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鳖甲煎丸干预SDF-1/CXCR4信号通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的影响研究

黄晶晶;黄鸿娜;王振常;毛德文;黄国初;林元佳

关键词:鳖甲煎丸, 干细胞移植, SDF-1/CXCR4信号通路, 肝功能, 肝纤维化
摘要: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的影响及通过干预SDF-1/CXCR信号通路对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正常饲养SD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 以四氯化碳复合因素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将80只造模成功SD大鼠随机分CXCR4的特异性拮抗剂组及未使用CXCR4的特异性拮抗剂组, 然后各组再分模型组、联合组、单纯中药组、单纯干细胞移植组, 共8组.联合组于造模成功后灌服鳖甲煎丸, 同时于第4周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途径移植, 用药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及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变化.结果 在使用CXCR4的特异拮抗剂后, 干细胞组与模拟组疗效相当 (P>0.05), 联合组与单纯鳖甲煎丸组的疗效相当 (P>0.05), 而未使用CXCR4的特异拮抗剂的组别中, 干细胞组与模拟组的疗效、联合组与单纯鳖甲煎丸组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鳖甲煎丸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提高肝纤维化治疗的效果, 其机制可能能通过通过作用SDF-1/CRCX4轴起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羊耳菊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研究

    目的 采用不同溶剂对羊耳菊药材进行提取, 并对提取物进行抗菌和抗炎活性评价.方法 首先分别采用水以及不同浓度的乙醇对羊耳菊药材进行提取, 然后分别采用牛津杯法、试管二倍稀释法以及LPS刺激RAW 264.7细胞模型评价不同提取溶剂的羊耳菊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结果 结果显示, 生药浓度为1.0g·ml-1的水提物、30%乙醇提取物、60%乙醇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250mg·ml-1、125mg·ml-1、62.5mg·ml-1、250 mg·ml-1, 其中60%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佳.不同提取物在0250μg·ml-1范围内作用RAW 264.7细胞24 h对细胞无毒性影响.不同提取物在50250μg·ml-1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抑制LPS刺激RAW 264.7细胞释放NO, 其中60%乙醇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较好.结论 6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所制备的羊耳菊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较好.

    作者:王爱民;李梅;孙佳;熊荻菲菲;陈亭亭;吴林霖;刘亭;兰燕宇;王永林;巩仔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正常高值血压阴虚阳亢证诊断量表条目筛选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阴虚阳亢证客观化诊断标准的内容, 筛选诊断量表条目, 为证候的客观化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整理古今文献, 根据文献资料编制并向专家发放问卷调查.通过离散趋势法、区分度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克朗巴赫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等6类方法进行条目筛选, 保留条目组建第二版量表.结果 问卷收回20份, 专家积极系数100%, 专家对其中指标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较高.全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709, KMO统计量为0.722, Bartlett球型检验P<0.001, 适应情况良好.结论 建立了包含阴虚、阳亢、舌脉3个维度, 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胀、烦躁易怒、舌红、脉弦、脉数7个条目的正常高值血压阴虚阳亢证第二版诊断量表.

    作者:朱羽硕;王宇;李运伦;齐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医慢病临床课题质量控制现状评估与重要性探讨

    目的 通过对中医慢病临床研究课题组长单位中期及结题质量控制进行客观量化评估, 引导提高课题研究整体完成质量.方法 依据指标, 对中医防治慢病研究项目的全部课题组进行中期及结题一级质控、二级质控的量化评估, 通过雷达图描述各课题的实际得分, 利用相关性方法分析质量控制完成情况对课题整体完成情况的影响.结果 课题结题时的质量控制完成情况优于中期, 其中一级质控规范性及质控频次完成率有显著提高.结论 一级、二级质控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的环节, 积极提高一级、二级质控的规范性, 有助于使各课题总体执行质量得到相应的保证.

    作者:张菀桐;陆芳;翁维良;高蕊;李睿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冻干鲜地黄生地黄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比较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地黄不同炮制品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 并对冻干地黄、鲜地黄、生地黄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进行比较测定.方法 从产地采集鲜地黄, 同时炮制得冻干地黄与生地黄, 采用HPLC法直接测定.梓醇色谱条件:Waters XTerra C18柱 (250mm×4.6mm, 5μm), 流动相0.1%磷酸水, 流速1.0mL/min, 检测波长210nm;毛蕊花糖苷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 (150mm×4.6mm, 5μm), 以甲醇 (A)-0.1%磷酸水溶液 (B) 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流速为1.0m L/min, 检测波长334nm.结果 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6500X-34445 (r=0.9993) 、Y=31535X-26765 (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9% (RSD 0.85%) 和95.8% (RSD 0.83%);冻干地黄中梓醇平均含量是生地黄的1.23倍, 毛蕊花糖苷平均含量是生地黄的1.17倍.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可用于地黄不同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冷冻干燥法可减少地黄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损失.

