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朱勇根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 慢性丙型肝炎, 疗效
摘要:将6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用熊去氧胆酸150mg/次,每日3次,疗程3月;对照组(29例)仅用复合维生素B、肝太乐.结果:治疗组乏力、肝区痛、消化道症状消失及肝功能ALT、SB恢复正常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显著疗效.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组织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对68例肺癌组织进行纤维连接蛋白(Fn)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癌周基膜Fn在肺腺癌随着分化的不成熟而表达减少或消失.在肺腺癌与鳞癌中表达方式不全相同.间质中Fn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及分化无关,而与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密切相关,提示与肿瘤的运动、浸润及诱生血管提供肿瘤生长有关.

    作者:李晓宇;江明;肖玉凤;陆璐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青霉素治疗类猩红热出现赫氏反应76例分析

    报道青霉素治疗缓症链球菌所致类猩红热76例发生赫氏反应.临床表现为首次应用青霉素1~2小时后出现畏寒、寒战、高热,血压下降或休克,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等毒性症状,反应时体温高峰持续2~5小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镇静、抗过敏治疗可缓解或减轻赫氏反应.

    作者:王华雨;朱白;林发祥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响应曲面方法用于LDH佳条件测定

    将响应曲而方法(RSM)用于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时对pH、乳酸锂、NAD+3因素3水平佳条件的确定.用自行编制的BASIC程序将实验数据与RSM的数学模型拟合,并制作围线图.结果提示,LDH测定的底物乳酸锂与NAD+适浓度分别为450mmol/L和2.35mmol/L,pH为9.6~9.8.实验数据与数学模型有较好的拟合,相关系数R2为0.9673,P<0.01.RSM具有实验量小,并可同时测定不同因素间的交互影响与曲而影响等优点.

    作者:沈丽;王惠民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MPTP对体外培养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毒性作用研究

    本文研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对体外培养大鼠中脑多巴胺(DA)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取胚胎腹侧中脑,制成细胞悬液,常规体外培养.实验分为:正常 对照组、高浓度MPTP(30μmol/ml)组、低浓度MPTP(3μmol/mD组和胆碱能神经元对照组.培养细胞定期抽出作免疫组化和荧光组化染色.高浓度MPTP组培养10天,荧光组化阳性细胞已基本消失,此后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的阳性细胞开始减少,至体外培养2周,每孔平均仅剩14.5个,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残存的DA神经元突起缩短或消失.低浓度MPTP组培养2周后,大部分荧光组化阳性细胞消失,但对T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影响.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体外生长不受MPTP干扰.实验结果提示MPTP对大鼠中脑DA神经元同样具有特异性损伤作用,其损伤程度与MPTP浓度有关.

    作者:陆璐;徐慧君;田美玲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肝病时血浆氨基酸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0例不同肝病患者与1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氨基酸水平,探讨氨基酸谱型对肝病诊治的临床意义.结果发现,急性病毒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失代偿期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时的氨基酸谱不尽相同.分析氨基酸谱型对肝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血浆氨基酸与多数常规肝功能试验结果无相关性,仅BCAA/AAA比值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正相关,提示氨基酸谱型的异常主要反映了肝细胞代谢状态的改变.血浆氨基酸分析对肝病治疗中正确使用氨基酸溶液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石平;徐克成;孟宪镛;李炳源;叶林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氟哌酸等7种抗生素571株细菌药敏分析

    对各类标本中分离的154株金葡菌、124株铜绿色假单胞菌、217株大肠埃希氏菌、36株不动杆菌、40株伤寒沙门氏菌分别行氟哌酸、先锋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呋喃妥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药敏试验,并作了Ridit分析.结果表明,氟哌酸是目前对各类G杆菌杀伤力较大的抗菌药物,对G+球菌与先锋霉素无差异,但优于其他几种抗生素.

    作者:黄一红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蛋白质负荷对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前列腺素的影响

    测定23例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蛋白质负荷(PL)前后ERPF、Ccr及尿PGE2、6-keto-PGF1a、TXB2排泄量,并与9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显示,对照组PL后ERPF、Ccr显著升高,尿PGE2排泄增多,而PGN组均无显著变化;PGN组PL前后尿TXB2及TXB2/6-keto-PGF1α均高于对照组.提示PL后GFR的升高主要与肾PGE2的合成增加有关,肾储备功能下降与PL后肾PGE2合成无显著增加有关,一定程度上与TXA2/PGI2值有关.

    作者:蔡松敏;钱桐荪;徐君杰;蒋季杰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肺心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60例临床分析

    分析60例肺心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临床资料,并就其发病机理、防治方法作了回顾性分析和探讨,以图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提高MOF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仲桂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82例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改变

    分析8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改变,结果显示,轻型和普通型患儿上述检测无特异性改变;而重型患儿此两项检查皆有显著改变,提示有心肌受累表现,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作者:徐道敏;瞿绪光;吴澄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环丙沙星滴眼液对兔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

    本文采用损伤家兔眼浅层角膜、感染金葡菌或绿脓杆菌,造成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采用环丙沙星滴眼液治疗,并分别与利福平和丁胺卡那霉素滴眼液比较.结果表明:环丙沙星滴眼液对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性角膜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作用较利福平和丁胺卡那霉素滴眼液快而强,并能有效地预防角膜溃疡的形成.提示:国产环丙沙星滴眼液可作为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徐济良;黄金华;邵政一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动脉栓塞后原发性肝癌血流阻力

    本文采用超声多普勒技术记录肝癌动脉血流速度,以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气室模型及其等效电路为基础,并对血流速度曲线作B样条函数模似,从而计算出肝癌动脉的阻力,为肝动脉栓塞术后肝癌动脉的栓塞程度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评价手段.本文同时还比较多巴酚丁胺使用前后肝癌动脉血流的变化,从而提高了肝癌动脉血流评价的灵敏度.

