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生态制剂和乳果糖联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分析

朱增燕;濮旭萍

关键词:儿童功能性便秘, 微生态制剂, 乳果糖
摘要:目的 分析微生态制剂和乳果糖联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5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包括调整饮食、训练排便习惯及每日进行适量活动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和乳果糖溶液.治疗4周,停药后随访8周.采用症状评分方法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远期复发率较对照组低(7.5%vs78.6%)(P<0.01);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大便pH值测定,治疗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例出现轻度腹泻,两组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微生态制剂和乳果糖联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抗小鼠重组膜联蛋白A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 建立能够分泌特异性抗小鼠膜联蛋白A2( AnxA2)的大鼠—小鼠融合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方法 利用重组小鼠AnxA2蛋白作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通过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筛选技术建立特异分泌抗小鼠AnxA2蛋白的大鼠—小鼠融合单抗杂交瘤细胞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确定单克隆抗体亚型,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验证所筛选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通过对30多个分泌抗体的融合细胞克隆的筛选,获得一株分泌特异性抗小鼠AnxA2的大鼠—小鼠融合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SZ-158,连续培养传代后染色体分析证实,Wistar大鼠脾细胞与小鼠SP2/0细胞稳定融合;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显示该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识别小鼠AnxA2重组蛋白.结论 该研究所获得的大鼠—小鼠融合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针对小鼠AnxA2蛋白,可用于AnxA2转基因小鼠中AnxA2表达的检测,为深入研究AnxA2的功能提供了物质保障.

    作者:江淼;沈飞;包红雨;张丽意;谢丽倩;赵益明;阮长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我国2006年至2008年巨大儿发生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水平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探讨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全国抽取了5个省份中的5个城市为研究现场,每个城市抽取一个或几个社区为城市人群,一个乡镇或自然村为农村人群.调查对象是自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幼儿,有效人数为16 880.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婴幼儿一般状况、父母一般情况、母亲孕产期健康状况、母亲流/引产情况等,用卡方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为2.88%,巨大儿发生率为10.31%.男孩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女孩(P<0.01),城市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农村(P<0.01),5个地区的巨大儿发生率不同(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儿性别、出生地区、母亲生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孕期疾病史、胎儿产期、引产史与巨大儿发生有关(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婴、城市出生、母亲生育年龄≥30岁、母亲文化程度高、胎儿过期产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流产史和引产史与巨大儿发生无关(P>0.05).结论 我国巨大儿发生率偏高,男性胎儿、城市人口、母亲生育年龄过大、母亲文化程度高、胎儿过期产会增加巨大儿发生的危险.

    作者:梁辉;胡健伟;冯佩;佟伟军;许锬;郑玉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LyGDI基因转染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及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转染LyGDI基因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及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构建于pEGFP载体上的LyGDI及空载体pEGFP-C1转入A549细胞,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株,RT-PCR法了解LyGDI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研究细胞生长情况;体外划痕试验观察对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甲基偶氮唑蓝法、克隆形成实验分别研究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结果 转染细胞中有相应融合基因表达;与转染前比较,基因转染后,阳性细胞尤其是表达LyGDI的A54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1),对常用化疗药物顺铂和放射线敏感度显著提高(P<0.05或<0.01).结论 建立了稳定转染细胞株;LyGDI转入抑制了A549细胞的生长能力,且增加了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作者:曹丽丽;段广新;董玉金;王兴丹;周新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中人宫颈癌基因的表达及其机制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中人宫颈癌基因(HCCR)蛋白表达的分子信号通路机制.方法 100 ng/ml EGF作用SW1990细胞不同时间后,用Western blot检测其磷酸化AKT和HCCR蛋白表达情况;用LY294002(PI3 K/AKT抑制剂)预处理SW1990细胞后用EGF作用SW1990细胞,观察其HCC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磷酸化AKT表达水平在4h时明显升高(P<0.05),而HCCR表达水平则随着EGF处理时间增加而升高(P<0.05);LY294002(PI3 K/AKT抑制剂)可阻断EGF诱导的HCCR蛋白表达.结论 EGF通过PI3K/AKT通路诱导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中HCCR蛋白的表达,这一通路可被PI3 K/AKT抑制剂阻断.