    作者:陈瑾;谭丽媛;李敏;裴香萍;张淑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播种量对河西走廊栽培菘蓝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河西走廊栽培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确定佳播种量.方法在大田环境下, 设置55、65、75、85和95 kg·hm-2共5个播量处理, 定期采样测定生物量、收获时测定药材产量和品质, 分析比较不同播种量下菘蓝生长、产量和药材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55 kg·hm-2和65 kg·hm-2时, 个体生长发育和药材产量构成因素明显优于播种量为85 kg·hm-2和95 kg·hm-2, 以75 kg·hm-2播种量的药材折干率高, 达52.59%, 大青叶和板蓝根的产量也是高, 分别为6455.4 kg·hm-2和5208.89 kg·hm-2, 检测成分 (R, S)-告依春含量, 以75 kg·hm-2播种量的高, 为0.082%, 比低含量增加57.69%.结论 播种量影响菘蓝的生长及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在河西走廊菘蓝产区, 播种量以75 kg·hm-2为宜.

    作者:韩多红;王恩军;陈垣;蔡子平;张勇;张芬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声提取红花总黄酮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优化红花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 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佳工艺,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并以Vc为对照, 通过清除DPPH·和·OH以及还原力试验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 (g/ml) 、超声温度70℃、超声功率120W、超声时间30min, 此条件下提取率为1.10%.红花总黄酮对DPPH· (IC50=8.27mg/L) 和·OH (IC50=5.15mg/L) 的清除能力较好, 还原能力也较强.结论 该提取方法简便、可行, 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井文华;骆立双;刘永芳;郭绍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生、醋莪术对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莪术对肝癌的疗效及比较生、醋莪术疗效差异.方法 于大鼠双后肢皮下注射CCl4菜籽油溶液;配制二乙基亚硝胺 (DEN) 溶液供其饮用, 建立模型;分组灌胃给药42d后腹主动脉取血及摘取肝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甲胎蛋白 (AFP) 、甲胎蛋白异质体 (AFP-L3) 、白介素-17 (IL-17) 水平.结果 生、醋莪术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及阳性药组, 低于模型组 (P<0.05);生高莪术组高于醋高莪术组, 生低莪术组高于醋低莪术组 (P<0.05);生低莪术组高于生高莪术组, 醋低莪术组高于醋高莪术组 (P<0.05) .结论 原发性肝癌模型造模成功;莪术对肝癌有疗效, 但不及阳性药;醋莪术比生莪术疗效明显, 高浓度比低浓度疗效佳.

    作者:袁雪芳;王巧晗;顾薇;潘立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中药饮片识别研究

    目的 实现对中药饮片的自动识别, 推动中药饮片的客观化研究与发展.方法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统计总结、方法实践相关文献采用的算法, 对目前中药饮片识别研究中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综述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中药饮片图像识别的步骤, 总结了图像预处理, 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态特征提取, 图像识别几部分涉及的算法.结论 针对当前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结合深度学习CNN网络模型对中药饮片图像识别进行深入研究, 将其应用于中药饮片的快速检测市场进行分析, 具有广阔利用前景.

    作者:谭超群;温川飙;吴纯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广藿香扦插繁殖研究

    该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河沙、珍珠岩、2∶1混合河沙与珍珠岩、园土和黄泥土等5种基质, 广藿香顶部、中部和下部插穗, 广藿香的一节、两节和三节的插穗, 萘乙酸、吲哚丁酸、生根粉1号、双吉尔和高锰酸钾等5种生长调节剂对广藿香插穗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基质中, 珍珠岩和河沙+珍珠岩处理下的广藿香插穗生根率好, 分布为 (98.4±8.5) %和 (93.3±9.7) %;顶端插穗比中、下部插穗的生根率更高, 根系分支更多, 分布均匀.两节插穗的生根率高于一节、三节插穗, 生根率为 (98.5±3.4) %;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 100 mg·L-1的吲哚丁酸和双吉尔处理中广藿香插穗的生根效率高, 分别为 (98.3±2.4) %和 (93.4±2.5) %.