    作者:刘艳华;陈鸿;钮红音;王春民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免疫调节剂辅佐化疗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的研究

    对305例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黄芪和左咪唑组,就免疫调节剂辅佐化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现察.疗程结束时,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0%、92.7%和65.4%,黄芪组疗效较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两年,各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7.3%、97.1%和94.7%,黄芪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黄芪对失衡的免疫状态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老年患者尤有临床价值.

    作者:顾欣荣;郑滋;季逸伦;冯江;张克智;费佳祺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镉中毒对大鼠血、尿氨基酸及酶水平的影响

    1.5mg/kg氯化镉单次染毒后24小时,测定大鼠尿及血液中β-D半乳糖苷酶(β-Gal),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及各种游离氨基酸.结果发现染毒鼠尿中LDH增高达7倍,GOT增高61%,但β-Gal没有显著增加,尿中各游离氨基酸无显著变化;血浆中丝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明显下降(分别为P<0.05,<0.01).肾超微结构见近曲小管胞浆空泡数目增加.

    作者:顾君一;胡迎青;许志祥;蓝之荣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报道在160例乙肝中检出31例HDV感染者,慢活肝、肝硬化中阳性率分别为27.3%(21/77)、25.0%(6/24),高于慢迁肝中阳性率3.2%(1/31)(P<0.05).8例抗HDIgM阳性者中HDAg阳性者滴度低,HDAg阴性者滴度高;3例抗HDIgG、IgM同时阳性者病情活动且重,单纯抗HDIgG阳性者病情轻.HBeAg、HBVDNA阳性中HDV感染率分别为19.4%(6/31)、10.2%(5/49),抗Hbe阳性、HBVDNA阴性中HDV感染率分别为30.6%(19/62)、29.3%(22/75),提示HDV感染对HBV复制有抑制作用,对肝脏慢性化起一定促进作用,抗HDIgM阳性者说明肝内有HDV复制,病情活动.

    作者:黄通伟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检测

    对46例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有关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在重叠感染急肝、慢肝、肝硬化各组中免疫球蛋白呈多株式增高(P<0.01).C3在慢肝、肝硬化组中下降(P<0.01).CD+3在各组中均下降(P<0.01).CD+8在各组中均上升(P<0.05).并导致CD+4/CD+8在各组中下降(P<0.01).病情越重其变化值越大.说明重叠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机体不能有效清除病毒,慢性化严重.

    作者:黄松平;黄志贞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残胃癌及残胃复发癌38例临床分析

    对288例患者手术后胃进行观察,发现残胃癌9例,占3.13%,其中早期残胃癌1例;胃癌切除后复发癌29例,占10.07%.结合临床对残胃癌及残胃复发癌的分类、定义、发病率及引起残胃癌的因素进行了讨论.诊断主要靠胃镜及活检.减少和防止残胃癌的发生有赖于:(1)对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需胃镜定期随访,尤其对毕氏Ⅱ式患者;(2)胃大部切除术后,尽可能选用毕氏Ⅰ式;(3)对青年人的消化性溃疡,应从严掌握手术指证;(4)发现残胃有隆起、糜烂、色泽改变或溃疡等病变,应多处作活检,以了解有无癌灶存在.

    作者:曹娜英;孟宪镛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核酸杂交法检测分娩期妇女血及新生儿尿中HCMV DNA

    以地高辛标记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 J片段为探针,用核酸杂交法检测南通地区783例分娩期妇女血标本,HCMV DNA阳性者618例,感染率为78.93%;检测691例出生后1周内新生儿尿标本,HCMV DNA阳性者45例,排毒率为6.51%;其中335对母婴中HCMV DNA同时阳性者39例,垂直传播率为10.99%.本文结果证明了HCMV感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垂直传播是新生儿先天性HCMV感染的重要途径.

    作者:钱绩虎;程纯;季玉红;王建明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抗氧化剂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探讨

    将166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随机分为抗氧化剂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早期应用(生后12小时内)抗氧化剂VC、VE及复方丹参治疗.结果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重症肺炎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提示抗氧化剂治疗对逆转病情,改善预后有重要影响.

    作者:赵冠中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胃大部切除后残胃100例内镜检查分析

    对胃大部切除后残胃100例作内镜随访.分析表明,大多患者于术后3~5年残胃粘膜发生萎缩性炎症改变,萎缩粘膜相多处见增生灶,近镜下有绒毛肠化特征.

    作者:孔庆奎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氯硝安定治疗难治性癫痫79例疗效观察

    应用国产氯硝安定治疗难治性癫痫79例,总有效率为69.62%,对小发作者疗效尤佳.副反应轻,对心、肝、肾、血液无毒副作用.认为氯硝安定是一种优良的新型抗癫痫药.

    作者:陆范仁 刊期: 1994年第02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