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慢病临床课题质量控制现状评估与重要性探讨

张菀桐;陆芳;翁维良;高蕊;李睿

关键词:中医临床研究, 质量控制, 一级质控, 二级质控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中医慢病临床研究课题组长单位中期及结题质量控制进行客观量化评估, 引导提高课题研究整体完成质量.方法 依据指标, 对中医防治慢病研究项目的全部课题组进行中期及结题一级质控、二级质控的量化评估, 通过雷达图描述各课题的实际得分, 利用相关性方法分析质量控制完成情况对课题整体完成情况的影响.结果 课题结题时的质量控制完成情况优于中期, 其中一级质控规范性及质控频次完成率有显著提高.结论 一级、二级质控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的环节, 积极提高一级、二级质控的规范性, 有助于使各课题总体执行质量得到相应的保证.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化瘀解毒复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脾化瘀解毒复方治疗胃癌前病变 (GPL) 的临床疗效及对缺氧耐受因子-1α (HIF-1α) 和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GP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治疗组予健脾化瘀解毒复方水煎剂口服, 对照组予维酶素片口服, 疗程均为16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内镜、病理学改变, 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 经治疗后, 治疗组的症状总积分显著降低, 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治疗组治疗后内镜下胃黏膜糜烂、萎缩征象显著改善 (P<0.05) .经治疗后, 治疗组肠上皮化生病变 (IM) 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1), 且治疗组IM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 (P<0.05);治疗组异型增生病变 (GED) 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但两组治疗后GED积分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治疗后, 治疗组HIF-1α、VEGF表达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1), 且治疗组VEGF表达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 (P<0.05), 但两组治疗后的HIF-1α表达评分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能显著改善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学改变, 并能抑制HIF-1α、VEGF的过度表达, 改善GPL胃黏膜缺氧状态, 抑制微血管生成, 能缓解甚至部分逆转胃黏膜肠化、异型增生病变.

    作者:曾进浩;潘华峰;赵自明;龚道银;刘伟;蔡甜甜;陈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白鲜碱标准样品的研制

    目的 依据GB/T 15000.3-2008标准样品的工作导则, 研制白鲜碱标样样品.方法 以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为原料, 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白鲜碱单体, 通过UV、IR、MS和NMR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 同时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和热重分析, 建立了HPLC检测分析技术.白鲜碱样品进行了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和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结果结果 制备的样品均匀性良好, 在04℃储存条件下24个月稳定性良好, 定值结果确定其标准值为99.85%, 置信度95%的不确定度为0.24%.结论 成功研制出了白鲜碱国家标准样品, 达到了GB/T 15000.3-2008规定的技术要求, 样品具有溯源性, 可用于白鲜碱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评定.

    作者:耿岩玲;宋祥云;王晓;林云良;朱姮;王岱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痰邪致病理论探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了大量具有化痰功效的方药, 在继承了前人论痰治痰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以五脏为核心, 从寒、热、湿、燥等方面论述了痰邪致病机理及相关病证的论治, 特别在化痰方药的运用方面有较大的创见, 补充和丰富了中医痰病学的内容, 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文章整理分析了《本草纲目》中有关痰邪致病和相关化痰方药运用的内容, 探讨了李时珍对痰邪致病理论的认识, 总结了《本草纲目》论痰治痰的学术特点.

    作者:程静;郭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的配方与制剂工艺研究

    目的 通过选择药物制剂适宜辅料与相应凝胶方法筛选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的佳制剂工艺.方法 以灌肠剂的外观、热稳定性、离心稳定性、pH值和粘附性为指标, 采用L9 (34) 正交实验法, 考察卡波姆-940、甘油、三乙醇胺辅料用量;探讨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的制备工艺及关键技术.结果 佳工艺为卡波姆-940、甘油、三乙醇胺用量占比分别为0.8%、10%、3%.结论 该制剂工艺简便安全、稳定可行.

    作者:余晓晖;徐晓燕;王永刚;杨瑞菁;宋娇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背俞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使用背俞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观察其疼痛程度的疗效, 观察红外皮温下的患者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治疗前后的温差状况.方法 纳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普通针刺, 30min/次, 1次/d, 持续治疗两周;试验组用背俞温针灸法, 30min/次, 1次/d, 持续治疗两周.对患者治疗前后胃脘痛程度进行评分, 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应穴位的红外皮温.结果 两组患者的胃脘部疼痛程度均有改善;但红外皮温对比显示, 试验组患者观察的穴位温度上升幅度较对照组高.结论 背俞温针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肯定并值得推广的.

    作者:刘静;廖金玲;覃婧;张丹璇;谢胜;周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从《本草纲目》管窥李时珍之医学精神

    通过《本草纲目》及有关历史文献对李时珍的记载, 一探李时珍在编撰《本草纲目》过程中的医学素养, 挖掘时珍医学精神.

