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于晓;马云;王蕾;张永清
通过溶剂热法首次合成来源板蓝根等菘蓝植物的两个色胺酮铁配合物[Fe (Try) 2]CH3OH (1), [Fe (I-Try) 4] (2), 并得到晶体结构.通过琼脂凝胶电泳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表明, 色胺酮铁配合物对DNA具有较强切割能力, 且配合物2强于配合物1, 结合常数为4.29×104dm3·mol-1和5.21×105dm3·mol-1.
作者:顾运琼;唐国彬;覃静静;王书龙;申文英;谭明雄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分析新疆地区HIV/AIDS患者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脉象特点.方法 共收集HIV/AIDS患者1644例, 运用脉诊与专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集脉象信息, 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脉象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个/μl以下者, 脉象以弱脉、虚脉为主;计数在201350个/μl之间者, 脉象以细脉为主;计数在351500个/μl之间者, 脉象以弦脉为主;计数在501个/μl以上者, 脉象以滑脉为主.结论 艾滋病病程不同, 脉象特征亦不同.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的脉象结果能够反映艾滋病发展阶段, 可为艾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疗效判定提供参考.
作者:张颖;马建萍;马秀兰;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李静茹;曾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温通活血乳膏外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 (STZ) 及高糖高脂饲料诱导的DPN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 (E) 、辣椒碱组+二甲双胍组 (L+E) 、温通活血乳膏+二甲双胍组 (W+E) .分别给药处理, 连续用药4周, 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血糖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 用Western Blot检测坐骨神经中Bax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检测坐骨神经中Bax mRNA和Bcl-2 mRNA.结果与空白组相比, 各造模组大鼠坐骨神经细胞Bax表达明显增高, Bcl-2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 各药物组坐骨神经细胞Bax mRNA及Bax蛋白的表达均降低 (P<0.05), Bcl-2 mRNA及Bcl-2蛋白的表达均升高 (P<0.05) .结论 温通活血乳膏通过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 抑制DPN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 为其对DPN坐骨神经损伤进行分子保护的调控机制提供线索.
作者:郭诗韵;冯程程;阿克拜尔·乌普;叶婷;马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为了探寻治疗外感湿热类病证的用药规律, 从温病学代表医家相关著作中选取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33例、薛生白《湿热论》和《扫叶庄医案》中50例医案,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 总结二位代表医家治疗外感湿热类病证的用药.
作者:乔雅兰;肖连宇;赵岩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斑蝥不同炮制方法 (生品、麸炒、米炒、烘制、碱制) 与有效成分斑蝥素含量的相关性, 为阐明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和炮制机理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不同斑蝥炮制品之间斑蝥素含量差异较大, 斑蝥素含量为:烘制>生品>米炒>麸炒>碱制;斑蝥酸钠含量:生品>碱制>烘制>米炒>麸炒.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斑蝥中有效成分斑蝥素和斑蝥酸钠有一定影响.
作者:李瑞;刘娜;罗怀浩;王炜;石继连;廖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连翘在手足口病治疗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检索近五年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文献, 筛选出运用中医方药治疗的40篇论文, 通过Excel2007统计药物使用频率, 从复方、药对以及单药的角度出发探讨手足口病治疗中的关键药物.结果 连翘是治疗手足口病的高频次用药, 常与金银花、生石膏、淡竹叶、黄芩相配伍, 组成银翘散、甘露消毒丹等复方, 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 连翘在手足口病治疗中贯穿全程,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谢璐;李想;胡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该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河沙、珍珠岩、2∶1混合河沙与珍珠岩、园土和黄泥土等5种基质, 广藿香顶部、中部和下部插穗, 广藿香的一节、两节和三节的插穗, 萘乙酸、吲哚丁酸、生根粉1号、双吉尔和高锰酸钾等5种生长调节剂对广藿香插穗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基质中, 珍珠岩和河沙+珍珠岩处理下的广藿香插穗生根率好, 分布为 (98.4±8.5) %和 (93.3±9.7) %;顶端插穗比中、下部插穗的生根率更高, 根系分支更多, 分布均匀.两节插穗的生根率高于一节、三节插穗, 生根率为 (98.5±3.4) %;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 100 mg·L-1的吲哚丁酸和双吉尔处理中广藿香插穗的生根效率高, 分别为 (98.3±2.4) %和 (93.4±2.5) %.
