并感染者占有一定的比例,FQ-PCR和超高倍显微仪检测CT、UU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但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作者:杨柳光;李卓园;蒋利君 刊期: 200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