    作者:刘英杰;李欣;文卉;孙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石斛属植物的护肤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

    该研究在石斛属植物在古籍中记载的种类、形态描述、地理分布、及本草实图考证基础上, 对六部有石斛属植物记载的中国经典古籍, 以护肤功能为导向, 通过民族植物编目的方法进行文献引证、功能主治、药方名、功效、护肤功效、炮制方法、使用部位、服用方法等内容的收集和整理, 研究结果显示:六部经典古籍记载石斛种类4种, 8种类型利用部位、10种炮制方法、11种护肤功效类型.该研究为该属植物的护肤利用提供了古籍民族植物学证据和线索, 并为进一步保护和深度研发石斛属植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依据.

    作者:杨立新;王进宝;赵燕强;王雅琴;李一泽;高路;薛达元;刘爱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建立内经意境, 注重经典早期渗透在《中基》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章从传承真正的中医人才, 中医经典是根基这个角度出发, 提出注重早期渗透经典, 建立内经意境的重要性, 阐释早期渗透经典的意义, 以及我们在教学中的初步实践, 取得的成效, 以后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方向与目标.

    作者:李迎霞;关东升;崔姗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人参石菖蒲药对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JAK-STAT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索人参-石菖蒲药对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增强睡眠剥夺大鼠记忆功能的机制.方法 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睡眠剥夺组和中药干预组.通过多平台水环境法制作失眠动物模型, 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区NMDAR2B的数量变化, 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IL-6和IL-6R的表达, 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AK2、p-JAK2、STAT3、p-STAT3、SOCS3的表达.结果 (1) NMDAR2B免疫组化结果进行IOD值分析, 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为极显著 (P<0.001);(2)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睡眠剥夺组大鼠血液中IL-6和IL-6R均上升, 且差异极显著 (P<0.001), 同时药物干预组低于睡眠剥夺组, 且差异极显著 (P<0.001);(3) p-JAK2和p-STAT3均在睡眠剥夺组中出现了显著上调 (P<0.001);JAK-STAT通路的负性调节细胞因子SOCS3在睡眠剥夺组的表达量相较正常对照组出现了明显下调 (P<0.001), 在人参-石菖蒲干预组中出现了回复 (P<0.001) .结论 人参-石菖蒲药对可以显著的修复睡眠剥夺引起的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和STAT3的磷酸化, 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炎症反应, 从而保护神经细胞, 进而保持睡眠剥夺后的记忆功能.

    作者:章程鹏;熊振芳;孙易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作用机理探讨

    肝硬化腹水是多种终末期肝病的共同病理变化结果, 是内科重症.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有效统一的治疗方案, 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收到较好效果.本文通过概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作用机理, 探讨其应用前景.

    作者:戴瑶瑶;祝峻峰;范兴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微粉碎对制何首乌饮片理化性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超微粉碎对制何首乌饮片理化性质的影响, 为超微粉饮片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制备制何首乌细粉和超微粉, 采用Carr指数法评价粉体的流动性和喷流性, 并从粉体粒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吸湿性、微观形貌、薄层色谱 (TLC) 、红外光谱和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评价两种粉体的差异.结果 相比制何首乌细粉, 超微粉的粒径显著减小且分布范围窄, 比表面与孔隙度增大, 吸湿性增强, 流动性变差, 喷流性仍相当强;TLC和红外光谱显示在一定时间内, 制何首乌饮片经超微粉碎后, 其化学成分并未改变;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超微粉中游离蒽醌的提取率明显高于细粉.结论 制何首乌饮片制备成超微粉后, 其粉体特性有所改变, 更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作者:严洋;张留洋;李延芳;王光利;张天植;刘文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新形式下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学科创新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全国各领域都掀起了改革热潮.在高等教育领域, 各高校也纷纷响应, 适应发展需求, 实施高校综合改革.文章对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学科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与融合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总结了中药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与传承, 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肯定了中药学学科建设的特色和研究方向, 深入思考了面对新形势所具有的机遇和挑战, 对此提出应该采取的措施, 以此期待中药学科发展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

    作者:张爱华;雷锋杰;许永华;李伟;张连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声提取红花总黄酮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优化红花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 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佳工艺,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并以Vc为对照, 通过清除DPPH·和·OH以及还原力试验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 (g/ml) 、超声温度70℃、超声功率120W、超声时间30min, 此条件下提取率为1.10%.红花总黄酮对DPPH· (IC50=8.27mg/L) 和·OH (IC50=5.15mg/L) 的清除能力较好, 还原能力也较强.结论 该提取方法简便、可行, 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井文华;骆立双;刘永芳;郭绍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黄连温胆汤拆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拆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和弗氏完全佐剂 (CFA) 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 (M) 与黄连配半夏组 (L1) 、黄连配陈皮组 (L2) 、黄连配茯苓组 (L3) 、陈皮配半夏组 (L4) .正常对照组 (C) 常规饲养, 各治疗组给予相应中药灌胃, 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实验结束后, 检测生化指标, 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和RTq PCR检测肾组织足细相关蛋白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L3组肌酐 (SCr) 降低明显 (P﹤0.01), L1、L3组尿素氮 (BUN) 降低明显 (P﹤0.01), L1、L2、L3组丙二醛 (MDA) 降低明显 (P﹤0.05);拆方各治疗组能够明显改善模型动物的肾脏病理损伤, 增加nephrin、podocin的基因表达.结论 黄连温胆汤拆方可以有效改善DN大鼠的肾脏损伤, 延缓DN的发生, 其机制与改善足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张卫华;罗斌;冯鸣;陈雯琳;刘舟;刘华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羊耳菊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研究

