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金忠芹;武庆斌;唐伟国

关键词:肠道菌群失调, 腹泻, 抗生素,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97例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97例患儿和22名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中CRP的变化.结果 97例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第3代头孢菌素和2种或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占71.13%).患儿感染的细菌以链球菌居多(占77.32%);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中CRP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RP的表达与患儿性别、年龄和抗生素使用情况无关(P>0.05).结论 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主要危险因素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同时,检测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CRP的水平,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vWF-A3区特异性单抗SZ-123单链抗体的构建和表达

    目的 以能与vWF-A3区特异结合的单克隆抗体SZ-123为模板,构建其单链抗体,为深入研究vWF-A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 通过逆转录及多聚酶链反应,扩增并克隆单抗SZ-123的可变区基因VH、VL,经测序后加入连接肽,构建成SZ-123单链抗体(SZ-123 ScFV),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SZ-123 ScFV的免疫原性.结果 VH、VL可变区基因符合小鼠抗体可变区特征,SZ-123 ScFV基因拼接正确.表达产物除少量为分泌型外,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20%.经过变性和复性后,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高纯度单链抗体片段.结论 成功表达了SZ-123单链抗体,该小分子抗体具有特异结合vWF-A3区的能力.

    作者:王菲菲;赵益明;江淼;姚拾秀;李雪美;阮长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电针内关穴联合丹参治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

    目的 观察和比较针刺内关穴、静脉注射丹参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 AMI)不同的改善效应.方法 采用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设立对照组、AMI组、丹参治疗组、丹参联合电针内关穴治疗组(联合组),观察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内压(IVP)、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心脏NO含量.结果 丹参能提高IVP、PO2,降低PCO2,但对血压无影响.丹参联合针刺内关穴不但能提高IVP、PO2,降低PCO2,而且能升高血压.丹参治疗组及联合组中心肌组织中NO的含量均有所增加.结论 丹参联合针刺内关穴对AMI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张玉英;李金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靶向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基因的RNAi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抑制靶向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STAT-3)基因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以及侵袭转移行为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三组:空白对照组、转染NC-siRNA(阴性对照组)及转染特异性STAT-3-siRNA组(RNAi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瞬时转染特异性siRNA,24、48、72 h后MTT法检测三组细胞的增殖活性,48 h后RQ-PCR检测STAT-3基因mRNA表达.RQ-PCR及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MMP-9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 RNAi组与其他两组相比细胞增殖受抑明显(均P<0.01);细胞生长减慢,RNAi组较阴性对照组STAT-3mRNA下降了71.91% (P<0.01).RNAi组与其他两组相比MMP-9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下降(均P<0.01);侵袭实验RNAi组较空白对照组侵袭力下降了49.75% (P <0.01),而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调STAT-3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抑制MMP-9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沉默STAT-3基因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MMP-9途径.

    作者:蒋剑;岑建农;邱桥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含hNIS报告基因的乏氧调控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功能鉴定

    目的 构建乏氧应答启动子调控的人钠/碘共同转运体(hNIS)报告基因重组质粒,为实体瘤微环境乏氧的实时监测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合成乏氧反应元件(HRE)的核苷酸片段,克隆入pGL3-promoter,构建为pGL3promoter-5×HRE载体.然后将扩增的hNIS基因插入pGL3-promoter-5×HRE载体中,构建为pGL3-promoter-5×HRE-NIS重组质粒并进行测序验证.以DMSO处理组作为对照,CoC12处理HEK293细胞模拟乏氧;将经验证的pShuttle-NIS质粒转染HEK293乏氧细胞,同时将构建的pcDNA3.1-HIF-1α质粒和pShuttle-NIS质粒按照3:1比例转染HEK293细胞,转染空质粒pcDNA3.1和pShuttle-NIS质粒组作为对照.通过qRT-PCR法检测hNIS基因表达的变化.并用高锝酸盐( 99mTcO4-)处理双质粒共转染的HEK293细胞,洗脱游离99m TcO4-后通过γ计数器采集细胞放射性计数,检测所表达NIS蛋白的功能.结果 克隆的基因产物与预期一致,序列无碱基的突变.共转染HIF-1α质粒组及转染pShuttle-NIS的CoC12处理组,其hNIS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空质粒及DMSO处理组(均P<0.01).共转染HIF-1α质粒组细胞的99mTcO4-摄取率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P<0.01).结论 pGL3-promoter-5×HRE-NIS重组质粒转染后能介导细胞摄取99mTcO4-,为微环境细胞乏氧的核素显像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胡群超;周俊东;顾科;吴锦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腋下直切口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腋下直切口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腋下直切口(腋切口组)治疗30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及常规后外侧切口(常规治疗组)治疗35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指数、术后胸管放置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对两组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随访3~16个月无气胸复发.腋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指数、术后胸管放置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腋下直切口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等优势.

