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逆散对PTSD睡眠障碍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徐富菊;牛江涛;边甜甜;司昕蕾;李越峰

关键词:四逆散, PTSD, 海马CA1、CA3区, 超微结构
摘要:目的 探讨四逆散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 (180g±20g) 随机分为5组, 每组10只,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盐酸帕罗西汀组和四逆散组.除空白对照组外, 其余四组均进行模型复制.空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 正常饲养;模型组不接受药物干预;生理盐水组灌胃等体积0.9%生理盐水;盐酸帕罗西汀组灌胃盐酸帕罗西汀溶液0.42 mg·m L-1;四逆散组灌胃四逆散水煎液 (含生药0.24 g·m L-1) .于应激造模前1 h灌胃给药10 m L·kg-1, 每日1次, 共计7 d.造模结束后各组大鼠立即进行心脏灌注采集海马组织, 30000倍电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超微结构差异性.结果 空白对照组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 线粒体圆形或长杆状, 线粒体嵴结构清晰, 粗面内质网呈条索样分布, 核糖体丰富, 高尔基复合体常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海马CA1和CA3区细胞器明显损伤, 细胞质结构空旷, 线粒体肿胀, 线粒体膜及嵴结构消失, 粗面内质网池样扩张, 提示幽闭电击对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内细胞器产生明显的损伤;与模型组比较, 生理盐水组变化与其相似, 提示生理盐水灌胃对大鼠没有产生明显的应激影响;盐酸帕罗西汀组和四逆散组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细胞质内细胞器结构明显恢复, 且两组变化基本相似, 提示盐酸帕罗西汀和四逆散均能够明显改善PTSD大鼠海马CA1及CA3区神经元细胞器结构.结论 中药复方四逆散可以明显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细胞器结构.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健康管理发展失衡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治未病的思想作为中医健康管理的发端, 中医健康管理已经有数千年的实践经验, 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种种机遇与挑战, 面临了人才配比、学科建设、思维观念及制度保障等诸多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创新培养模式、以科学技术为着力点带动学科发展、以中医文化为载体推动健康产业、以医疗改革为抓手完善保障体系可以促进中医健康管理事业平衡、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陈启亮;陈淑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斑蝥5种炮制方法对其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斑蝥不同炮制方法 (生品、麸炒、米炒、烘制、碱制) 与有效成分斑蝥素含量的相关性, 为阐明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和炮制机理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不同斑蝥炮制品之间斑蝥素含量差异较大, 斑蝥素含量为:烘制>生品>米炒>麸炒>碱制;斑蝥酸钠含量:生品>碱制>烘制>米炒>麸炒.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斑蝥中有效成分斑蝥素和斑蝥酸钠有一定影响.

    作者:李瑞;刘娜;罗怀浩;王炜;石继连;廖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中医药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545例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4组 (CD4+T≤200cell/μl、200<CD4+T≤350、350<CD4+T≤500及CD4+T>500), 比较分析4组艾滋病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重和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变化.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基线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 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重、患者体征总积分均有所恢复.结论 云南在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中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 生活质量, 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稳定和恢复作用.

    作者:杨玉琪;瞿广城;王莉;和丽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药材五加皮的一种新伪品

    目的 报道一种五加皮新伪品, 提供鉴别方法.方法 从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方面和正品五加皮进行比较鉴别.结果性状特征:新伪品略薄, 栓皮易脱落, 折断面外侧有白色细长纤维.显微特征:新伪品有大量草酸钙方晶, 皮层有纤维束及石细胞散在.结论 发现一种五加皮新伪品, 主要从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可以鉴别.

