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的配方与制剂工艺研究

余晓晖;徐晓燕;王永刚;杨瑞菁;宋娇娇

关键词: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 当归, 赤芍, 元胡, 制剂工艺
摘要:目的 通过选择药物制剂适宜辅料与相应凝胶方法筛选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的佳制剂工艺.方法 以灌肠剂的外观、热稳定性、离心稳定性、pH值和粘附性为指标, 采用L9 (34) 正交实验法, 考察卡波姆-940、甘油、三乙醇胺辅料用量;探讨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的制备工艺及关键技术.结果 佳工艺为卡波姆-940、甘油、三乙醇胺用量占比分别为0.8%、10%、3%.结论 该制剂工艺简便安全、稳定可行.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鳖甲煎丸干预SDF-1/CXCR4信号通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的影响及通过干预SDF-1/CXCR信号通路对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正常饲养SD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 以四氯化碳复合因素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将80只造模成功SD大鼠随机分CXCR4的特异性拮抗剂组及未使用CXCR4的特异性拮抗剂组, 然后各组再分模型组、联合组、单纯中药组、单纯干细胞移植组, 共8组.联合组于造模成功后灌服鳖甲煎丸, 同时于第4周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途径移植, 用药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及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变化.结果 在使用CXCR4的特异拮抗剂后, 干细胞组与模拟组疗效相当 (P>0.05), 联合组与单纯鳖甲煎丸组的疗效相当 (P>0.05), 而未使用CXCR4的特异拮抗剂的组别中, 干细胞组与模拟组的疗效、联合组与单纯鳖甲煎丸组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鳖甲煎丸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提高肝纤维化治疗的效果, 其机制可能能通过通过作用SDF-1/CRCX4轴起作用.

    作者:黄晶晶;黄鸿娜;王振常;毛德文;黄国初;林元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石斛属植物的护肤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

    该研究在石斛属植物在古籍中记载的种类、形态描述、地理分布、及本草实图考证基础上, 对六部有石斛属植物记载的中国经典古籍, 以护肤功能为导向, 通过民族植物编目的方法进行文献引证、功能主治、药方名、功效、护肤功效、炮制方法、使用部位、服用方法等内容的收集和整理, 研究结果显示:六部经典古籍记载石斛种类4种, 8种类型利用部位、10种炮制方法、11种护肤功效类型.该研究为该属植物的护肤利用提供了古籍民族植物学证据和线索, 并为进一步保护和深度研发石斛属植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依据.

    作者:杨立新;王进宝;赵燕强;王雅琴;李一泽;高路;薛达元;刘爱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背俞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使用背俞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观察其疼痛程度的疗效, 观察红外皮温下的患者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治疗前后的温差状况.方法 纳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普通针刺, 30min/次, 1次/d, 持续治疗两周;试验组用背俞温针灸法, 30min/次, 1次/d, 持续治疗两周.对患者治疗前后胃脘痛程度进行评分, 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应穴位的红外皮温.结果 两组患者的胃脘部疼痛程度均有改善;但红外皮温对比显示, 试验组患者观察的穴位温度上升幅度较对照组高.结论 背俞温针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肯定并值得推广的.

    作者:刘静;廖金玲;覃婧;张丹璇;谢胜;周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及鉴定

    目的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HSCCC) 及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线性离子阱-轨道阱杂交串联质谱 (UHPLC-LTQ-Orbitrap-MSn) 快速分离鉴定防风中四种色原酮类化合物, 建立快速分离制备色原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 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得防风提取物, 再用正丁醇萃取富集色原酮类成分;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 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 (1:1:3, V/V/V) 组成二元溶剂体系, 上相为固定相, 下相为流动相, 仪器转速为800 r/min, 流动相流速为1.5 ml/min, 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从100 mg防风正丁醇提取物中一次性分离制备得到3.58 mg升麻素苷, 3.72 mg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0.96 mg亥茅酚苷, 7.8 mg升麻素, 经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分析, 其纯度分别为95.28%, 97.89%, 59.88%和92.33%, 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线性离子阱-轨道阱杂交串联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1为升麻素苷, 化合物2为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化合物3为亥茅酚苷, 化合物4为升麻素.结论 该联用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为色原酮类化合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

    作者:黄彧;吴桐;刘春明;李赛男;王乐奇;李森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梅花鹿三岔茸活性蛋白表达谱分析研究

    目的 对梅花鹿三岔茸中的活性蛋白表达谱进行分析研究, 为鹿茸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同位素标记蛋白质定性定量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梅花鹿三岔茸活性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比较三岔茸生长过程中活性蛋白的功能分类及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梅花鹿三岔茸生长过程中显著性变化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为细胞外基质和钙结合蛋白, 这些蛋白主要参与调控血液系统循环和神经生长及发育.结论 三岔茸中富含大量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功能蛋白类成分, 并且在不同生长阶段活性蛋白的类型和表达量截然不同.这些研究结果为研究梅花鹿茸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宇昕;赵雨;张梅;刘美欣;胡耀中;幺宝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中医药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545例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4组 (CD4+T≤200cell/μl、200<CD4+T≤350、350<CD4+T≤500及CD4+T>500), 比较分析4组艾滋病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重和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变化.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基线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 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重、患者体征总积分均有所恢复.结论 云南在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中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 生活质量, 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稳定和恢复作用.