    作者:张盛;蒋佳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纳米银复合猪皮基质敷料的研制

    有效的创面覆盖是大面积烧伤患者能否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和开发各种新型敷料,特别是含纳米银的人工合成敷料,在烧伤创面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片用.但目前含纳米银的医用敷料多以惰性敷料为基质采用化学溶胶凝胶的方法合成[1],该方法工艺复杂,容易在终的制备过程中掺人杂质,成品与创面黏附、生物相容度差.为此,我们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技术,在脱细胞猪皮基底上研制出分布均匀的纳米银复合人工猪皮敷料,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苏建东;沈明荣;方亮;王志学;谢尔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胃癌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优势及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胃癌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优势及近期疗效.方法 32例胃癌患者术后采用调强技术行放疗,靶区包括肿瘤床、吻合口及淋巴引流区,处方剂量:计划靶区(PTV)DT45Gy/25次,高危计划靶区(PTVl)DT55Gy/25次.放疗同期口服卡培他滨625 mg/m2,每天两次.评价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初10例患者均应用相同的CT图像做适形放疗、调强放疗计划,比较靶区及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结果 调强放疗剂量分布优于适形技术.放化疗期间1例出现Ⅲ度骨髓抑制,1例出现大出血.放化疗前后患者体质量下降0~10%,中位值5.2%.2例在后续化疗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后好转.调强放疗加同步化疗后2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70.3%、59.3%、89.8%.结论 调强放疗具有明显的靶区剂量分布优势,可以减少肾脏、脊髓等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剂量.胃癌术后调强放疗加同期化疗是安全可行的,但其长期疗效有待于通过前瞻性随机研究来证实.

    作者:赵于天;许敏;魏贤顶;周嘉梁;杨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非脱垂子宫切除3种术式的比较

    子宫切除术是常见的妇科手术.传统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适用于所有子宫切除,早已为妇科医师所熟悉.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 total vaginal hysterectomy,TVH)以往用于治疗子宫脱垂患者,近年来因该术式符合微创的原则,又重新受到重视,但具有手术野窄、手术难度较大、对技术要求较高等局限.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paroe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该术式既符合微创的原则,又可清楚了解盆腔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阴式手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1].究竟何种术式是子宫切除的理想术式,TVH和LAVH能否在所有的患者中完全替代TAH,值得探讨.

    作者:龙启芳;朱维培;钱志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肿块样胃神经鞘瘤的CT征象分析

    目的 探讨肿块样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胃神经鞘瘤的CT征象.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评价征象主要包括大小及数目、部位、轮廓、生长方式、病灶边界、增强方式及程度、是否存在表面凹陷、黏膜是否完整.所有病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0例均为单发,大者直径约为5.7cm,小者2.3 cm.10例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可见轻度分叶.2例为腔内生长,1例呈腔外生长,7例为混合型生长,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8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脉期所有病灶持续强化.4例病灶可见表面溃疡形成.结论 肿块样胃神经鞘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妤;陈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诊断

    目的 通过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探讨其MRI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1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的MR资料.所有病例都进行了MR平扫.结果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重要MRI特征为滑膜结节状或弥漫性增厚,T1WI、T2WI呈低信号.6例出现邻近骨质及软骨骨破坏,1例关节间隙变窄,4例合并关节腔积液.结论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包括特定部位,T1WI、T2WI呈低信号等,依据典型MR表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马春波;魏友平;王汝龄;沈钧康;王继民;周明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氯胺酮对谷氨酸诱导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自噬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原代混合培养、分离、纯化获得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3个组:对照组(C组,加入D-Hank's液);谷氨酸组(G组,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25 μmol/L);谷氨酸和氯胺酮组(GK组,先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25 μmol/L,30 min后加入氯胺酮至终浓度1 mmol/L).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种类及LC3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1、bcl-2、LC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G组细胞内beclin-1、beclin-1/bcl2、LC3Ⅱ/LC3 I蛋白表达较C组上升,bcl-2蛋白表达较C组下降(均P<0.05).GK组细胞内beclin-1、beclin-1/bcl-2、LC3Ⅱ/LC3 I蛋白表达较G组下降,bcl-2蛋白表达较G组上升(均P<0.05).结论 125 μmol/L谷氨酸能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1 mmol/L氯胺酮可抑制谷氨酸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发生的自噬和凋亡.