    目的 采用不同溶剂对羊耳菊药材进行提取, 并对提取物进行抗菌和抗炎活性评价.方法 首先分别采用水以及不同浓度的乙醇对羊耳菊药材进行提取, 然后分别采用牛津杯法、试管二倍稀释法以及LPS刺激RAW 264.7细胞模型评价不同提取溶剂的羊耳菊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结果 结果显示, 生药浓度为1.0g·ml-1的水提物、30%乙醇提取物、60%乙醇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250mg·ml-1、125mg·ml-1、62.5mg·ml-1、250 mg·ml-1, 其中60%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佳.不同提取物在0250μg·ml-1范围内作用RAW 264.7细胞24 h对细胞无毒性影响.不同提取物在50250μg·ml-1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抑制LPS刺激RAW 264.7细胞释放NO, 其中60%乙醇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较好.结论 6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所制备的羊耳菊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较好.

    作者:王爱民;李梅;孙佳;熊荻菲菲;陈亭亭;吴林霖;刘亭;兰燕宇;王永林;巩仔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朱勉生教授时空针灸的理论基础

    时空针灸是朱勉生教授在古代四种传统时间针灸方法和吸纳欧洲医学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新针法, 其要旨是时间穴位和空间穴位的组合运用, 通过构建沟通内外的气场, 从而获得调动人体自愈功能的场效应.文章从时空针灸的时间穴位, 空间穴位、中国古代时空模式和场效应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旨在阐明时空针灸的理论基础, 从深层阐释朱勉生教授承古训而创新, 发掘出与古代四种传统时间针灸相对应的空间穴位的理论内涵.

    作者:左政;朱勉生;陈春信;袁恺;刘亮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透骨香不同部位显微特征研究

    目的 对透骨香不同部位的显微构造进行研究, 为其药材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生药显微鉴定技术观察、描述各部位的显微特征.结果 进一步详细阐明了透骨香不同部位根、茎、叶、花、果实的组织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为透骨香不同部位的显微鉴定提供依据.

    作者:刘绍欢;何晶晶;詹云慧;樊天珺;王世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冠心病痰浊血瘀型与miR-21及TGFβR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痰浊血瘀型家兔与其血管中microRNA-21 (miR-21) 和TGFβRⅡmRNA的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冠心病家兔模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硬化建立冠心病痰浊血瘀模型, 检测家兔主动脉中miR-21和TGFβRⅡmRNA的表达情况,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心肌损伤的程度, 将结果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 痰浊血瘀型冠心病家兔血管中miR-21和TGFβRⅡ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冠心病痰浊血瘀型家兔模型中miR-21和TGFβRⅡ的表达水平增高, 提示miR-21和TGFβRⅡ可能是构成痰浊血瘀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同时又能导致心肌损伤, 进而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作者:王莹威;刘蕾;张瑶;魏明慧;林思蜀;张泽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从中药师视角展望儿童群体中成药合理应用相关服务

    儿童中成药处方多为西医师开具, 合理性值得关注.鉴于多数家长健康素养不高, 中药师应发挥专业特长, 承担相关服务.本文从中成药调配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提出了将儿童中成药合理应用的部分工作纳入健康服务的设想.

    作者:张泰;连佳;赵彤彤;叶栋;李士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四逆散对PTSD睡眠障碍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四逆散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 (180g±20g) 随机分为5组, 每组10只,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盐酸帕罗西汀组和四逆散组.除空白对照组外, 其余四组均进行模型复制.空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 正常饲养;模型组不接受药物干预;生理盐水组灌胃等体积0.9%生理盐水;盐酸帕罗西汀组灌胃盐酸帕罗西汀溶液0.42 mg·m L-1;四逆散组灌胃四逆散水煎液 (含生药0.24 g·m L-1) .于应激造模前1 h灌胃给药10 m L·kg-1, 每日1次, 共计7 d.造模结束后各组大鼠立即进行心脏灌注采集海马组织, 30000倍电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超微结构差异性.结果 空白对照组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 线粒体圆形或长杆状, 线粒体嵴结构清晰, 粗面内质网呈条索样分布, 核糖体丰富, 高尔基复合体常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海马CA1和CA3区细胞器明显损伤, 细胞质结构空旷, 线粒体肿胀, 线粒体膜及嵴结构消失, 粗面内质网池样扩张, 提示幽闭电击对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内细胞器产生明显的损伤;与模型组比较, 生理盐水组变化与其相似, 提示生理盐水灌胃对大鼠没有产生明显的应激影响;盐酸帕罗西汀组和四逆散组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细胞质内细胞器结构明显恢复, 且两组变化基本相似, 提示盐酸帕罗西汀和四逆散均能够明显改善PTSD大鼠海马CA1及CA3区神经元细胞器结构.结论 中药复方四逆散可以明显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细胞器结构.

    作者:徐富菊;牛江涛;边甜甜;司昕蕾;李越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