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500年大事年谱(Ⅴ)(建国后1999~2018年)——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1518~2018年)

梅全喜;王剑

关键词:李时珍, 《本草纲目》, 年谱, 大事记
摘要:1999年4月:《本草纲目索引》出版,郑金生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9月:《本草纲目详译》出版,钱超尘、董连荣主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9月:《艾叶》出版,梅全喜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继李时珍之父李言闻所著《蕲艾传》之后的又一艾叶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李时珍故乡蕲春所产的蕲艾.9月:《李时珍故乡医药》第二集发行,由湖北省蕲春县卫生局,蕲春县中医药学会编辑.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残黄片利胆保肝作用的非临床药效学研究

    目的 探讨残黄片的利胆作用,为残黄片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观察残黄片对正常小鼠胆汁分泌量的影响及对正常大鼠胆汁流量的影响;采用ANIT诱导胆汁淤滞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胆汁分泌量及胆汁中TBIL、DBIL和CHOL含量以及血液生化学指标(ALT、AST、TBIL、DBIL)的变化.结果 残黄片可明显地促进正常大、小鼠和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胆汁的分泌,且能够降低肝损伤大鼠胆汁中的TBIL、DBIL和血清中的水平,显示出较强的利胆作用和对胆管和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残黄片高、中、低剂量呈量效关系.结论 残黄片具有明显的利胆和保肝作用.

    作者:王雯颍;李承平;李娜娜;邓莉;石金金;陈慧芳;孙曼;何永侠;李寅超;袁海龙;韩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额尔敦-乌日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额尔敦-乌日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滴丸组,额尔敦-乌日勒低剂量组,额尔敦-乌日勒中剂量组,额尔敦-乌日勒高剂量组.各组按要求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给药体积为10ml/kg,每天2次.连续ig给药2周,末次给药12h后,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 30 min、恢复灌注120 rain法制备急性MIRI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取材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IL-1β)的含量,同时采用Real-Time 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β的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IL-6、IL-1β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额尔敦-乌日勒各剂量组存在量-效关系;Real-Time qPCR分析结果表明额尔敦-乌日勒能显著抑制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6及IL-1β的mRNA表达,高剂量组整体效果优.结论 额尔敦-乌日勒通过抑制TNF-α、IL-6、IL-1β等炎性因子在血清中的分泌及其心肌组织中mRNA的表达,达到调控炎症反应的作用,对MIRI起到保护作用,且高剂量组整体效果优于其它剂量组及复方丹参滴丸组.

    作者:李超;麻春杰;郝蔷薇;田海广;莲花;王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组织Stk32c基因表达及逍遥散干预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初探

    目的 通过中药复方逍遥散干预慢性应激损伤模型大鼠,对Stk32c基因表达进行验证,并对其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修饰变化进行探索,以期从表观遗传学角度阐释慢性应激损伤机制及逍遥散对慢性应激损伤的干预机制.方法 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逍遥散治疗组三组,每组3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两组造模采用Cart多相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逍遥散治疗组在造模同时每只每天给予逍遥散2 ml,连续造模21天.采用RT-PCR一步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Stk32c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equenomMassARRAY法检测Stk32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 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Stk32c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调,其基因启动子区某些特定位点(特别是引物方案2的CpG_6、CpG_27.28、CpG_39位点)的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逍遥散治疗能够明显逆转慢性应激引起的Stk32c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变化,相应位点DNA甲基化程度较慢性应激模型组显著下调.结论 Stk32c基因启动子区特定位点甲基化程度升高可能是慢性应激造成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之一,逍遥散可能通过干预相应区域DNA甲基化修饰发挥抗慢性应激损伤作用.

