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外伤性中央索综合征上肢功能的影响

刘传道;朱红军;王海波;杨卫新

关键词: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中央索综合征, 康复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中央索综合征上肢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 外伤所致的中央索综合征患者35例(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临床治疗和康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评定双上肢运动功能(MS)、改良巴氏指数(MBI)和双侧屈腕屈指肌群肌电积分值(IEMG).结果 经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上肢MS、MBI、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患者双上肢MS、MBI、IEMG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中央索综合征患者的上肢功能,是辅助治疗外伤性中央索综合征的重要康复手段.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甲型H1N1流感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重症甲型H1N1流感(重症甲流)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的救治及预后.方法 分析56例重症甲流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部CT、治疗及预后.结果 56例中,30~55岁38例(67.9%),有基础疾病者33例(58.9%),出现发热54例(96.4%),白细胞降低18例(32.1%),合并肺部感染56例(100%),死亡6例(10.7%).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功能异常脏器数量、须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 重症甲流患者年龄偏大,有发热症状并伴肺炎,血常规检查可有异常,年龄大、功能异常的脏器数量多的患者病死率较高;抗病毒药物、激素等的早期应用和控制原发病、氧疗、尽早使用呼吸机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吴海燕;陈祖涛;吴建成;李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前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探讨其与撤机是否成功的关系.方法 将155例机械通气患者按原发病因不同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44例)、脑血管意外组(43例)、中毒组(33例)和创伤组(35例),再按照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撤机成功和撤机失败2个亚组.各组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营养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与慢性疾病评分、ApacheⅡ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各组撤机前1 d测定的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 撤机失败的COPD和脑血管意外患者的T3和FT3水平明显低于撤机成功者(P<0.05),而在创伤和中毒患者中,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的T3和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4、FT4和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COPD和脑血管意外的机械通气患者中,T3和FT3水平低可预测撤机成功性较小;而在创伤和中毒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中,T3和FT3水平尚无明显的预测作用.

    作者:郭强;徐华;金钧;黄建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43例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3例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或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阿霉素(PAD)方案化疗,其中12例患者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依据国际2006疗效反应标准评价疗效,毒性分级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名(NCI CTCAE)v 3.0判断.结果 接受2~6个疗程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后,35例初治患者总反应率为88.6%,8例复发难治患者总反应率为75%.PD方案组(27例患者)总反应率为81.5%,PAD方案组(16例患者)总反应率为93.8%.所有患者获得疗效平均需1.2个疗程(1~3个疗程),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2个月(1~37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81%,2年总生存率为62.6%.12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年总生存率高于单纯接受化疗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腹泻、便秘、周围神经病变、感染及血液学毒性,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可有效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性MM患者,常见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可缓解.

    作者:徐晶晶;孙爱宁;仇惠英;傅铮铮;王荧;周海侠;吴德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半枝莲总黄酮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半枝莲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早期血清脂质水平、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方法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银杏叶胶囊组和半枝莲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取正常C57BL/6小鼠为对照组,每组6只.除模型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羧甲基纤维素钠外,其他各组分别给予阳性对照药与受试药8周.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血脂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 半枝莲总黄酮中、高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0.01).半枝莲总黄酮3个剂量组的MD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SOD活性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半枝莲总黄酮可通过降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祝娉婷;卜平;孙云;郑新梅;张振刚;张旭东;孙党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外周炎症性疼痛诱导下丘脑弓状核c-fos表达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下丘脑弓状核(ARC)神经元在炎症性痛觉过敏中的激活状态,分析NMDA受体在ARC神经元活动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 用完全弗氏佐剂建立大鼠炎症性痛觉过敏模型,用辐射热-缩腿法测定痛阈,用c-fos检测神经元激活状态,用体视学无偏差测量系统计数免疫阳性细胞,用MK801观测NMDA受体的作用.结果 佐剂组的痛阈均有明显下降(P<0.05),ARC中Fos蛋白阳性细胞计数明显上调(P<0.05);在侧脑室微量注射MK801后痛阈可恢复至正常水平,ARC中Fos蛋白阳性细胞计数回落接近正常水平.生理盐水组在这两方面都无明显变化.结论 ARC神经元的激活对炎症性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有重要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NMDA受体介导.中枢敏感化也可发生在脊髓以上的高位痛觉调节中枢.