    作者:杨玉琪;瞿广城;王莉;和丽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药材五加皮的一种新伪品

    目的 报道一种五加皮新伪品, 提供鉴别方法.方法 从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方面和正品五加皮进行比较鉴别.结果性状特征:新伪品略薄, 栓皮易脱落, 折断面外侧有白色细长纤维.显微特征:新伪品有大量草酸钙方晶, 皮层有纤维束及石细胞散在.结论 发现一种五加皮新伪品, 主要从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可以鉴别.

    作者:路丽娟;毕飞霞;芦美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三七茜草复方有效组分宫内缓释系统对大鼠宫腔冲洗液和子宫内膜TXA2、PGI2、t-PA、PAI-1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三七茜草复方有效组分 (SQ) 宫内缓释系统对大鼠宫腔冲洗液和子宫内膜血栓素 (TXA2) 、前列环素 (PGI2) 、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纤溶酶原抑制剂 (PAI-1) 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IUD副反应出凝血的机制.方法 选定32只SD雌性大鼠,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七茜草复方有效组分宫内缓释系统 (SQ-IUD) 组、IUD模型组、缓释材料 (LR) 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造模后第15天取大鼠宫腔冲洗液及IUD压迫区子宫内膜, ELISA检测TXA2、PGI2、t-PA、PAI-1表达水平.结果 置入IUD后大鼠子宫内膜及血管结构功能发生异常.宫腔冲洗液:与IUD模型组相比, 宫宁颗粒有效组分能降低t-PA含量 (P>0.05), 升高PAI-1含量 (P<0.05), 稳定TXA2/PGI2比值 (P>0.05);子宫组织:经去除极端值、数据标准化处理校正后, 各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置IUD后, 大鼠子宫内膜纤溶系统存在异常, 宫宁颗粒有效组分能减轻内膜形态学损伤,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PA表达, 升高PAI-1表达, 调节TXA2/PGI2比值, 使纤溶系统趋于平衡, 进而起到减轻IUD出血副反应的作用.

    作者:李盼盼;李彦楠;张芳;徐丽;师伟;杨蕾;王领弟;孙孟瑶;李澄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黑果枸杞资源调查及其原花青素含量差异分析

    目的 调查我国黑果枸杞资源的主要分布和储量, 了解不同产区黑果枸杞功效成分原花青素含量差异, 为该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标本资料结合走访调研、实地调查、样地调查等方法对分布在我国的黑果枸杞资源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研究, 并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采用香草醛盐酸法对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黑果枸杞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宁夏中北部、新疆北部、塔里木河流域以及南疆的喀什和和田地区, 而新疆和青海野生资源分布面积分别高达45万亩和40万亩, 但部分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严重下降;青海产的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含量高, 野生的含量为3.43±0.59%, 而种植的含量普遍略高于野生的.结论 加强对黑果枸杞野生资源的管护, 合理限量采摘, 大力发展人工种植技术, 积极开展黑果枸杞资源的综合评价和质量标准研究, 保证其可持续开发利用.

    作者:刘增根;康海林;岳会兰;梅丽娟;陶燕铎;邵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建立内经意境, 注重经典早期渗透在《中基》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章从传承真正的中医人才, 中医经典是根基这个角度出发, 提出注重早期渗透经典, 建立内经意境的重要性, 阐释早期渗透经典的意义, 以及我们在教学中的初步实践, 取得的成效, 以后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方向与目标.