    作者:孙琪;郭维;江东;马会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金叶败毒颗粒对扁桃体切除手术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 评价围术期口服金叶败毒颗粒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流程中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切除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金叶败毒颗粒治疗组(J组)和对照组(C组).对照组围术期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充维生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金叶败毒颗粒口服.观察两组患儿术后4h、术后24h、术后48h的疼痛评分,苏醒室躁动评分,术后体温、术后进半流质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恶心呕吐、术后出血、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比较,J组患儿术后24h疼痛评分显著降低[(3.86±1.76) vs(6.66±2.34),P<0.05],苏醒室躁动评分显著减少[(3.6±0.6)vs(5.2±0.8),P<0.05],术后进半流质时间明显早于C组[(28.80±4.75)h vs(42.75±7.15)h,P<0.05],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4.85±1.06)d vs(7.25±0.88)d,P<0.05].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加速康复外科流程中,围术期口服金叶败毒颗粒可缓解术后疼痛和减少躁动,患儿可尽早地进半流质饮食,缩短总住院时间,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

    作者:李正时;韩东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拔根塞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拔根塞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肛瘘的效果.方法 将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入院的11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组采用拔根赛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比较两者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总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保护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拔根赛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够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愈合时间.

    作者:司中华;王业皇;刘飞;郑雪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五行流通”理论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探析

    五行之间生克制约循环,如“轮轴”运转,推动生命之流前行.一行之气偏旺则生“克、泄、耗”之疾,一行之气不足则所主脏腑行运不佳,均可影响五行轴运,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病机难寻,辨证时需综合考虑五行间的生克联系.“五行流通”之法为治疗五行克耗、偏枯之良方,其通过深入理解生克的本源,用“化泄”的方法平抑强旺、使五行间能量得以传递沟通.此外,人体内在“气候”的寒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出生时自然气候寒暖的影响,即所谓天人相应;过寒过暖均会阻碍五行流通,需施以“调候”.“五行流通”理论从多个角度思考临床应用,望可为难治性皮肤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媛媛;刘霞;张乐其;谭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马归液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马归液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马归液组和索利那新组3组,分别口服中药马归液与西药索利那新、马归液、索利那新,治疗45d.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3组的平均尿流率、大尿流率、尿量、排尿记录、OABSS、QOL.结果 治疗后,马归液组、中西结合组与索利那新组的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尿量、排尿记录、OABSS、QO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归液组与中西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马归液组、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索利那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马归液组总有效率与中西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马归液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具有明确疗效,经济实惠,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蔡蔚;谢海平;龙蠡;杨华伟;谢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旋转蒸发器制备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

    目的 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溶液法,仅用旋转蒸发器制备川芎油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物含油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nhnken试验考察HP-β-CD与川芎油的投料质量比、包合时间及包合温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通过响应面法优选包合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佳包合工艺条件为HP-β-CD与川芎油的投料质量比8g·g-1,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2h;包合物含油率及挥发油包合率预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较小.结论 Box-Benhnken-响应面法适用于优化旋转蒸发器制备川芎油-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作者:敖利;钟芙蓉;申婵;梁善卓;马云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灸通过NOXs-ROS-NLRP3信号通路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针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D雄性SPF级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25%乙醇0.25 ml混合液灌肠建立UC模型,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隔药灸组、电针组选取“天枢”(双)和“气海”进行隔药灸或电针穴位治疗,连续治疗14d,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处理.观察大鼠精神状态及死亡情况,计算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采集结肠组织,计算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NLRP3 mRNA及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采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中NLRP3、NOXs、ROS及IL-1β的表达量.结果 除正常组外,各模型组造模后均有明显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P<0.05);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NLRP3 mRNA、IL-1βmRNA表达量,NOXs、ROS、NLRP3及IL-1β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隔药灸组NLRP3mRNA及IL-1βmRNA表达量,NOXs、ROS、NLRP3及IL-1β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电针、隔药灸可能通过影响NOXs-ROS-NLRP3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治疗UC的作用.

    作者:曾于恒;杨芳;何永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菊苣不同部位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含量的HPLC法测定

    目的 建立HPLC方法测定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在菊苣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为菊苣各部位的利用提供依据,为优良品种选育建立基础.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5μm,4.6mm×260 mm),流动相乙腈:超纯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C,检测波长267 nm.结果 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分别在0.05~0.3μg,1.2~7.2 μ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和0.998.山莴苣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3%.软化后的芽球山莴苣素含量低,山莴苣苦素未检出.结论 建立的方法测定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较大的线性范围.为菊苣的质量评价和合理利用,选育品种或改进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施天慧;凡杭;陈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三七注射液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纤维化大鼠补体-炎症受体系统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三七注射液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纤维化大鼠血清补体C3a、C5a和肾组织Toll样受体(TLR)1、TLR2的影响.方法 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36)、假手术组(n=36)、模型组(n=36)和三七注射液组(n=36),每组在给药后第4周、8周、12周三个时间点各处死大鼠12只.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LR1、TLR2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C3a、C5a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大鼠BUN和Scr、血清C3a和C5a、肾组织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组对比,三七注射液组大鼠BUN和Scr、血清C3a和C5a、肾组织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三七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同时降低C3a、C5a的水平,调节补体-炎症受体系统,从而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作者:吴金玉;黄志敏;唐宇;江旖旎;邱少彬;黄仁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灵芝新品种宇泽灵芝的选育研究