    作者:陈建广;陈勇兵;杨文涛;施立;朱蓉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纤维乳管镜对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纤维乳管镜对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乳管镜检查的99例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性质、乳管镜检表现及其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99例患者中,26例(26.3%)乳管镜检查发现存在隆起性病变,73例(73.7%)均为非隆起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导管急慢性炎症及导管扩张.随后对26例存在隆起性病变的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其中2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临床表现均为血性乳头溢液,其余24例均为良性病变.结论 纤维乳管镜对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病因诊断具有直观、简便和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为隆起性病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翠红;胡大章;陈华芳;周雪梅;张春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iR-37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miR-37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间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胃癌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各5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75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miR-37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对于癌旁组织明显下调(P<0.05),miR-375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miR-37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伟;田文妍;陈卫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31I-Herceptin在乳腺癌裸鼠模型中的体内分布

    目的 建立Her-2高表达乳腺癌动物模型,了解小鼠体内131 I-Herceptin的生物分布.方法 以对数生长期的SK-BR-3细胞皮下接种BALB/c-neu裸鼠建立动物模型.测量小鼠注射131I-Herceptin后4、12、24、48 h每克各组织每分钟的放射性计数(cpm/g),并计算肿瘤与非肿瘤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T)及每克组织放射性计数占注射剂量放射性计数的百分比(% ID/g).结果 SK-BR-3细胞皮下接种BALB/c-neu裸鼠后成瘤率96%.实验组与对照组T/NT值及%ID/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以SK-BR-3细胞皮下接种裸鼠成瘤率高,131 I-Herceptin在肿瘤组织中浓聚明显.

    作者:杨志学;蒋国勤;邢春根;危少华;刘增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肿块样胃神经鞘瘤的CT征象分析

    目的 探讨肿块样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胃神经鞘瘤的CT征象.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评价征象主要包括大小及数目、部位、轮廓、生长方式、病灶边界、增强方式及程度、是否存在表面凹陷、黏膜是否完整.所有病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0例均为单发,大者直径约为5.7cm,小者2.3 cm.10例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可见轻度分叶.2例为腔内生长,1例呈腔外生长,7例为混合型生长,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8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脉期所有病灶持续强化.4例病灶可见表面溃疡形成.结论 肿块样胃神经鞘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妤;陈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深Ⅱ度烧伤创面3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深Ⅱ度烧伤创面3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的深Ⅱ度烧伤患者27例,根据患者意向分为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组、磺胺嘧啶银(SD-Ag)组、削痂组,每组9例.VSD组:维持负压20~60 kPa,持续7~10d.SD-Ag组:每日外用SD-Ag.削痂组:伤后24 h内削痂并覆盖生物敷料.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定期随访,评估疗效.结果 创面愈合时间:VSD组(18.64±3.25)d,SD-Ag组(22.35±3.45)d,削痂组(24.67±3.38)d,VSD组明显短于SD-Ag组及削痂组(均P<0.05).随访1年瘢痕评估:VSD组“-”例数显著多于SD-Ag组和削痂组(均P<0.01),“+”~“+++”总例数明显少于SD-Ag组和削痂组(均P<0.05).结论 VSD方法可使创面高效引流,清除细菌,进行自溶性清创,操作简单.术后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可大限度地恢复外形和功能,无明显增生性瘢痕.

    作者:林伟;祁强;沈国良;钱汉根;赵小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蒙古族农牧民C反应蛋白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组分聚集效应的关联性

    目的 调查蒙古族农牧民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代谢综合征(MS)组分及其聚集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对内蒙古通辽市农牧区2 536名20岁以上的蒙古族居民进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体质、身高、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和CRP的调查和检测.对蒙古族农牧区居民CRP水平与MS组分聚集作用的患病危险性进行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计算出MS组分的不同暴露组合下的患病危险性,即OR值及其95% CI.结果 代谢综合征年龄性别标化患病率是17.1%,男性(11.4%)低于女性(21.6%)(P<0.01).按CRP四等分位划分为4个等级,同时根据代谢综合征组分聚集的个数分组(0,1,2,3,4,5个代谢综合征组分).在5个单因素及5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4级CRP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每个组分均有关联(均P<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性别、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3级和4级CRP水平与聚集一个及一个以上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危险性是1级的2.35(1.91 ~2.89)和6.87(5.50 ~8.57)倍.代谢综合征组分积累(增加一个或一个以上组分)的危险性随着CRP等级的增加而增加(趋势性检验,P<0.01).结论 CRP水平增加和代谢综合征单个组分及其组分的聚集性有连续、独立的显著关联.