    作者:路丽娟;毕飞霞;芦美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黄连温胆汤拆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拆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和弗氏完全佐剂 (CFA) 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 (M) 与黄连配半夏组 (L1) 、黄连配陈皮组 (L2) 、黄连配茯苓组 (L3) 、陈皮配半夏组 (L4) .正常对照组 (C) 常规饲养, 各治疗组给予相应中药灌胃, 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实验结束后, 检测生化指标, 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和RTq PCR检测肾组织足细相关蛋白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L3组肌酐 (SCr) 降低明显 (P﹤0.01), L1、L3组尿素氮 (BUN) 降低明显 (P﹤0.01), L1、L2、L3组丙二醛 (MDA) 降低明显 (P﹤0.05);拆方各治疗组能够明显改善模型动物的肾脏病理损伤, 增加nephrin、podocin的基因表达.结论 黄连温胆汤拆方可以有效改善DN大鼠的肾脏损伤, 延缓DN的发生, 其机制与改善足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张卫华;罗斌;冯鸣;陈雯琳;刘舟;刘华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鳖甲煎丸干预SDF-1/CXCR4信号通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的影响及通过干预SDF-1/CXCR信号通路对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正常饲养SD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 以四氯化碳复合因素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将80只造模成功SD大鼠随机分CXCR4的特异性拮抗剂组及未使用CXCR4的特异性拮抗剂组, 然后各组再分模型组、联合组、单纯中药组、单纯干细胞移植组, 共8组.联合组于造模成功后灌服鳖甲煎丸, 同时于第4周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途径移植, 用药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及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变化.结果 在使用CXCR4的特异拮抗剂后, 干细胞组与模拟组疗效相当 (P>0.05), 联合组与单纯鳖甲煎丸组的疗效相当 (P>0.05), 而未使用CXCR4的特异拮抗剂的组别中, 干细胞组与模拟组的疗效、联合组与单纯鳖甲煎丸组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鳖甲煎丸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提高肝纤维化治疗的效果, 其机制可能能通过通过作用SDF-1/CRCX4轴起作用.

    作者:黄晶晶;黄鸿娜;王振常;毛德文;黄国初;林元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作用机理探讨

    肝硬化腹水是多种终末期肝病的共同病理变化结果, 是内科重症.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有效统一的治疗方案, 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收到较好效果.本文通过概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作用机理, 探讨其应用前景.

    作者:戴瑶瑶;祝峻峰;范兴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透骨香不同部位显微特征研究

    目的 对透骨香不同部位的显微构造进行研究, 为其药材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生药显微鉴定技术观察、描述各部位的显微特征.结果 进一步详细阐明了透骨香不同部位根、茎、叶、花、果实的组织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为透骨香不同部位的显微鉴定提供依据.

    作者:刘绍欢;何晶晶;詹云慧;樊天珺;王世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黑果枸杞资源调查及其原花青素含量差异分析

    目的 调查我国黑果枸杞资源的主要分布和储量, 了解不同产区黑果枸杞功效成分原花青素含量差异, 为该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标本资料结合走访调研、实地调查、样地调查等方法对分布在我国的黑果枸杞资源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研究, 并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采用香草醛盐酸法对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黑果枸杞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宁夏中北部、新疆北部、塔里木河流域以及南疆的喀什和和田地区, 而新疆和青海野生资源分布面积分别高达45万亩和40万亩, 但部分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严重下降;青海产的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含量高, 野生的含量为3.43±0.59%, 而种植的含量普遍略高于野生的.结论 加强对黑果枸杞野生资源的管护, 合理限量采摘, 大力发展人工种植技术, 积极开展黑果枸杞资源的综合评价和质量标准研究, 保证其可持续开发利用.

    作者:刘增根;康海林;岳会兰;梅丽娟;陶燕铎;邵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石斛属植物的护肤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

    该研究在石斛属植物在古籍中记载的种类、形态描述、地理分布、及本草实图考证基础上, 对六部有石斛属植物记载的中国经典古籍, 以护肤功能为导向, 通过民族植物编目的方法进行文献引证、功能主治、药方名、功效、护肤功效、炮制方法、使用部位、服用方法等内容的收集和整理, 研究结果显示:六部经典古籍记载石斛种类4种, 8种类型利用部位、10种炮制方法、11种护肤功效类型.该研究为该属植物的护肤利用提供了古籍民族植物学证据和线索, 并为进一步保护和深度研发石斛属植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依据.

    作者:杨立新;王进宝;赵燕强;王雅琴;李一泽;高路;薛达元;刘爱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板蓝根色胺酮金属配合物合成及与DNA切割作用研究

    通过溶剂热法首次合成来源板蓝根等菘蓝植物的两个色胺酮铁配合物[Fe (Try) 2]CH3OH (1), [Fe (I-Try) 4] (2), 并得到晶体结构.通过琼脂凝胶电泳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表明, 色胺酮铁配合物对DNA具有较强切割能力, 且配合物2强于配合物1, 结合常数为4.29×104dm3·mol-1和5.21×105dm3·mol-1.