    目的 选育产量高、品质好的灵芝新品种.方法 采用系统选育法,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子实体形态、产量和内在品质,通过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出优良品种进行申报审定.结果 宇泽灵芝子实体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直径10~16cm,厚1~2cm,皮壳坚硬,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生产周期较短.2014年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12.68%,浸出物、多糖、三萜及甾醇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3.68%、15.52%和13.56%,并于2015年12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 宇泽灵芝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良好,适宜在当前灵芝生产区域栽培,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王盼;许晓燕;余梦瑶;江南;罗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中医经典理论的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病渊源探讨

    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探讨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病渊源,通过梳理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临证实践经验,研究“分消走泄法”内涵,与“辛开苦降法”相关,可用“和法”概之.发现“分消走泄法”不仅应用于外感湿热病的治疗,凡邪在少阳,瘟疫邪伏膜原,疟疾及内伤病中气血不和、营卫不调、脏腑失调、以及痰饮病等,乃至危急重症所形成的湿热证,均可参照“分消走泄法“而顺势利导,变通使用,不必拘泥于温病.通过对分消走泄法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该法的实质,拓展其应用范围,对临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兰;吕波;高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太阴病(脾阳虚证)“欲解时”白细胞变化规律探讨

    目的 探讨太阴病(脾阳虚证)“欲解时”白细胞变化的规律.方法 造“太阴病(脾阳虚证)”大鼠模型,经药物干预后,检测不同时间节点的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白细胞数表现为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变化;子时模型组的白细胞数低于正常组、药物组,但在2、3、4天升高,反应出疾病的发展阶段;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与药物组的白细胞数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在子时运用药物能有效的调节白细胞数的变化.结论 太阴病(脾阳虚证)中白细胞存在昼夜变化节律;子时模型组的白细胞数低于正常组、药物组.

    作者:赵协慧;李杰;吴萍;张广梅;王仁嫒;张发斌;杨艳;陈湘宏;刘占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刺结合运动平板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

    目的 针刺结合运动平板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方法 实验采用清洁级健康3月龄雄性wstar大鼠100只,将其分为五组(空白组,模型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治疗Ⅲ组),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他各组均采用注射环磷酰胺溶液作为建模方法,制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模型组不作特殊处理,其中治疗组分别采用运动平板、针刺(分别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综合二种手段(治疗Ⅲ组)进行治疗,针刺三里、关元、三阴交,运动平板采用运动平板进行.通过对一般状况的观察,模型体重的变化,脾脏指数的测定,体液免疫指标(血清IgA、IgG、IgM的含量)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T细胞的数量)的检测,研究针刺,康复锻炼以及综合针刺及康复锻炼对免疫抑制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Ⅲ组对免疫抑制大鼠一般情况的改善优于模型组和其他治疗组;上述各治疗组的免疫抑制大鼠体重增加明显优于建模组;三种治疗方法都能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脾脏指数,但治疗Ⅲ组对免疫抑制大鼠脾脏效果的明显,作用效果优于治疗Ⅱ组和治疗Ⅰ组;治疗Ⅲ组的免疫抑制大鼠IgA,IgG,IgM均提高显著,且效果更尤于两种方法的单一应用;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大鼠CD3+、CD4+T细胞的数量,治疗Ⅲ组为明显.结论 针刺结合运动平板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应用单一治疗方法.实验积极探讨有利于利用针刺和运动平板来改善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功能,为其运用于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卢哲;贾杰;吴雄文;张琳;石小霞;何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活血通络法对静息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的干预作用

