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佳丽;阮善明
胃癌前病变是胃炎转变为胃癌的重要阶段,属于胃癌的癌前状态,是临床上消化科的一大难题.病证结合是一种在临床中重视西医“病”和中医“证”并将两者相互结合的思想,即以特定的“病”为主线,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证”贯穿起来,体现了中医和西医之间的优势互补,常用于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在胃癌前病变的防治中起到明确诊断、稳固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病证结合思想的角度探讨胃癌前病变.
作者:赖虔青;林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脐环穴治疗偏头痛的即时效应.方法 将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脐环穴组(治疗组)25例,布洛芬组(对照组)25例,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偏头痛积分改善率(0.45±0.21),起效时间(27.64±6.88) min,疗后VAS评分(3.04±1.62)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独取脐环穴进行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治疗,对偏头痛发作有较好的即时镇痛效果.
作者:宋宁;曾振东;牙语薷;韦智;曾微微;雷健茨;李鲜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为开发利用地衣资源的紫玉凝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鉴别法对紫蕊凝胶中巴巴酸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制剂中巴巴酸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80:20),检测波长378nm,柱温30℃.结果 薄层色谱法鉴别聚筛蕊凝胶剂的特征斑点明显,喷洒10%的浓硫酸溶液之后在105℃的烘箱里加热显现淡紫色的斑点;巴巴酸在10~100μg/ml之间线性良好,精密度及加样回收试验结果符合要求.结论 该法简便易用,专属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紫蕊凝胶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奇志;李平凤;方蕙芳;王学军;胡成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蜂毒素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蜂毒素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蜂毒素对CT-2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蜂毒素对CT-26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经蜂毒素作用后的CT-26细胞中Caspase-9,Caspase-3和PARP的蛋白水平.结果 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经1μg/ml、2 μg/ml蜂毒素处理过的CT-26细胞穿膜数明显减少并呈一定的浓度依懒性(P<0.0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显示,经1μg/ml、2μg/ml蜂毒素处理过的CT-26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并呈一定的浓度依懒性(P<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1μg/ml、2μg/ml蜂毒素处理过的CT-26细胞,Caspase-9,Caspase-3和PARP的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 0.01).结论 蜂毒素能明显抑制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促使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spase-9,Caspase-3和PARP蛋白水平直接相关.
作者:朱晓舟;孔桂美;孙国壮;万丹;焦红梅;阴银燕;李国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李佃贵教授应用化浊解毒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纳入2010年9月至2015年6月李佃贵教授门诊及住院1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患者临床信息录入分析平台,利用频数分析、高频药物归类分析、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考察化浊解毒法与各药物间的配伍关系.结果 132例患者共用药物113种,其中频数统计显示,使用频数在100次以上者有22味,代表药物有黄连、茵陈、豆蔻、莱菔子、厚朴、鸡内金、绞股蓝、枳实等,高频药物归类分析由多到少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化湿药、行气药、利水渗湿药等,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药物组合出现28对.结论 李佃贵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化浊解毒法为主,随证辅用清热解毒、益气健脾、芳香化湿、行气止痛、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以及消食和胃等药.
作者:徐伟超;李佃贵;刘建平;杜艳茹;郎晓猛;刘宇;李国雷;贾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青龙汤对不同周龄哮喘豚鼠气道重塑及相关炎性因子的作用,并与糖皮质激素干预比较.方法 豚鼠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系统致敏,并用1% OVA雾化吸入激发的方式建立哮喘豚鼠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MMP-9及TIMP-1含量,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气道重塑程度的指标.结果 地塞米松组4周龄与模型组4周龄豚鼠相比WAt/Pbm,WAi/Pbm,WAm/Pbm明显降低(P<0.01,P<0.01,P=0.01),地塞米松组6周龄与模型组6周龄相比WAt/Pbm,WAi/Pbm,WAm/Pbm明显降低(P<0.01,P=0.01,P=0.01),小青龙汤组4周龄与模型组4周龄相比WAt/Pbm,WAi/Pbm,WAm/Pbm明显降低(P <0.01,P<0.01,P<0.01),小青龙汤6周龄与模型组6周龄相比WAt/Pbm,WAi/Pbm,WAm/Pbm明显降低(P<0.05,P<0.05,P<0.05).结论 与地塞米松相比,小青龙汤在改善的气道重塑方面作用无明显差别.