作者:曾庆钱;郑海;黄意成;袁亮;李攀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应用SWOT方法分析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从信息平台建设、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健康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构建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具体策略建议.
作者:肖勇;常凯;沈绍武;郭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使用背俞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观察其疼痛程度的疗效, 观察红外皮温下的患者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治疗前后的温差状况.方法 纳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普通针刺, 30min/次, 1次/d, 持续治疗两周;试验组用背俞温针灸法, 30min/次, 1次/d, 持续治疗两周.对患者治疗前后胃脘痛程度进行评分, 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应穴位的红外皮温.结果 两组患者的胃脘部疼痛程度均有改善;但红外皮温对比显示, 试验组患者观察的穴位温度上升幅度较对照组高.结论 背俞温针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肯定并值得推广的.
作者:刘静;廖金玲;覃婧;张丹璇;谢胜;周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545例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4组 (CD4+T≤200cell/μl、200<CD4+T≤350、350<CD4+T≤500及CD4+T>500), 比较分析4组艾滋病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重和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变化.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基线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 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重、患者体征总积分均有所恢复.结论 云南在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中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 生活质量, 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稳定和恢复作用.
作者:杨玉琪;瞿广城;王莉;和丽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时空针灸是朱勉生教授在古代四种传统时间针灸方法和吸纳欧洲医学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新针法, 其要旨是时间穴位和空间穴位的组合运用, 通过构建沟通内外的气场, 从而获得调动人体自愈功能的场效应.文章从时空针灸的时间穴位, 空间穴位、中国古代时空模式和场效应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旨在阐明时空针灸的理论基础, 从深层阐释朱勉生教授承古训而创新, 发掘出与古代四种传统时间针灸相对应的空间穴位的理论内涵.
作者:左政;朱勉生;陈春信;袁恺;刘亮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我国黑果枸杞资源的主要分布和储量, 了解不同产区黑果枸杞功效成分原花青素含量差异, 为该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标本资料结合走访调研、实地调查、样地调查等方法对分布在我国的黑果枸杞资源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研究, 并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采用香草醛盐酸法对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黑果枸杞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宁夏中北部、新疆北部、塔里木河流域以及南疆的喀什和和田地区, 而新疆和青海野生资源分布面积分别高达45万亩和40万亩, 但部分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严重下降;青海产的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含量高, 野生的含量为3.43±0.59%, 而种植的含量普遍略高于野生的.结论 加强对黑果枸杞野生资源的管护, 合理限量采摘, 大力发展人工种植技术, 积极开展黑果枸杞资源的综合评价和质量标准研究, 保证其可持续开发利用.
作者:刘增根;康海林;岳会兰;梅丽娟;陶燕铎;邵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益肾达络饮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EAE) 小鼠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蛋白质印迹法测定EAE小鼠脊髓中pSTAT1、p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益肾达络饮能改善EAE模型小鼠神经功能评分 (P<0.05)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中pSTAT1、pSTAT3的表达显著升高 (P<0.05), 而与模型组相比, 激素组、益肾达络饮组中pSTAT1、pSTAT3的表达则明显降低 (P<0.05) .结论 益肾达络饮能有效改善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 这种作用与其能够降低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中pSTAT1、pSTAT3的表达有关.
