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TEN基因剪接变异体与肝细胞肝癌发生的相关研究

丁骏;高玉振;王舒心;刘海燕

关键词:PTEN, 剪接变异体, 肝细胞肝癌
摘要:目的 研究PTEN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是否存在新的剪接变异体,探讨PTEN基因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肝细胞肝癌组织的RNA,逆转成eDNA.根据Genbank上的PTEN基因cDNA序列.设计6对引物,并以肝细胞肝癌组织cDNA为模板分别扩增外显子1~2、1~3、2~4、3~5、4~6和5~7之间的片段,得到的PCR产物进行3%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不同样本扩增出来的目的 条带的异同.结果 每对引物分别做了61例肝细胞肝癌组织,3%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发现每对引物扩出来的目的 条带大小相同,与野生型剪切体一致.结论 PTEN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不存在新的剪接变异体,说明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PTEN没有出现异常的mR-NA剪接突变.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十二指肠损伤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经手术探查漏诊,后经再次手术确诊.本组治愈17例(85%),死亡3例(15%).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30%),其中并发十二指肠瘘3例,胰瘘1例,腹腔感染2例.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治疗成败的关键是掌握好早期手术探查指征和选择合适的术式.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误诊和漏诊以及术式选择不当引起肠瘘、感染和出血.

    作者:汤世军;汪良;何宋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胰岛素瘤20例外科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诊治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胰岛素瘤16例,恶性胰岛素瘤3例,多发性瘤1例.20例均有Whipple三联征.本组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12例有阳性发现,阳性率为60%,4例术中B超检查确定肿瘤部位,2例术中反复手法抠及,其余2例取可疑病灶快速病理诊断.行胰岛素瘤切除8例,胰尾切除8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20例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术后发生胰漏2例.结论 胰岛素瘤临床表现为典型Whipple三联征.外科手术是治疗胰岛素瘤的主要方法,手术方法应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数量等因素确定.

    作者:徐德华;李德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抗人凝血因子Ⅷ-C1G2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 制备抗人凝血因子Ⅷ(FⅧ)CIC2区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进行生化和生物学鉴定.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FⅧ-C1C2区蛋白(rFⅧ-C1C2),以rFⅧ-C1C2免疫8周龄Balb/C小鼠,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后,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制备稳定分泌抗rFⅧ-C1C2 mAb的细胞株,并对mAb进行生化和免疫学鉴定.结果 获得一株抗rFⅧ-C1C2区单克隆抗体阳性克隆2B11,命名为SZ-133.琼脂糖双扩散鉴定为IgG1类,Western blot法证实SZ-133可与rFⅧ-C1C2区蛋白及重组的全长FⅧ特异性结合,但不影响FⅧ的凝血活性.结论 表达了rFⅧ-C1C2,并制备出了抗人凝血因子Ⅷ的单克隆抗体SZ-133,它能特异识别血浆及重组的FⅧ,有可能用于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张婷婷;赵益明;李振宇;沈飞;阮长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妊娠急性脂肪肝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内科综合治疗+血浆置换)和对照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天及一周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比较不同病情患者终止妊娠、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 (1)AFLP患者及时终止妊娠后,病情逐渐恢复(P<0.05);(2)血浆置换可以加快重型患者病情恢复速度(P<0.05).结论 AFLP患者经及时终止妊娠可降低病死率,血浆置换可以改善重型AFLP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蔚;赵卫峰;钮金英;江敏华;邵幼林;甘建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安全性以及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按接受不同治疗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ETV0.5mg/d,同时加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180μg,1次/周;ETV组:单用ETV为0.5mg/d;派罗欣组:单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180μg,1次/周.3组均在治疗48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接受治疗48周后,联合、ETV两组生化学和病毒学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应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派罗欣两组比较生化学、病毒学和HBeAg血清学应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ETV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CHB疗效明显优于单用ETV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是CHB患者安全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春;陈祖涛;吴建成;曹文贵;路文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浆髓过氧化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变化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中髓过氧化酶(MPO)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的变化,探讨MPO与冠心病的临床关系.方法 将78例行PCI术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51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27例),分别在手术前后取血测MPO、C反应蛋白(CRP),分析两者在PCI术前后的变化及联系,MPO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手术前ACS组血浆MPO、CRP均明显高于SAP组(P<0.05);ACS组MPO水平与CRP明显相关(P<0.05),两组MPO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均无相关性;手术后两组CRP均升高明显(P<0.05),而MPO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血浆MPO与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术中斑块损伤的相关性不明显,可作为预测、评估ACS的有效指标.