    作者:李迎霞;关东升;崔姗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盐黄柏一测多评法色谱评价系统的建立

    目的 建立盐黄柏一测多评法色谱评价系统, 优选盐黄柏色谱条件, 对盐黄柏进行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采用HLPC法测定盐黄柏中盐酸小檗碱、木兰花碱、盐酸小檗红碱、黄柏碱、巴马汀、药根碱6种生物碱含量, 以峰宽、对称因子、分离度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 考察流动相系统组成、流动相p H值、色谱柱以及柱温, 优选盐黄柏一测多评法色谱条件, 并通过7个不同厂家, 10批盐黄柏药材进行验证.结果 确定盐黄柏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条件为色谱柱:Inertsil ODS-3 5μm4.6×250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 (15:85);柱温:30℃;流速:1ml·min-1;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65nm.结论 该色谱条件下, 各峰对称性良好、峰宽较窄、分离度好, 用于盐黄柏多成分含量测定稳定、可行.全面地反映盐黄柏药材中化学成分的信息, 可为盐黄柏药材的研究以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程中琴;施崇精;刘小妹;王姗姗;袁强华;盛蓉;宋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邓氏清霾汤对PM2.5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和探讨邓氏清霾汤对PM2.5诱导急性肺损伤 (ALI) 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抑制炎症反应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72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邓氏清霾汤低剂量组、邓氏清霾汤中剂量组、邓氏清霾汤高剂量组, 每组12只.造模开始后第1、8、15、22、28天除正常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滴注 (100μL/只) 外, 其余各组同于上述几天滴注PM2.5混悬液 (每只0.5mg/100μL) 制备ALI模型.自造模之日起连续4周,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经口灌胃生理盐水3ml/只/天, 地塞米松组以0.02mg/ml地塞米松溶液灌胃3ml/只/天, 邓氏清霾汤低、中、高剂量分别以浓度0.73、1.45、2.29g/ml中药溶液灌胃, 3ml/只/天.各组大鼠于后一次滴鼻染毒后48 h内处死.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 (BALF) 中白介素-1β (IL-1β) 、白介素-10 (IL-10) 的含量, 肺组织湿重/干重 (W/D) 比值及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含量.结果 鼻腔滴注PM2.5混悬液成功建立大鼠肺损伤模型, 除正常对照组外, 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肺组织病理损害, 邓氏清霾汤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大鼠的肺组织病变明显减轻, 肺组织W/D比值, BALF中IL-1β、IL-10含量, 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含量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邓氏清霾汤可通过有效减轻肺组织及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降低ALI大鼠肺组织W/D比值, BALF中IL-1β、IL-10含量及ALI大鼠肺组织胞核内NF-κB p65蛋白含量起到对PM2.5诱导ALI大鼠肺组织预防保护作用, 且存在着一定的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并同时发现中药减轻炎症反应是通过抑制NF-κB通路激活而实现.

    作者:周游;刘建博;夏欣田;胡成明;董洪珍;蔡俊翔;陈亮宇;张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广藿香扦插繁殖研究

    该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河沙、珍珠岩、2∶1混合河沙与珍珠岩、园土和黄泥土等5种基质, 广藿香顶部、中部和下部插穗, 广藿香的一节、两节和三节的插穗, 萘乙酸、吲哚丁酸、生根粉1号、双吉尔和高锰酸钾等5种生长调节剂对广藿香插穗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基质中, 珍珠岩和河沙+珍珠岩处理下的广藿香插穗生根率好, 分布为 (98.4±8.5) %和 (93.3±9.7) %;顶端插穗比中、下部插穗的生根率更高, 根系分支更多, 分布均匀.两节插穗的生根率高于一节、三节插穗, 生根率为 (98.5±3.4) %;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 100 mg·L-1的吲哚丁酸和双吉尔处理中广藿香插穗的生根效率高, 分别为 (98.3±2.4) %和 (93.4±2.5) %.

    作者:曾庆钱;郑海;黄意成;袁亮;李攀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播种量对河西走廊栽培菘蓝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河西走廊栽培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确定佳播种量.方法在大田环境下, 设置55、65、75、85和95 kg·hm-2共5个播量处理, 定期采样测定生物量、收获时测定药材产量和品质, 分析比较不同播种量下菘蓝生长、产量和药材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55 kg·hm-2和65 kg·hm-2时, 个体生长发育和药材产量构成因素明显优于播种量为85 kg·hm-2和95 kg·hm-2, 以75 kg·hm-2播种量的药材折干率高, 达52.59%, 大青叶和板蓝根的产量也是高, 分别为6455.4 kg·hm-2和5208.89 kg·hm-2, 检测成分 (R, S)-告依春含量, 以75 kg·hm-2播种量的高, 为0.082%, 比低含量增加57.69%.结论 播种量影响菘蓝的生长及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在河西走廊菘蓝产区, 播种量以75 kg·hm-2为宜.