作者:关东升;赵晨怡;孟毅;乔明亮;王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明确乌头生产栽培过程中打顶时间对其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通过对江油地区种植的乌头植株进行不同时间的打顶处理, 以系统考察打顶栽培措施对乌头子根的产量、生物总碱、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的影响.结果 适时打顶可以提高乌头子根产量和品质, 同时促进乌头生物总碱、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的累积.结论 该研究对乌头栽培及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利华;罗霞;余马;杨玉霞;黄晶;侯大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治未病的思想作为中医健康管理的发端, 中医健康管理已经有数千年的实践经验, 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种种机遇与挑战, 面临了人才配比、学科建设、思维观念及制度保障等诸多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创新培养模式、以科学技术为着力点带动学科发展、以中医文化为载体推动健康产业、以医疗改革为抓手完善保障体系可以促进中医健康管理事业平衡、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陈启亮;陈淑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长期灌胃给予大黄素对大鼠血清肝功能、肝脏转运蛋白及代谢酶UGT1A1表达的影响, 探讨大黄素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大黄素低剂量组 (20 mg·kg-1·d-1) 、中剂量组 (40 mg·kg-1·d-1) 及高剂量组 (80 mg·kg-1·d-1), 灌胃30 d后, 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碱性磷酸酶 (ALP) 、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总胆汁酸 (TBA) 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大鼠肝脏中转运蛋白P-gp、Mrp2、Mrp3、Oatp1、Oatp2、Bsep、Ntcp及代谢酶UGT1A1的mRNA表达, 以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肝脏中P-gp、Mrp3、Ntcp及UGT1A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P、TBIL、DBIL、TBA明显升高 (P<0.05或P<0.01), 肝脏P-gp、Mrp3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 (P<0.01);而肝脏中Ntcp及UGT1A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 (P<0.05或P<0.01) .结论 长期给予较高剂量的大黄素有肝脏毒性的风险.大黄素致肝毒性可能与肝脏中P-gp、Mrp3表达的上调、Ntcp及UGT1A1表达的下调有关.
作者:韦美金;黄娟;白俊其;蔡锡潮;丘小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石斛夜光丸中主要成分石斛、人参及水牛角的分子鉴别方法, 并在市售的不同厂家的石斛夜光丸中进行验证.方法 使用植物基因组试剂盒提取石斛夜光丸中的石斛、人参及水牛角基因组, 根据石斛属的通用ITS基因序列、人参属的mat K基因序列、水牛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设计引物, 并建立相应的PCR体系.结果 在三组PCR体系中, 均获得与阳性对照一致的特异性序列.结论 使用设计的引物和优化的PCR体系, 可以有效的进行石斛夜光丸中石斛、人参及水牛角的分子鉴别.
作者:鲍方名;沈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了大量具有化痰功效的方药, 在继承了前人论痰治痰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以五脏为核心, 从寒、热、湿、燥等方面论述了痰邪致病机理及相关病证的论治, 特别在化痰方药的运用方面有较大的创见, 补充和丰富了中医痰病学的内容, 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文章整理分析了《本草纲目》中有关痰邪致病和相关化痰方药运用的内容, 探讨了李时珍对痰邪致病理论的认识, 总结了《本草纲目》论痰治痰的学术特点.
作者:程静;郭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拆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和弗氏完全佐剂 (CFA) 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 (M) 与黄连配半夏组 (L1) 、黄连配陈皮组 (L2) 、黄连配茯苓组 (L3) 、陈皮配半夏组 (L4) .正常对照组 (C) 常规饲养, 各治疗组给予相应中药灌胃, 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实验结束后, 检测生化指标, 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和RTq PCR检测肾组织足细相关蛋白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L3组肌酐 (SCr) 降低明显 (P﹤0.01), L1、L3组尿素氮 (BUN) 降低明显 (P﹤0.01), L1、L2、L3组丙二醛 (MDA) 降低明显 (P﹤0.05);拆方各治疗组能够明显改善模型动物的肾脏病理损伤, 增加nephrin、podocin的基因表达.结论 黄连温胆汤拆方可以有效改善DN大鼠的肾脏损伤, 延缓DN的发生, 其机制与改善足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张卫华;罗斌;冯鸣;陈雯琳;刘舟;刘华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报道一种五加皮新伪品, 提供鉴别方法.方法 从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方面和正品五加皮进行比较鉴别.结果性状特征:新伪品略薄, 栓皮易脱落, 折断面外侧有白色细长纤维.显微特征:新伪品有大量草酸钙方晶, 皮层有纤维束及石细胞散在.结论 发现一种五加皮新伪品, 主要从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可以鉴别.
作者:路丽娟;毕飞霞;芦美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