    作者:曾庆钱;郑海;黄意成;袁亮;李攀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四逆散对PTSD睡眠障碍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四逆散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 (180g±20g) 随机分为5组, 每组10只,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盐酸帕罗西汀组和四逆散组.除空白对照组外, 其余四组均进行模型复制.空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 正常饲养;模型组不接受药物干预;生理盐水组灌胃等体积0.9%生理盐水;盐酸帕罗西汀组灌胃盐酸帕罗西汀溶液0.42 mg·m L-1;四逆散组灌胃四逆散水煎液 (含生药0.24 g·m L-1) .于应激造模前1 h灌胃给药10 m L·kg-1, 每日1次, 共计7 d.造模结束后各组大鼠立即进行心脏灌注采集海马组织, 30000倍电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超微结构差异性.结果 空白对照组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 线粒体圆形或长杆状, 线粒体嵴结构清晰, 粗面内质网呈条索样分布, 核糖体丰富, 高尔基复合体常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海马CA1和CA3区细胞器明显损伤, 细胞质结构空旷, 线粒体肿胀, 线粒体膜及嵴结构消失, 粗面内质网池样扩张, 提示幽闭电击对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内细胞器产生明显的损伤;与模型组比较, 生理盐水组变化与其相似, 提示生理盐水灌胃对大鼠没有产生明显的应激影响;盐酸帕罗西汀组和四逆散组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细胞质内细胞器结构明显恢复, 且两组变化基本相似, 提示盐酸帕罗西汀和四逆散均能够明显改善PTSD大鼠海马CA1及CA3区神经元细胞器结构.结论 中药复方四逆散可以明显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细胞器结构.

    作者:徐富菊;牛江涛;边甜甜;司昕蕾;李越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透骨香不同部位显微特征研究

    目的 对透骨香不同部位的显微构造进行研究, 为其药材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生药显微鉴定技术观察、描述各部位的显微特征.结果 进一步详细阐明了透骨香不同部位根、茎、叶、花、果实的组织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为透骨香不同部位的显微鉴定提供依据.

    作者:刘绍欢;何晶晶;詹云慧;樊天珺;王世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中医药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545例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4组 (CD4+T≤200cell/μl、200<CD4+T≤350、350<CD4+T≤500及CD4+T>500), 比较分析4组艾滋病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重和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变化.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基线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 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重、患者体征总积分均有所恢复.结论 云南在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中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 生活质量, 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稳定和恢复作用.

    作者:杨玉琪;瞿广城;王莉;和丽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微粉碎对制何首乌饮片理化性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超微粉碎对制何首乌饮片理化性质的影响, 为超微粉饮片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制备制何首乌细粉和超微粉, 采用Carr指数法评价粉体的流动性和喷流性, 并从粉体粒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吸湿性、微观形貌、薄层色谱 (TLC) 、红外光谱和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评价两种粉体的差异.结果 相比制何首乌细粉, 超微粉的粒径显著减小且分布范围窄, 比表面与孔隙度增大, 吸湿性增强, 流动性变差, 喷流性仍相当强;TLC和红外光谱显示在一定时间内, 制何首乌饮片经超微粉碎后, 其化学成分并未改变;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超微粉中游离蒽醌的提取率明显高于细粉.结论 制何首乌饮片制备成超微粉后, 其粉体特性有所改变, 更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作者:严洋;张留洋;李延芳;王光利;张天植;刘文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维普) 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 收集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的相关数据.检索时限为1997年1月至2017年7月.由4名独立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出文献, 提取资料及根据Jadad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 对符合条件的纳入试验后, 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 纳入研究对象321例, 其中试验组321例, 对照组314例, 所有试验都被评为低质量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对照组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 其中肝功能指标ALT水[MD=-20.4495%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CI) (95%CI:-23.72,-17.15) P<0.00001], 其中透明质酸 (HA) 水平[MD=-30.32, (95%CI:-40.57,-20.07), P<0.00001], Ⅲ型前胶原 (PCⅢ) 水平[MD=-0.39 (95%CI:-0.81, 0.03), P<0.00001], Ⅳ型胶原蛋白 (Ⅳ-C) 水平[MD=-24.81 (95%CI:-29.99,-19.63), P<0.00001], 层黏连蛋白 (LN) 水平[MD=-34.35 (95%CI:-44.28,-24.43), P=0.006].结论根据现有证据显示,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大黄蛰虫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 上述结论还需要展开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s加以验证.