作者:杨莉颖;程燕;陈慧;李宏超;杨红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青玉桑梅饮对大鼠放射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采用15Gy X射线照射唾液腺建立放射所致大鼠唾液腺损伤模型.三个给药组分别按按临床用量5、10、20倍剂量给予青玉桑梅饮,连续30d.测定给药后大鼠唾液分泌量、颌下腺系数,采用比浊法测定唾液中Na+、K+浓度,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采用ELISA法测定唾液中sIgA含量,采用HE染色检查颌下腺组织形态改变.结果 给药30d后,青玉桑梅饮能够增加模型大鼠唾液的分泌,抑制放射导致的颌下腺重量减轻,改善放射导致的颌下腺腺泡细胞萎缩、胞浆空泡等病理改变,同时对放射引起的唾液Na+、淀粉酶、slgA降低和K+升高等唾液生化指标改变有显著的恢复作用.结论 青玉桑梅饮能够促进放射所致大鼠唾液腺损伤的恢复,具有深入开发的价值.
作者:余梦瑶;李芳;王胜兰;罗霞;张智敏;向生霞;徐丰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药银屑1号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抽取1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培养中性粒细胞,实验组加入3个不同浓度(中药原液、1/2浓度及1/4浓度)的中药银屑1号含药血清,对照组分别加入雷公藤、生理盐水,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各组分泌的TNF-α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中药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中药含药血清浓度的降低,TNF-α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雷公藤组及生理盐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银屑1号方可通过下调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oL的表达,从而改善银屑病炎症反应.
作者:陈梦雅;陈智斌;刘靖;涂绍忠;高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1951年2月:在世界和平理事会维也纳会议上,中国明代李时珍作为唯一的医药学家,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首批名单之中,李时珍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世界文化名人誉称的中国人.1952年:蒋兆和绘“李时珍画像”.系中国科学院请蒋兆和绘,莫斯科大学廊厅上的李时珍马赛克像即照此画像制成.此后的各种李时珍画像、塑像皆为此像为范本.1953年:李时珍作为世界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马赛克雕像被镶在苏联莫斯科大学的廊厅上,此举在我国医药界引起极大的关注.
作者:梅全喜;王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脑缺血后睡眠剥夺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电针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后睡眠剥夺模型,电针组取百会(GV20)、神庭(GV24)穴位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下丘脑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5-HT)、5-羟引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5-HT表达显著降低(P <0.01);5-HIAA表达降低(P<0.05);模型组DA、NE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5-HT、5-HIAA表达升高(P<0.05);电针组与安定组DA、NE表达降低(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5-HT、5-HIAA、DA、NE等递质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后睡眠障碍.
作者:利铸均;赵仓焕;陆雪;陈孝银;胡天俊;盛佑祥;卿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精准医学将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和趋势,国内学者也在“中医药精准医疗”探索之路上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中医如何面对这一革命性的医学机遇和挑战,并探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在精准医疗大发展背景下的发展和改革创新,更好的为我国精准医疗和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人才支持,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
作者:黄生辉;张华;李妍怡;张洁;贾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普遍存在于恶性肿瘤病人中.在当代医学模式的影响下,对恶性肿瘤的治疗除了对肿瘤本身的治疗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开始备受关注.CRF较普通疲乏而言有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且不能通过休息缓解的特点,对病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得到医护人员和病人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医药及苗族医药经过中国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两个学科在对CRF的认识和治疗上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中医理论和苗医理论对CRF认识作对比论述,旨在指导临床实践,为治疗CRF的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刘欣欣;杨柱;崔瑾;龙奉玺;张震;税会利;邓茜;唐东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黄连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量效关系,获得基于药效学的剂量闽,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用新鲜配制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按45mg/kg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黄连降糖片不同剂量组予以指定剂量药物灌胃,阳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0.2g· kg-1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灌胃4周后,检测FBG、INS、GC、血脂、肝肾功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 黄连降糖片明显降低T2DM大鼠FBG、血脂及GC水平,升高INS水平,FBG与黄连降糖片剂量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其生药剂量阈为0.405-0.077g· kg-1.结论 黄连降糖片不同剂量治疗T2DM存在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较好.
