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毒性肝炎死亡病例医院内感染分析

曹美星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分析80例病毒性肝炎死亡病例中38例医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本组院内感染总发生率为47.5%,其中以慢性重症肝炎和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发生率高;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侵袭性诊治手术和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及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均为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HCV IgM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用一种简单的改良抗-HCV免疫检测法检测抗-HCVIgM.39例丙型肝炎中17例抗-HCVIgM阳性,其中急性肝炎9例,慢性肝炎组5例,肝硬化组例3例.对照组的急性甲肝、急性乙肝、健康献血员无1例阳性;急性丙肝在临床症状出现时抗-HCVIgM、抗-HCVIgG的阳性率分别为50.0%(8/16)、43.8%(7/16).慢肝、肝硬化组中5例抗-HCVIgM持续高水平出现,病情反复,一过性抗-HCVIgM阳性者病情稳定或缓解.结果提示,抗-HCVIgM可作为病情活动性指标,有助于近期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作者:吴月平;王世蓬;赵云;高晓林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棉尘及吸烟对肺功能影响的观察

    对83名接触棉尘的健康者作肺功能测定,并与39名不接触棉尘的健康者对照.其中男性均为吸烟者;女性均为不吸烟者.结果表明,MMEF、PEFR、V25%~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在男性吸烟组,VC,MBC,FEV1%也有明显下降(P<0.01).作者认为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部位在小气道,吸烟者因损害严重可累及大气道.以往对棉尘反应的肺功能评估仅以FEV1%为指标,不能反映早期的变化,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丁松云;戴蝶英;陈晓笑;卞云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老年自发性气胸47例临床分析

    分析47例老年自发性气胸,并与同期青壮年自发性气胸71例进行比较.资料表明,老年自发性气胸常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结核,呼吸困难较多且显著,胸痛少而张力性气胸多见,病情重、预后差.对呼吸困难显著者,即使肺萎陷程度<30%,亦应及时排气减压治疗.

    作者:邹守仁;张春芳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肺癌组织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对68例肺癌组织进行纤维连接蛋白(Fn)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癌周基膜Fn在肺腺癌随着分化的不成熟而表达减少或消失.在肺腺癌与鳞癌中表达方式不全相同.间质中Fn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及分化无关,而与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密切相关,提示与肿瘤的运动、浸润及诱生血管提供肿瘤生长有关.

    作者:李晓宇;江明;肖玉凤;陆璐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对肺性脑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采用火箭电泳法对64例(80例次)肺性病患者进行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测定合并肺性脑病19例.并与106例健康人及104例其他呼吸疾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正常组、肺性病缓解组、急性发作组、肺性脑病组血浆Fn水平分别为34.27±6.36mg/dl,29.61±4.25mg/dl,15.21±5.20mg/dl,11.82±5.67mg/dl.肺性脑病患者血浆Fn显著降低,并随病情恶化而进一步下降.同时,其含量变化与pH值和PaO2呈正相关,与PaCO2呈负相关.因此动态观察肺性脑病患者血浆Fn含量可作为判断预后一项较为可靠的指标.

    作者:王靖南;周佩文;黄石兵;王忠勇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氯硝安定治疗难治性癫痫79例疗效观察

    应用国产氯硝安定治疗难治性癫痫79例,总有效率为69.62%,对小发作者疗效尤佳.副反应轻,对心、肝、肾、血液无毒副作用.认为氯硝安定是一种优良的新型抗癫痫药.

    作者:陆范仁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肺心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60例临床分析

    分析60例肺心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临床资料,并就其发病机理、防治方法作了回顾性分析和探讨,以图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提高MOF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仲桂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氟哌酸等7种抗生素571株细菌药敏分析

    对各类标本中分离的154株金葡菌、124株铜绿色假单胞菌、217株大肠埃希氏菌、36株不动杆菌、40株伤寒沙门氏菌分别行氟哌酸、先锋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呋喃妥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药敏试验,并作了Ridit分析.结果表明,氟哌酸是目前对各类G杆菌杀伤力较大的抗菌药物,对G+球菌与先锋霉素无差异,但优于其他几种抗生素.

    作者:黄一红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胃大部切除后残胃100例内镜检查分析

    对胃大部切除后残胃100例作内镜随访.分析表明,大多患者于术后3~5年残胃粘膜发生萎缩性炎症改变,萎缩粘膜相多处见增生灶,近镜下有绒毛肠化特征.

