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构建新型地段管理模式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

李琴凤

关键词:建立地段, 新型管理模式, 适龄儿童, 免疫接种率
摘要:儿童免疫规划,是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普及的工作.施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其目的是通过提高易感人群的有效接种率,形成人群保护屏障,从而提高人群对疾病的免疫水平,以降低、控制和终消灭相应的传染病.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是座落在宜昌市东大门的城郊结合部,是一所拥有500多名职工、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医院.自1982年以来,负责承担伍家岗工业辖区的地段预防保健工作.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辖区内的适龄儿童都得到了免疫,有效控制了相应的传染病发生率.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全自动尿液一般检验应重视的综合问题分析

    随着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自动化仪器的广泛使用,赋予了尿液分析许多新的内容,它的快速、简便、准确、多参数分析,深得广大检验及临床医生的好评,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广大检验工作者重视,现分析如下.

    作者:师秀云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急诊摄片质量保证的探讨

    急诊摄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急诊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为了做好急诊摄片的质量保证工作,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着重从急诊病人的特点、检查前准备、机器设备、操作技术和暗室处理几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陈德华;陈春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浅谈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简称EQA)是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和提高医疗机构检验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在全世界已普遍开展,并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室间评价工作,使参加者在各专业的检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作者:侯临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病人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病人的死亡原因,总结经验,以期提高临床救治率.方法:结合文献对46例中13例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准备不充分;丧失手术有利时机;术式选择不当而增加机体创伤或未达到充分胆道减压;老年人器官功能退化及伴发疾病多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对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除合理的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外,应把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尽早施行胆道引流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随时监测,防治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作者:杜长江;周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前S1抗原在急性HBV感染中的表现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急性乙型肝炎的关系,正确评价其在急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急性HBV感染者前S1抗原进行检测,并与无症状HBV携带者的前S1抗原比较.结果:300例急性乙型肝炎中271例(90.33%)前S1抗原阳性,在160例无症状HBV携带者中有22例(13.75%)前S1抗原阳性,病例组的前S1抗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S1抗原的出现提示与急性HBV感染有密切关系.

    作者:莫善颖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增强法律意识重视病案管理

    目的: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病案管理.方法:通过规范病案管理制度,建立质控管理体制,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增强病案人员的法律意识,来适应医院和社会对病案管理的要求.结果:有效地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只有把如何管理好、保护好、使用好病案与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有机结合,才能防患于未然.

    作者:谢锦艳;冯月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所有入选的急性肾衰竭患者45例均给予一周2次~3次,每次2 h~4 h的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愈34例(占75.6%),转为慢性4例(占8.9%),死亡7例(占15.6%).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早期及时血液透析治疗,有利于减少严重并发症,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减少死亡率.

    作者:张亚莉;柳红婷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X线机故障两例

    1 DG5016型C型臂X射线机1.1 故障现象踩下透视曝光开关,监视器上无图像显示.1.2 检修过程开机后,按下透视转换按键,自动电压调节按键,踩下透视曝光开关,移动显像小车上曝光指示灯亮.松开透视曝光开关,指示灯灭.提示机器控制部分和高压部分正常.故障应在电视信号输入线路方面.

    作者:李国;李强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12例气管断裂患者的救治体会

    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我科共收治胸外伤病人613例,其中气管断裂患者为12例,占胸外伤病人的1.9%,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天灵;李计文;李国霞;张翠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磁共振单次激发序列在腹部的应用

    应用不同磁共振单次激发扫描序列进行检查,拓展磁共振各种成像技术在腹部疾病中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结果表明磁共振单次激发扫描序列得到的图像可以符合诊断要求,对一些不太配合的患者也能完成检查,可以作为常规检查的有益补充.

    作者:李黎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口腔科交叉感染现状及预防措施

    随着口腔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口腔卫生知识产权的普及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口腔医疗服务的卫生化已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它要求口腔医学提供全新的理念、技术、方法、装备及业务流程和规范.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污染严重,消毒灭菌比较困难,故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因此,切断口腔器械传播途径是预防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丽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护理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护理教学中更应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以往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李国荣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儿童血铅水平与其他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全血中铅水平与钙、铜、铁、锌、镁等微量元素的相互关系.方法:血铅水平测定采用阳极溶出法;全血的钙、铜、铁、锌、镁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铅中毒与血铅未超标组相比,铅中毒组的钙(1.56±0.15)、锌(71.31±19.13)、铁(7.81±1.90)极显著低于血铅未超标组(P<0.01),而铜(19.28±7.93)则显著升高(P<0.05),镁则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铅超标者除导致铅中毒外,可致铜元素不同程度的中毒,还导致钙、锌、铁的微量元素缺少.铅中毒患者在驱铅的同时,还要同时驱铜和补充钙、锌、铁的微量元素.

    作者:陈社安;吕婉娴;黄丽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股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50例体会

    目的:探讨DCS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DCS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50例.结果:术后经3 a随访,50例患者骨折全部痊愈,优良率为86%.结论:使用DCS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性能优越,固定牢靠,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黄希勤;高文波;陈伟兵;何春雷;廖文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炎的治疗在临床上较为棘手,蛋白尿是促进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而肾性高血压亦可引起主要靶器官肾脏的损害,诸多因素终导致慢性肾损害乃至尿毒症,它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为探索减缓肾炎发展的方法,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取得了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急诊因意外事故死亡46例病例分析

    意外事故死亡在急诊死亡病例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且其往往因发病急、发展快、病情急而死亡率较高.如何提高此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我们每一位急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在将我院急诊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接诊的因意外事故死亡的病例46例进行简单分析,望能为我们急诊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作者:侯树荫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高压氧治疗COP迟发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应用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COP)迟发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用单人纯氧舱治疗急性COP迟发脑病患者53例,高压氧治疗压力0.18 MPa~0.2 MPa,时间100 min,每疗程10次,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给予全程营养、心理等方法的护理.结果:53例患者中治愈33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92.2%.结论:应用高压氧治疗急性COP迟发脑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贾秋云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护理工作中发生医源性尿道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医源性尿道损伤,从护理角度分析其原因,探讨护理工作中的预防措施.医源性尿道损伤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导致的患者尿道损伤[1].据报道[2~4]医源性尿道损伤中因留置尿管所占比例分别达到56/87[2],30/50[3],92/138[4].往往给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的双重痛苦.笔者在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实行留置尿管205例,共561次,出现8例尿道黏膜损伤(前列腺三度增生5例,膀胱癌化疗3例).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医源性尿道损伤,避免医疗纠纷,进行如下探讨.

    作者:赵香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如何做好门诊分诊工作

    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我院内科门诊分诊工作的经验.方法:首先要做好就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优化病人的服务流程,注意区分轻重缓急,提高分诊质量,提高分析和判断病人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地学习基础理论,丰富临床经验.结果: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门诊病人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作者:周苏珍;胡明瑜;徐菊芬;缪秋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老年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

    在胆源性胰腺炎中,胆道梗阻或感染是胰腺炎发生出血坏死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常见的重症急腹症之一.一旦胰腺出现出血坏死,其病情特点:病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手术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手术创伤会加重胰腺损伤,并导致全身应激水平下降,因此,手术后的护理更为复杂.我科于2005年4月收治了2例老年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席冬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