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高倍显微仪和FQ-PCR检测泌尿生殖道UU和CT的探讨

杨柳光;李卓园;蒋利君

关键词:高倍显微仪, FQ-PCR, 泌尿生殖道感染, CT, UU
摘要:目的:探讨超高倍显微仪和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应用.方法:采用FQ-PCR 法,对超高倍显微仪检测143例CT/UU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FQ-PCR检测,CT阳性率26.57%(38/143),UU阳性率40.56%(58/143);CT、UU两者阳性率9.79%(14/143).结论:柳州地区妇科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CT、UU合并感染者占有一定的比例,FQ-PCR和超高倍显微仪检测CT、UU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但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

    目的:评价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对10例HIE患者进行检查分析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4例合并脑损伤情况.

    作者:林华锐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介入治疗

    胆道狭窄(biliary stricture BS)是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lantion OLT)术后胆道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5%~34%之间.BS影响了肝移植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因此其治疗十分重要.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或经T管胆道介入治疗已成为介入治疗常用治疗手段,本中心自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对6例OLT术后BS进行介入治疗.现将OLT术后BS介入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桂杰;孙立国;张丽萍;王连祥;董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全肺切除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分析及处理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了本科近4年来94例全肺切除患者中合并有心律失常的类型、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发生心律失常29例(占30.8%),均发生在3 d内,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常见,均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心律失常是全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心电图异常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者,采用止痛治疗有效降低发生率.结论:术前对有心血管疾病和易患者应进行干预治疗,改善心肌储备,术中术后保持血氧平稳,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减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张荣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两种方法测尿蛋白的比较

    尿蛋白的测定对肾病及尿路感染诊断及愈后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尿蛋白定性常采用试纸法和磺柳酸法.我们对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病房病人200例进行尿蛋白测定,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范迎春;张团结;高勇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的诊断价值

    主动脉窦瘤破裂(RAAS)又称乏氏窦瘤破裂,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6%.由于瘤体破裂可形成主动脉心腔瘘,产生急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腔容量负荷增加,而导致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多数病情发展迅速,及时正确的诊断对于改善病人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贾恩亮;庞丽;赵玲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瑞芬太尼在基层医院静吸复合麻醉中应用的探索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基层医院用吊袋持续输注代替靶控输注或持续注射泵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以瑞芬太尼2 μg/kg为诱导用药,维持用药为0.1 μg/(kg·min)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滴注,术中根据麻醉深浅调节瑞芬太尼量,手术结束前15 min停吸异氟醚,缝皮时停止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结果:吊袋持续输注麻醉效果满意,术毕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与文献报道持续注射泵或靶控输注泵效果相似.结论: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作者:董安顺;张宝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舒适护理在腹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常发生腹胀、肠功能恢复慢,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伤口愈合时间延长.传统的腹部手术病人护理就是采用一般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及指导,而舒适护理是护理活动与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终目的是让病人身心处于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何玲;周靖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侧胸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套状撕脱伤15例报告

    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15例手部脱套伤,其中仅一指脱套伤的10例,两指脱套伤的5例,均予以侧胸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效果良好.作者认为,运用侧胸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可以大限度恢复手指运动和感觉功能,且外观较好,是治疗手指套状撕脱伤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迎春;李江涛;杨延林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股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50例体会