    作者:顾运琼;唐国彬;覃静静;王书龙;申文英;谭明雄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土壤因子影响忍冬植株生长与金银花质量的研究进展

    中药材的质量受到环境和遗传双重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子包括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生物因子等.土壤是药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药用植物从土壤中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以完成自身的代谢过程, 并生成和积累次生代谢产物.因此, 土壤质地、理化性质及所含矿质元素等直接影响着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药材质量.文章将近年来水分、土壤矿质营养、盐分、重金属等环境因子影响忍冬植株生长发育及金银花产量、质量的文献进行了归纳与整理, 旨在探讨土壤因子与金银花质量形成的关系, 为提高金银花产量和质量, 实现金银花药材生产的标准化提供依据.

    作者:张芳;于晓;马云;王蕾;张永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市售青风藤饮片的显微鉴别研究

    目的 对市售青风藤饮片进行显微鉴别.方法 通过徒手切片,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购自全国各地的91份青风藤饮片进行了鉴别.结果 上述样品中有87份为正品, 4份为混伪品, 正品率为95.6%, 说明青风藤的整体市场状况良好.4份混伪品的性状及显微特征与药典描述的青风藤不符, 均被鉴定为萝藦科植物黑龙骨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的干燥藤茎.结论 结果可为青风藤的临床用药和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师朵芝;方明月;李德利;王青青;刘双月;赓迪;王如峰;孙爱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大黄素对大鼠血清肝功能、肝脏转运蛋白及代谢酶UGT1A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长期灌胃给予大黄素对大鼠血清肝功能、肝脏转运蛋白及代谢酶UGT1A1表达的影响, 探讨大黄素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大黄素低剂量组 (20 mg·kg-1·d-1) 、中剂量组 (40 mg·kg-1·d-1) 及高剂量组 (80 mg·kg-1·d-1), 灌胃30 d后, 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碱性磷酸酶 (ALP) 、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总胆汁酸 (TBA) 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大鼠肝脏中转运蛋白P-gp、Mrp2、Mrp3、Oatp1、Oatp2、Bsep、Ntcp及代谢酶UGT1A1的mRNA表达, 以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肝脏中P-gp、Mrp3、Ntcp及UGT1A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P、TBIL、DBIL、TBA明显升高 (P<0.05或P<0.01), 肝脏P-gp、Mrp3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 (P<0.01);而肝脏中Ntcp及UGT1A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 (P<0.05或P<0.01) .结论 长期给予较高剂量的大黄素有肝脏毒性的风险.大黄素致肝毒性可能与肝脏中P-gp、Mrp3表达的上调、Ntcp及UGT1A1表达的下调有关.

    作者:韦美金;黄娟;白俊其;蔡锡潮;丘小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微粉碎对制何首乌饮片理化性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超微粉碎对制何首乌饮片理化性质的影响, 为超微粉饮片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制备制何首乌细粉和超微粉, 采用Carr指数法评价粉体的流动性和喷流性, 并从粉体粒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吸湿性、微观形貌、薄层色谱 (TLC) 、红外光谱和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评价两种粉体的差异.结果 相比制何首乌细粉, 超微粉的粒径显著减小且分布范围窄, 比表面与孔隙度增大, 吸湿性增强, 流动性变差, 喷流性仍相当强;TLC和红外光谱显示在一定时间内, 制何首乌饮片经超微粉碎后, 其化学成分并未改变;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超微粉中游离蒽醌的提取率明显高于细粉.结论 制何首乌饮片制备成超微粉后, 其粉体特性有所改变, 更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作者:严洋;张留洋;李延芳;王光利;张天植;刘文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L6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中PI3K、Akt、GLUT4、AMPK蛋白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L6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 、蛋白激酶B (Akt)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AMPK) 、葡萄糖转运子4 (GLUT4) 的影响, 探讨葛根芩连汤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信号通路相关机制.方法 将诱导分化好的L6肌细胞接种于6孔板内, 以1μmol/L DEX诱导L6肌细胞24 h产生胰岛素抵抗, 予以不同浓度的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 (20%、10%和5%),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6骨骼肌细胞p-PI3K、Akt、p-Akt、p-AMPK、GLUT4蛋白的表达.另设实验, 分组方法如上, 采用ELISA法检测膜蛋白GLUT4含量.结果 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 (20%、10%和5%) (高、中和低剂量组) 治疗后, p-PI3K、Akt、p-Akt、p-AMPK、GLUT4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 (P<0.05);用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 (20%、10%和5%) (高、中和低剂量组) 治疗后, 膜GLUT4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 (P<0.05) .结论 葛根芩连汤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可能与影响PI3K、Akt、GLUT4、AMPK蛋白相关.

