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锐
目的:评价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对10例HIE患者进行检查分析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4例合并脑损伤情况.
作者:林华锐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急性乙型肝炎的关系,正确评价其在急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急性HBV感染者前S1抗原进行检测,并与无症状HBV携带者的前S1抗原比较.结果:300例急性乙型肝炎中271例(90.33%)前S1抗原阳性,在160例无症状HBV携带者中有22例(13.75%)前S1抗原阳性,病例组的前S1抗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S1抗原的出现提示与急性HBV感染有密切关系.
作者:莫善颖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全血中铅水平与钙、铜、铁、锌、镁等微量元素的相互关系.方法:血铅水平测定采用阳极溶出法;全血的钙、铜、铁、锌、镁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铅中毒与血铅未超标组相比,铅中毒组的钙(1.56±0.15)、锌(71.31±19.13)、铁(7.81±1.90)极显著低于血铅未超标组(P<0.01),而铜(19.28±7.93)则显著升高(P<0.05),镁则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铅超标者除导致铅中毒外,可致铜元素不同程度的中毒,还导致钙、锌、铁的微量元素缺少.铅中毒患者在驱铅的同时,还要同时驱铜和补充钙、锌、铁的微量元素.
作者:陈社安;吕婉娴;黄丽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与冠状动脉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5例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耐量异常组)和25例血糖正常且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相匹配的病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糖、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活动平板、心率变异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糖耐量异常组空腹及糖耐量试验后2 h的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5±0.21)mmol/L与(5.18 mmol/L±0.66 mmol/L,(10.63±3.26)mmol/L与(9.09±1.89)mmol/L,P<0.05).同对照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的活动平板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例数增高、心率变异性减小、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率增加血脂增高.结论:糖耐量异常可成为冠状动脉疾病罹患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任志敏;顾成圻;王莲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采用硅胶层析柱将灵芝孢子油中的甘油三酯及溶于其中的可能对总三萜含量测定造成干扰的组分分离除去,然后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的总三萜含量.该方法简单快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可用于质量控制.
作者:王彩云;郝晓宏;谷日旭;韩琼 刊期: 2005年第22期
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常发生腹胀、肠功能恢复慢,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伤口愈合时间延长.传统的腹部手术病人护理就是采用一般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及指导,而舒适护理是护理活动与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终目的是让病人身心处于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何玲;周靖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我们检测了13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胆酸(CG)水平,探讨其对各种慢性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蓉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腹腔镜无功能积水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腹膜后腹腔镜无功能积水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中转开腹手术和输血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腹膜后腹腔镜无功能积水肾切除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苏小林;宗炜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在胆源性胰腺炎中,胆道梗阻或感染是胰腺炎发生出血坏死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常见的重症急腹症之一.一旦胰腺出现出血坏死,其病情特点:病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手术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手术创伤会加重胰腺损伤,并导致全身应激水平下降,因此,手术后的护理更为复杂.我科于2005年4月收治了2例老年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席冬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对2001年至2004年间本细菌室分离出的100例沙雷氏菌进行菌株、来源的统计,并对药敏进行分析.结果:沙雷氏菌感染以黏质沙雷氏菌和液化沙雷氏菌为主,对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喹诺酮类较敏感,对青霉素类耐药率较高.其中,从痰标本中分离率仍是高.沙雷菌作为院感的重要病原菌,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控制院内感染和合理用药是控制此菌感染的可靠手段.
作者:余建申;吴大富;卢建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所有入选的急性肾衰竭患者45例均给予一周2次~3次,每次2 h~4 h的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愈34例(占75.6%),转为慢性4例(占8.9%),死亡7例(占15.6%).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早期及时血液透析治疗,有利于减少严重并发症,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减少死亡率.
作者:张亚莉;柳红婷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应用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COP)迟发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用单人纯氧舱治疗急性COP迟发脑病患者53例,高压氧治疗压力0.18 MPa~0.2 MPa,时间100 min,每疗程10次,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给予全程营养、心理等方法的护理.结果:53例患者中治愈33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92.2%.结论:应用高压氧治疗急性COP迟发脑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贾秋云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护理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护理教学中更应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以往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李国荣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尿蛋白的测定对肾病及尿路感染诊断及愈后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尿蛋白定性常采用试纸法和磺柳酸法.我们对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病房病人200例进行尿蛋白测定,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范迎春;张团结;高勇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静脉穿刺是护士日常工作中基本的一项操作,穿刺成功率的高低,不仅是操作者手法、技巧和熟练程度的问题,同时与操作者的心理素质有关.根据笔者多年来的临床观察,影响穿刺成功的心理因素有以下几种.
作者:樊秋云;侯钦丽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抗乙肝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根据处方中药的性状和理化性质,确定了简单合理的制剂制备工艺;同时根据医院药品质量检测条件,应用薄层色谱法与丹参、赤芍、重楼和青黛的鉴别,经考察,剂型稳定,检测方法重现性好.结论;抗乙肝颗粒剂制备工艺设计合理,质量标准稳定可行.
作者:吴静;王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应用不同磁共振单次激发扫描序列进行检查,拓展磁共振各种成像技术在腹部疾病中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结果表明磁共振单次激发扫描序列得到的图像可以符合诊断要求,对一些不太配合的患者也能完成检查,可以作为常规检查的有益补充.
作者:李黎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类检测结果的可信度,提醒操作者和临床医师注意观察分析仪的报警提示.方法:通过对139例标本,应用分析仪细胞分类与显微镜染色分类比较.结果:139例报警提示的标本瑞氏染色分类结果:异型淋巴细胞54例,38.8%;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8例,20.1%;感染性骨髓象11例,7.91%;中晚幼红细胞9例,6.47%;淋巴细胞性白血病7例,5.04%;其他22例,15.83%;未找到异常细胞8例,5.76%.结论:虽然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已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但染色的血涂片分类,可提供许多其他重要信息,是仪器分类不能代替的.
作者:杭海 刊期: 2005年第22期
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出院病人451人次,现将主要病人的疾病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谢新田;高云花;赵兴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1 DG5016型C型臂X射线机1.1 故障现象踩下透视曝光开关,监视器上无图像显示.1.2 检修过程开机后,按下透视转换按键,自动电压调节按键,踩下透视曝光开关,移动显像小车上曝光指示灯亮.松开透视曝光开关,指示灯灭.提示机器控制部分和高压部分正常.故障应在电视信号输入线路方面.
作者:李国;李强 刊期: 200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