    作者:李玮;龚珊;虞献民;蒋星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对32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有无心肌桥,并对异常段壁冠状动脉进行狭窄评估.心肌桥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比.结果 327例患者共发现57例66段心肌桥,其平均长度为(4.72±0.93)mm,平均厚度为(2.04±0.62)mm,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为(33±20)%.对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发现29例35段心肌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与传统造影方法相比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退出原因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143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46例退出PD治疗的原因.结果 46例患者退出PD的主要原因是死亡(58.7%),其次是转血液透析(HD)(28.3%)、肾移植(6.5%)、转院(4.4%)及失访(2.2%).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死率为76.9%(20/26),糖尿病肾病患者为60.0%(6/10).前两位的死亡原因分别是心血管事件(29.6%)和感染(腹腔感染29.6%,肺部感染和消化道感染25.9%),其次为脑血管事件(18.5%)、营养不良(11.1%)、消化道出血(3.7%)、肿瘤(3.7%).转HD的主要原因包括PD相关感染(38.5%)和透析不充分(23.1%).PD早期(1年内)转HD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失败(堵管、漂管、渗液等,23.1%)及腹腔感染(23.1%).结论 目前PD患者退出的主要原因是死亡,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

    作者:曾颖;石永兵;沈华英;施晓松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D-1/PD-L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CD28在乙型肝炎(下简称乙肝)致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不同时期细胞毒性T细胞(CTL)上的阳性表达、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3例HBV-ACLF患者、15例慢性乙肝(CHB)患者及15名正常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全血中CTL上PD-1、PD-L1、CTLA-4、CD28的阳性表达,并观察ACLF患者早期、中期、晚期共刺激分子的动态变化.结果 HBV-ACLF与CHB、CHB与正常对照组间外周血CTL上PD-1、CTLA-4、CD28及CTL的阳性表达率比较,除CHB与正常对照组CT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分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各分子进行早期与中期、中期与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其免疫状态,对指导临床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孙蔚;甘建和;黄小平;吴绍宏;陈丽;朱海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490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490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AG-490在体外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G-490对K562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AG-490对K56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G-490作用后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c-myc NA的表达水平.结果AG-490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P<0.05);AG-490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促使其凋亡(P<0.05).AG-490作用于K562细胞48 h后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而c-myc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AG-490可能通过阻断JAK2信号通路而下调c-myc的表达,使K562细胞阻滞于G1期,从而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使其凋亡.

    作者:李林萌;陈子兴;王元元;岑建农;沈宏杰;姚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Survivin蛋白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在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翼状胬肉(原发性翼状胬肉25例,复发性翼状胬肉15例)和2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观察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性翼状胬肉、正常结膜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数(PI,PCNA标记指数)的差别及其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1)原发性翼状胬肉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均P<0.01),而原发性翼状胬肉和复发性翼状胬肉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性翼状胬肉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PI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均P<0.01),但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胬肉组织中PI值较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的胬肉组织中高(P<0.01).结论 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urvivin蛋白的异常表达引起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有关.

    作者:郑波涛;李超;梁小庆;刘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苏州市区2803名退休人群体质指数与糖脂代谢情况调查

    目的 探讨苏州市区退休人群体质指数(BMI)、血糖、血脂分布情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2 803名苏州市区退休人员BMI及糖脂代谢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性别、BMI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 BMI在70岁之前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步下降.随着BMI水平的升高,血糖、血脂均值逐步升高(P<0.05),血糖异常升高、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暴露率亦逐步升高(P<0.05).随着空腹血糖(FBG)水平逐渐升高,高TG、低HDL-C及血脂异常的暴露率均随之升高(P<0.05);高总胆固醇(TC)暴露率仅在糖尿病患者组明显升高(P<0.05),高LDL-C的暴露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糖、血脂水平的升高与BMI关系密切,适当控制BMI对于防治高血糖、高血脂有重要作用.

    作者:范春;黄燕凤;王纯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阴道镜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宫颈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性质未定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经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学诊断为ASCUS的90例患者行人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 90例ASCUS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发生率为31.11%(28/90),HPV阳性率为43.33%(39/90).高危HPV阳性组CIN以上检出率为51.28%(20/39),HPV阴性组中CIN以上检出率为15.69%(8/51).高危HPV阳性患者中以高危HPV16、HPV52、HPV58、HPV18、HPV33多见.结论 应加强对ASCUS患者的重视,尤其是合并高危HPV感染的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邵敏芳;钱志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抗CD33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抗CD33单克隆抗体(GO)联合化疗药物对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GO联合化疗药物治疗16例复发或难治性AML患者.治疗方法:GO 9 mg/m2,第1天;联合FLAG、HAA、CAG、合用地西他滨等化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同时应用前列腺素E以及保肝药物保护性治疗.结果 16例中,难治性AML11例,复发性AML 5例,白血病细胞CD33表达中位数为93.9%.GO联合化疗1个疗程后复查骨髓象,达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3例,CR率为43.8%,PR率为18.8%,总有效率为62.6%.随访截至2010年3月1日,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5(1.1~7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9(3~77)个月.在化疗过程中5例出现一过性高胆红素血症及转氨酶升高,化疗结束后有3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出现肝静脉闭塞综合征,1例经抗凝、溶栓、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2例死亡.结论 GO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可获得较高的CR率,为部分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契机,可作为伴有CD33高表达复发或难治性AML患者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谦;仇惠英;吴德沛;孙爱宁;金正明;苗瞄;唐晓文;傅铮铮;韩悦;何广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阿魏酸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观察其对ACI患者血浆P选择素、血栓素B2(TXB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每天静滴300 mg阿魏酸钠.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用酶标法测定P-选择素和vWF,用放免法测定TXB2和6-keto-PGF1α.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血浆P-选择素、TXB2和vWF降低,而6-keto-PGF1α升高(P<0.05或<0.01).结论 阿魏酸钠可能通过抑制ACI患者的血小板活化、调节内皮细胞的功能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周翔;孙丽红;方琪;沈文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危险因素分析及传播模型初探