    作者:于宗良;姚永良;谷惠敏;赵志强;朱建中;杨向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PTEN基因剪接变异体与肝细胞肝癌发生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PTEN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是否存在新的剪接变异体,探讨PTEN基因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肝细胞肝癌组织的RNA,逆转成eDNA.根据Genbank上的PTEN基因cDNA序列.设计6对引物,并以肝细胞肝癌组织cDNA为模板分别扩增外显子1~2、1~3、2~4、3~5、4~6和5~7之间的片段,得到的PCR产物进行3%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不同样本扩增出来的目的 条带的异同.结果 每对引物分别做了61例肝细胞肝癌组织,3%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发现每对引物扩出来的目的 条带大小相同,与野生型剪切体一致.结论 PTEN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不存在新的剪接变异体,说明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PTEN没有出现异常的mR-NA剪接突变.

    作者:丁骏;高玉振;王舒心;刘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健康同胞执行功能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同胞执行功能的特点.方法 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其健康同胞50名(同胞组),以及45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采用连线测验(TM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执行功能.结果 (1)在TMT中,TMT-A完成时间,患者组为58.96±18.73s、高于同胞组(40.18±9.36)s和正常对照组(37.37±8.072)s(均P<0.01);TMT-B完成时间:患者组(116.19±56.63)s和同胞组(91.18±24.95)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78.49±25.52)s(均P<0.01).(2)在WCST中,患者组及其同胞组的错误数(分别为17.44±9.09和9.86±3.71)、持续错误数(分别为6.28±5.56和3.06±1.7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27±3.99和2.27±2.00)(均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部分健康同胞均存在执行功能缺陷.

    作者:费锦锋;兰光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人白细胞介素-22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目的 克隆hIL-22成熟链基因并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进行有效表达.方法 采用反转录PCR以及巢式PCR的方法克隆得到hIL-22基因.将hIL-22基因装入PQE3.0载体构建重组载体hIL-22/PQE3.0,继而转化宿主工程菌株M15.经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产生hIL-22/His重组蛋白并纯化.重组蛋白经电泳分析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成功地克隆和构建了hIL-22/PQE3.0载体,转化的工程菌经过诱导表达18kd的hIL-22成熟链,利用亲和层析得到了纯化的重组蛋白.结论 成功获得hIL-22/His重组蛋白,为下一步研究人IL-22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作者:李刚;高鑫;陈慧;王凤鸣;卢斌峰;张学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MSCT二维和三维图像,将45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三柱分型.结果 单柱骨折25例,双柱骨折14例,三柱骨折6例.根据不同分型结果,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保守或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 MSCT能够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情况,能进行更为准确的三柱分型,对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云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意外胆囊癌11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意外胆囊癌的诊治.方法 分析11例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 11例患者中,术前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8例,Mirrizi综合征1例,胆囊息肉2例.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证实胆囊癌5例,术后病理确诊6例.Nevin分期: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3例,Ⅴ期1例.单纯胆囊切除术5例,胆囊癌根治术5例,胆囊癌根治术+部分胆管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1例.二次手术2例.死亡3例,存活8例.结论 重视胆囊癌的高危因素,术中对切除胆囊进行剖检及冰冻切片检查,术后行常规石蜡切片检查,有利十发现意外胆囊癌;术中及时或术后二次手术行胆囊癌根治术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陈国涛;田力平;钱海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人B淋巴母细胞系体外培养方法的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体外建立健康人外周血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B-LCLs)的优化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EB病毒感染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CD40激发型抗体(5C11)、CpG DNA免疫调节基因序列以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胞菌素A(CysA)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B-LCLs的形态特征,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B-LCLs膜表面分子CD19的表达水平.结果 PBMC经EBV感染3周后转化成永生化B-LCk.转化后的B淋巴母细胞体积增大积聚成团,可进一步分裂增殖并长期传代培养.CD40激发型抗体(5C11)及CpG免疫调节基因序列联合EBV感染人PBMC,明显地提高了转化效率,转化后的LCLs保持了成熟B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论 CD40信号激发和CpG免疫调节基凶序列联合运用能有效地促进EBV对人B淋巴细胞的转化及体外建系.

    作者:刘敏娟;孙静;许云云;臧志远;刘柳;张学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凝血酶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XG-1增殖和抗凋亡作用中的机制

    目的 研究凝血酶及其受体在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抗凋亡作用中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计数和免疫印迹等方法,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XG-1细胞表达的凝血酶受体、凝血酶对XG-1的增殖与抗凋亡作用及细胞内JAK2-STAT3分子磷酸化进行分析.结果 凝血酶可以通过激活XG-1表面的凝血酶受体,继而激活JAK2-STAT3途径的磷酸化,促进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与抗凋亡作用,且该作用与gp130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无关.结论 凝血酶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是多发性骨髓瘤维持增殖和抗凋亡作用的因素之一.

