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萍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常见、重要一类疾病,占普外科住院者总数的15%~25%.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妊娠年龄段恰好是急性阑尾炎高发年龄.我院从1993年至2003年10 a中共作阑尾切除术1 560例,其中妊娠合并阑尾炎32例,占2.1%.我们在诊治过程中体会到:妊娠合并阑尾炎的病人由于孕妇生理方面的特殊变化,一旦发生急性阑尾炎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危险性大,往往同时威胁母婴生命.因此,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把握手术时机,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山河 刊期: 2004年第16期
随着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社会对各类药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药学人才队伍数量少,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建立一支具有竞争力高水平的药学人才队伍,成为势在必行的大事.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展我国的药学人才建设.
作者:任吉霞;邱贞琴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提高天疱疮的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方法:总结35例天疱疮的患者治疗及护理.结果:35例中20例患者经治疗,皮损得到控制出院.在门诊随访短5个月,长4 a.13例患者仍在泼尼松维持量用药治疗.1例冲击后病情不能有效控制,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1例因病情复发多次,开始采用皮质类固醇冲击治疗后,恢复到泼尼松的80 mg/d皮损可控制.结论:重症天疱疮采用皮质类固醇和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加之有效护理,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冯彩琴;严金文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形式,提高CT诊断能力.方法:对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原发肿瘤,肺部出现转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为空洞样及空泡样转移.其中空洞样转移4例,空泡样转移2例.结论:结合临床和CT征象,可对表现特殊的肺转移瘤做出正确论断.
作者:尉志刚 刊期: 2004年第16期
31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治疗后,临床征象和血气分析结果均有明显改善.NIPPV治疗的有效性与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经验和床旁监测调节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是行NIPPV治疗的前提;各项生命体征、通气机工作状况、并发症及饮食调节是NIPPV治疗时的监测重点.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宫内胎儿输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超声扫描导向下,经脐带血管行宫内胎儿输血术,治疗胎儿贫血、预防死胎.结果:进行宫内胎儿输血治疗7次后顺利分娩.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使用宫内胎儿输血可合理调节胎儿贫血、预防死胎.
作者:曲昌华;隋昱 刊期: 2004年第16期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心脏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血管病诊断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心脏介入治疗中过度的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极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非常重要.本文对我室开展的心脏介入治疗病人中所发生的10例反应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状态进行观察、护理和急救,并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刘婉琳;张琴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病理诊断的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1个月.患儿均以进行性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就诊.结果:12例病人中,7例可见喉部的局限性的直径5 mm~12 mm的软组织结节;3例可见喉部黏膜的弥漫性的不规则的软组织增厚,病变累及声门、喉室或喉前庭等结构,其中2例向上累及咽部结构和向下浸润气管黏膜;在高窗宽和低窗位条件下,2例患儿喉室下部的气管内可见游离的有蒂的带状物,蔓延侵犯喉下方的气管.结论:CT检查可以了解肿瘤位置、形态、大小范围和病变向深部组织的浸润程度,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
作者:刘国瑞;方文辉;罗育新;郑文斌;沈延君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方法:收集68例痛风性关节炎的一般资料和X线征象,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假痛风、骨结节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结论:痛风性关节炎上、下肢关节均可发生,但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72%).X线检查病变关节软组织肿胀,其内有时可见密度增高痛风结节.穿凿样或囊状偏心性骨质缺损,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疏松,骨皮质破坏.化验:血尿酸>386.75 μmol/L,骤发个别关节红肿、剧痛,成年男性或更年期女性多见.
作者:刘开世;郭春萍;任如文 刊期: 2004年第16期
在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是常用的护理操作.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的提高,不但可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可以密切护患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术的操作.根据笔者多年来的静脉穿刺术的临床经验,现将工作中常用静脉穿刺的技巧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文涛 刊期: 2004年第16期
本文对广州新海医院内科1996年1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15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致病菌60岁以下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占79%,对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较为敏感,60岁以上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0%,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伊米配能、喹诺酮、氨基甙类较为敏感.