    作者:曹甲甲;张阳;张志湘;杨美玉;夏春林;卞士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替米沙坦固体分散体的含量测定及表征

    目的 建立替米沙坦-羟丙甲纤维素( HPMC)固体分散体中替米沙坦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方法 以HPMC为载体,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替米坦固体分散体.色谱分析方法为Phenomenex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1 moL/L KH2PO4(磷酸调pH至3.7)-乙腈(40:6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98 nm,柱温35°C,进样量20μl.以X-射线衍射法(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在本色谱条件下替米沙坦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替米沙坦在1.0~100.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8),日内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2%~0.72% (n=5),日间精密度试验的RSD为0.67%~1.79% (n=5),回收率为98.79% ~100.20% (n=3).主药在固体分散体中是以无定型或分子状态存在.结论 以HPMC为载体可以成功制备出替米沙坦固体分散体.RP-HPLC色谱分析简便、易行,可用于替米沙坦-HPMC固体分散体中替米沙坦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妍;曹青日;崔京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抗vWF-A3区特异性单抗SZ-123单链抗体的构建和表达

    目的 以能与vWF-A3区特异结合的单克隆抗体SZ-123为模板,构建其单链抗体,为深入研究vWF-A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 通过逆转录及多聚酶链反应,扩增并克隆单抗SZ-123的可变区基因VH、VL,经测序后加入连接肽,构建成SZ-123单链抗体(SZ-123 ScFV),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SZ-123 ScFV的免疫原性.结果 VH、VL可变区基因符合小鼠抗体可变区特征,SZ-123 ScFV基因拼接正确.表达产物除少量为分泌型外,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20%.经过变性和复性后,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高纯度单链抗体片段.结论 成功表达了SZ-123单链抗体,该小分子抗体具有特异结合vWF-A3区的能力.

    作者:王菲菲;赵益明;江淼;姚拾秀;李雪美;阮长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苏州市沧浪区14198名小学生患龋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苏州市沧浪区小学生患龋情况,为该市小学生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沧浪区20所小学1~6年级学生的龋齿情况进行调查,以视诊为主.结果 苏州市沧浪区小学生患龋率为47.25%,龋均1.306;其中恒牙患龋率为15.19%,龋均0.23;乳牙患龋率32.06%,龋均1.077.8岁~年龄组儿童患龋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P<0.05).结论 苏州市小学生的患龋率达到我国2000年制定的口腔健康目标.8岁~年龄组儿童患龋率较高,这一年龄段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朱鹏;姜巧玲;祝丹丹;曾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64层螺旋CT在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在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证实的CCHD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术前均行64-MSCT非心电门控双期对比增强心血管成像,并在图形工作站完成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三维容积重现(VR)处理,所有患儿同期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经手术证实心脏部分、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和大血管部分三段病变分别有41、23、37处,64-MSCT和超声心动图对以上三段畸形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为94.81%、95.45%、98.76%和99.35%、99.09%、97.93%,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4%和98.62%,64-MSCT检查与手术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0.90,P<0.05).结论 64-MSCT是小儿CCHD检查的一种良好的无创影像技术,对绝大多数患儿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降低手术风险有一定辅助作用.