    目的:探讨DCS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DCS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50例.结果:术后经3 a随访,50例患者骨折全部痊愈,优良率为86%.结论:使用DCS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性能优越,固定牢靠,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黄希勤;高文波;陈伟兵;何春雷;廖文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1 082例早期妊娠妇女弓形虫感染筛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我地育龄妇女弓形虫的感染情况,我们对来我院作常规孕期体检的1 082例早期妊娠妇女进行了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CAg)、特异性IgM(TOXAb-IgM)、特异性IgG(TOXAb-IgG)抗体的酶联免疫分析检测.以便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孕妇应用药物治疗并采取必要的优生指导,降低了胎儿宫内感染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 检测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TOXAb-IgG)、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M(TOXAb-IgM)和弓形虫循环抗原(CAg).结果:在1 082例早期妊娠妇女中检出CAg阳性4例,阳性率0.36%;TOXAb-IgG,阳性24例,阳性率2.22%;TOXAb-IgM,阳性36例,阳性率3.33%;TOXAb-IgG+TOXAb-IgM,阳性7例,阳性率0.65%;CAg+TOXAb-IgG+TOXAb-IgM阳性2例,阳性率0.18%;总阳性73例,阳性率6.75%.结论:应该加强对育龄妇女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她们的卫生知识和防治意识,并对孕前和孕期妇女进行弓形虫感染的动态血清监测,以便早诊断、早治疗,对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积极的重大意义.

    作者:吴大富;杨红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尿液检测分析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的标准化应用,对尿液分析仪器的干扰因素造成的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UF-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和尿干化学仪联机后结果与显微镜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UF-100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所测管型和红细胞假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7.0%和26.3%;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假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3.5%和13.3%.结论:通过UF-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尿干化学仪和显微镜三者交叉互检,可排除假阳性结果,使尿液分析标准化.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梁秀兰;贺淑霞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自发性气胸的整体护理与体会

    本文介绍了我院自2000年至2004年收治的2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护理,并从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对症处理、胸腔穿刺护理及恢复期护理等几个护理环节全面阐明了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

    作者:郑妮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细胞分析仪已在各级医院普通应用,其原理有电阻抗法、光散射法等,而以电阻抗法应用较为广泛,其报告单有数值和直方图,而临床一般只注意数值不大注意直方图,其实直方图对血细胞变化更为直观.

    作者:丁玉庚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安达芬栓治疗宫颈糜烂68例临床观察

    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很多,我院门诊自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安达芬栓治疗宫颈糜烂,对能坚持随访的68例患者进行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侯雪娥;郝秀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耳针配合中药治疗肾绞痛265例

    1998至今,以耳针配合治疗肾石症、肾绞痛,取得较好疗效,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曲如玫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全自动尿液一般检验应重视的综合问题分析

    随着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自动化仪器的广泛使用,赋予了尿液分析许多新的内容,它的快速、简便、准确、多参数分析,深得广大检验及临床医生的好评,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广大检验工作者重视,现分析如下.

    作者:师秀云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如何做好门诊分诊工作

    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我院内科门诊分诊工作的经验.方法:首先要做好就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优化病人的服务流程,注意区分轻重缓急,提高分诊质量,提高分析和判断病人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地学习基础理论,丰富临床经验.结果: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门诊病人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作者:周苏珍;胡明瑜;徐菊芬;缪秋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桥小脑角肠源性囊肿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主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入院.头颅MRI示右侧桥小脑角占位病变.术中见桥小脑角囊肿,直径1 cm,囊壁厚0.1 cm,边界较清,囊液黄白色.镜下表现:囊壁被覆单层或假复层立方上皮,部分有纤毛及杯状细胞,皮下结缔组织内可见黏液腺.诊断:桥小脑角肠源性囊肿Ⅱ型.

    作者:张文;成媛;陈玮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对糖耐量异常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与冠状动脉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5例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耐量异常组)和25例血糖正常且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相匹配的病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糖、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活动平板、心率变异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糖耐量异常组空腹及糖耐量试验后2 h的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5±0.21)mmol/L与(5.18 mmol/L±0.66 mmol/L,(10.63±3.26)mmol/L与(9.09±1.89)mmol/L,P<0.05).同对照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的活动平板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例数增高、心率变异性减小、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率增加血脂增高.结论:糖耐量异常可成为冠状动脉疾病罹患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任志敏;顾成圻;王莲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急诊因意外事故死亡46例病例分析

    意外事故死亡在急诊死亡病例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且其往往因发病急、发展快、病情急而死亡率较高.如何提高此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我们每一位急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在将我院急诊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接诊的因意外事故死亡的病例46例进行简单分析,望能为我们急诊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作者:侯树荫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