    作者:朱蕴兰;李爽;于丰源;杨荣秉;张秀春;徐晓军;王月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T辅助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与T辅助(Th)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7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30名健康人外周血DCs亚群(DCI和DC2)与Th细胞亚群(Th1和Th2)按疾病分组进行检测.结果 浸润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粟粒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DC1、Th1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h2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DC2含在这3个病程中有下降趋势,前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而粟粒型肺结核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粟粒型肺结核与浸润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Th1含量明显低于肺结核组(P<0.05),Th2含量明显高于肺结核组(P<0.05).15例重度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化疗与微卡治疗3个月后,DCI、DC2、Th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Th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浸润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粟粒型肺结核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DC1、DC2表达水平调控着Th0向Th1、Th2分化,Th1、Th2的分化也间接地负反馈调节DC1、DC2表达,维持这种平衡对疾病的转归有重要意义.

    作者:胥萍;施美华;费晓峰;朱传武;吴妹英;吴敏娟;张学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PEC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总结及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慢血流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冠脉造影及TIM1分级结果与~(99)Tcm-MIBI运动负荷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资料,分析其相关联系.结果 19例冠脉慢血流患者中,10例出现异常心肌血流灌注放射性分布,其中累及单支冠脉血管5例,双支血管3例,三支血管2例;TIM1分级中0级3例皆有放射性分布异常,1级8例和2级8例患者存在不同放射性分布改变.结论 冠脉慢血流患者可以出现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异常影像;TIM1分级0级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皆有异常;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异常尚不能明确心肌缺血是否由冠状动脉慢血流所致.

    作者:钟吉俊;王彬;高钱纲;吕国菊;蔡海鹏;童鸿;林祖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大鼠脑内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的MRI扫描序列优化研究

    目的 筛选并确定大鼠纹状体定向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进行MRI活体观察的佳扫描序列.方法 32只大鼠于右侧纹状体单点注入20 μl SPIO标记的BMSCs.使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显微线圈,运用TSE-T1WI、TSE-T2WI和FFE-T2WI 3种序列在大鼠移植细胞后即刻行MRI检查,测量并比较各序列图像的面积及信号强度,筛选出佳观察序列.结果 注射SPIO标记BMSCs的大鼠MRI检查于各序列断面图上纹状体区均可见类圆形、不规则形低信号区.其中FFE-T2WI序列显示低信号区域大,且平均信号强度小;TSE-TIWI序列低信号区域小,平均信号强度大;TSE-T2WI序列居中.结论 使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显微线圈,TSE-T1WI、TSE-T2WI和FFE-T2WI 3种序列中FFE-T2WI序列可作为SPIO标记BMSCs进行MRI活体示踪敏感的序列.

    作者:郭静;王兰;张荣俊;罗蔚锋;贡志刚;孙敬;徐菡;沈钧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壳寡糖促进小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壳寡糖(COS)对小鼠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 ICR小鼠50只,行坐骨神经夹伤术,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COS高、中、低剂量组(实验组),弥可保组(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术后每日腹腔注射给药.采用小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组织形态学及电镜检查,观察COS对损伤坐骨神经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S可显著改善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P<0.01).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态、厚度、成熟度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变性纤维的数目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COS能促进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及其功能的恢复.

    作者:蒋茂荣;诸葛晓旻;丁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大黄素对内毒素激活后巨噬细胞释放HMGB1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内毒素激活后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表达和胞外释放的影响.方法 内毒素脂多糖激活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物经不同浓度(5、20、50 μmol/L)大黄素作用一定时间,观察培养上清液HMGB1、TNF-α含量的变化及细胞HMGB1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大黄素(50 μmol/L)明显抑制脂多糖激活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HMGB1 mRNA的表达和HMGB1、TNF-α的释放(均P<0.01).结论 大黄素具有抑制巨噬细胞HMGB1 mRNA表达和HMGB1胞外释放的作用.

    作者:王春新;徐明;陈国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外科治疗婴幼儿法洛四联症1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OF)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婴幼儿TOF的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5例姑息性手术均存活,107例根治术存活100例,术后早期死亡7例,病死率6.2%.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4例、严重低心排2例、严重并发症多脏器衰竭1例.结论 对婴幼儿TOF多能一期根治;呼衰是TOF根治术后死亡主要原因;术中监测右室压及保留房间隔缺损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李红卫;沈振亚;法宪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官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3例官颈癌和20例慢性宫颈炎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宫颈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FHIT阳性表达率宫颈癌为28.60%,显著低于慢性官颈炎的70%(P<0.01).(2)宫颈癌中FHIT蛋白表达减弱与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随FHIT蛋白表达缺失.细胞凋亡指数逐渐降低.结论 FHIT基因异常表达与官颈癌的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并且参与了肿瘤细胞凋亡的调节.

    作者:万美珍;周林艳;岳灵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