    作者:杜红娣;王聚宝;沈海林;张颖;赵世伟;尚海龙;刘冬;孙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静吸复合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瑞芬太尼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同时观察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血浆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初步探讨瑞芬太尼降压的可能机制.方法 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ASAⅡ~Ⅲ级,根据降压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5例.硝普钠组(N组)从0.5μg· kg-1·min-1开始输注硝普钠,每隔2 main增减1αag·kg-1 ·min-1,直至降至目标血压;瑞芬太尼组(R组)从0.2 μg· kg-1·min-1开始输注瑞芬太尼,每隔2 min增减0.1 μg·kg-1 ·min-1,直至降至目标血压.记录控制性降压前即刻(T.)、控制性降压后10 min(T1)、控制性降压后30 min(T2)及控制性降压结束后2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测定上述各时点动脉血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同时评估术中出血量、术野质量;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 (1)N组T1~T3的HR较T0明显增加,R组T1~T3的HR较T0明显减慢;N组T3的MAP、CVP较T0明显升高(均P<0.05),R组T3的MAP、CVP与T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N组T1~T3的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显著高于T0(均P<0.01);R组T0~T3的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均P >0.05).(3)R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N组(P<0.05),术野质量也显著好于N组(P<0.01).结论 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用于静吸复合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控制性降压过程平稳,安全可行,能提供良好的术野质量,并在控制性降压期间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作者:林岐;徐毅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单核源树突状细胞体外成熟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单核源树突状细胞(mono-DCs)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核细胞,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和人白细胞介素-4(hIL-4)刺激下获得大量未成熟DCs.将DCs和PMSCs共培养4d,同时加入LPS刺激,分别通过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混合淋巴反应(MLR)检测DCs的成熟.结果 共培养DCs呈散在分布,细胞边缘圆滑;与成熟DCs相比,其表面CD80、CD86、CD83、CD40的表达明显较低,而CD14的表达较高;共培养组DCs刺激同种异型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在各个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O.05).结论 PMSCs可以明显抑制脐血单核源DCs的体外成熟.

    作者:李毅平;王泳;金美芳;刘琳;张闽;张学光;汪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肛门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肛门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 将75例肛门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1(25例)及对照组2(25例),分别采用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单纯CO2激光治疗及单纯光动力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96%和8%;优于对照组l的80%和40%及对照组2的88%和32%,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少数患者有刺痛或皮肤黏膜红肿等不良反应.结论 ALA-PDT联合CO2激光可有效治疗肛门尖锐湿疣,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沈利东;缪文进;曹燕;黄鹂;朱永华;钱齐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14ARF、Gadd45a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Gadd45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方法 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乳头状微小癌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Gadd45a、p14AR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Gadd45a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 (37/56)、60.0% (12/20)和25.0% (5/20).p14ARF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3%(22/56)、60.0%(12/20)和95.0%(19/20).Gadd45a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 <0.05).p14ARF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 <0.05).p14ARF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头状微小癌组织(P<0.05).免疫组化检测二者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RNA检测结果相同.在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add45a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Gadd45a与p14ARF mRNA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4ARF、Gadd45a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进展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可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齐晓薇;冯一中;吴玉玉;白瑞珍;秦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正常人甲状腺剪切波速度参考值范围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检测甲状腺硬度的可行性,建立正常人甲状腺剪切波速度参考值范围.方法 应用超声诊断仪内置的VTQ技术对90名健康体检者甲状腺双侧叶进行横切面及纵切面VTQ检测,获得甲状腺的剪切波速度.前20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两名经过VTQ技术培训的超声主治医师进行甲状腺相同部位ⅥQ的检测.正常甲状腺剪切波速度参考值按xˉ±1.96s计算.结果 (1)甲状腺双侧叶横切面与纵切面剪切波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左侧叶与右侧叶剪切波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组甲状腺剪切波速度与青年组及中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青年组与中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甲状腺剪切波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不同部位剪切波速度组内相关系数为0.85.(3)不同操作者对同一组研究对象进行甲状腺VTQ检测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Q技术可重复性及稳定性好,应用该技术进行甲状腺硬度评价是可行的.

    作者:王兴田;王荣;崔建华;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颈深部感染7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颈深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79例颈深部感染(蜂窝织炎或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性别、病因、病原菌对病程无明显影响,而糖尿病、多间隙受累、并发症对病程有明显影响.结论 糖尿病、出现并发症、感染多间隙对患者病程有重要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孙朋;刘济生;于亚峰;肖根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