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黄素对大鼠血清肝功能、肝脏转运蛋白及代谢酶UGT1A1表达的影响

韦美金;黄娟;白俊其;蔡锡潮;丘小惠

关键词:大黄素, 肝毒性, 肝功能, 转运蛋白, UGT1A1
摘要:目的 研究长期灌胃给予大黄素对大鼠血清肝功能、肝脏转运蛋白及代谢酶UGT1A1表达的影响, 探讨大黄素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大黄素低剂量组 (20 mg·kg-1·d-1) 、中剂量组 (40 mg·kg-1·d-1) 及高剂量组 (80 mg·kg-1·d-1), 灌胃30 d后, 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碱性磷酸酶 (ALP) 、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总胆汁酸 (TBA) 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大鼠肝脏中转运蛋白P-gp、Mrp2、Mrp3、Oatp1、Oatp2、Bsep、Ntcp及代谢酶UGT1A1的mRNA表达, 以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肝脏中P-gp、Mrp3、Ntcp及UGT1A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P、TBIL、DBIL、TBA明显升高 (P<0.05或P<0.01), 肝脏P-gp、Mrp3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 (P<0.01);而肝脏中Ntcp及UGT1A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 (P<0.05或P<0.01) .结论 长期给予较高剂量的大黄素有肝脏毒性的风险.大黄素致肝毒性可能与肝脏中P-gp、Mrp3表达的上调、Ntcp及UGT1A1表达的下调有关.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板蓝根色胺酮金属配合物合成及与DNA切割作用研究

    通过溶剂热法首次合成来源板蓝根等菘蓝植物的两个色胺酮铁配合物[Fe (Try) 2]CH3OH (1), [Fe (I-Try) 4] (2), 并得到晶体结构.通过琼脂凝胶电泳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表明, 色胺酮铁配合物对DNA具有较强切割能力, 且配合物2强于配合物1, 结合常数为4.29×104dm3·mol-1和5.21×105dm3·mol-1.

    作者:顾运琼;唐国彬;覃静静;王书龙;申文英;谭明雄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播种量对河西走廊栽培菘蓝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河西走廊栽培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确定佳播种量.方法在大田环境下, 设置55、65、75、85和95 kg·hm-2共5个播量处理, 定期采样测定生物量、收获时测定药材产量和品质, 分析比较不同播种量下菘蓝生长、产量和药材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55 kg·hm-2和65 kg·hm-2时, 个体生长发育和药材产量构成因素明显优于播种量为85 kg·hm-2和95 kg·hm-2, 以75 kg·hm-2播种量的药材折干率高, 达52.59%, 大青叶和板蓝根的产量也是高, 分别为6455.4 kg·hm-2和5208.89 kg·hm-2, 检测成分 (R, S)-告依春含量, 以75 kg·hm-2播种量的高, 为0.082%, 比低含量增加57.69%.结论 播种量影响菘蓝的生长及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在河西走廊菘蓝产区, 播种量以75 kg·hm-2为宜.

    作者:韩多红;王恩军;陈垣;蔡子平;张勇;张芬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痰邪致病理论探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了大量具有化痰功效的方药, 在继承了前人论痰治痰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以五脏为核心, 从寒、热、湿、燥等方面论述了痰邪致病机理及相关病证的论治, 特别在化痰方药的运用方面有较大的创见, 补充和丰富了中医痰病学的内容, 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文章整理分析了《本草纲目》中有关痰邪致病和相关化痰方药运用的内容, 探讨了李时珍对痰邪致病理论的认识, 总结了《本草纲目》论痰治痰的学术特点.

    作者:程静;郭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医慢病临床课题质量控制现状评估与重要性探讨

    目的 通过对中医慢病临床研究课题组长单位中期及结题质量控制进行客观量化评估, 引导提高课题研究整体完成质量.方法 依据指标, 对中医防治慢病研究项目的全部课题组进行中期及结题一级质控、二级质控的量化评估, 通过雷达图描述各课题的实际得分, 利用相关性方法分析质量控制完成情况对课题整体完成情况的影响.结果 课题结题时的质量控制完成情况优于中期, 其中一级质控规范性及质控频次完成率有显著提高.结论 一级、二级质控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的环节, 积极提高一级、二级质控的规范性, 有助于使各课题总体执行质量得到相应的保证.

    作者:张菀桐;陆芳;翁维良;高蕊;李睿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生、醋莪术对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莪术对肝癌的疗效及比较生、醋莪术疗效差异.方法 于大鼠双后肢皮下注射CCl4菜籽油溶液;配制二乙基亚硝胺 (DEN) 溶液供其饮用, 建立模型;分组灌胃给药42d后腹主动脉取血及摘取肝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甲胎蛋白 (AFP) 、甲胎蛋白异质体 (AFP-L3) 、白介素-17 (IL-17) 水平.结果 生、醋莪术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及阳性药组, 低于模型组 (P<0.05);生高莪术组高于醋高莪术组, 生低莪术组高于醋低莪术组 (P<0.05);生低莪术组高于生高莪术组, 醋低莪术组高于醋高莪术组 (P<0.05) .结论 原发性肝癌模型造模成功;莪术对肝癌有疗效, 但不及阳性药;醋莪术比生莪术疗效明显, 高浓度比低浓度疗效佳.