    作者:章常华;孙军;肖琴;刘彤彤;魏学鑫;涂秀英;于梅;盛军庆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冠心病痰浊血瘀型与miR-21及TGFβR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痰浊血瘀型家兔与其血管中microRNA-21 (miR-21) 和TGFβRⅡmRNA的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冠心病家兔模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硬化建立冠心病痰浊血瘀模型, 检测家兔主动脉中miR-21和TGFβRⅡmRNA的表达情况,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心肌损伤的程度, 将结果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 痰浊血瘀型冠心病家兔血管中miR-21和TGFβRⅡ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冠心病痰浊血瘀型家兔模型中miR-21和TGFβRⅡ的表达水平增高, 提示miR-21和TGFβRⅡ可能是构成痰浊血瘀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同时又能导致心肌损伤, 进而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作者:王莹威;刘蕾;张瑶;魏明慧;林思蜀;张泽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维普) 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 收集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的相关数据.检索时限为1997年1月至2017年7月.由4名独立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出文献, 提取资料及根据Jadad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 对符合条件的纳入试验后, 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 纳入研究对象321例, 其中试验组321例, 对照组314例, 所有试验都被评为低质量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对照组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 其中肝功能指标ALT水[MD=-20.4495%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CI) (95%CI:-23.72,-17.15) P<0.00001], 其中透明质酸 (HA) 水平[MD=-30.32, (95%CI:-40.57,-20.07), P<0.00001], Ⅲ型前胶原 (PCⅢ) 水平[MD=-0.39 (95%CI:-0.81, 0.03), P<0.00001], Ⅳ型胶原蛋白 (Ⅳ-C) 水平[MD=-24.81 (95%CI:-29.99,-19.63), P<0.00001], 层黏连蛋白 (LN) 水平[MD=-34.35 (95%CI:-44.28,-24.43), P=0.006].结论根据现有证据显示,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大黄蛰虫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 上述结论还需要展开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s加以验证.

    作者:刘旭东;赵壮志;吕萍;徐新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播种量对河西走廊栽培菘蓝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河西走廊栽培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确定佳播种量.方法在大田环境下, 设置55、65、75、85和95 kg·hm-2共5个播量处理, 定期采样测定生物量、收获时测定药材产量和品质, 分析比较不同播种量下菘蓝生长、产量和药材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55 kg·hm-2和65 kg·hm-2时, 个体生长发育和药材产量构成因素明显优于播种量为85 kg·hm-2和95 kg·hm-2, 以75 kg·hm-2播种量的药材折干率高, 达52.59%, 大青叶和板蓝根的产量也是高, 分别为6455.4 kg·hm-2和5208.89 kg·hm-2, 检测成分 (R, S)-告依春含量, 以75 kg·hm-2播种量的高, 为0.082%, 比低含量增加57.69%.结论 播种量影响菘蓝的生长及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在河西走廊菘蓝产区, 播种量以75 kg·hm-2为宜.

    作者:韩多红;王恩军;陈垣;蔡子平;张勇;张芬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蟑螂的价值与利用研究

    目的 通过对蟑螂的深入研究, 为蟑螂的开发与利用创造良好条件.方法 采用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方法, 对蟑螂的名称由来、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入药历史、利用价值、开发前景、存在问题、发展对策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蟑螂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广阔.结论 蟑螂入药历史悠久, 文化内涵丰富, 充分开发与利用蟑螂的内在价值, 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兵;吕跃军;颜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