    目的 分析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定植的可能危险因素;应用Ross-Macdonald模型(R-S模型)初步模拟SICU内MRAB定植的传播,为单病房MRAB定植的有效控制提供线索.方法 从2008年4月7日到2008年7月15日,连续采集入住患者、医护人员、环境标本;应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入住患者基本信息、临床操作、治疗等信息;每日观察病房内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护理分组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该病房内MRAB总定植率为50.79%,其中入ICU后MRAB定植率(33.33%)高于入ICU前(17.46%)(P<0.05).环境标本MRAB检出率为13.70%.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入ICU后MRAB定植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α有住SICU的天数(OR 1.34,95%Cl 1.12~1.60,P<0.01).观察到的续发病率与模型模拟的数值不一致.结论 该SICU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高,可能存在病房内以及病区间交叉传播;住SICU越久的患者定植MRAB可能性越大;现有的R-S模型不能很好地模拟该病房内MRAB定植的传播.

    作者:蒋国钦;刘辉;王焱;赵薇;韩黎;宋青;滕国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表达.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As2O3对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对该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Fas、FasL和p53变化.结果 As2O3可明显抑制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的增殖,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P<0.05);此外,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周期G1期细胞的比例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的比例减少;通过形态学观察发现,随着As2O3剂量的增加,镜下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凋亡小体的数量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发现,FasL表达上调,p53下调(P<0.05).结论 As2O3对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asL和下调p53表达相关.

    作者:张祖斌;蒋小岗;梁中琴;周文轩;郭次仪;顾振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D40配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CD40配体(CD40L或CD154)的表达及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71例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中,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另选对照20例.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病例血小板表达CD40L和P-选择素(CD62P)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ACS患者(包括UA组和AMI组)血小板表达CD40L和CD62P的水平及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SA患者和对照组(P<0.05),UA组和AMI组、S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D40L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CD40L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生,且可能反映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

    作者:曹东来;杨向军;蒋文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10例孕20~40周高危孕妇行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胎儿超声检查与胎儿尸检或分娩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胎儿超声心动图510例中,检出异常者71例,结构性心脏异常50例(9.80%),3例未尸检,2例随访丢失,2例生后未见异常,3例漏诊(1例为室间隔缺损,2例为房间隔缺损);非结构性心脏异常21例(4.12%),6例生后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异常的敏感度为95.08%,特异度为98.20%,阳性预测值为87.88%,阴性预测值为99.32%.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胎儿结构性心血管异常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开展可以提高其检出率.

    作者:姚长芳;夏飞;顾欣贤;徐秋琴;沈宗姬;杨俊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Skp2、Caspase-3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Skp2、Caspase-3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简称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kp2、Caspase-3蛋白在82例膀胱癌组织和16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的联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Skp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3.9%)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12.5%)(P<0.05);Caspase-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率(39%)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81.3%)(P<0.05).膀胱癌细胞的恶性程度越高,Skp2蛋白表达越高,Caspase-3则无明显差异;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相比,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Skp2蛋白的表达较高(P<0.05),而Caspase-3的表达则较低(P<0.05).膀胱癌组织中Skp2蛋白的表达与Caspase-3成负相关关系.结论 Skp2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化、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Caspase-3的表达成负相关;联合检测Skp2、Caspase-3有助于判定膀胱癌的侵袭能力.

    作者:袁和兴;侯建全;黄玉华;丁翔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miR-130a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下调及其功能预测

    目的 初步筛选髓母细胞瘤中差异表达显著的微RNA(miRNA)并探求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获得差异表达的miRNAs,对其中差异显著的目的miRNA行实时定量PCR验证,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潜在靶基因以及靶基因所富集的生物学通路.结果 miR-130a在髓母细胞瘤中显著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为其靶基因,且该基因与Ras/MAPK通路有关.结论 Ras/MAPK通路在髓母细胞瘤中上调,可能是miR-130a下调引起PDGFRA上调所致.

    作者:胡官霞;夏之柏;朱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