    作者:韩多红;王恩军;陈垣;蔡子平;张勇;张芬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人参石菖蒲药对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JAK-STAT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索人参-石菖蒲药对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增强睡眠剥夺大鼠记忆功能的机制.方法 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睡眠剥夺组和中药干预组.通过多平台水环境法制作失眠动物模型, 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区NMDAR2B的数量变化, 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IL-6和IL-6R的表达, 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AK2、p-JAK2、STAT3、p-STAT3、SOCS3的表达.结果 (1) NMDAR2B免疫组化结果进行IOD值分析, 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为极显著 (P<0.001);(2)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睡眠剥夺组大鼠血液中IL-6和IL-6R均上升, 且差异极显著 (P<0.001), 同时药物干预组低于睡眠剥夺组, 且差异极显著 (P<0.001);(3) p-JAK2和p-STAT3均在睡眠剥夺组中出现了显著上调 (P<0.001);JAK-STAT通路的负性调节细胞因子SOCS3在睡眠剥夺组的表达量相较正常对照组出现了明显下调 (P<0.001), 在人参-石菖蒲干预组中出现了回复 (P<0.001) .结论 人参-石菖蒲药对可以显著的修复睡眠剥夺引起的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和STAT3的磷酸化, 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炎症反应, 从而保护神经细胞, 进而保持睡眠剥夺后的记忆功能.

    作者:章程鹏;熊振芳;孙易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痰邪致病理论探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了大量具有化痰功效的方药, 在继承了前人论痰治痰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以五脏为核心, 从寒、热、湿、燥等方面论述了痰邪致病机理及相关病证的论治, 特别在化痰方药的运用方面有较大的创见, 补充和丰富了中医痰病学的内容, 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文章整理分析了《本草纲目》中有关痰邪致病和相关化痰方药运用的内容, 探讨了李时珍对痰邪致病理论的认识, 总结了《本草纲目》论痰治痰的学术特点.

    作者:程静;郭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石斛夜光丸中主要中药成分的分子鉴别

    目的 建立石斛夜光丸中主要成分石斛、人参及水牛角的分子鉴别方法, 并在市售的不同厂家的石斛夜光丸中进行验证.方法 使用植物基因组试剂盒提取石斛夜光丸中的石斛、人参及水牛角基因组, 根据石斛属的通用ITS基因序列、人参属的mat K基因序列、水牛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设计引物, 并建立相应的PCR体系.结果 在三组PCR体系中, 均获得与阳性对照一致的特异性序列.结论 使用设计的引物和优化的PCR体系, 可以有效的进行石斛夜光丸中石斛、人参及水牛角的分子鉴别.

    作者:鲍方名;沈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中药饮片识别研究

    目的 实现对中药饮片的自动识别, 推动中药饮片的客观化研究与发展.方法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统计总结、方法实践相关文献采用的算法, 对目前中药饮片识别研究中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综述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中药饮片图像识别的步骤, 总结了图像预处理, 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态特征提取, 图像识别几部分涉及的算法.结论 针对当前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结合深度学习CNN网络模型对中药饮片图像识别进行深入研究, 将其应用于中药饮片的快速检测市场进行分析, 具有广阔利用前景.

    作者:谭超群;温川飙;吴纯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维普) 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 收集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的相关数据.检索时限为1997年1月至2017年7月.由4名独立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出文献, 提取资料及根据Jadad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 对符合条件的纳入试验后, 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 纳入研究对象321例, 其中试验组321例, 对照组314例, 所有试验都被评为低质量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对照组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 其中肝功能指标ALT水[MD=-20.4495%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CI) (95%CI:-23.72,-17.15) P<0.00001], 其中透明质酸 (HA) 水平[MD=-30.32, (95%CI:-40.57,-20.07), P<0.00001], Ⅲ型前胶原 (PCⅢ) 水平[MD=-0.39 (95%CI:-0.81, 0.03), P<0.00001], Ⅳ型胶原蛋白 (Ⅳ-C) 水平[MD=-24.81 (95%CI:-29.99,-19.63), P<0.00001], 层黏连蛋白 (LN) 水平[MD=-34.35 (95%CI:-44.28,-24.43), P=0.006].结论根据现有证据显示,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大黄蛰虫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 上述结论还需要展开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s加以验证.

    作者:刘旭东;赵壮志;吕萍;徐新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正常高值血压阴虚阳亢证诊断量表条目筛选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阴虚阳亢证客观化诊断标准的内容, 筛选诊断量表条目, 为证候的客观化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整理古今文献, 根据文献资料编制并向专家发放问卷调查.通过离散趋势法、区分度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克朗巴赫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等6类方法进行条目筛选, 保留条目组建第二版量表.结果 问卷收回20份, 专家积极系数100%, 专家对其中指标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较高.全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709, KMO统计量为0.722, Bartlett球型检验P<0.001, 适应情况良好.结论 建立了包含阴虚、阳亢、舌脉3个维度, 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胀、烦躁易怒、舌红、脉弦、脉数7个条目的正常高值血压阴虚阳亢证第二版诊断量表.

    作者:朱羽硕;王宇;李运伦;齐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