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的总三萜含量

王彩云;郝晓宏;谷日旭;韩琼

关键词:层析柱, 分光光度法, 总三萜
摘要:采用硅胶层析柱将灵芝孢子油中的甘油三酯及溶于其中的可能对总三萜含量测定造成干扰的组分分离除去,然后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的总三萜含量.该方法简单快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可用于质量控制.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12例气管断裂患者的救治体会

    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我科共收治胸外伤病人613例,其中气管断裂患者为12例,占胸外伤病人的1.9%,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天灵;李计文;李国霞;张翠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451人次出院病人统计资料分析

    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出院病人451人次,现将主要病人的疾病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谢新田;高云花;赵兴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预防差错事故的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立法日渐完善.为了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从而保证病人医疗护理质量,同时也保护护士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名护士,在近20 a的护理工作中,体会如下.

    作者:黄俊峰;刘晶晶;于大方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训练

    偏瘫是脑血管意外后常见的功能障碍.它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行走几乎是每位患者大的愿望,所以恢复患者的步行功能就成了偏瘫康复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琴苗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炎的治疗在临床上较为棘手,蛋白尿是促进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而肾性高血压亦可引起主要靶器官肾脏的损害,诸多因素终导致慢性肾损害乃至尿毒症,它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为探索减缓肾炎发展的方法,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取得了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50例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方法:对10年间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多样性、复杂性、大部有原发病,血象大多数正常,骨髓象组织细胞增生异形性不大.结论: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大多数可找到原发病,预后良好.因发病的不同,疗效有差异.

    作者:刘平;左新年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在《护理学导论》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点体会

    现代护理教学不是要全部灌输知识和技能,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中包括加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问题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培养,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要养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

    作者:郭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修饰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目前,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研究重点放在了降低毒性,抗耐药菌方面.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修饰酶是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本文对氨糖类抗生素的修饰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华振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所有入选的急性肾衰竭患者45例均给予一周2次~3次,每次2 h~4 h的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愈34例(占75.6%),转为慢性4例(占8.9%),死亡7例(占15.6%).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早期及时血液透析治疗,有利于减少严重并发症,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减少死亡率.

    作者:张亚莉;柳红婷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高压氧治疗COP迟发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应用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COP)迟发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用单人纯氧舱治疗急性COP迟发脑病患者53例,高压氧治疗压力0.18 MPa~0.2 MPa,时间100 min,每疗程10次,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给予全程营养、心理等方法的护理.结果:53例患者中治愈33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92.2%.结论:应用高压氧治疗急性COP迟发脑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贾秋云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全面认识健康改变健康观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不仅要求身体健康、心情愉快、适应社会,而且要求品德高尚.

    作者:张亚妮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子宫全切术前后性生活状况调查及健康指导

    子宫是众多女性生殖器中的一个重要器官,愈来愈多的学者认为在子宫切除术前后应对妇女生理、心理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自2002年8月至2003年10月来我院因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的病人有169例,我们对这169例妇女进行了手术前后相关性知识方面的调查,旨在了解子宫全切术对这些妇女是否在生理、心理上造成影响,以制定出相关护理措施,消除她们的心理障碍.

    作者:刘丽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桥小脑角肠源性囊肿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主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入院.头颅MRI示右侧桥小脑角占位病变.术中见桥小脑角囊肿,直径1 cm,囊壁厚0.1 cm,边界较清,囊液黄白色.镜下表现:囊壁被覆单层或假复层立方上皮,部分有纤毛及杯状细胞,皮下结缔组织内可见黏液腺.诊断:桥小脑角肠源性囊肿Ⅱ型.

    作者:张文;成媛;陈玮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TOSHIBA-40FR生化分析仪交叉污染对设置的应用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中,我们发现一个项目会影响紧随其后项目的测试结果,这是由仪器清洗系统的工作模式造成的.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之一是一种试剂中含有另一试验的测定物质而直接干扰其测试结果.原因之二是一种试剂中含有改变另一试验反应条件或影响其反应进程的物质而间接干扰其测试结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常是用调整实验的前后顺序来消除这种影响[1],但遇到实验互相干扰或因选作实验使原本不相关的实验相互影响,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设置交叉污染对来解决.

    作者:尤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舒适护理在腹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常发生腹胀、肠功能恢复慢,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伤口愈合时间延长.传统的腹部手术病人护理就是采用一般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及指导,而舒适护理是护理活动与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终目的是让病人身心处于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何玲;周靖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构建新型地段管理模式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

    儿童免疫规划,是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普及的工作.施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其目的是通过提高易感人群的有效接种率,形成人群保护屏障,从而提高人群对疾病的免疫水平,以降低、控制和终消灭相应的传染病.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是座落在宜昌市东大门的城郊结合部,是一所拥有500多名职工、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医院.自1982年以来,负责承担伍家岗工业辖区的地段预防保健工作.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辖区内的适龄儿童都得到了免疫,有效控制了相应的传染病发生率.

    作者:李琴凤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护理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护理教学中更应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以往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李国荣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1 082例早期妊娠妇女弓形虫感染筛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我地育龄妇女弓形虫的感染情况,我们对来我院作常规孕期体检的1 082例早期妊娠妇女进行了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CAg)、特异性IgM(TOXAb-IgM)、特异性IgG(TOXAb-IgG)抗体的酶联免疫分析检测.以便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孕妇应用药物治疗并采取必要的优生指导,降低了胎儿宫内感染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 检测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TOXAb-IgG)、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M(TOXAb-IgM)和弓形虫循环抗原(CAg).结果:在1 082例早期妊娠妇女中检出CAg阳性4例,阳性率0.36%;TOXAb-IgG,阳性24例,阳性率2.22%;TOXAb-IgM,阳性36例,阳性率3.33%;TOXAb-IgG+TOXAb-IgM,阳性7例,阳性率0.65%;CAg+TOXAb-IgG+TOXAb-IgM阳性2例,阳性率0.18%;总阳性73例,阳性率6.75%.结论:应该加强对育龄妇女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她们的卫生知识和防治意识,并对孕前和孕期妇女进行弓形虫感染的动态血清监测,以便早诊断、早治疗,对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积极的重大意义.

    作者:吴大富;杨红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21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的护理,其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0例,套管内分泌物阻塞2例,皮下气肿2例,气道出血2例,套管脱离气管切口滑入气管前臂组织1例.通过加强护理,及时处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慧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探讨抗乙肝颗粒剂制备工艺和质控标准

    目的:探讨抗乙肝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根据处方中药的性状和理化性质,确定了简单合理的制剂制备工艺;同时根据医院药品质量检测条件,应用薄层色谱法与丹参、赤芍、重楼和青黛的鉴别,经考察,剂型稳定,检测方法重现性好.结论;抗乙肝颗粒剂制备工艺设计合理,质量标准稳定可行.

    作者:吴静;王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