    作者:孔庆奎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环丙沙星滴眼液对兔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

    本文采用损伤家兔眼浅层角膜、感染金葡菌或绿脓杆菌,造成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采用环丙沙星滴眼液治疗,并分别与利福平和丁胺卡那霉素滴眼液比较.结果表明:环丙沙星滴眼液对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性角膜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作用较利福平和丁胺卡那霉素滴眼液快而强,并能有效地预防角膜溃疡的形成.提示:国产环丙沙星滴眼液可作为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徐济良;黄金华;邵政一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神经症患者37例16PF测查分析

    对37例神经症患者行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 PF),分别以男女检测结果与同性别正常人群的16PF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无论男女患者均有4个因素分低于或高于常人标准;稳定性和兴奋性分数明显降低,怀疑性和忧虑性分数明显升高.分析认为16PF是诊断神经症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为临床治疗选药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罗雪莲;任雨石;严成华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吻合口溃疡39例临床分析

    对39例经胃镜证实的吻合口溃疡作了临床分析,重点讨论吻合口溃疡的发生与第1次手术方式、缝线残留、碱性返流性胃炎等因素的关系,并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作了简要讨论,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堵浩荣;黄中伟;孟宪镛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检测PAIg酶标抗体制备中的影响因素探讨

    以过碘酸钠法为基础,选用一定实验条件制备酶标抗体,探讨制备过程中影响酶标抗体质量的因素.结果显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抗体比例在1:1.5时,其标记率适当,容易获得质量较好的酶标抗体;Sephadex G-200柱层析法纯化交联产物明显优于硫酸铵沉淀法.

    作者:顾静;杨锦媛;周庆;陆璐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氯酯醒清除羟自由基的体外实验研究

    在体外通过Fenton反应系统生成羟自由基(OH·),用自由基捕捉剂DMPO捕捉生成的OH·,形成保留OH·性质的DMPO-OH自旋加合物,用电子自旋共振仪(ESR)检测OH·的生成量.研究发现,在FCnton反应系统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氯酯醒,ESR检测到的自旋加合物信号明显减弱.实验证实,氯酯醒具有羟自由基清除作用.

    作者:杨春水;张惠琴;张树生;陈俊宁;姜建东;陈涛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老年人院内感染46例临床分析

    对46例本院老年人院内感染进行了分析.肠道病房有尿路感染及肠道感染;胸外病房以肺部感染为主,多发生在入院7天及术后1~4天后.感染以G-杆菌及霉菌感染为主,可为几种细菌或细菌霉菌混合感染.结合文献分析院内感染原因,认为感染与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并有心血管或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种疾患以及自身免疫力降低使一些条件致病菌成为内源性感染致病菌有关.

    作者:黄传滋;匡晓芳;陶嵘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检测

    对46例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有关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在重叠感染急肝、慢肝、肝硬化各组中免疫球蛋白呈多株式增高(P<0.01).C3在慢肝、肝硬化组中下降(P<0.01).CD+3在各组中均下降(P<0.01).CD+8在各组中均上升(P<0.05).并导致CD+4/CD+8在各组中下降(P<0.01).病情越重其变化值越大.说明重叠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机体不能有效清除病毒,慢性化严重.

    作者:黄松平;黄志贞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为血液病6例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复杂,本文6例误诊为血液病.均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症状,早期缺乏典型的皮肤、关节、肾或全身其他系统损害表现.分析认为,对不明原因血细胞减少的女性患者,应及时作SLE的有关检查,以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延长生存期.

    作者:吴兴;徐希昭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高泌乳素血症

    非选择性地对70例风湿性疾病患者测定其泌乳素(PRL)基础水平,其中32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风湿性关节炎,3例皮肌炎和3例硬皮病、另以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32例SLE中有10例高泌乳素血症,且血PRL和SLE活动指数相关.同时测定PRL和抗核抗体(ANA)表明,该10例中7例ANA阳性.以上结果提示免疫调节激素PRL在SLE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樊冀伟;支剑笙;范亚平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核酸杂交法检测分娩期妇女血及新生儿尿中HCMV DNA

    以地高辛标记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 J片段为探针,用核酸杂交法检测南通地区783例分娩期妇女血标本,HCMV DNA阳性者618例,感染率为78.93%;检测691例出生后1周内新生儿尿标本,HCMV DNA阳性者45例,排毒率为6.51%;其中335对母婴中HCMV DNA同时阳性者39例,垂直传播率为10.99%.本文结果证明了HCMV感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垂直传播是新生儿先天性HCMV感染的重要途径.

    作者:钱绩虎;程纯;季玉红;王建明 刊期: 1994年第02期

  • 麝甲状腺超微结构和甲状腺激素合成与释放研究

    麝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粗面内质网囊泡发达,可直接进入滤泡腔.经微吞饮作用,由胶质小泡将滤泡腔中胶体再摄入滤泡上皮细胞,同溶酶体融合,分解产生甲状腺激素.

    作者:毕书增;张天一;林琳;贾林征;张正民;张定轩;朱承嗣 刊期: 1994年第02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