作者:闫镛;庞国明;苗明三;陈倩倩;宋亚玲;张芳;卢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对虎耳草的性状和显微鉴别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采用基原鉴定、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的方法.结果 系统全面地描述了苗药虎耳草的性状特征,粉末显微特征,以及根、根状茎、茎、叶、叶柄横切面和叶表面的显微特征.结论 虎耳草的干燥药材性状特征,匍匐茎横切面、叶表面、以及全草粉末的显微特征均可显示其独特鲜明的植物形态和显微构造,可以作为虎耳草种质鉴别、质量标准制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亚梅;孙珉琨;慕泽泾;蒋坤;葛菲;钟国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失眠是更年期综合征中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中易醒、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觉醒次数增加、多梦易惊等.根据女性更年期生理特点及主要发病学说,文章探讨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中医发病机制以及防治原则,认为肝肾不足是更年期失眠的基础,七情内伤是更年期失眠的诱因;精血亏虚、心神失养是更年期失眠的发病机理;从而提出滋补肝肾、养血安神是更年期失眠的防治原则;调畅情志,舒郁安神是防治更年期失眠的重要手段.
作者:魏士雄;徐波;刘琼;王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盛灿若教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盛灿若教授并学习其对突发性耳聋病机新识、针药并举、综合防治的经验,观其诊治患者,收集临证验案,归纳其临证特色.结果 结合盛灿若教授诊治突发性耳聋的医案,分析其取穴组方,巧施针法,妙用对药,针药结合,未病先防,综合激荡的临证经验.结论 盛灿若教授对突发性耳聋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法,今初步总结以期更好地传承老专家临证经验.
作者:闫慧新;盛艳;徐天成;林祺;周一舫;胡骏;盛灿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薄荷油微乳凝胶的处方工艺,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 通过伪三元相图法优化处方中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种类及与薄荷油的比例,确定薄荷油微乳佳处方.对佳处方制得微乳进行外观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表征.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薄荷油微乳凝胶稀释倍数、卡波姆含量、甘油用量、pH进行处方工艺考察.结果 薄荷油微乳佳处方为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例(Km)为吐温-80∶乙醇2∶1,薄荷油:Km为2∶8.佳处方制备的微乳平均粒径为(117.3±7.73)nm,外观呈类球形,分布均匀,Zeta电位为-7.841 mV.薄荷油微乳凝胶佳处方为卡波姆含量1%,甘油含量3%,pH值为6,加水量20倍.制备所得微乳凝胶外观澄明、均质,涂展性较好.结论 薄荷油微乳凝胶制备工艺简便,有望进一步展开研究.
作者:周雪;姜丰;严俊丽;王益;吴林菁;张彦燕;沈祥春;陶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茶枯抗白色念珠菌成分的提取方法及抗菌机理,为进一步高效利用茶枯及新型抗真菌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对渗漉法、回流法及超声法3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确定佳提取方法以及佳提取条件;采用牛津杯法及倍半稀释法测定茶枯提取物抑茵圈大小及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提取物对细菌的生长曲线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 3种提取方法比较:回流提取>超声提取>渗漉提取;回流提取佳条件为:按1∶20料液比加入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h;茶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MIC为6.9 mg/ml;荼枯提取物的抑茵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数生长期,作用后茵悬液电导率明显增加.结论 回流提取法为茶枯提取物佳提取方法,该提取物可抑制白色念珠茵的生长,其主要是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抑菌作用.
作者:吴春;张亚楠;王雅英;李黎明;王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银杏白果提取物的抗氧化及抗茵作用 方法 银杏白果通过水和75%乙醇进行提取分别得到提取物.采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还原力等测定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小抑茵浓度(MIC)检测.结果 白果的水提物比醇提物表现出更好的抗氧化效果;银杏白果提取物对测试菌具有抑制作用,对真菌黄曲霉和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稍好于其它测试菌.结论 银杏白果提取物具有开发成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茵剂的潜力.
作者:周晓辉;王瑱;邱立娟;冯昭中;田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制备工艺对挥发油的稳定性的影响,提高中药制剂中挥发油的稳定性.方法 以生发片为例,采用挥发油直接喷入颗粒中压片、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后再与其它颗粒混匀压片和“药辅合一”三种工艺分别制备了生发片,研究不同制备工艺对挥发油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以挥发油中阿魏酸为指标成分,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挥发油三种不同的制备工艺的有效期分别为:“药辅舍一”为152.6h,β-环糊精包合为57.2h,提取喷入为22.9h.结论 “药辅合一”制备工艺更能有效地抑制挥发油的挥发,增强其稳定性.
作者:高波;袁如文;金元宝;王立英;吴丽艳;李凤;林玉苗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