    作者:佟伟军;于亮;刘洋;刘永跃;吴刚;王健;布仁巴图;林哲;张永红;李永山;张显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颈深部感染7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颈深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79例颈深部感染(蜂窝织炎或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性别、病因、病原菌对病程无明显影响,而糖尿病、多间隙受累、并发症对病程有明显影响.结论 糖尿病、出现并发症、感染多间隙对患者病程有重要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孙朋;刘济生;于亚峰;肖根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儿童手足口病死亡的临床特征分析(附3例报告)

    目的 探讨儿童手足口病死亡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3例手足口病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手足口病死亡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小年龄、高热、精神状态差、发病时间短、白细胞数高、高血糖、心肌损害、早期病原学检测EV71病毒阳性.结论 对小年龄、精神差、病程短、高热、白细胞数高、高血糖、心肌酶谱异常、早期病原学检测EV71病毒阳性的手足口病患儿必须高度重视,早期治疗干预,可能会减少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田健美;李建琴;孔小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乳腺癌超声BI-RADS分级与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乳腺超声图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分级、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免疫组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83例患者84个乳腺癌肿块的超声表现,并根据BI-RADS-US分级对肿块进行评估.术后对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免疫组化指标乳腺癌原癌基因(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测定,研究其与超声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4个乳腺癌肿块BI-RADS-US分级评估5级59个(70.24%),4级22个(26.19%),3级3个(3.57%).超声表现中肿块周围组织受侵袭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免疫组化指标c-erbB-2阳性率高(P<0.05),肿块内无微钙化者ER阳性率高(P<0.05),肿块大径<20 mm者PR阳性率高(P<0.05).结论 BI-RADS-US分级能较准确地分析乳腺肿块的恶性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而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其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胡静怡;邓学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单核源树突状细胞体外成熟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单核源树突状细胞(mono-DCs)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核细胞,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和人白细胞介素-4(hIL-4)刺激下获得大量未成熟DCs.将DCs和PMSCs共培养4d,同时加入LPS刺激,分别通过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混合淋巴反应(MLR)检测DCs的成熟.结果 共培养DCs呈散在分布,细胞边缘圆滑;与成熟DCs相比,其表面CD80、CD86、CD83、CD40的表达明显较低,而CD14的表达较高;共培养组DCs刺激同种异型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在各个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O.05).结论 PMSCs可以明显抑制脐血单核源DCs的体外成熟.

    作者:李毅平;王泳;金美芳;刘琳;张闽;张学光;汪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薄角膜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的 观察采用OUP-SBK刀头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治疗薄角膜(中央角膜厚度<500μm)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SBK治疗中低度近视后半年及1年进行随访,对比术前薄角膜与正常角膜厚度患者术后屈光度、视力、角膜地形图.结果 薄角膜组34例65眼,正常角膜厚度组52例104眼.两组术后随访均未见圆锥角膜病例.两组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屈光度、平均表面规则指数和平均表面非对称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BK治疗薄角膜中低度近视安全、疗效稳定,未见圆锥角膜等并发症.

    作者:蒋伟;田佳青;钱晓文;戴国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206例临床分析

    女性不孕的因素有输卵管因素、排卵障碍、子宫因素、宫颈因素、阴道因素等[1],其中以盆腔炎性粘连、输卵管因素及排卵障碍为主要原因.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妇科临床以来,已经替代了过去的许多开腹手术,尤其在妇科不孕症方面,因其能直视盆腔脏器的各种病变,并可直接进行有效准确的治疗,故更显示其优越性和重要性.现将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应用腹腔镜诊治的20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李梅;肖诚;彭成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奥曲肽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曲肽对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选择40例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相应的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白蛋白、利尿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每8h一次,共14 d.所有病例均完成2周的疗程.结果 治疗组患者2周内腹围平均每天减少量为(2.03±0.43)cm,较对照组的(1.08±0.63)cm减少明显(P<0.05);治疗组24 h尿量(2 087±374.7 ml)及24h尿钠含量( 162.31±98.35 mmol)较对照组24 h尿量(1578±175.6 ml)及24 h尿钠含量(68.56±18.38 mmol)明显增加(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顽固性腹水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有助于促进顽固性腹水的消退.

    作者:石翠翠;邓长卿;刘涛;秦爱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3种小儿腹腔镜下斜疝修补术的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3种小儿腹腔镜下斜疝修补术.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将患儿分为:经腹腔内环口荷包缝合组(荷包组)、经腹腔内环口半周折叠缝合组(折叠组)及经皮套管针关闭内环口组(套管组),分析3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缝线将患儿分为可吸收组和不可吸收组.结果 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吸收线组与不可吸收线组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现鞘膜积液形成,未见医源性隐睾,未见睾丸萎缩.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尤其适用于双侧腹股沟斜疝和单侧腹股沟斜疝伴对侧可疑者.较高的复发率与采用可吸收线结扎疝囊有关,因此处理内环口时不推荐使用可吸收线.

    作者:张海港;孙庆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1A)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口服辛伐他汀、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软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以上参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而对照组血清TC、TG、LDL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降低血脂、缩小软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作者:赵静;王晓春;徐家立;历其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