    作者:刘旭东;赵壮志;吕萍;徐新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医健康管理发展失衡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治未病的思想作为中医健康管理的发端, 中医健康管理已经有数千年的实践经验, 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种种机遇与挑战, 面临了人才配比、学科建设、思维观念及制度保障等诸多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创新培养模式、以科学技术为着力点带动学科发展、以中医文化为载体推动健康产业、以医疗改革为抓手完善保障体系可以促进中医健康管理事业平衡、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陈启亮;陈淑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益气清毒法治疗肺癌基础方及防癌茶对Lewis肺癌小鼠一般指标和免疫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益气清毒法治疗肺癌的基础方及其防癌茶对Lewis肺癌小鼠一般指标和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105只, 体重 (20±10) g随机分组, 造模, 造模后4天给药;给药20d后, 处死小鼠, 采集瘤体、内脏、外周血检测、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抑瘤率分别是顺铂组51.14%, 中药中剂量组30.57%, 高剂量组21.68%, 低剂量组14.84%, 防癌茶组32.58%, 顺铂组抑瘤率与其它治疗组均有极其显著差异 (P<0.004) .益气清毒法基础方可以增加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 降低外周血TAM、MDSCs含量, 降低脾脏MDSCs、CD4+Foxp3+Treg含量;防癌茶可以显著降低外周血TAM、MDSCs细胞, 降低脾脏MDSCs、CD4+Foxp3+Treg细胞.结论 益气清毒法治疗肺癌基础方及其防癌茶抑瘤效果良好, 基础方抗癌机制与增强杀伤性免疫细胞的免疫力和减轻免疫抑制细胞的免疫抑制有关;防癌茶抗癌机制主要是后者.

    作者:梁启军;余炅;熊墨年;唐晓玲;曾茹;祝慧芳;闫雷雷;于佩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从中药师视角展望儿童群体中成药合理应用相关服务

    儿童中成药处方多为西医师开具, 合理性值得关注.鉴于多数家长健康素养不高, 中药师应发挥专业特长, 承担相关服务.本文从中成药调配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提出了将儿童中成药合理应用的部分工作纳入健康服务的设想.

    作者:张泰;连佳;赵彤彤;叶栋;李士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药材五加皮的一种新伪品

    目的 报道一种五加皮新伪品, 提供鉴别方法.方法 从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方面和正品五加皮进行比较鉴别.结果性状特征:新伪品略薄, 栓皮易脱落, 折断面外侧有白色细长纤维.显微特征:新伪品有大量草酸钙方晶, 皮层有纤维束及石细胞散在.结论 发现一种五加皮新伪品, 主要从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可以鉴别.

    作者:路丽娟;毕飞霞;芦美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外感湿热类病证用药比较

    为了探寻治疗外感湿热类病证的用药规律, 从温病学代表医家相关著作中选取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33例、薛生白《湿热论》和《扫叶庄医案》中50例医案,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 总结二位代表医家治疗外感湿热类病证的用药.

    作者:乔雅兰;肖连宇;赵岩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盐黄柏一测多评法色谱评价系统的建立

    目的 建立盐黄柏一测多评法色谱评价系统, 优选盐黄柏色谱条件, 对盐黄柏进行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采用HLPC法测定盐黄柏中盐酸小檗碱、木兰花碱、盐酸小檗红碱、黄柏碱、巴马汀、药根碱6种生物碱含量, 以峰宽、对称因子、分离度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 考察流动相系统组成、流动相p H值、色谱柱以及柱温, 优选盐黄柏一测多评法色谱条件, 并通过7个不同厂家, 10批盐黄柏药材进行验证.结果 确定盐黄柏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条件为色谱柱:Inertsil ODS-3 5μm4.6×250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 (15:85);柱温:30℃;流速:1ml·min-1;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65nm.结论 该色谱条件下, 各峰对称性良好、峰宽较窄、分离度好, 用于盐黄柏多成分含量测定稳定、可行.全面地反映盐黄柏药材中化学成分的信息, 可为盐黄柏药材的研究以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程中琴;施崇精;刘小妹;王姗姗;袁强华;盛蓉;宋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