    目的 评估活血通络法治疗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2005年6月至2013年1月,回顾55例59髋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活血通络中药干预前后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3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6.4±10.1)岁,平均随访(4.38±2.38)年.病因为激素性、酒精性、特发性的患者分别为28例(28髋)、10例(10髋)、17例(21髋);ARCO Ⅰ、Ⅱ期分别为10髋、49髋.采用Harris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临床与影像学进展分别采用有或无疼痛、有或无塌陷进展进行评估,并与文献报道的静息髋自然转归对比,评价中医药防治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结果 本组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2-5年40例,>5、≤10年13例,>10年2例.治疗前后患者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89.7±10.5 vs 96.4±12.0).SF-36健康量表评分中精神健康状况(P=0.004)及活力(P =0.000)、角色限制(P=0.001)、心理健康(P =0.003)的评分在治疗后均有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ARCO Ⅰ、Ⅱ期分别有2髋(20.0%)、3髋(6.1%)出现疼痛;分别有4髋(40.0%)、9髋(18.4%)出现塌陷.与文献报道的静息髋自然转归对比,临床和影像学进展率明显降低.结论 活血通络法中药干预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降低了临床和影像学进展率,提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魏秋实;张颖;曾平;庄至坤;陈哓俊;陈镇秋;张庆文;何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试析李时珍对针灸学的贡献

    李时珍是世界著名医药学家,我国明代的中医大家,其著作传承了中华中医药学丰富的治疗方法,这其中也包括针灸疗法.李时珍的著作不仅记载了针灸学的艾灸、火针、穴位敷贴等外治法,还研究总结出奇经八脉辨证论治学说,为明清两代医家开辟了运用奇经八脉学说作为临床辨证体系的先河.文章立足于李时珍传世的专著,试探讨李时珍对针灸学的贡献.

    作者:宋杰;王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刺对焦虑大鼠心房利钠肽及其受体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针刺对不可预知的慢性情绪应激(Chronic emotional stress,CES)焦虑模型大鼠心脏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及其利钠肽受体-A(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 type A,NPR-A)的影响,探讨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效应的外周作用机理.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和针刺组(10只).模型和针刺组采用CES方法复制焦虑模型.选用具有“宁心安神”作用的“内关”和“神门”穴进行针刺治疗,每次治疗30min,隔日1次,持续15 d.运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焦虑行为;免疫组化法观察左、右心房ANP及NPR-A的表达.结果 (1)模型组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进入开臂的次数(open-arms entries,OE)占进入开臂和闭臂总次数的百分比(0E%)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1),针刺组OE%值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P<0.05);(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心房和右心房ANP及NPR-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较模型组左心房和右心房ANP及NPR-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其调节外周左、右心房ANP及NPR-A水平有相关.

    作者:何建才;余曙光;周奇志;张承舜;魏大能;杨名己;谢光春;黄文琴;田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于世家教授自拟安眠方对PCPA诱导失眠大鼠脑内递质及GABA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安眠方镇静催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失眠大鼠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大鼠脑组织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多巴胺(DA)含量,以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酶联免疫法检测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 安眠方三个剂量组的5-HT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通过不同检测方法测定GABA,结果均提示安眠方中、高剂量组GAB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安眠方对PCPA诱导的失眠大鼠脑组织的5-HT没有明显影响,说明该制剂不是通过影响5-HT神经递质产生的镇静催眠作用.但安眠方对PCPA诱导的失眠大鼠脑组织的GABA含量却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王亚茹;于世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oatp3a1表达的苍附导痰汤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机制的探讨

    目的 探讨苍附导痰汤(CFDTT)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组织中oatp3a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 采用改良Poresky联合高脂饮食造模法,制作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mefformin)组、苍附导痰汤低剂量组、苍附导痰汤高剂量组,每组12只,另选12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药物干预14天后各组大鼠肺、脾、肝、肾组织中oatp3a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脾、肾组织中oatp3 a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肺组织中oatp3a1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CFDTT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肝、脾、肾组织中oatp3a1明显升高(P<0.01),CFDTT低剂量组肝、脾、肾组织中oatp3a1表达轻度升高(P<0.05),CFDTT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苍附导痰汤可能通过调节肝、脾、肾组织中oatp3a1的表达,改善肝、脾、肾脏腑的功能,增强痰湿运化而发挥作用.

    作者:潘爱珍;易伟民;陈珂;李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