    作者:袁雪芳;王巧晗;顾薇;潘立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健脾化瘀解毒复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脾化瘀解毒复方治疗胃癌前病变 (GPL) 的临床疗效及对缺氧耐受因子-1α (HIF-1α) 和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GP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治疗组予健脾化瘀解毒复方水煎剂口服, 对照组予维酶素片口服, 疗程均为16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内镜、病理学改变, 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 经治疗后, 治疗组的症状总积分显著降低, 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治疗组治疗后内镜下胃黏膜糜烂、萎缩征象显著改善 (P<0.05) .经治疗后, 治疗组肠上皮化生病变 (IM) 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1), 且治疗组IM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 (P<0.05);治疗组异型增生病变 (GED) 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但两组治疗后GED积分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治疗后, 治疗组HIF-1α、VEGF表达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1), 且治疗组VEGF表达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 (P<0.05), 但两组治疗后的HIF-1α表达评分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能显著改善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学改变, 并能抑制HIF-1α、VEGF的过度表达, 改善GPL胃黏膜缺氧状态, 抑制微血管生成, 能缓解甚至部分逆转胃黏膜肠化、异型增生病变.

    作者:曾进浩;潘华峰;赵自明;龚道银;刘伟;蔡甜甜;陈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基于TF-IDF量化的模糊诊断矩阵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以TF-IDF相对熵为证候的量化依据, 构建症状-证型模糊诊断矩阵, 并以此为基础, 结合患者的症状矢量空间, 建立中医证候诊断的推理模型及推理机制.实验表明, 此模型对中医证候诊断是可行的, 也为中医智能化诊断中的机器学习, 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与方法.

    作者:余江维;余泉;张太珍;彭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紫芝制种培养基的筛选

    目的 筛选适宜的紫芝制种培养基.方法 将木屑作为主要成分应用于紫芝制种培养基的制备, 一级种和二级种分别设置4种不同的配方, 三级种设置两种不同的配方, 比较了紫芝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及形态特征.结果紫芝菌株在培养基Z1A、Z2B和Z3A上生长速率分别为 (8.44±0.10) mm/d、 (4.16±0.04) mm/d和 (4.69±0.10) mm/d, 生长优势明显, 有利于进一步大田栽培.结论 Z1A、Z2B和Z3A培养基可用于紫芝制种.

    作者:陈永敢;李珍;范平杰;陈川平;张来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声提取红花总黄酮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优化红花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 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佳工艺,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并以Vc为对照, 通过清除DPPH·和·OH以及还原力试验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 (g/ml) 、超声温度70℃、超声功率120W、超声时间30min, 此条件下提取率为1.10%.红花总黄酮对DPPH· (IC50=8.27mg/L) 和·OH (IC50=5.15mg/L) 的清除能力较好, 还原能力也较强.结论 该提取方法简便、可行, 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井文华;骆立双;刘永芳;郭绍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从中药师视角展望儿童群体中成药合理应用相关服务

    儿童中成药处方多为西医师开具, 合理性值得关注.鉴于多数家长健康素养不高, 中药师应发挥专业特长, 承担相关服务.本文从中成药调配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提出了将儿童中成药合理应用的部分工作纳入健康服务的设想.

    作者:张泰;连佳;赵彤彤;叶栋;李士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打顶对附子的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目的 明确乌头生产栽培过程中打顶时间对其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通过对江油地区种植的乌头植株进行不同时间的打顶处理, 以系统考察打顶栽培措施对乌头子根的产量、生物总碱、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的影响.结果 适时打顶可以提高乌头子根产量和品质, 同时促进乌头生物总碱、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的累积.结论 该研究对乌头栽培及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利华;罗霞;余马;杨玉霞;黄晶;侯大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基于超高液相色谱-质谱分析代谢组学在芪苓温肾消囊方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应用

    目的 应用临床及代谢组学结合的方法观察芪苓温肾消囊方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的疗效.方法 以鹿特丹诊断标准纳入痰湿型PCOS患者27例, 应用芪苓温肾消囊方治疗3个月, 采集治疗前后临床及血清样本, 进行性激素、糖脂检测, 并采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筛选治疗前后血清差异代谢物.结果 治疗后血清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经OSC-PLS-DA模型分析治疗前后样本得到很好区分, 代谢物发生了明显变化.差异代谢物包括溶源性卵磷脂16:0、20:0、20:1、20:4, 脂肪酰胺22:0和色氨酸.结论 代谢组学是研究中药治疗疾病效果的有效工具之一, 芪苓温肾消囊方治疗PCOS患者可以改善生殖轴及代谢异常情况.

    作者:王颖;邹丽红;侯丽辉;匡洪影;匡海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建立内经意境, 注重经典早期渗透在《中基》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章从传承真正的中医人才, 中医经典是根基这个角度出发, 提出注重早期渗透经典, 建立内经意境的重要性, 阐释早期渗透经典的意义, 以及我们在教学中的初步实践, 取得的成效, 以后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方向与目标.