作者:贺明;平广豫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经治6例典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结果:2例经手术治疗,其中1例出现肠瘘,其余4例保守治疗,皆痊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于术后2周内,以腹胀为主,很少发生绞窄,保守治疗多半有效.
作者:古存;周生勤 刊期: 2004年第16期
骨髓组织细胞内铁是人体铁重要储存形式,其胞内铁分布形态可反映体内铁动力学变化,对一些血液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1].我们对各种溶血性贫血骨髓组织细胞内铁所表现的形式进行研究、发现,随溶血发生的病因、病理机制,溶血发生的场所不同,其铁存在的形式也有差异.现报道如下.
作者:阿依古丽;万树栋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牙瘤为少见的良性病损,国内报道较少,本文就病理科收集和诊断的47例牙瘤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X线及病理分析.
作者:陈菲;陆东辉;陈湘华;王三锡 刊期: 2004年第16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 ahyponea syndrome,OSA-HS)是指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以睡眠中响亮打鼾声、反反复复的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日间嗜睡等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成人于7h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 s以上,或呼吸暂停指数(即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5[1].
作者:谢平 刊期: 2004年第16期
随着人们对血栓与止血的研究,凝血实验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它不仅对止血与血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凝血实验的质量控制概述如下.
作者:白丽;孟艳秋;刘英淑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方法:对104例病例用黄连素、呋喃唑酮、雷尼替丁联合治疗6周,治疗期间及愈合后禁烟酒.结果:治疗后胃痛消失,胃镜或钡餐复查渍疡愈合.结论: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愈率高,药物副作用少,经济安全.
作者:赵兴明;谢新田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2例均经颅脑CT扫描确诊,均伴有中线明显移位,伴脑疝者7例,双侧硬膜下血肿5例,血肿量60 ml~180 ml,平均105 ml.手术方式:①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在局麻下,于血肿的低位切开头皮,电钻钻孔,切开硬膜缓慢放出积血后,插入直径约5 mm硅胶引流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待流出的冲洗液转为清亮时将管固定留置.外接引流袋引流24 h~72h后拔除.②YL-Ⅰ型穿刺针血肿冲洗引流术,在局麻下,用长2 ml~2.5 ml,直径3 mm的针钻一体器械,在电钻驱动下进入血肿腔,拔出钻头后将空针套管锁定,由正中孔注水测孔引流,用含地塞米松冰盐水反复冲洗;待流出的冲洗液转为清亮时将正孔用盖帽封闭,侧孔外接引流袋引流24 h~72 h后拔针,不需缝合头皮.结果:术后1周复查CT,本组36例血肿清除干净.血肿清除量达85%左右者5例,在随访中有4例残余积液吸收,1例因重度脑萎缩未完全吸收.1例复发.结论:YL-Ⅰ型穿刺针钻血肿冲洗引流较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满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马万明;朱俊荷;贾国俊;高武云;周维黎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HBsAg阳性血清乙型肝炎前S1蛋白(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检测的关系.探讨Pre-S1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25例HBsAg阳性血清HBV-DNA的含量,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Pre-S1蛋白.结果:在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标本中Pre-S1Ag阳性率为89.3%、HBV-DNA阳性率为98.6%.在HBsAg、HBeAb、HBcAb同时阳性标本中Pre-S1Ag阳性率为34.6%、HBV-DNA阳性率为30.7%.在不同HBV血清模式(HBV-M)中Pre-S1Ag的出现与HBV-DNA的含量有正相关的关系.结论:Pre-S1Ag与HBeAg、HBV-DVA有较好的相关性,Pre-S1Ag与HBV-DNA一样可以作为HBV复制的指标,对乙肝五项检测有重要补充作用,尤其适合县市级以下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石贺芹;贾新芳;吴松远;齐光;杨作云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呼吸机机械通气时,呼吸、循环等脏器功能的监测,对于判断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进行呼吸机的合理调节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30例机械通气效果的观察,血气指标进行分析,对并发症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维持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结论:机械通气过程中,各项监测及通气效果的观察,紧急处理并发症尤为重要.
作者:陈秀桃 刊期: 200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