    作者:李迎霞;关东升;崔姗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新形式下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学科创新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全国各领域都掀起了改革热潮.在高等教育领域, 各高校也纷纷响应, 适应发展需求, 实施高校综合改革.文章对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学科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与融合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总结了中药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与传承, 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肯定了中药学学科建设的特色和研究方向, 深入思考了面对新形势所具有的机遇和挑战, 对此提出应该采取的措施, 以此期待中药学科发展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

    作者:张爱华;雷锋杰;许永华;李伟;张连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中药饮片识别研究

    目的 实现对中药饮片的自动识别, 推动中药饮片的客观化研究与发展.方法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统计总结、方法实践相关文献采用的算法, 对目前中药饮片识别研究中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综述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中药饮片图像识别的步骤, 总结了图像预处理, 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态特征提取, 图像识别几部分涉及的算法.结论 针对当前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结合深度学习CNN网络模型对中药饮片图像识别进行深入研究, 将其应用于中药饮片的快速检测市场进行分析, 具有广阔利用前景.

    作者:谭超群;温川飙;吴纯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白鲜碱标准样品的研制

    目的 依据GB/T 15000.3-2008标准样品的工作导则, 研制白鲜碱标样样品.方法 以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为原料, 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白鲜碱单体, 通过UV、IR、MS和NMR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 同时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和热重分析, 建立了HPLC检测分析技术.白鲜碱样品进行了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和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结果结果 制备的样品均匀性良好, 在04℃储存条件下24个月稳定性良好, 定值结果确定其标准值为99.85%, 置信度95%的不确定度为0.24%.结论 成功研制出了白鲜碱国家标准样品, 达到了GB/T 15000.3-2008规定的技术要求, 样品具有溯源性, 可用于白鲜碱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评定.

    作者:耿岩玲;宋祥云;王晓;林云良;朱姮;王岱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及鉴定

    目的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HSCCC) 及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线性离子阱-轨道阱杂交串联质谱 (UHPLC-LTQ-Orbitrap-MSn) 快速分离鉴定防风中四种色原酮类化合物, 建立快速分离制备色原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 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得防风提取物, 再用正丁醇萃取富集色原酮类成分;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 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 (1:1:3, V/V/V) 组成二元溶剂体系, 上相为固定相, 下相为流动相, 仪器转速为800 r/min, 流动相流速为1.5 ml/min, 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从100 mg防风正丁醇提取物中一次性分离制备得到3.58 mg升麻素苷, 3.72 mg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0.96 mg亥茅酚苷, 7.8 mg升麻素, 经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分析, 其纯度分别为95.28%, 97.89%, 59.88%和92.33%, 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线性离子阱-轨道阱杂交串联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1为升麻素苷, 化合物2为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化合物3为亥茅酚苷, 化合物4为升麻素.结论 该联用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为色原酮类化合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

    作者:黄彧;吴桐;刘春明;李赛男;王乐奇;李森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广藿香扦插繁殖研究

    该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河沙、珍珠岩、2∶1混合河沙与珍珠岩、园土和黄泥土等5种基质, 广藿香顶部、中部和下部插穗, 广藿香的一节、两节和三节的插穗, 萘乙酸、吲哚丁酸、生根粉1号、双吉尔和高锰酸钾等5种生长调节剂对广藿香插穗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基质中, 珍珠岩和河沙+珍珠岩处理下的广藿香插穗生根率好, 分布为 (98.4±8.5) %和 (93.3±9.7) %;顶端插穗比中、下部插穗的生根率更高, 根系分支更多, 分布均匀.两节插穗的生根率高于一节、三节插穗, 生根率为 (98.5±3.4) %;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 100 mg·L-1的吲哚丁酸和双吉尔处理中广藿香插穗的生根效率高, 分别为 (98.3±2.4) %和 (93.4±2.5) %.

    作者:曾庆钱;郑海;黄意成;袁亮;李攀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黄芪提取物作用于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

    黄芪作为补气要药, 其调节免疫的作用已经广为接受.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芪黄酮类成分是黄芪的有效成分.现代研究表明黄芪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等作用, 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巨噬细胞参与发挥, 文章就巨噬细胞如何参与黄芪发挥作用进行阐述.

    作者:韦婧;刘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朱勉生教授时空针灸的理论基础

    时空针灸是朱勉生教授在古代四种传统时间针灸方法和吸纳欧洲医学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新针法, 其要旨是时间穴位和空间穴位的组合运用, 通过构建沟通内外的气场, 从而获得调动人体自愈功能的场效应.文章从时空针灸的时间穴位, 空间穴位、中国古代时空模式和场效应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旨在阐明时空针灸的理论基础, 从深层阐释朱勉生教授承古训而创新, 发掘出与古代四种传统时间针灸相对应的空间穴位的理论内涵.

    作者:左政;朱勉生;陈春信;袁恺;刘亮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